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西域風雲3
失去西域,中華必將衰弱,
唯有控制西域,中華方可富強!!!
魏晉南北朝後期,天下局勢動蕩不安,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曾經強大的北魏政權,逐漸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兩個部分。
東魏佔據着東部地區,其統治階層內部爭鬥不斷;而西魏則位於西部地區,同樣面臨著諸多的挑戰與困境。
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兩個政權最終都沒能逃脫被取代的命運。
先是東魏被北齊所取代,北齊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出色的統治者,迅速崛起並擴張領土。
與此同時,西魏也被北周所取代,北周在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和發展后,國力日益強盛。
隨着時間的推移,北周與北齊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角逐。
雙方在戰場上兵戎相見,互有勝負。
但最終,北周憑藉著更為優秀的戰略戰術以及強大的軍隊實力,成功地消滅了北齊,實現了北方的統一。
就在北周完成統一大業之際,
公元581年,一個重要的人物登上了歷史舞台——北周外戚楊堅。
他手握重權,野心勃勃,看準時機,果斷地代周稱帝,建立起了嶄新的大隋朝。
從此,中國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公元589年,大隋最強二代楊廣,滅完南陳,實現全國漢地再次一統。
統一后大隋王朝,第一件事就是重新開始謀取西域的控制權。
此時北方崛起一個強大少數民族突厥,西域被突厥所控制,正是因為控制了西域,突厥變的異常強大。
突厥是公元六世紀到八世紀活躍於中國西北和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原為柔然國的部屬。
公元552年,突厥首領土門打敗柔然,以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區)為中心建立了西至鹹海、東抵大興安嶺、橫亘中亞的突厥汗國,控制了西域!!!
公元583年,突厥內鬥分裂為東西二部,為爭奪汗權爭鬥不休,此時新疆歸屬西突厥。
如此良機,大隋王朝,自然不會錯過。
大隋王朝統一中原,隋煬帝即位之初,
就派遣吏部侍郎裴矩到張掖、武威主管與西域的互市,以了解西域民情。
之後隋朝,從突厥人手中奪取了西域東部,又滅了吐谷渾,
公元608年,隋軍進駐伊吾,建築城郭,
設鄯善(今若羌)、且末(今且末西南)、伊吾(今哈密境內)三郡。
把行政區擴大到今若羌、且末和青海湖西、興海縣東一帶。
大業五年,煬帝巡幸河西,高昌王麴伯雅等西域27國首領使者,到張掖覲見,盛況空前。
大業六年,設立鄯善(今若羌)、且末、伊吾三郡,在伊吾城之東北設柔遠鎮。
自隋煬帝開始之後,中原王朝又一次控制經營西域。
公元七世紀初,唐朝代隋而興。
公元630年,原屬西突厥的伊吾城(今哈密)主率所屬七城歸順唐朝,唐朝設西伊州(后改稱伊州)。
公元640年,唐朝發兵攻下了高昌城,於該地置西州,又於可汗浮圖城(今吉木薩爾)設庭州;
同年在高昌設安西都護府,后遷至庫車,改置為安西大都護府,
統一管理龜茲、疏勒、于闐、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安西四鎮。
安西四鎮,轄境相當今新疆及哈薩克東部、吉爾吉斯北部楚河流域。
自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到麟德元年,公元664年,
這期間,是武則天為皇后輔佐高宗到垂簾聽政階段。
在之後的二十年間,唐軍發動了對西突厥的一系列遠征,
唐高宗發大軍分南北兩道進攻西突厥,一舉滅掉了西突厥,
在657年西突厥徹底投降,西突厥領土全部為唐所有。
顯慶、龍朔年間(661-663年),唐軍平定西突厥,轄區擴大至今阿爾泰山西至鹹海及蔥嶺的東西各部直至阿姆河兩岸城的諸城邦國包括今新疆大部分。
公元670年,安西四鎮曾經被吐蕃攻佔,
公元693年,武周再次佔領。
唐朝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安西都護府治所移至碎葉城。
唐朝打敗西突厥後,統一了西域各地,公元702年,唐朝又在北庭(現吉木薩爾)設立了北庭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北地區。
后又升為北庭大都護府,管理天山北麓及新疆東部地區的軍政事務,而安西大都護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蔥嶺以西的廣大地區!
唐朝中央政府對西域各地實行的是藩漢分別管理制度,
即在漢民集中居住的伊州、西州和庭州等地,
行政上採用與內地一樣的府、州、縣、鄉、里管理制度;
經濟上推行“均田制”(唐朝田制)與“租庸調製”(唐朝賦稅制度);
軍事上實行“府兵制”(唐朝軍事制度)。
非漢民聚居區,則設置“羈縻府州”,即繼續維護當地本民族首領的行政管理制度,冠以唐朝都護、都督、州刺史的名號,允其以舊俗治理其部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唐玄宗年間(公元712年—公元756年在位),
唐朝又在兩大都護府之上設“磧西節度使”,是當時全國八大節度使之一。
公元755年,中原地區爆發“安史之亂”(唐代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叛亂),大批駐守西域的唐軍被調往內地,吐蕃則趁機佔領南疆及北疆部分地區。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六世紀末興起於青藏高原,佔領青海后,開始與唐朝爭奪西域。
唐朝安史之亂后,勢力大減,吐蕃政權則趁機加緊了對西域的進攻,一度佔領了新疆大部分地區,
公元840年,回鶻由蒙古高原西遷而來,建立了以吐魯番為中心的西州回鶻政權和以喀什噶爾為中心的喀喇汗王朝,
這兩個王朝與當時的于闐王國共同組成了西域地區三個並立的政權。
由於回鶻汗國的西遷,不久,
公元866年,吐蕃最終退出了西域。
回鶻,原稱回紇,是鐵勒(中國古族名)諸部之一。
最初活動於色楞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后遷居土拉河北。
公元744年,發展壯大了的回鶻於漠北建立政權,並兩次出兵幫助唐朝中央政權平息“安史之亂”。
公元840年,回鶻汗國因自然災害侵襲、統治集團內訌及黠戛斯(中國古老民族)的進攻等原因而崩潰,其部眾大部分向西遷徙。
其中一支遷往今吉木薩爾和吐魯番地區,后建立高昌回鶻王國;
還有一支遷往中亞草原,分佈在中亞至喀什一帶,與葛邏祿、樣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
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圍地區受高昌回鶻王國和喀喇汗王朝統治,當地的居民和西遷后的回鶻互相融合,這就為後來維吾爾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9世紀中葉后,吐蕃和回鶻都衰落下來,這一地區進入混戰時期。
9世紀之後的中原王朝無暇顧及西域,西域出現了幾個國家並列存在的局面。
其中主要有高昌、黑汗王朝和于闐等地方政權。
公元840年,漠北回鶻汗國覆滅高昌與喀喇汗王朝後,
由西遷西域的回鶻人匯同其他操突厥語諸族建立地方政權。
于闐是古老的塞人居地。
唐亡后,于闐尉遲王族執政,與中原地區往來密切,因曾受過唐朝冊封而自稱李姓。
九世紀末十世紀初,
伊斯蘭教經中亞傳入新疆南部地區。
十世紀中葉,信仰伊斯蘭教的喀喇汗王朝發動了對於闐佛教王國曆時四十餘年的宗教戰爭,
於十一世紀初滅亡于闐,把伊斯蘭教推行到和闐地區。
十四世紀中葉起,在察合台汗國(蒙古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在西域建立的藩屬國)的強制推行下,
伊斯蘭教逐漸成為察合台汗國的蒙古人、維吾爾人、哈薩克人、柯爾克孜人、塔吉克人等信仰的主要宗教。
十六世紀初,伊斯蘭教最終取代佛教成為新疆的主要宗教,此為後話。
因為有西域在手,隋唐之時,中華再次站到了世界之巔,發出了對世界的又一次強大吶喊,
“四方胡虜,?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
內外諸夷,?敢稱兵者,?皆斬!?”?
隋唐榮耀,四方來朝,威震天下,霸氣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