第36章 囊山村老漢
周宇代表延壽教又與曲陽縣4位大地主老爺簽下了佃租他們田地的契約,一樣在衙門裏備了案。
巡檢曾牧這次幾乎沒做事,卻一次性收到了他們共20兩的謝禮,樂得屁顛屁顛的。
請手下吃了頓酒,要他們加大力度,把曲陽城裏的流民全給趕出去,全把他們送到延壽教那裏去。
曾牧之前還有點擔憂這延壽教是不是要聚眾鬧事,現在完全不擔心了,只把他們當一株搖錢樹看。
喜歡種地的教派,哪裏會聚眾鬧事嘛。比那些只會要人香火錢的和尚要好得多得多。
周宇這邊則找來了木匠小隊的王慶安,升他為木匠組組長,讓他擴大木匠小隊,把木匠工具交給他10套,告訴他人歇工具不許歇。讓他們開始給周宇帶來的鋤頭等農具做柄。
王慶安拿到鋼製工具時甚至捨不得用,覺得有點暴殄天物。但用起來之後只能大喊真香了,新的工具太鋒利太好用,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一把又一把鋼鋤裝上柄支援到了南村,而第二天何一民老爺聽到周教主又和4個地主老爺簽了契約,還說不到10頃不合作的話之後,就又開始在南村整理起土地來。
9月9日,何一民找到周宇,說自己可以再加3頃地,9頃變12頃。周宇沒有拒絕,一起修改了契約。
同一天,1500名延壽教教眾開進囊山村,開始建屋、翻地。
曲陽城裏的工匠師傅受周宇開出的翻倍薪金誘惑,紛紛出城做事。一些有建築經驗的教徒更是踴躍報名,讓周宇決定抽調普通小隊裏的人成立建築小隊。
9月10日,延壽教總人數突破6千人,同時出現了一個情況。
除了流民之外的本地窮人,終於有人想要加入延壽教了。
周宇親自接待了對方,是一個老漢和一對母女,他們是一家人。
母女是南村人,丈夫被拉了丁,她們欠地主老爺的賬還不清,地就被拿去抵賬了。
村裏的人說她丈夫肯定回不來了,也沒有兒子,就分了她家的家產。她無路可去,就回了囊山村娘家。
娘家大哥自己也不富裕,連給她們住的地方都沒有,實在困苦。
她的父親也就是這位老漢聽到過延壽教一些事,知道留在他兒子那兒除非把她改嫁了否則也只是大家一起餓死。
可她丈夫只是被拉了丁,又沒說死了,她不想改嫁。老漢就一咬牙帶她們來投延壽教。
周宇看着跪在地上的三人,說:“老漢你可知道,我們延壽教大多數人現在都還睡在地上,房子都沒有,女人家確實不方便。”
老漢已經豁出去了,根本沒有畏懼害怕,沉穩地說:“教主,我有看到延壽教里養着女人的。不然大人們的衣物誰來洗誰來縫補,床誰來收拾,總有女人做的地方。我這女兒就是命苦而已,踏實肯干,給她們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行,車上也行,和別的女人住在一起也行。讓我女兒一天吃兩頓飯,我外孫女一天一頓不餓死就行。教主如果要我,我就吃大家吃剩的飯,吃不飽我自己找東西吃。如果教主不要我老漢,我再回去找我大兒子,我賴在他家裏,他總不能不管我。”
周宇嘆了口氣:“老漢你要明白,我們延壽教的人,許多人已經沒有家人了,他們不像你們還有家人。所以,不行。”
那女子拉了下老漢的衣服:“爹,咱走吧,再想想別的辦法。”
老漢甩開了女兒的手,突然說道:“要不是延壽教租了南村那麼多地,何老爺也不會追債追的那麼厲害。我女兒家也不會連地都沒了。”
他女兒大驚失色,趕緊拉住她爹,生怕延壽教的大人物生氣了:“爹,爹,咱們走吧!”
周宇說道:“延壽教租的是南村何老爺的地,沒有租她家的地。她家的地是在這之前沒的,還是在延壽教租地之後沒的?”
老漢喪氣道:“你說的對,是你們租地之前就沒的,早就賣給何老爺了。是我沒道理,我只是……”
周宇點頭:“你沒有胡攪蠻纏,是個明理的人。”
老漢苦笑:“明理有什麼用,對上不講理的,你講道理半點用處都沒有。我倒想當個能不講理的,這世道對願意講理的人太苛刻了。”
周宇想了想突然問他:“你們囊山村裡,像你這樣的老漢有多少個?”
老漢反問:“像我這樣家裏人養不起、不願養的老漢嗎?”
周宇點頭,這老漢搖搖頭:“我倒沒有去算,但十個總是有的。”
“好,如果你能找來10個願意入延壽教的老漢,我讓你和你女兒,還有他們10個一起編成小隊,讓你們一起入延壽教。”
老漢一聽有轉機,立刻從地上站了起來:“教主你即這麼說,我可信你,莫要唬我老漢。”
周宇轉身離開:“記住你只能帶10個人。讓他們留下吃一碗飯吧。”
老漢和他女兒喜極而泣,原本以為延壽教不收他們這樣的老弱婦孺,沒想到竟有轉機。他也不想為什麼要收10個老漢了,反正把人帶來就行。
吃了延壽教一頓飯,別說老漢和他女兒了,就連他內向的外孫女都怯怯的開口:“娘,這裏的飯真好吃呀。”
可不是嘛,老漢感嘆:“除了沒地方住,這延壽教入教就管兩頓飯,還都是這樣好的飯。要是修了房子,那得過什麼樣的神仙日子。”
“爹,現在糧價那麼貴,到處都缺糧,這延壽教怎會有這麼多糧食?這裏好幾千人,一頓得吃掉多少啊。”
“剛才那位教主有向天借糧的道法,這些糧都是他用道法借來的。今後種了糧食得兩倍還回去。”
“那你剛才還對教主……”
“我不怕死,當然也不怕他。但如果他能養我們三個,讓我給他天天磕頭都行。”
老漢和她們回了囊山村,在老漢大兒子家勉強待了一夜,因為沒吃他們家糧食所以沒有糾紛。
第二天老漢憑記憶在村子裏找了十幾個和他遭遇類似的老頭聚到一起,說了一起去投延壽教過日子的事。
當場就走了一半人,但剩下的一半人認真聽了他說的話心動了。
他們比走掉的那一半人更老過得更苦,老伴沒了,他們做不了活吃得差,和兒子住在一起,家務做得少都要被兒媳婦埋怨。
活得痛苦,一天天的哪個心裏沒想着還不如死了算球。
入教白吃別人飯這麼好的事,他們當然認真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