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永久牌,二八大杠!!
這會兒不是上下班高峰期。
張成飛上了公交,很快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好。
售票員拎着布袋子走過來,“到哪兒?”
“百貨大樓。”張成飛說著,遞過去兩分錢。
他當兵之前坐公車是這個價格的,
這麼多年過去了,應該是沒漲價。
售票員接了錢,撕了票遞過來。
張成飛把票收好,道聲謝,透過車窗看着外面的一切。
前世的他,
也居住在四九城,但是在五環外。
暑假兼職上班需要自行車-地鐵-地鐵-自行車才能到公司。
回去的時候亦然,
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時間,至少三個小時。
那時候的四九城,高樓林立,霓虹閃爍。
但在那裏,張成飛始終沒有歸屬感。
可現在?
從窗口望出去,
基本都是平房和三四層的小樓,
能有七層,就已經是高樓。
馬路上基本都是自行車,三輪車,公交車,牲口車,汽車很少。
地鐵已經在修建,但要再過三年才能通車。
路邊飛速後退的牆上,寫着富有年度感的標語。
這一切,
是那麼的陌生,可又那麼的讓張成飛感到親切。
這個年代的汽車時速很慢,
但因為不堵車,很快就行駛到了王府井,
張成飛下了車,
八層高的四九城百貨大樓,
在周圍小矮樓的對比下,如同鶴立雞群般的映入眼帘。
四九城百貨大樓又稱新z國第一樓,
1953年開始建造,1955年投入使用。
這裏的商品,
囊括了天南海北,國內國外十幾萬種商品。
小到一顆扣子,大到大型傢具,自行車,
甚至國外生產,允許國內銷售的一切東西。
在百貨大樓都能買到。
這裏設施全面,
商場內不但有櫃枱,
還設有顧客休息室、衛生間、試衣室,
每個樓層都安裝有通風設備。
這些東西在後世看起來可能不算什麼。
但在五十年代,哪怕是六十年代,也是相當少見的。
1955年開業當天,客流量獎近兩萬人次。
那天張成飛也來了,
沒帶錢,
和胖子他們在裏面瘋跑。
後來聽說,
閉店后服務員光是在裏面撿到的鞋子,就裝了兩大籮筐。
回想着之前的一切,
張成飛走進了百貨大樓,
沒去別的地方,直奔自行車櫃枱。
他已經想好了,
既然以後留在四九城,
每天還要上班下班,自行車是一定要買的。
雖然手裏沒有自行車票,但卻有工業券。
工業券可以用來買一切的工業品,
只是需要的數量不同,
比如買吹風機需要兩張,收音機需要十張。
當兵那些年,
張成飛攢了足足有五十張工業券。
用來買自行車足夠。
這年代的自行車種類並不很多。
老百姓們鍾情的一般就是永久和鳳凰兩個牌子。
張成飛已經想好了。
就買永久牌的二八大杠,抗造。
到了地方,
他沒跟營業員廢話,直接把錢和工業券掏出來。
當然,
營業員也沒有跟他廢話,
直接開收據,提車。
態度不算好,甚至還有點差。
但張成飛也沒有在意,
計劃經濟的年代,營業員態度都這樣,
覺得自己是八大員之一,牛批哄哄,整天拿鼻孔看人。
包括國營食堂服務員,供銷社售貨員基本都這樣。
真要跟他們計較,
能累死。
張成飛提了車,
拿好蓋了章的收據直接出了百貨大樓,去了不遠處的派出所。
這年代買自行車可不是小事兒,
拿到車流程只算走了一半,
接下來還得去派出所登記信息,
給車子上砸鋼印,辦理自行車證。
到這時候,車子才算買到手。
最後每年還得年審,費用是三塊錢。
這樣做雖然繁瑣,
但也有好處。
一旦車子丟了,警察順藤摸瓜,很快就能找到。
出了派出所,
看到一個修車的小攤兒。
張成飛直接推車過去,
他朝着那安了一隻義眼的修車老闆喊道,
“師傅,加裝個車燈和車筐,多少錢?”
正在修三輪的老闆起身,走過來,拍了拍車座子。
“嘿,剛買的車吧?二八大杠,真不錯!”
“車筐有一塊的和一塊五的,車燈只有好的了,得一塊二。”
張成飛沒有廢話,直接都選的最好的。
老闆拿着東西,就開始利索的安裝。
他一隻眼睛看不見,
做活兒的時候有些吃力,但乾的很認真。
而在他身後的牆上,
貼着一張已經有些年頭的個體戶工商執照。
張成飛也是到了這個世界后才知道,
其實到了六十年代,計劃經濟的時候,
我國也是有個體工商戶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只是按照規定,
國家只允許殘疾人和孤寡老人開個體小店,擺攤兒,
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甚至還可以提供免費的,專業的培訓,手把手指導,
目的是讓他們能夠自力更生。
師傅安裝好車筐和車燈后,
還幫張成飛把車子給檢修了一遍。
“師傅,謝謝您!”張成飛給了錢,額外又給了師傅一根大前門。
師傅接好,說了幾句客套話。
張成飛點頭上車,
然後猛的一蹬腳蹬子,自行車便如利箭一般飛馳而出。
已經是中午十二點多。
張成飛原本想在外面吃了飯,再去找胖子的。
可最後想了想,
還是去了一趟天福號,
買了三斤豬頭肉,一斤豬肝,五個芝麻蓋燒餅,一隻燒雞,十個芝麻蓋燒餅。
又搞了一瓶子二鍋頭,
都放在加裝的車筐里,
騎上車往北新橋而去。
一路上,
嶄新的二八大杠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這年代有一輛自行車,那就跟後世有一輛跑車一樣拉風。
好車,配上張成飛一副帥氣的臉龐,
簡直是迷倒千萬少女。
有大膽的姑娘,甚至對着張成飛招手。
車子到了北新橋往南拐,
就進了花梗衚衕。
張成飛循着記憶,走進了衚衕最底部的一個大雜院。
這院子裏都是排子房,
入住條件比四合院還差了不少。
家家戶戶的廚房都是后蓋的,甚至還有沒廚房,直接在屋檐底下生爐子做飯的。
正是飯點兒,
整個院子裏煙熏火燎,讓人忍不住眯起眼。
張成飛就這麼一路走進大雜院的最裏頭,
這裏有兩間破敗的屋子,
屋檐矮小,
他敲了敲門,
裏面傳來一道粗獷的聲音,“誰啊?”
60年代營業執照,只有殘疾人和孤寡老人才能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