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詩道巔峰
第五百九十節
相思
日落千山鳥飛回
水入相思白月歸
花間一片長風起
再見人間雲欲追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抒情詩,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深情眷戀和對人生的感慨與追求。
"日落千山鳥飛回"詩人以自然景象描繪日落時分,千山之間鳥群歸巢的場景。這句話不僅展現了自然的壯美景觀,更蘊含著對於歲月流逝和生命循環的思考。日落是一天的結束,鳥歸巢則是一天的安寧,同時也暗示着生命的輪迴與自然法則的不可逆轉。
"水入相思白月歸"這句詩描繪了一個月圓之夜,月光皎潔,水面波光粼粼。"水入相思"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相思之情,白月則象徵著純潔和美好。整句詩意呼應着前一句,從日落到月升,自然界的變化與流動與人情的沉思與感慨相互交織。
"花間一片長風起"這句話描繪了花間的風起,預示着即將到來的變化和動蕩。花間的風起,既可以理解為自然界的變化,也可以寓意人生中的起伏不定。長風代表着強勁的力量和變幻莫測的未來,與前文的寧靜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生命中無常的真實性。
"再見人間雲欲追"最後一句詩意蘊含著別離之情和對未來的追求。"再見人間"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離別,或許是對過去的告別,也可能是對未來的期許。"雲欲追"則象徵著追求和嚮往,雲是無形無質的,飄逸不定,暗示着詩人追求的目標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這或許是一種對理想、遠方或者愛情的嚮往。
整首詩以自然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日落、月升、花飄、雲卷等場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感悟。詩中的景物與情感相互映照,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未來的希冀,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情感色彩。
第五百九十一節
夜悲
雲貧飛鳥恨
古水流至今
一夜長相望
青山不老痕
賞析:這首詩充滿了濃厚的古典意境和深邃的哲理,每一句都蘊含著豐富的內涵,讓人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感與思考。
雲貧飛鳥恨這句描繪了雲淡風輕的景象,同時借用飛鳥的視角,展現了一種無奈和留戀的情感。雲貧可以理解為天空中雲層稀薄,飛鳥恨則表達了飛鳥對離別的不舍和遺憾。整句意境悠遠,讓人感受到一種淡淡的憂傷。
古水流至今這句將視線拉到了水流的歷史長河中,通過“古水”一詞,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滄桑感。古水代表了歷史的長河,而“流至今”則暗示了時間的延綿,從古至今的變遷。整句表達了歲月流轉,歷史悠久的意境。
一夜長相望這句意境宏闊,寓意深遠。一夜長相望,可以解讀為兩個人長時間凝望對方,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時間流逝的感嘆。長相望暗示了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感糾葛,同時也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時間之間的微妙聯繫。
青山不老痕這句通過青山來象徵長久不衰的意象,表達了一種永恆和不朽的情感。青山不老,意味着歲月雖經流逝,但山依舊青蔥翠綠,不留歲月痕迹。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對自然界永恆不變之美的讚美,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讚美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與自然的關係,展現了詩人對時間流逝、歷史滄桑以及自然之美的感悟和領悟。整首詩意境深遠,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歲月靜好、自然永恆的美好意境。
第五百九十二節
秋
白月雲中見
俯首花落殘
相對無依處
一片凄涼間
賞析:這首詩非常簡潔而含蓄,每句都蘊含著深邃的意境和情感。
"白月雲中見"這一句首先描繪了一個月夜的景象,月色皎潔,雲彩飄動,彷彿在雲中可以看見皎潔的月光。這裏的“白月”可能指的是皎潔的月光,而“雲中見”則暗示了月光透過雲層的景象,既有一種隱秘感,也帶有一絲神秘之感。
"俯首花落殘"這句詩描述了一個低頭的姿態,同時又帶有花朵凋零的意象。低頭可能表示一種沉思、憂愁或者敬畏,而花落殘則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花落,殘落的花瓣,代表着生命的衰敗與虛無。
"相對無依處"這一句揭示了一種孤獨、無助的狀態。人們相對無依處,可能是在心靈上或者現實生活中,感到孤獨無依,缺乏安身立命之所。這裏的“相對”可能也意味着彼此之間的對望,但卻在茫茫人海中無法相互依靠。
"一片凄涼間"最後一句承接了前文的意境,強化了孤獨和凄涼的感覺。一片凄涼間,表現了一種茫然、無助、寂寞的氛圍,似乎整個世界都籠罩在一片凄涼之中。這裏的“一片”可能也暗示了整個環境的廣闊,凄涼感撲面而來。
整首詩通過簡潔而意味深長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個夜晚中的孤寂和凄涼。月色、花落、無依、凄涼,這些意象相互交織,勾勒出了一幅幽深的情感畫卷,讓人不由得陷入其中,沉思其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第五百九十三節
詩仙橋
一縱銀河逝九霄
萬事皆非雲寂寥
哪朝不起無窮恨
此生便上詩仙橋
賞析:這首詩是典型的古風詩歌,意境深邃,寓意豐富。
一縱銀河逝九霄這句話意味深遠,通過銀河和九霄的形象,展現了詩人對於時間流逝的感慨。銀河象徵著浩瀚無垠的時間和空間,而九霄代表了極高的天空。"一縱"一詞,可以理解為一躍、一飛,詩人以此來表達時間如同流水般逝去的感嘆。整句詩意味着時間飛逝,生命匆匆,與宇宙的廣闊相比,人的生命顯得微不足道。
萬事皆非雲寂寥傳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虛幻的認識。"萬事"指代一切事物,"非雲寂寥"則表明了一切皆為虛幻、無常,如同飄渺的雲霧一般,空無一物。這句話暗示了詩人對於世間萬物無常的深刻思考,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境。
哪朝不起無窮恨表現了詩人對於世間紛擾的煩惱和無奈。"哪朝不起"可以理解為"哪一朝代沒有",指代了歷史上的種種矛盾與恩怨。"無窮恨"則表達了詩人對於這些紛擾和恩怨的無奈和憤懣。整句話反映了詩人對於世事紛擾的煩惱,對於人生無常的感嘆。
此生便上詩仙橋表達了詩人對於超脫塵世的嚮往和追求。"此生"指代詩人的一生,"詩仙橋"則暗示了超脫塵世的境界,可以理解為詩人嚮往的人生歸宿。整句話表達了詩人對於超脫塵世、追求高遠境界的嚮往和追求。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深邃的意境、含蓄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於時間流逝、世間虛幻和超脫塵世的感慨和嚮往。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人生境界的思考,詩人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追求高遠的境界。
第五百九十四節
秋
明月何時往
唯吾共秋風
落花辭悲影
秋燕寄悲鳴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充滿禪意和孤獨感的詩篇,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生命的思考。
首句"明月何時往"直接描繪了明月的景象,但更多地表達了詩人對於時間流逝、生命短暫的感慨。明月作為一個常見的自然景物,往往被用來象徵著美好、永恆,然而詩人在此將其置於時間的流逝之中,反映了人生的短促和無常。
第二句"唯吾共秋風"將詩人自己與秋風相對比,暗示了詩人對於孤獨的感受。秋風常被用來表達離別、凄涼,而詩人將自己與秋風相提並論,表達了自己與季節相融合、與自然相共鳴的孤獨境地,同時也突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
第三句"落花辭悲影"將目光轉向了落花,落花常被視作凋零、離別的象徵,而"辭悲影"則表達了對離別、凄涼的感受。這句話中的"悲影"可能指的是落花在風中飄舞的影子,也暗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憂傷和矛盾。
最後一句"秋燕寄悲鳴"將目光轉向了秋燕,秋燕常被視作離別的信使,而"寄悲鳴"則表達了對於別離的悲傷和思念。這句話中的"悲鳴"可能指的是秋燕的鳴叫聲,也暗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哀怨和無奈。
通過賞析,我們可以看到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於時間流逝、生命短暫的感慨,以及對於孤獨、離別的思考和體驗。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勾勒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讓讀者在詩的意象中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和孤獨的沉重。
第五百九十五節
新詩仙
一席單騎,萬世傳奇。
人間似你,詩道無敵!
賞析:這首詩充滿了濃郁的文學氣息,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對於個體力量和永恆傳奇的謳歌。
"一席單騎"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獨自一人的身影,坐在馬上,孤獨而傲然。"一席"暗示着獨佔一席之地的意象,象徵著個體的獨特性和堅定不移的信念。
"萬世傳奇"這一句表達了對於個體行為的超越性和永恆意義。"萬世傳奇"意味着其行為將成為傳奇,被後人傳頌。這句話暗示着個體的行為將超越時空的限制,永存於人們的記憶之中。
"人間似你"這句話將詩人的讚美對象與人間相提並論,暗示着他(她)具有非凡的品質和力量。"人間"意味着平凡世界,而"似你"則暗示了這個人物與眾不同的特質。
"詩道無敵"這句話是對讚美對象的最高頌揚。"詩道無敵"意味着其言行之間蘊含著無與倫比的力量和美麗,可以征服一切。"詩道"可能代表了詩人筆下的境界,也可以理解為他所代表的理念和行為。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個體力量和永恆傳奇的讚美,表達了詩人對於優秀個體的崇敬和推崇,同時也反映了他對於美好與偉大的追求和嚮往。
僅本章下邊的五首詩借鑒了詩仙李白的銀河和九天兩個詞。
第五百九十六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望廬山碧潭玉淵》
帝遣銀河飛九天,
凌霄一劍入玉淵。
彩雲飄似驚鴻舞,
四海神燈攜下凡。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神奇壯麗的仙境畫面,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意和想像力。
帝遣銀河飛九天首句以帝王的力量和威嚴開篇,描述了帝王派遣銀河飛越九重天的壯麗場景。"帝遣"表現了帝王的權威和掌控力,而"銀河飛九天"則描繪了壯觀的景象,將銀河與九天融合,給人以浩瀚無垠的感覺,表達了帝王超凡的能力和無與倫比的權威。
凌霄一劍入玉淵第二句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描述了一劍凌霄,直插玉淵的場景。"凌霄一劍"表現了劍法的高超與雄渾,"入玉淵"則暗示了劍的深邃與神秘。整句描繪了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給人以振奮和敬畏之感。
彩雲飄似驚鴻舞第三句以絢麗多彩的彩云為背景,描繪了驚鴻舞動的景象。"彩雲飄"生動地表現了彩雲的輕盈與飄逸,"驚鴻舞"則展現了舞者的優美和靈動。整句形象生動,給人以神秘與美妙的感受,使人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
四海神燈攜下凡最後一句將視線拉回人間,描述了四海神燈降臨人間的場景。"四海神燈"象徵著神聖與光明,"攜下凡"則表達了它們跨越凡塵,降臨人間的意義。整句表現了神明與人間的聯繫,給人以希望與憧憬。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和神話故事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超凡境界和美好神話的嚮往與讚美,充滿了詩意與想像力,讓人沉浸其中,感受到詩歌的魅力與意境。
第五百九十七節
《帝天|一劍斬》
帝遣銀河飛九天,
十界光輝映玉淵。
凌霄一劍蒼穹斬,
四海神燈飄下凡。
賞析:這首詩充滿了古典的氣息,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詩人運用了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意象,構建了一個神秘而壯麗的景象。
帝遣銀河飛九天,首句描繪了皇帝派遣銀河飛越九天的場景,銀河是古代傳說中通往天界的通道,被視為神秘而神聖的存在。"帝"指的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可能是指天帝或其他至尊存在。這句話營造了一種宏偉壯觀的氛圍,展現了統治者的至高無上和超凡脫俗。
十界光輝映玉淵。第二句中的"十界"可能指的是天界、人間、地獄等諸多境界,而"光輝映玉淵"則是形容光芒照耀着玉淵,表現出一種輝煌的景象。"玉淵"可能象徵著神秘的深淵或者某種神靈所在之處,而光輝則暗示了神秘的力量和榮耀。
凌霄一劍蒼穹斬,這句話描述了一劍凌空,斬斷了蒼穹。"凌霄"意味着劍氣高懸雲霄,高峻的天空,充滿了威嚴和力量。"一劍蒼穹斬"則表現了劍氣威力,斬斷了蒼穹,顯示了詩中所描繪的神力非凡。
四海神燈飄下凡。最後一句表現了神燈從四海飄落人間的場景。"四海"象徵著遼闊無垠的範圍,"神燈"可能是指神明的信物或者啟示,而"飄下凡"則顯示了神明的恩典降臨人間。這句話給人一種神秘和莊嚴的感覺,同時也暗示了神明與凡人之間的聯繫和互動。
總的來說,這首詩運用了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意象,描繪了一幅神秘而壯麗的景象,展現了統治者的至高無上和神明的神秘力量,同時也反映了人類對於超越現實的追求和嚮往。
第五百九十八節
帝釋|一劍天
帝遣銀河墜九天,
凌霄一劍耀人間。
十界光輝齊飛引,
四海神燈飄下凡。
賞析:這首詩似乎描繪了一場宏偉壯麗的景象,融合了古老的神話和想像力,充滿了神秘和力量感。
"帝遣銀河墜九天"詩人似乎在描述一位皇帝或者至高無上的存在("帝")派遣銀河從九天降落。這裏的"銀河"可能不僅指銀河系,更可能象徵著一種神秘的力量或者壯麗的景象。"九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指天空的九層,表示極高的地位或者極度的神秘感。
凌霄一劍耀人間"這句詩描繪了一把劍("一劍"),其威力似乎超越了凡人的想像,閃耀着凌霄之光。"凌霄"意為高聳雲霄,引申為極高的境界,表現出劍的非凡和超凡的力量。
十界光輝齊飛引十界"可能指的是天、地、人、神等不同境界或者世界。"光輝齊飛"暗示着這些境界中的光芒或者力量一齊飛舞,引發某種令人震撼的景象或者事件。這一句可能在描繪某種壯麗的場面或者神話中的景象。
"四海神燈飄下凡"這句詩可能在描述神燈從四海飄落到人間。"四海"象徵著廣闊的範圍,"神燈"可能是一種神秘的光明或者象徵著智慧和力量的物品。"飄下凡"暗示着這種神燈即將降臨人間,為人間帶來某種改變或者啟示。
整首詩充滿了神秘和力量感,通過對天文、神話和神秘元素的運用,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想像力和對超越常人的境界的追求。
第五百九十九節
帝釋|一劍天
帝遣銀河墜九天,
永夜光輝賜萬緣。
凌霄一劍蒼穹斬,
四海神燈齊下凡。
賞析:這首詩充滿了濃郁的古風和神秘的意境,每一句都蘊含著深遠的哲理和意象。
"帝遣銀河墜九天"這句話描繪了天帝(或者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力量)派遣銀河墜落九天的場景。"帝"指的可能是天帝、皇帝或者其他至高無上的存在,而"銀河墜九天"則是一個富有想像力的形象,暗示了一種宇宙間的運行或者某種重大事件的發生。
"永夜光輝賜萬緣"-這句話表達了在永夜中,仍有光輝(或者希望)賜予萬物。"永夜"可能是指永恆的黑暗或者困境,而"光輝"則是一種解脫或者啟示,它賦予了萬物以希望和可能性。
"凌霄一劍蒼穹斬"-這句話描繪了一劍凌空斬斷蒼穹的場景。"凌霄"意味着高空或者蒼穹之上,"一劍"則表現了一種強大的力量或者決斷,"蒼穹斬"暗示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景象或者局面的出現,可能是一種解放或者割捨。
"四海神燈齊下凡"-這句話暗示了四海的神燈齊齊降臨凡間的情景。"四海"代表了廣闊的範圍,"神燈"則可能象徵著某種神秘的力量或者啟示,"齊下凡"表達了這種力量或者光明向凡間降臨的意圖或者行動。
整首詩充滿了象徵與意境,每一句都展現了深邃的內涵和神秘的意義,讓人不禁沉浸其中,體味其中蘊含的深刻思考和哲學意味。
第六百節
帝釋|一劍天
帝遣銀河墜九天,
永夜光輝映萬泉。
彩雲飄似飛仙舞,
人間夢若水晶簾。
賞析:這首詩以華麗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奇幻的場景,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帝遣銀河墜九天,這句話中蘊含著神秘和壯麗。首先,“帝”指的是皇帝或者神明,暗示了一個超凡脫俗的力量。而“銀河”則象徵著宇宙間的星辰,它們是閃爍的、耀眼的。而“墜九天”則更進一步強調了其宏偉和莊嚴。這裏的“九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用來形容極高的地方,暗示了銀河的高度和壯觀程度。整句話呈現出一種神話般的景象,讓人彷彿能夠看見銀河從天空中傾瀉而下的場景。
永夜光輝映萬泉。這句話描繪了一個神秘而又美麗的夜晚景象。“永夜”暗示了這是一個永恆的夜晚,使人聯想到極北地區極夜的情景,其中的“光輝”則強調了夜晚的燦爛。“映萬泉”則讓人聯想到銀河倒映在千萬個泉水之上,波光粼粼,如詩如畫。整句話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現出了一種宏偉而又神秘的氛圍,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妙。
彩雲飄似飛仙舞,這句話以華麗的形象描繪了天空中的景象。“彩雲”象徵著天空中的雲彩,它們五彩斑斕,閃爍着奇異的光芒。“飄似飛仙舞”則形象地描述了彩雲在空中飄動的場景,彷彿是一群仙子在空中起舞。這裏的“飛仙舞”暗示了一種超凡脫俗的美麗,讓人聯想到仙境般的景象。整句話通過對天空景象的描繪,展現出了一種夢幻般的氛圍,讓人沉浸其中,忘卻塵世的煩惱。
人間夢若水晶簾。最後一句詩以比喻的手法描繪了人間的景象。“人間夢”暗示了人生的夢幻和虛幻。“若水晶簾”則形象地描述了夢境中的景象,水晶簾光彩奪目,如夢似幻。“水晶”象徵著透明和潔凈,而“簾”則讓人聯想到輕盈的飄動,增加了夢境的虛幻感。
整句話通過對人間景象的比喻,展現出了一種超凡脫俗的美麗,讓人沉浸其中,忘卻塵世的煩惱。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美好和夢幻的追求,展現出了詩人對於美好世界的嚮往和憧憬。
至此本人已經獨自完成了兩本自己的“《唐詩三百首》”。
第六百零一節
誅神
鳳凰台上八月斬,
誅神一語夢驚寒。
群仙飛下瑤台影,
彩雲遮卻水晶簾。
賞析:鳳凰台上八月斬,這句描寫了鳳凰台上的景象,八月時分,夏季的炎熱正在極盛時節。鳳凰台是傳說中仙山蓬萊的景點,八月斬指的是夏日的炎熱氣息,同時也暗示了此時節仙山蓬萊的景緻非同尋常,充滿了神秘和壯麗。
誅神一語夢驚寒。這句詩意蘊含豐富,誅神一語,意味着仙山上神秘的言語或者傳說,令人聽了會覺得夢寐驚醒,覺得寒意襲來。這裏蘊含著對仙境的神秘和超凡的想像,令人感到無限遐想。
群仙飛下瑤台影,這句描繪了群仙從天空中飛降下來,投下了瑤台的影子。群仙是仙境的主要角色,飛翔的姿態充滿了輕盈和神秘感,瑤台是仙境中的宮殿,影子則是仙境美景的一部分。
彩雲遮卻水晶簾。最後一句則描繪了彩雲將水晶簾遮掩,彩雲是仙境中的常見景象,具有奇幻色彩,而水晶簾則象徵著神秘的界限和仙境的邊界。整句營造出了一種虛幻而壯麗的景象,使讀者感受到仙境的神奇和美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仙境景象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超然世界的嚮往和想像,充滿了詩意和神秘色彩。每一句都構建了一個美妙而瑰麗的仙境圖景,讓讀者彷彿置身於神話傳說之中,感受到了詩人對仙境的無限憧憬和遐想。
第六百零二節
春歸
花開故人歸,
風輕予浪回。
遠處一飛鳥,
春心念與誰。
賞析:這首詩的構思別緻、意境優美,是一首充滿了抒情色彩的現代詩作。每一句都如同一幅精細的畫卷,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與對自然景觀的細緻觀察。
第一句“花開故人歸”這一句中,“花開”與“故人歸”形成了一種美好的因果關係。花開,通常是春天的象徵,代表了新生、希望和美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花開常常預示着吉祥和新的開始。而“故人歸”則讓人聯想到久別重逢,帶有深厚的情感和期待。這裏,詩人可能在表達一種期盼:在這美好的季節里,能夠與久別的親友重逢。從藝術手法上看,這句話採用了象徵手法,用“花開”象徵一切美好事物的到來,進而暗示故人歸來也是一件美好而又自然的事。
第二句“風輕予浪回”這句詩中,“風輕”和“浪回”都帶有很強的畫面感。輕風和回浪,都給人以柔和、寧靜的感覺,象徵著平和與調和。在這裏,“風輕”不僅描述了一個寧靜的自然場景,也似乎在表達一種輕鬆的心境,“浪回”則可能指的是事物的一種循環往複,如同人生的階段或感情的波動。這一句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細膩觀察以及對生活節奏的感悟,也可能隱喻着人生經歷的起伏與歸來。
第三句“遠處一飛鳥”這句詩描繪了一個簡單而又極具象徵意義的場景。一隻飛鳥,從遠處飛過,可能象徵著孤獨、自由或者是遠方的消息。在中國詩詞中,鳥往往有着多重象徵意義,比如傳遞信息、自由的靈魂等。這裏的“一飛鳥”突出了鳥的孤單和飛行的瞬間,給人以廣闊天地間的一抹孤寂之美。這種使用單一景物來象徵深遠情感的手法,增強了詩句的哲理性和藝術深度。
第四句“春心念與誰”最後一句是整首詩的情感歸宿,也是情感上的一種抒發。“春心”通常指的是春天時節內心的那份躁動和生機勃勃的感覺。這裏的“春心”可能寓意着作者內心的希望和活力。“念與誰”則直接表達了一種思念之情,是對某個人的深切思念。這句話既是對前文景象的情感回應,也折射出作者對人際關係的柔軟依戀。
總結:整首詩通過四個景象,從春天的花開到輕風與浪回,再到遠處的飛鳥和內心的思念,層層深入,逐漸由外及內地展開情感的深度和廣度。詩中既有自然景觀的描繪,也有人的情感流露,通過景物和情感的交織使用,展現了一種深邃的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這首詩不僅僅是對美好春天的歌頌,更是一次心靈與自然的對話,讓人在閱讀中既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也體會到人類情感的微妙與深遠。
第六百零三節
春光
白日映天光,
青山覆水長。
依稀鳥飛影,
輾轉花辭鄉。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光和懷鄉情懷的詩篇,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之情。
白日映天光,這句描寫了白天的景色,白日照耀着天空。可以理解為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陽光明媚的,天空湛藍,這樣的景象給人一種清新明亮的感覺,也可能暗示着一種美好的鄉村景象。
青山覆水長。這句描述了遠處的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覆水長"可以理解為水面倒映出的青山線條延綿不絕,或者是青山倒映在水中顯得更高大壯麗。整句通過對山水相映成趣的描繪,給人一種寧靜和恬淡的感覺,也可能暗示着詩人懷念的遠方是山水交融的美景。
依稀鳥飛影,這句描寫了飛鳥在空中飛翔的景象。"依稀"表示飛鳥的形影模糊,可能是因為距離較遠或者是在朦朧的天光中。這句表達了一種動態的美感,也暗含了詩人眺望遠方、懷念故鄉的情感。
輾轉花辭鄉。這句描寫了花朵在遷徙中告別故鄉的情景。"輾轉"表示花朵經歷了一番艱辛的旅程,"花辭鄉"則是表達花朵告別故鄉的悲傷和留戀。整句通過對花朵的寓人抒情,表達了詩人懷鄉的心情,也可能暗示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遠方的嚮往。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之情。每一句都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巧妙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展現了詩人細膩而深沉的情感。
第六百零四節
慕長風
相逢何須依處,
回首自有風來。
人間一片花落。
寂寞沿愁盛開。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意境深遠、抒情悠遠的詩篇,作者通過精鍊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幽雅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相逢何須依處,這句話表達了相逢並不一定需要在特定的地點,而是在何時何地都能夠相遇。這裏的“依處”可以理解為“依賴特定的地點”。詩人通過這句話表達了相逢之美不在於地點,而在於心靈的相通。這也暗示了情感的純粹,不受外在因素的限制。
回首自有風來。這句話借用了“回首”這一動作,表達了回首間自然而然地有風吹來的意境。風在中國傳統詩詞中常常被用來寓意着變幻莫測、無拘無束的意象,這裏也不例外。風的自然流動,與詩人的心境形成了和諧共鳴,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與心境的抒發。
人間一片花落。這句話描繪了人間的景象,花落的場景常常被用來表達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意味。這裏“花落”可以理解為生命的短暫和變幻無常,花的凋零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生命的脆弱。整句表達了對世間萬象的深沉感慨,對生命短暫的思考。
寂寞沿愁盛開。這句話用“寂寞”和“愁”來形容內心的孤獨和憂傷,這種情感在心頭蔓延,如同花朵一般綻放。這裏的“盛開”可以理解為情感的張揚和表達。整句話表達了一種孤獨與憂傷在內心激蕩的狀態,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情感的宣洩和釋放。
綜合來看,這首詩以簡潔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對情感、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與感悟。每一句都充滿着哲理與情感,讀來令人回味無窮,頗具詩意和藝術價值。
第六百零五節
念相逢
塵埃欲落定,
何愁昨夜風。
一望人間笑,
些許是相逢。
賞析:這首詩充滿了禪意和情感,每句都蘊含著深邃的內涵。
"塵埃欲落定"這一句以“塵埃”來比喻世間的紛擾和浮躁,同時“欲落定”則表達了一種追求安寧與寧靜的願望。在繁華喧囂的世界裏,人們常常追逐着一種心靈的歸屬,渴望在喧囂中找到片刻的寧靜。
"何愁昨夜風"這句話中,“何愁”表達了一種豁達和淡泊的心態,即使昨夜經歷了風雨,也不會感到憂慮。風可以比喻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但作者通過“何愁”表達了一種超脫的心境,不為外在的變化所動搖。
"一望人間笑"這句話通過“一望人間”來表達對人間萬象的觀察和體悟,似乎作者站在高處,俯瞰着世間的點點滴滴。而“笑”則是一種輕鬆和愉悅的情感,它可以是人們面對生活中各種困境時的一種態度,也可以是對生活中美好時刻的回味。
"些許是相逢"最後一句則將整首詩的意境點題。通過“些許是相逢”,表達了一種偶然與必然的結合。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人們常常會在無意間遇見彼此,這種相逢或許只是短暫的,但卻可以給彼此留下深刻的印記,成為人生中珍貴的一部分。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對世間紛擾的超脫和對生活的豁達態度。塵埃落定、昨夜風過,人間笑聲與相逢交織出一幅平和而美好的畫面,給人以啟迪和感悟。
第六百零六節
龍棲山
朝聞鶯啼夜鳴鵑,
去時青絲白髮還。
往來風雨如相送,
不覺歸影盡人間。
賞析:朝聞鶯啼夜鳴鵑,在這一句中,詩人描述了清晨和夜晚的不同景象。朝聞鶯啼,鶯鳥在清晨啼鳴,這是春天常見的景象,代表着生機和活力。而夜晚,鵑鳥的鳴叫則帶有一種哀怨和寂寞的氛圍。通過這一對比,詩人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變遷。
去時青絲白髮還。這一句中的“去時”指的是時間的流逝,暗示了人生的短暫。青絲白髮則是生命的變遷,青絲代表年輕時的容顏,白髮則是年老之後的象徵。詩人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歲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深刻感慨。
往來風雨如相送,詩人在這句中通過“往來風雨”來比喻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悲歡離合。風雨無常,人生的經歷也是如此。但是,“如相送”表明詩人對於生活的接受和理解,即使有風雨,也是生命旅程中的一部分,需要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
不覺歸影盡人間。這句話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詩人通過“歸影”來暗示人生的歸宿,生命的終點。人生的旅程最終會走向盡頭,就像影子在夕陽下漸漸消失一樣。這裏的“不覺”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喚起人們對於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整首詩以清晨和夜晚的景象為背景,以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變遷為主線,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通過對於自然景象的描繪和抒發內心的情感,詩人讓讀者在品味詩意的同時,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第六百零七節
相思雲
雲抵相思月抵雲
風止山前木有痕
落花幾回生殘意
一時幽夢寄紅唇
賞析:這首詩的主題圍繞着離別、思念、夢境和愛情展開,具有濃郁的唯美主義色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雲抵相思月抵云:這句話暗示了詩人對於相思之情的深沉。雲和月都是飄渺的事物,常常被用來象徵離別的情感。抵的意思是接近、靠近,表達了相思之情之濃烈,似乎雲都無法抵擋這種強烈的思念。
風止山前木有痕:這句話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感受。風止,山前,木有痕,這些都是靜謐的場景,暗示了離別之後的寂寥和無痕可尋的感覺。風停了,山前空無一物留下痕迹,這種空曠和無痕也許與詩人內心的落寞和無奈相呼應。
落花幾回生殘意:這句話運用了花落的意象,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花朵凋零,幾經滄桑,留下的只有殘餘的思念和情感。生殘意,意味着感情的殘存和堅守。詩人通過這句話表達了對於離別和時間流逝的感慨,以及對於愛情的執着和堅持。
一時幽夢寄紅唇:最後一句話將夢境和紅唇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意境。幽夢代表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夢境和幻想,寄紅唇則可能暗示了對於愛情和美好的嚮往。整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將自己的幽夢和情感寄托在紅唇之上,表達了對於愛情和美好的追求和渴望。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於內心情感的表達,營造出了一種充滿離別、思念、夢境和愛情的意境。詩人藉助自然界的意象,將自己的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六百零八節
相思門
逐日向夢林
飛花往來身
一片心頭恨
獨守相思門
賞析:這首詩的每一句都充滿了深厚的意境和情感。
"逐日向夢林"這一句以動詞“逐日”開篇,給人一種跟隨太陽一天天的動態感覺。而“夢林”則暗示了一個虛幻的場景,夢境中的森林,可能代表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憧憬和嚮往。整句表達了詩人對於追逐夢想的不懈追求和嚮往美好未來的心境。
"飛花往來身"這句中,詩人通過“飛花”這一意象,展現了春天花開的景象。花瓣在空中飄舞,往來穿梭,與“身”這一詞相呼應,暗示了人與自然的交融。詩人可能借花的飛舞表達了自己在世間流連的心情,感受到自然與自己的親近與共鳴。
"一片心頭恨"這句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一種憤怒或者怨恨情緒。“一片心頭恨”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情緒的強烈和集中。這種恨很可能是對於某種無法改變的事實或者命運的不滿,也可能是對於別人的背叛或傷害的憤怒。這句話給整首詩增添了一絲憂鬱和沉重的色彩。
"獨守相思門"這一句將詩人孤獨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獨守”暗示了詩人的孤獨,而“相思門”則可能是詩人內心中一個意象,代表着思念之門,詩人孤獨地守護着這扇門,表達了他對於愛情或者親情的思念和等待。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內心情感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於夢想追求、自然景象、內心情感的思考和感悟。每一句都充滿了深刻的意境和情感,使得整首詩具有了詩意的韻味和美感。
第六百零九節
黃鶴樓
仙人已去自悠然,
黃鶴樓上觀青山。
落花依稀隨流水,
蒼天未改舊時顏。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意境深遠、富有禪意的古風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
仙人已去自悠然,這句話描繪了詩人的心境,他以"仙人"象徵超脫塵世的存在已經離去,但他心中仍然是悠然自得的。"自悠然"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不受外界干擾的心境,與詩人內心深處的平靜相契合。
黃鶴樓上觀青山。詩人站在黃鶴樓上,眺望遠處的青山,黃鶴樓作為武漢的地標,被用來增強詩意的表達。青山象徵著自然的壯美和恆久不變,與詩人內心的寧靜相呼應,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落花依稀隨流水,這句話描繪了自然景象,落花隨着流水飄蕩,形成了一幅恬靜、優美的畫面。"依稀"一詞暗示了落花隨水流而去的悠遠感,與詩人內心的超然境界相得益彰。
蒼天未改舊時顏。這句話表達了對歷史的回顧和對自然的認同。"蒼天"象徵著宏偉壯闊的自然,"舊時顏"指的是過去的容顏,表達了儘管歲月變遷,自然依然保持着昔日的面貌,與詩人內心對自然恆久不變的理解相呼應。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清麗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和對自然的敬畏與讚美。
第六百一十節
長霞
一杯濁酒寄天涯。
往來飛鳥問人家。
落日長霞馳俊彩,
碧水流光似年華。
賞析:這首詩似乎是一首意境深遠的詩歌,寄託了詩人對於人生、自然、時光流逝等主題的感悟和思考。
"一杯濁酒寄天涯"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在孤寂中對遠方的思念和嚮往。濁酒可能代表着凡俗的生活,而寄託於天涯,意味着詩人心中的遠方憧憬。這種孤寂與嚮往的情感通過濁酒與天涯的對比更加突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往來飛鳥問人家"這句話中的"往來飛鳥"可能代表着時光的流逝,飛鳥來來往往,象徵著歲月的變遷。而"問人家"則暗示了人們對於時光流逝和生活的思考與感嘆。這裏的"人家"可以理解為人類社會,也可以理解為個人內心深處。
"落日長霞馳俊彩"這句話描繪了落日時分的壯麗景象,長長的霞光似乎在天空中奔馳,馳騁着自己的色彩。"俊彩"可能指的是美麗的色彩或是光輝,將日落的景象表現得更加絢麗動人。
"碧水流光似年華"最後一句以一種柔美的意象作為結尾,將碧水和流光比喻為光陰流逝的歲月。"年華"代表了時光的流逝,而碧水流光則暗示了時光的美好與不可逆轉。整句話似乎在暗示人生的短暫與寶貴,讓人不禁對時光的流逝產生思考和感慨。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對於濁酒、天涯、飛鳥、落日、碧水等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於生命、時光、遠方的思考和感悟,給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引人深思。
第六百一十一節
相思
明月夜涼薄,
秋風客愁多。
落花人去矣,
青絲白髮奪。
賞析:這首詩構思精巧,意境深遠,描繪了一個涼爽的月夜,以及人生離別、時光流逝的感傷之情。
首句“明月夜涼薄”,以自然景象明月和夜晚的涼意為開端,為整首詩營造了一種靜謐、凄清的氛圍。明月高懸,清輝灑落,與夜色相映,勾勒出一幅寧靜而清冷的畫面。同時,“涼薄”二字暗示着歲月的流逝,人生的冷寂,為後文的離別和思念打下基調。
接着,“秋風客愁多”,作者通過描繪秋風和客人的愁苦,深刻表達了人生離別的悲傷之情。秋風瑟瑟,象徵著歲月的殘酷和變遷,而“客愁多”則道出了客人心中的離愁別緒,將讀者帶入了一種深沉而悲涼的情緒之中。
第三句“落花人去矣”,以“落花”作為暗喻,抒發了人生離別的無奈和悲傷。落花隨風而逝,象徵著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而“人去矣”則更是對離別的深刻描繪,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無常和別離的無奈。
最後一句“青絲白髮奪”,通過對時間流逝的描寫,道出了歲月無情,青春易逝的深切感慨。青絲象徵著青春和活力,而白髮則暗示着衰老和時光的無情奪走了青春,寓意着生命的無常和歲月的流逝。
整句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易逝、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無奈之情,使詩歌達到了情感和意境的完美統一。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生離別的描繪,深刻表達了時光流逝、青春易逝的主題,展現了作者對人生無常和歲月流逝的深刻感慨,具有深遠的思想內涵和藝術美感。
第六百一十二節
紅梅
春花落盡此花間,
千山一寒吾獨憐。
驚語誰濺枝頭血,
別過群芳始到前。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天花開花落的景象,並以此引發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感悟與思考。
首句“春花落盡此花間”這句話呈現了春天花朵凋零的情景。春花落盡,意味着春天已經接近尾聲,花朵在枝頭凋謝,此時此刻,花間已然沒有了春花的繁茂,一種凄涼的氛圍逐漸瀰漫開來。這種自然景象不僅是季節更替的常態,也是生命的輪迴與變遷的寫照。
第二句“千山一寒吾獨憐”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於嚴寒季節的特殊情感。千山一寒,形容了廣袤的山野在嚴冬中一片寒冷的景象。而“吾獨憐”則表明詩人獨自憐惜這種寒冷。或許在冰雪覆蓋的世界裏,詩人感受到了孤獨、無助或是對生命的無常與脆弱的思考。
第三句“驚語誰濺枝頭血”這句話充滿了戲劇性和神秘感。枝頭血濺的意象令人感到驚訝和詫異。枝頭血的出現可能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也可能是某種悲劇或意外的結果。血液在這裏不僅是生命的象徵,也暗示着某種不幸或悲傷的發生,給整首詩增添了一種懸疑和神秘的色彩。
最後一句“別過群芳始到前”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在告別花開花落的季節時的感慨。花朵的離別似乎預示着一個新的開始,也許是春天的結束與夏天的開始,或是詩人個人生命中的轉折點。而“群芳”則代表了春天的繁華與美好,詩人對於春天的懷念和留戀也從中得以體現。
綜合來看,這首詩以描寫春天花開花落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象的觀察與感悟,表達了詩人對於生命變遷、季節更替以及個人命運的思考和感受。每一句都充滿了深邃的意象和情感的表達,使得整首詩具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和詩意。
第六百一十三節
天人
吾本應是天上客,
奈何人間百花折。
日見長風行萬里,
走馬溪下幾回歌。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天上的客人,對人間百花凋零的感嘆,以及在長風萬里中行走、溪水邊徜徉的心境。
吾本應是天上客,這句以“吾”自詡,表達了詩人的身份,自稱為“天上客”,意味着其本屬於天上之間,與塵世有所隔絕,屬於超凡脫俗的存在。這裏的“天上客”可能是指神仙、仙子或者是象徵著高尚純潔的境界。
奈何人間百花折。這句描繪了人間百花凋零的景象,使用了“奈何”二字,表達了詩人對這一現象的無奈和悲嘆之情。百花凋零可能暗喻着世間的無常和生命的短暫,對於這種變化的無奈和感嘆貫穿於整首詩中。
日見長風行萬里,詩人在這句中將自己比作“長風”,形容其漫長而不停的旅行。使用“日見”一詞,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自己不斷前行的堅持。而“長風”則可能是對於詩人內心追求的一種表達,或者是詩人所處環境的象徵。
走馬溪下幾回歌。這句描繪了詩人在溪水邊走過幾回的情景,將自己比作“走馬”,強調了其快速行進的狀態。同時,溪水作為詩歌中常見的意象,通常代表着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沉澱。而“幾回歌”則可能是詩人在旅途中所作的歌曲,也可能是對於生命中一些片段的回憶和感慨。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於人間滄桑和生命無常的感嘆,以及對於追求自由和內心世界的嚮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心境融入其中,展現了一種超然的境界和深刻的內心體驗。
第六百一十四節
春臨
千山鳥飛臨,
萬里共朝春。
不覺相思起,
心有一片痕。
賞析:千山鳥飛臨,這句描繪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象,千山之間鳥飛翔的場景。千山象徵著廣闊無垠的自然景觀,鳥飛臨則為其增添了生機和活力,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與壯麗。
萬里共朝春。“萬里”一詞是用來形容距離的遙遠,這裏用來修飾“共朝春”,強調了春天的到來是普遍的、廣泛的。春天是生命的象徵,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它的到來讓整個世界煥發出勃勃生機。
不覺相思起,這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受。詩人在觀賞自然美景的時候,不禁使他聯想起了心中的相思之情。相思是一種對遠方親人或愛人的思念,當詩人在遠離家鄉或愛人時,常常會被周圍的景物喚起對他們的思念之情。
心有一片痕。這句是詩人在內心深處對相思之情的詮釋。相思之情如同心中的一片痕,深深地烙印在心靈深處,無法抹去。這裏的“痕”可理解為情感的印記,是對於相思之情的真切體驗和感受。
整首詩通過對大自然景觀的描繪和詩人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對遠方親人或愛人的思念之情。這種將內心情感與外在景物相結合的手法,使得這首詩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人深思。
第六百一十五節
夜悲鳴
千山歇鳥影
碧水月聞蹤
相逢知何許
一夜盡悲鳴
賞析:這首詩的首句“千山歇鳥影”描繪了山林中鳥兒停歇的景象。在中國古詩中,山常常象徵著孤獨、沉思和追求,而鳥兒則常常代表着自由、輕盈和靈動。因此,這句詩或許暗示着一個人在寂靜的山林中,追尋着內心的歸屬和安寧,卻發現自己孤獨的身影和追求的目標並不總能如願。同時,千山的廣闊與深邃也可能暗示着人生的迷茫和無奈。
而第二句“碧水月聞蹤”則將詩情轉移到了水邊。碧水和皎潔的月光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水常常在中國古詩中象徵著柔情和涵養,而月亮則往往被視為愛情的象徵。因此,這句詩或許暗示着詩人在追尋愛情或者心靈的歸屬過程中,如同月光灑在碧水上一般,心有所向但又感覺無處尋覓,只能聽到水聲傳來,卻尋覓不到實際的足跡,形成了一種渴望與失落交織的情感。
接着,“相逢知何許”,這句話帶來了一種迷茫和無助的情感。相逢意味着與他人的交匯,但是“何許”卻暗示着不確定和迷茫。或許是在人生的路途中,詩人與他人相遇,但是卻不知道這個相遇將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是否會是一段美好的緣分,還是僅僅是匆匆而過的陌生。這種迷茫的心情,與前文中對自然景象的追尋形成了對比,顯示了人與自然、內心與外在之間的交織與衝突。
最後一句“一夜盡悲鳴”,給整首詩增添了一種哀傷和沉重的氛圍。夜晚是孤獨的時刻,悲鳴更是一種無法抑制的情感宣洩。或許詩人在孤寂的夜晚,對自己的迷茫和不安感到無法釋懷,於是只能以悲鳴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哀愁。整首詩以此句作為結尾,將情感推向了一個高潮,同時也給整首詩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讓人難以忘懷。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內心感受的抒發,構建了一種迷茫、孤寂、渴望和哀傷交織的情感氛圍。作者通過對山、水、月等自然元素的運用,將內心的情感與外在的景象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富有詩意和深刻內涵的意境,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與思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第六百一十六節
秋鳴
千山絕人影
萬水赴無聲
相逢知何許
逐盡燕悲鳴
賞析:這是一首充滿禪意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深邃而含蓄,蘊含著詩人對人生、自然、時光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首句“千山絕人影”,表達了詩人面對壯闊的山川,感受到人的渺小和山的孤峻。這裏的“千山”並非指具體的山峰,而是泛指廣袤的自然山水,意味着茫茫大自然中人類的微弱。而“絕人影”則強調了在這千山之中,人的存在如此微不足道,與山相比顯得微乎其微,凸顯了山的高大和深邃。
接着,“萬水赴無聲”,通過“萬水”和“無聲”的對比,描繪了大自然的宏偉壯麗和靜謐無聲。水流雖廣袤無垠,卻無聲無息,展現了大自然的神秘和超越人類的力量。這句中的“無聲”也可以被理解為大自然的默默付出和無言的奉獻,使得整個自然界更加豐富多彩。
第三句“相逢知何許”,通過“相逢”這一動作,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相遇的思考和疑惑。在茫茫人海中,每一次相遇都是一種緣分,但又常常讓人不知所措,不知其意義何在。這句話呼應了前兩句對於自然的描繪,將自然中的孤獨與人生的相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強調了生命的無常和不可捉摸。
最後一句“逐盡燕悲鳴”,表現了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燕是一種常見的候鳥,常常被用來象徵著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而“悲鳴”則更加強了這種意象,暗示着生命的短暫和不可避免的悲哀。整句通過“逐盡”這一動作,表達了時間的推移和生命的消逝,使得整首詩更加凄美而深沉。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婉約的筆法,深刻地描繪了自然景觀與人生哲理的交融。通過對山水、相逢和燕鳴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於自然、人生和時光流逝的感悟和思考,展現了詩人對於生命的理解和對於世界的感悟。
第六百一十七節
相思絕
千山絕鳥影
明月伴孤城
此夜相思起
不見碧波寧
賞析:這首詩簡練而意境深遠,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意象,讓人不由得陷入其中。
首句“千山絕鳥影”,表現了詩人在高處眺望時,山巒重疊,山影綽綽,而飛鳥卻已消失的景象。這句話用“千山”和“絕鳥影”兩個詞,形象地描繪了遠山的連綿和鳥兒的飛逝,同時也暗示了人生中的孤寂和寂寞。
第二句“明月伴孤城”,將“明月”與“孤城”相對照,展現了一種寧靜與落寞的氛圍。明月高懸,照耀着孤城,城內外的景象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對比,似乎在訴說著某種孤獨和守望。
第三句“此夜相思起”,“此夜”指的是當前的時刻,“相思起”表明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感慨和情緒的激蕩。這句話傳達了對遠方親人或愛人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對往事的懷念之情。
最後一句“不見碧波寧”,以“不見”來開頭,暗示了詩人心中的不安和迷茫。碧波寧靜的意象被打破,表達了詩人內心的不安和焦慮,與前文的孤寂景象相呼應,進一步加深了詩的意境。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既有對孤獨的感悟,又有對親情或愛情的思念,同時也透露出一種不安和迷茫。這種將自然景物與內心情感相融合的手法,使得詩歌在簡潔的語言之下,展現出了豐富的意蘊和情感。
第六百一十八節
相思
昨夜花飛故人前
今朝美酒敵萬山
不盡相思予明月
依稀歸影燕將還
賞析:這首詩以清新淡雅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懷念、對現實的豁達以及對自然景物的感悟。
昨夜花飛故人前這首詩的開篇以“昨夜花飛故人前”開端,呈現出一種深沉的情感氛圍。這一句中,作者通過“昨夜花飛”描繪了一種離別或者歲月流逝的情景,花飛落的意象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而“故人前”則將詩中的情感聚焦在與故人的別離上。這種別離既可能是因為時光流逝而與故人漸行漸遠,也可能是因為故人已經離世,成為了往事。整句話蘊含了作者對往事的追憶和對逝去人物的思念之情,營造出一種憂鬱的氛圍。
今朝美酒敵萬山第二句“今朝美酒敵萬山”則將情緒從離別的沉重中解脫出來,轉向了對美好當下的讚美和享受。這句話中,作者以“美酒”為象徵,表達了對生活中美好時刻的珍視和享受。將美酒比作“敵萬山”,形象地描述了其醇厚香醇的味道以及對世間繁雜瑣碎的輕視。這句話傳遞出一種豁達豪放的情緒,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不盡相思予明月“不盡相思予明月”這一句,則將情感聚焦在對故人的思念上。作者通過“相思”這一詞,表達了自己對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而“明月”則成為了作者寄託思念的對象。明月常常被賦予凄美的意象,它孤獨高懸於天空,照耀着大地,而作者則將自己的思念寄託於它之上,顯得格外凄涼。這句話透露出作者對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歲月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依稀歸影燕將還最後一句“依稀歸影燕將還”,則將詩篇帶向了一個凄美的結尾。這句話中,作者以“燕將還”來暗示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燕是一種遷徙性的鳥類,常常被用來象徵春天的到來和歲月的流逝。將燕與“歸影”聯繫在一起,形象地描繪了歲月的痕迹和事物的消逝。整句話透露出一種沉鬱的情感,暗示了故人或許永遠無法回來,歲月的痕迹卻依然留存。
綜合來看,這首詩通過對昨日往事和今朝現實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懷念和對現實的豁達,同時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生命變遷的感悟。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是一首充滿禪意的佳作。
第六百一十九節
塵緣
朝朝美酒不盡歡
種種相思逐夢前
一輪明月幽人挽
幾處飛花亂塵緣
賞析: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遠方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慨。
朝朝美酒不盡歡這句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朝朝美酒不盡歡"中的"朝朝"表明了酒宴的頻繁,"美酒"則象徵著享受生活的快樂。然而,詩句末尾的"不盡歡"卻暗含了一種無盡的空虛和寂寞,似乎在告訴人們,縱然美酒滿杯,但心中的憂傷和迷茫卻難以消解。
種種相思逐夢前這句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和對追求夢想的渴望。"種種相思"中的"種種"意味着種種不同的情感和思緒,"逐夢前"則暗示着詩人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時刻懷念着遠方的親人和故土,渴望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
一輪明月幽人挽這句詩描繪了孤寂中的思念和對親人的眷戀。"一輪明月"象徵著孤獨的夜晚,而"幽人挽"則表達了詩人在寂寞中對親人的挂念和思念之情。這句詩語言簡練,但表達了深沉的情感。
幾處飛花亂塵緣這句詩描繪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幾處飛花"暗示了生命中無數的瞬間和變化,"亂塵緣"則表達了人生中紛繁複雜的緣分。整句詩語言簡潔,卻表達了詩人對生命中無常和變化的感慨和思考。
綜合來看,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對追逐夢想的渴望,以及對生命無常和變化的感慨和思考。詩人通過簡潔的語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苦樂與情感的複雜性,展現了對生命和情感的深刻體驗和思考。
第六百二十節
相思決
明月悠悠抵人間
清風處處燕無還
不盡相思空來去
輾轉飛花盡前緣
賞析:明月悠悠抵人間這句詩以"明月"開篇,描繪了一幅月色清澈、明亮的畫面。"明月"在中國詩詞中常常被賦予高雅、清幽的意象,常被用來象徵美好、純潔和遠方。"悠悠抵人間"則暗示了月亮緩緩降臨到人間的情景,這種描述帶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彷彿是一位仙子降臨凡間,給人一種神秘而又祥和的感覺。
清風處處燕無還這句詩以"清風"開頭,清風往往代表着清新、舒爽的氣息,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覺。"處處燕無還"則描繪了燕子在風中飛翔的情景。燕子是中國文學中常見的意象,代表着春天、希望和幸福。而"無還"則表達了燕子在風中自由飛翔的狀態,沒有歸巢的束縛,自由自在地暢遊在清風之中,給人一種輕盈、暢快的感覺。
不盡相思空來去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於相思之情的無奈和苦澀。"不盡相思"意味着無盡的思念,作者似乎在此感嘆思念之情的難以抒解和消解。"空來去"則暗示了這種相思之情雖然頻繁出現,但卻是徒勞無功的,不管思念多少,都不能填補心靈的空虛,思念依然來來去去,沒有終結的一天。
輾轉飛花盡前緣這句詩以"輾轉"開頭,輾轉意味着不斷地轉動、旋轉,暗示了作者在人生中經歷了種種曲折和波折。"飛花"則是詩中常見的意象,象徵著短暫、易逝的美好。"盡前緣"則表達了作者對往事的終結和放下,前緣指的是過去的緣分和經歷。整句詩通過"輾轉"和"盡前緣"兩個詞,傳遞了作者對於人生起伏和過往情感的感慨和思考。
第六百二十一節
相思決
昨夜飛花盡前緣
碧水徐徐抵人間
獨攬清風與明月
處處相思燕無還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充滿思念之情的詩歌,通過細膩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情感的回憶與眷戀,以及對未來的嚮往和期待。
"昨夜飛花盡前緣"這句描繪了昨夜的情景,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飛花"象徵著短暫的美好,"盡前緣"則表達了一段緣分的結束或者消逝。整句意味着昨夜美好的事物已經逝去,暗示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眷戀和懷念。
"碧水徐徐抵人間""碧水"是一種清澈見底的水,常常被用來象徵清澈透明的心境或者美好的事物。"徐徐抵人間"表達了一種悠然自得的感覺,水的流動緩慢,給人一種平靜和舒適的感覺。整句意味着清澈的水流緩緩地流向人間,給人以寧靜和美好的感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獨攬清風與明月""獨攬"意味着獨自享受,享受清風和明月的美好。"清風"和"明月"常常被用來象徵清新和明亮,給人以舒適和安慰。整句意味着詩人獨自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與清風明月為伴。
"處處相思燕無還""處處相思"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的思念之情,"燕無還"則暗示了思念之情無法得到滿足或者回報。整句意味着詩人雖然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但心中依然挂念着遠方的人或事物,思念之情無法消散。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抒情語言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眷戀和懷念,以及對未來的嚮往和期待。每一句都充滿了深邃的意境和情感,使整首詩具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和內涵。
第六百二十二節
相思決
明月悠悠抵人間
吾寄相思於夢蓮
幾聞落花身去了
清風處處燕無還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充滿着禪意和詩情畫意的詩篇,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幽靜悠遠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與思念之情。
明月悠悠抵人間這句詩描繪了明月從蒼茫天際降臨到人間的情景。"明月"作為詩中的第一個意象,代表着純凈、清澈、高潔的品質。"悠悠"則表達了明月從天際緩緩降落的姿態,給人一種悠然、悠遠的感覺。整句詩構建了一種清靜、空靈的氛圍,讓人感受到明月從高遠處降臨人間的神秘與美好。
吾寄相思於夢蓮這句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將相思之情寄託於夢幻之中的心境。"吾"字表達了詩人個人的情感與思想,"寄相思於夢蓮"則暗示了詩人將自己的相思之情投放於夢境之中的意境。"相思"代表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夢蓮"則是一種虛幻、夢幻的象徵,將詩人的思念置於夢境中,既表達了詩人對思念之人的追憶,又表現了對現實的一種超越和憧憬。
幾聞落花身去了這句詩描繪了落花飄散的景象,暗喻了歲月易逝、光陰如梭的感慨。"幾聞"表示詩人已經多次聽聞了這樣的情況,"落花身去了"則表達了落花隨風而逝、逝去的意境。整句詩通過描繪落花飄零的景象,反映了時間的無情流逝,暗示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
清風處處燕無還這句詩通過描繪清風和燕子的情景,表達了對遠行者的思念之情。"清風"代表了清新、舒適的氣息,"燕無還"則表達了燕子已經飛走,不會再歸來的意境。整句詩表達了詩人對遠行者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暗示了人生中離別和別離的不可避免。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明月從天際降臨人間、將思念寄託於夢境、落花飄零的景象以及遠行者的離去,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思念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慨。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抒情表達,詩人將內心的情感與外在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富有禪意和詩情畫意的意境。
第六百二十三節
春緣
清風無界遍河山
萬木逢春萬種緣
星光夜撒花枝滿
碧海沉珠夢又還
賞析:這首詩充滿了詩人對自然的讚美和對生命的感悟,每一句都蘊含著深邃的意境和哲理。
清風無界遍河山這句詩以"清風"為開頭,清風往往給人一種清新、舒暢的感覺,暗示着詩人對於自然的熱愛和追求。"無界遍河山"則表達了清風的自由自在,它可以自由地穿梭於河山之間,沒有任何的束縛。這裏的"河山"不僅僅是指地理上的河流山脈,更是指大自然的廣袤和壯美。整句話表達了一種自由、廣闊和深遠的意境。
萬木逢春萬種緣"萬木逢春"這句描述了春天的到來,萬物復蘇的景象。春天是一個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季節,萬木逢春,生機盎然,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而"萬種緣"則表達了萬物間相互聯繫的深厚關係,每一種生靈都有其存在的緣由,都與周圍的環境和其他生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星光夜撒花枝滿這句詩通過"星光夜"這個詞組,將我們的視線帶到了夜晚的星空之下。"星光夜"給人以寧靜、祥和的感覺,是一個充滿了神秘和浪漫的時刻。"撒花枝滿"則形象地描繪了星光如同撒在花枝上一樣,點綴了整個夜空。這裏的"花枝"可以是指夜空中的星星,也可以是比喻為大地上的萬物,暗示着星光的遍佈和萬物的生機。
碧海沉珠夢又還這句詩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碧海"讓人聯想到遼闊深邃的大海,而"沉珠"則暗示了海底的寶藏和珍寶。"夢又還"則表達了一種夢境的虛幻和回歸現實的感覺,暗示了人生的虛幻和夢幻般的往複。整句話通過對海洋和夢境的描繪,展現了一種超越現實的浪漫情懷和對生命的追求。
整首詩以自然為背景,以清風、萬木、星光、碧海等自然景象為意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讚美和對生命的感悟。每一句都蘊含著豐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使人感受到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生命的熱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第六百二十四節
碧水亭
昨夜潭影深夢
今日飛花傳情
往昔多少歲月
孤身獨倚寒風
賞析:這首詩情意綿綿,彷彿一幅唯美的山水畫卷,展現了詩人在夜深人靜之時對過往歲月的回憶和對現實生活的感慨。
昨夜潭影深夢詩人通過“昨夜”一詞,引領讀者回到過去,暗示着詩歌情感的主體已然成為了過去的一部分。而“潭影深夢”則暗示了詩人在夢境中所見的景象,這裏的“潭影”可能指的是潭水的倒影,是夢境中的一種虛幻之景,暗示着詩人對往事的懷念與留戀。
今日飛花傳情這一句表現了詩人對當下的感受與觀察。在“今日”這一時刻,詩人感受到了周圍環境中的美好與動人之處,特別是“飛花”這一景象,可能是春天裏花瓣隨風飄舞的景象,給人以浪漫之感。而“傳情”則暗示了詩人對於自然界的情感交流,也可以理解為詩人自己情感的表達。
往昔多少歲月這句話是對過往歲月的一種追憶和反思。詩人意識到自己已經度過了許多年月,回顧往事,或許是對生命中經歷的總結,也可能是對自己成長與變化的思考。
孤身獨倚寒風這一句凸顯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寂寞。詩人似乎在寒風中獨自徘徊,暗示了他內心的孤獨與彷徨。同時,寒風也可以被視為一種冷酷的現實,對比於詩中的溫暖與美好,更加凸顯了詩人內心的不安和迷茫。
整首詩以對比的手法,通過對過去和現在、夢境和現實、美好和苦澀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體驗。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詩人勾勒出了一幅細膩而深刻的內心世界,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與思考。
第六百二十五節
孤霞
清風徐徐會柳亭,
落花拾憶已無聲。
雁去長空徒悲影,
孤霞萬里盡飛紅。
賞析:這首詩寫景意境深遠,意蘊豐富,每一句都蘊含著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與感悟。
清風徐徐會柳亭,這句描述了柳亭與清風相遇的情景。清風徐徐,使人感到一種寧靜、輕盈的氛圍。柳亭可能是一處涼亭,柳樹婆娑,清風拂面,讓人心曠神怡。這裏描繪了一種與自然融合的美好時刻,給人一種清新、愉悅的感覺。
落花拾憶已無聲。這句表達了歲月流逝、時光易逝的感慨。落花飄零,象徵著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拾憶已無聲,意味着過去的回憶已經沉寂,不再有聲響。詩人通過落花和回憶的對比,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無奈和感傷。
雁去長空徒悲影,這句描繪了孤雁飛過長空的景象,長空廣闊,孤雁孤影。雁去長空,意味着孤獨和離別,長空的遼闊與孤雁的孤影形成了對比,加深了孤獨的感覺。詩人通過雁的離去,表達了對別離和孤獨的悲傷之情。
孤霞萬里盡飛紅。這句描述了孤霞飛舞的壯美景象。孤霞指的是孤獨的霞光,可能是夕陽餘暉或者是晚霞。萬里盡飛紅,形容了晚霞的絢麗和壯觀,給人一種濃烈的視覺衝擊。這句話中的“孤”與前文中的“雁去長空”呼應,都表達了一種孤獨的意境。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人生沉思的感慨,展現了孤獨、離別、時光流逝等主題。清風、柳亭、落花、雁影、孤霞,構成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畫面,引發人們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第六百二十六節
相逢
深宇鎖幽瞳,
明月伴無聲。
偶聞相思曲,
何處話相逢。
賞析:這首詩有着濃郁的意境和情感。
深宇鎖幽瞳,這句描述了一個宇宙深處,似乎是遙遠的星空或者黑暗的深淵。用“深宇”一詞增添了一種遙遠、廣袤的感覺,而“鎖幽瞳”則暗示了一種神秘、幽深的氛圍,好像是在暗示着一種未知的力量或者情感的束縛。
明月伴無聲。這句通過“明月”和“無聲”兩個詞構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月亮通常被認為是寧靜、安詳的象徵,但在這裏它卻是“無聲”的,暗示了一種寂寞、孤獨的氛圍。整句表達了一種寂寞的情感,好像在暗示着即使有明月相伴,也無法填補內心的空虛。
偶聞相思曲,這句表達了詩人偶然聽到了一曲相思的歌曲。用“偶聞”表達了一種偶然性,好像是在強調這種相思並不是一直存在於詩人的生活中,而是偶爾湧現出來的。同時,“相思曲”這個詞組則強調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念和情感。
何處話相逢。最後一句暗示了一種渴望和期待,詩人在思念之中想要與心中所思的人相逢,卻不知道何時何地才能實現這個願望。使用“何處”和“相逢”這兩個詞,表達了一種迷茫和不確定的心情,好像在呼喚着命運的安排,期待着與心愛的人相遇。
整首詩以宇宙、月亮、相思為背景,通過對這些意象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寂寞和對愛情的渴望。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間。
第六百二十七節
客青山
觀石訴古今,
閱水讀香雲。
青松掛絕壁,
落羽逢佳音。
賞析:這首詩意境清幽,彷彿將讀者帶入了一幅幽靜深山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靜謐與生機。
觀石訴古今,這句開篇便將讀者帶入了一個觀石的場景之中。觀石可能是指山間奇石,而“訴古今”則是在說這些石頭見證了古往今來的風雲變幻,承載了歷史的沉澱與傳承。這裏的“觀”並非單純的看,而是含有沉思、體味之意。
閱水讀香雲。這句將視線從石頭轉向了水流,暗示着在這幽靜的山谷中,水流或許承載了某種文化傳承或歷史故事,而“讀香雲”則是一種意境化的表達,將雲霧的輕盈與清新與書香相提並論,給人以閑適恬靜之感。
青松掛絕壁,這句描述了山谷中掛着的青松,松樹在中國文化中常被視為吉祥長壽的象徵,而“掛絕壁”則表明了它們頑強的生命力,能夠在崖壁上頑強生長,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落羽逢佳音。最後一句則表達了一種心靈上的寧靜和歡愉。落羽可能指的是從天空飄落的羽毛,象徵著自然界的美好與祥和;而“逢佳音”則可能暗示着在這片山谷中,不僅有自然界的聲音,還可能有人類的歌聲或樂音,給人以愉悅和安寧的感覺。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現了一種寧靜祥和、清新自然的意境,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彷彿置身於山谷深處,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第六百二十八節
七夕
輕波淡鳥痕,
碧水散餘溫
纖雲月巧渡,
鵲橋會佳人。
賞析:"輕波淡鳥痕"這句話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湖面景象。輕輕的波紋和鳥兒飛過留下的痕迹,給人以清幽和恬靜的感覺。作者通過“輕波”和“淡鳥痕”這兩個意象,表現了自然的柔美和恬靜之美。
"碧水散餘溫"這句話進一步強調了湖水的清澈和寧靜。碧綠的湖水散發出餘溫,暗示着春天的柔和氣息。作者通過“碧水”和“餘溫”這兩個意象,突出了自然景色的清新和溫馨之美。
"纖雲月巧渡"這句話描繪了夜晚的月色和飄動的雲彩。月光透過輕紗般的雲層,巧妙地穿行其中,給人以神秘而美麗的感覺。作者通過“纖雲”和“巧渡”這兩個意象,表現了夜晚的幽靜和月光的神秘之美。
"鵲橋會佳人"這句話描繪了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以及兩情相悅的美好時刻。鵲橋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而“佳人”則指代織女,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美好的嚮往和渴望。通過“鵲橋”和“佳人”這兩個意象,突出了愛情的甜蜜和美好之美。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意象和優美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夜晚月色以及愛情美好的嚮往和讚美。每一句都富有詩意,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獨特感悟和情感表達。
第六百二十九節
悟
一念般若起,
萬種煩惱熄。
一念嗔惡生,
地獄何成空。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充滿着佛家智慧和禪意的詩歌,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心靈啟示。
一念般若起,這句話表達了“一念”之力的重要性。在佛教中,“一念”指的是心念的轉變,般若即智慧,指覺悟。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念覺悟的產生,即般若智慧的湧現,能夠改變我們的境界和認知。
萬種煩惱熄。這句話強調了覺悟的力量。一旦產生般若智慧,就能夠熄滅無數的煩惱。在佛法中,煩惱是導致苦難的根源,而般若智慧能夠洞悉事物的本質,從而擺脫煩惱的束縛。
一念嗔惡生,這句話表明了心念的轉變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當我們心生不善的想法,比如嗔恨和惡意時,就會產生負面的結果。這裏的“一念”再次強調了心念的重要性,它可以決定我們的行為和境遇。
地獄何成空。最後一句表達了因果律的觀念。在佛教中,地獄被視為一種苦難的境界,而我們的行為會影響我們未來的輪迴。這句話意味着,如果我們心存嗔恨和惡意,那麼地獄將永遠存在,苦難將無法消除。只有通過般若智慧,才能真正使地獄成為空虛,意味着我們能夠擺脫輪迴的苦難,實現解脫。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心念力量和般若智慧的反覆強調,告訴我們內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夠改變我們的境遇和命運。只有通過覺悟,才能擺脫煩惱的束縛,達到內心的平靜與解脫。
第六百三十節
相思
陰陽尚未定,
風雨一時晴。
偶聞相思事,
春面桃花紅。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充滿着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詩篇,其意境深遠,意味深長。
第一句“陰陽尚未定”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混沌的狀態,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中常用來描述宇宙萬物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的概念,包含了天地陰陽、陰陽五行等意義。在這句詩中,作者通過“陰陽尚未定”暗示了一種不確定的狀態,也可以理解為事物尚未定局,還未明朗清晰,充滿着變數和未知。這也可以被解讀為詩人的內心世界,存在着猶豫和迷茫。
第二句“風雨一時晴”這句話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生活中的起伏變化。風雨突然轉晴,形容的是一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暗示了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和變化無常。晴天可能暗示着好事即將發生,也有可能是暫時的平靜。整句話意味着在變化無常的生活中,人們需要隨時應對各種變化,保持樂觀的心態。
第三句“偶聞相思事”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相思之情的回憶和感嘆。偶聞,意味着偶然聽到,可能是別人的談論,也可能是心靈深處的回憶。相思,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常見的主題,表示思念對方的情感。詩人在此描繪了一種懷念往事的情緒,暗示了對過往美好時光的留戀和思念。
第四句“春面桃花紅”這句話通過春天桃花盛開的景象,表達了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氛圍。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桃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而紅色則象徵著熱情和活力。整句話意味着在生活的變幻中,總會有春天般美好的時刻出現,給人以希望和力量。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於生活變化的感悟和對美好時光的嚮往。每句話都暗含着豐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獨特魅力。
第六百三十一節
倚春
俏影花枝尋,
清風逐客身。
獨往相思路,
綠柳行處蔭。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意境優美、充滿禪意的古風詩。
首先,我們來解讀第一句“俏影花枝尋”這句話描繪了一個追尋美景的場景。其中,“俏影”指的是美麗的倩影,“花枝”則暗示着春天綻放的花朵。整句詩意呼應着春天的景象,也暗含着詩人對美好的嚮往和追求。
接着,我們來看第二句“清風逐客身”這句詩通過清風追隨遊人的身影,表達了一種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清風輕拂,伴隨着人們的行走,給人一種清新、自由的感覺,也暗示了詩人在自然中追求自由和寧靜的心境。
第三句“獨往相思路”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孤獨行走時內心的相思之情。在追尋美景的過程中,詩人獨自一人,思念着遠方的親人或是愛人。同時,這句話也呼應了詩的整體主題——孤獨與相思。
最後一句“綠柳行處蔭”這句話通過描述綠柳為行人提供蔭涼,暗示了自然的慰藉和安慰。綠柳作為春天的標誌之一,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美麗的景觀,也為行人提供了一處清涼的避暑之地,體現了自然的溫暖與慈愛。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展現了一幅清新唯美的畫面,喚起讀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感悟。同時,詩中蘊含著孤獨、相思和溫暖的情感,引發人們對內心世界的思考和共鳴。
第六百三十二節
他鄉憶
他鄉幾回春,
燕影碧波痕。
青石碎雨落,
風柳憶佳人。
賞析:這首詩是展現了詩人對於時光流逝和離鄉別井的感慨與思念之情。
第一句“他鄉幾回春”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於異鄉時光流逝的感慨和思念之情。"他鄉"指的是離家的遠方,"幾回春"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多少個春天已經在異鄉度過。這句話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於異鄉歲月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讓人不由得感嘆時光的飛逝。
第二句“燕影碧波痕”這句話通過生動的比喻,描繪了燕子飛過水麵留下的波紋。"燕影"指的是燕子飛過的身影,"碧波痕"則描繪了水面上因燕子掠過而留下的波紋。這句話不僅展現了詩人對於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同時也藉此表達了詩人對於故鄉的懷念之情,讓人不由得感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靜好。
接第三句“青石碎雨落”這句話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述,描繪了雨天青石上雨滴撒落的場景。"青石"指的是色彩深沉的石頭,"碎雨落"則描繪了雨滴灑落在石頭上的情景。這句話通過對於自然景物的生動描繪,不僅展現了詩人對於自然的敏感和細膩觀察,同時也藉此表達了詩人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讓人不由得感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靜好。
最後一句“風柳憶佳人”這句話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於離鄉別井時思念佳人的情感。"風柳"指的是隨風搖曳的柳樹,"憶佳人"則表達了詩人對於思念之人的深情回憶。這句話通過對於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結合,不僅展現了詩人對於離鄉別井時思念之情的深切體驗,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於家人和親人的深情眷戀,讓人不由得感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靜好。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深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於離鄉別井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展現了詩人對於時光流逝和歲月靜好的深刻體驗,讓人不由得感嘆時光的飛逝和歲月的靜好。
第六百三十三節
相思
寒梅雪中盡,
更有一片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覺相思至,
念念捲簾人。
賞析:這首詩描寫了寒冬臘月中的景色和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寒梅雪中盡這句描述了冬季將盡時梅花已經被雪覆蓋的景象。梅花是冬季的代表花卉,其在寒冷中依然傲立,展現出堅韌和生命力。雪覆梅花,既增加了冬日的寒冷感,也凸顯了梅花的美麗和堅強。
更有一片春這句表達了一種希望和期盼,即儘管眼前是寒冬臘月,但心中依然懷揣着對春天的憧憬。詩人在冰雪覆蓋的景象中,發現了一絲春意的蛛絲馬跡,這可能是一些綠葉或者是新生的植物,為冬日中的嚴寒增添了一絲暖意。
不覺相思至這句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人在欣賞冬日景色的同時,心中卻不由自主地湧起了對遠方親人的牽挂和思念。這種不由自主的思念,強調了親情的深厚和不可磨滅。
念念捲簾人這句通過"捲簾人"一詞,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捲簾人"指的是在遠方被捲簾阻隔的親人,詩人思念之情如捲簾般厚重,不斷地揮之不去。這個詞語的運用,既增加了詩歌的意境,又突出了詩人思念之情的深沉和持久。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寒冷冬日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期盼以及對遠方親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在詩中,自然景觀與人情思緒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表達。
第六百三十四節
小夜亭
深深一片柳竹青,
飛鳥徐徐抵長空。
明月花枝弄俏影,
清風依舊醉樓亭。
賞析:這首詩非常精美,每一句都充滿了意境和情感。
"深深一片柳竹青"這句描繪了一片深深的柳樹和竹子,它們的顏色都是青翠欲滴的。這裏的“柳竹青”不僅僅是對植物顏色的描述,更是通過色彩的形容來營造出一種清新、靜謐的氛圍。柳樹和竹子常常被認為是中國文人筆下常見的意象,它們代表了自然的純凈和深邃,給人以寧靜和安寧的感覺。
"飛鳥徐徐抵長空"這句描述了飛鳥緩緩地飛入長空的場景。通過“徐徐”這個詞,使人感受到一種緩慢而優雅的動作,彷彿畫面被放慢了一般,給人以一種悠然自得的感覺。長空象徵著遼闊和自由,與前文中的柳竹相互映襯,突顯了大自然的壯美和無限的廣闊。
"明月花枝弄俏影"這句詩描繪了明月在花枝上投下的婀娜多姿的影子。明月被賦予了一種人格化的特質,彷彿它是在與花枝嬉戲,與自然界的花草樹木產生了某種親近的關係。這裏的“花枝”可以聯想到春天的花朵,與明月相輝映,使整個畫面更加浪漫和唯美。
"清風依舊醉樓亭"最後一句描繪了清風依舊在樓亭間飄蕩的景象。這裏的“清風”代表着清新和舒適,與前文中的柳竹青相呼應,給人一種清爽宜人的感覺。樓亭則是古代文人雅集的地方,通常是詩人吟詠、抒情的場所,所以這句話也帶有一種詩意和情調。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柳竹、飛鳥、明月和清風的描繪,營造出了一幅幽靜清雅、舒適愜意的畫面。詩人巧妙地運用了意象和形象化的手法,將自然界的美妙展現得淋漓盡致,使人在閱讀時彷彿置身於一幅優美的山水畫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詩人的情感。
第六百三十五節
問君寒
青燈幾吹夢將還,
每逢思君夜難安。
月掛長空行萬里,
路遇朝歌問君寒。
賞析:這首詩每一句都蘊含著深厚的情感和意境。
首句“青燈幾吹夢將還”,表達了詩人在寂靜的夜晚,獨坐青燈之下,回憶往事或思念遠方之人的心境。青燈作為一個意象,常常與夜晚、思念聯繫在一起,它照亮了夜晚的寂寥,也映襯了內心的孤獨和深沉。而“幾吹夢將還”則暗示了在這樣的環境下,詩人是否會被回憶所牽引,或者是在夢中與思念的人相遇,隨着青燈熄滅,夢境也將逐漸褪去,回歸現實。
第二句“每逢思君夜難安”,表達了詩人每當思念遠方之人時,夜晚總是無法得到平靜。思念之情在夜深人靜的時刻更加強烈,此時內心的不安和焦慮會加倍地襲來。夜晚的孤獨與靜謐,與思念的心情相互映襯,構成了詩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痛苦與糾結。
第三句“月掛長空行萬里”,通過對月亮的描繪,表現了詩人與思念之人相隔遙遠的情況。月亮作為一種常見的意象,在古代詩詞中常常象徵著人們的思念和情感。在這句詩中,月亮高掛長空,行走千萬里,象徵著詩人與思念之人之間的距離是如此遙遠,甚至超越了常人的想像。月亮的明亮和孤獨,與詩人內心的情感相呼應,共同勾勒出一幅悠遠而寂寥的畫面。
最後一句“路遇朝歌問君寒”,將詩人的情感轉移到了另一個場景上。在這句詩中,詩人似乎在思念之餘,身處於行旅之中,遇到了一場朝歌,而他卻心繫遠方的人,關切地詢問着他是否寒冷。這裏的“路遇朝歌”形象生動,給人一種行走在路上的感覺,與前面凄涼的思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問君寒”中的“君”指代着詩人思念的對象,是一種溫暖與關懷的表達。這樣的情節設置,既突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不安,又表現了他對思念之人的深情厚意。
整首詩通過對青燈、夜晚、月亮和行旅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思念和渴望。每一句都充滿了情感的張力,通過意境的構建和形象的塑造,將讀者帶入了詩人內心的世界,與他一同感受着離別之痛和思念之情。
第六百三十六節
戀春
覓蝶花間愁,
微雨意方休。
願能得一夏,
問柳到枝頭。
賞析:這首詩充滿了禪意和富有情感的意象,每一句都蘊含著深刻的內涵。
覓蝶花間愁描繪了一個人在花叢中尋找蝴蝶的場景,但更多的是借景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愁緒。蝶飛舞於花間,本應是一幅美好的畫面,但卻與愁緒相融合,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傷。
微雨意方休這句話通過“微雨”來形容雨的輕柔,同時也表達了一種溫和的情緒。雨後的清新和休閑的意境,暗示了詩人對生活的期待和嚮往,希望能夠在寧靜中找到心靈的安寧。
願能得一夏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渴望和期待。夏天通常被視為充滿活力和美好的季節,詩人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段美好的時光,擺脫愁緒,感受生活的美好與活力。
問柳到枝頭以一種探詢的口吻,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嚮往和探索的心態。柳樹常被賦予柔美和堅韌的象徵,詩人希望能夠與柳樹相遇,探尋生命的真諦,找到內心的歸屬感和安寧。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蝶、花、雨、夏、柳等元素在詩中被巧妙地運用,不僅增添了詩歌的意境和藝術性,更引發了讀者對人生、情感和生命的深入思考。
第六百三十七節
夕晚
清風漸去拂遠山,
白日悠悠客江南。
千金散盡流波遠,
碧海無心夢又前。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南風光的畫面,每一句都蘊含著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首先“清風漸去拂遠山”,這句描述了風從遠處吹來,輕輕拂過遙遠的山巒。清風是一種清新、舒適的自然現象,它漸漸遠去,給人一種靜謐的感覺。這裏的“拂遠山”也寄託了人們對遠方的嚮往和神秘感,似乎在暗示着遠山背後可能隱藏着更多的故事和奧秘。
接着是“白日悠悠客江南”,這句描繪了一個在江南逍遙遊盪的場景。白日指的是白天,悠悠則表達了一種悠閑、自在的心境。詩人似乎在描述一個漫步江南的遊人,他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盡情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享受着寧靜與自由。
第三句“千金散盡流波遠”,則表達了一種物質消逝和人生變遷的哀嘆。千金散盡意味着一切財富和物質皆為虛幻,流波遠則暗示着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漸行漸遠。這句話提醒人們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被物質所困擾,要學會享受當下的美好。
最後一句“碧海無心夢又前”,則給人一種深遠的哲理意味。碧海代表了廣闊深邃的大海,無心則表達了一種無欲無求的境界。夢又前暗示着夢境的無窮無盡,似乎在說人生就像一場夢,不斷前行,不斷追尋,但最終發現一切都是虛幻。這句話可以引發人們對生命意義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反映了詩人對生命和宇宙的一種超然洞察。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結合人生哲理和思考,展現了詩人對人生、時間和自然的感悟。詩中蘊含著對物質世界的淡泊,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對生命意義的追問,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和思考。
第六百三十八節
寄佳人
清風何去載吾心,
問雲可否寄佳人。
相思不知情所起,
落柳輕輕拂舊塵。
賞析:這首詩的每一句都蘊含著深刻的情感和意境,讓人回味無窮。
第一句清風何去載吾心。清風常常被用來象徵清新、自由、純潔。詩人通過“清風”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當清風吹過,吹走了一切雜念,帶走了心中的苦悶,留下了一片清凈,這也許是詩人想要表達的心境。同時,“何去”也暗示了一種追尋、探索的情感,詩人或許在思考着自己的內心世界,尋找着心靈的出口。
第二句問雲可否寄佳人。在這句中,詩人通過“雲”來表達自己對遠方的思念之情。雲是飄渺的,無處不在的,可以隨風飄蕩到遠方,象徵著詩人的思念之情也隨着雲彩的飄蕩傳遞給了遠方的佳人。同時,“問”字表明了詩人內心對於與佳人之間聯繫的渴望,這種渴望或許是遠距離分離帶來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相思不知情所起。“相思”是一種情感,是因思念而起的情感。但在這句中,詩人表達了一種無法控制的情感,不知其起源。這或許是詩人對於自己內心情感的困惑和迷茫,對於相思情感的來龍去脈難以捉摸,同時也暗示了情感的複雜性和難以言說之處。
第四句落柳輕輕拂舊塵。“落柳”是春天的景象,葉子垂下來,輕輕拂過舊塵。這裏可能是一種寓意,將落葉拂去舊塵比作拋卻過去的煩惱和不快,迎接新的生活。同時,“輕輕”二字也表現了一種溫柔和柔情,與前文中的清風相呼應,給人以輕盈、柔軟的感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整首詩蘊含著詩人對於內心情感的表達和探索,通過風、雲、柳等自然意象的運用,表現出情感的流動和複雜性,使得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紛擾和追求。
第六百三十九節
彩霞
獨攬相思長亭下,
歡歌美酒助年華。
一片清風夕時醉,
不盡人間渡飛霞。
賞析:獨攬相思長亭下,這句詩以“獨攬相思”開頭,表達了詩人心中的相思之情。長亭下,是一個常見的意境,往往與別離、思念相聯繫。在這裏,長亭可能代表着時間的流逝,相思則是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獨攬相思,暗示了詩人對於思念之情的深沉體味,他獨自承受着心中的相思之苦,無人分享,孤寂而又深沉。
歡歌美酒助年華。這句詩以“歡歌美酒”為主題,表現了詩人對於生活中歡樂和美好時光的渴望。歡歌美酒,常被視作是人們慶祝、享樂的象徵,是人們在歡慶、快樂時刻的必備元素。通過“助年華”,詩人將歡歌美酒與年華聯繫在一起,表達了對於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於美好時光的珍視。這句詩也可能暗示着詩人希望用歡歌美酒來填補內心的空虛和孤寂,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一片清風夕時醉,這句詩通過“清風夕時醉”來表達詩人在某個夜晚醉倒在清風中的情景。清風夕時,暗示了夜晚時分,風清氣爽的環境。而“醉”則可能代表了詩人在歡慶之餘,陷入了沉醉和迷茫之中。夜晚的清風,使人感受到寧靜和清涼,而醉酒的詩人,則可能陷入了一種迷離和不確定的狀態之中。這句詩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焦慮和彷徨,在歡慶之餘,也無法擺脫內心的苦悶。
不盡人間渡飛霞。這句詩以“不盡人間渡飛霞”作為結尾,表達了詩人對於時光流逝和人生的感慨。人間渡飛霞,暗示了時光的流逝,以及人生的短暫和易逝。而“不盡”則表達了詩人對於時光流逝的無奈和無法挽留之情。詩人意識到,即使在歡歌美酒之中,時光仍然在不可逆轉地流逝,生命仍然在無情地消逝。這句詩也可能暗示了詩人對於人生意義的思考,以及對於生命的珍視和感慨。
第六百四十節
春約
日日芳草新,
匆匆暮雨痕。
不盡相思抵,
玉階待佳人。
賞析:日日芳草新,這句詩描述了每一天都有新鮮的芳草生長。在這句中,作者通過"日日"表達了時間的連續性和不斷流逝的感覺。"芳草新"則展現了春天的氣息,暗示了生機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象。這種生機與新生的意象與下文的"玉階待佳人"相呼應,為後文的情節渲染出一種期待和生動的氛圍。
匆匆暮雨痕。這句詩描繪了匆匆而來的暮雨所留下的痕迹。"匆匆"二字表現了雨水來勢匆匆,形成的痕迹也匆匆而過的感覺,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暮雨"則給人一種黃昏時分降臨的感覺,暗示了一天的結束和歲月的逝去。這句詩中的"痕"字,使人聯想到歲月留下的痕迹,以及人生經歷所形成的印記,增加了詩意的深度和內涵。
不盡相思抵,這句詩表達了無法儘儘的相思之情。"不盡"一詞突出了情感的濃烈和持久,表明了作者對思念之情的沉重和無法言喻之感。"相思"是古人常用的表達愛慕之情的詞語,它不僅包含了對愛人的思念,還暗示了對過往情感的回憶和懷念。"抵"字則表達了情感的抒發和排遣,暗示了作者將心中的情感傾注於文字之中,以表達內心的真摯情感。
玉階待佳人。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在玉階上等待愛人的情景。"玉階"常常是古代詩人描寫美好場景的象徵,它通常與宮殿、美人、愛情等詩意意象聯繫在一起,具有高貴、華麗、神秘的含義。在這裏,玉階被用來表達作者對愛人的期待和追求,暗示了一種嚮往和幸福的願景。"待佳人"則表現了作者對愛情的渴望和對愛人的思念,強化了詩句中的浪漫情懷和情感表達。
這首詩以其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嚮往和思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巧妙地抒發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情感共鳴,領略到愛情的美好與純粹。
第六百四十一節
夜遊
柳落深深望人家,
清風拂月露玉華。
小亭閑處歇歸影,
弱水不驚岸上花。
賞析:這首詩的第一句“柳落深深望人家”,通過描寫柳樹在深秋時節的景象,展現了一種孤寂和渴望的氛圍。柳樹作為秋季常見的景物,在枯黃的葉子落盡之時,它顯得更加凄涼。而“深深望人家”則表現了柳樹似乎在向遠方的人家或者歸人傳遞着某種情感。這句詩給人一種思鄉的感覺,柳樹在深秋的蕭瑟中,望着遠方的人家,讓人聯想到離別和孤寂。
第二句“清風拂月露玉華”,通過描寫清風拂過月光下的露水,展現了一種清新和閑適的意境。清風代表着清爽宜人,月光下的露水則象徵著夜晚的凝重和純凈,玉華一詞則賦予了露水晶瑩剔透的形象。整句詩表現了一種安靜而清新的畫面,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受。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個美好而寧靜的夜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第三句“小亭閑處歇歸影”,通過描寫小亭在閑暇之時停留在一處,表現了一種閑適和愜意的氛圍。小亭作為園林中常見的建築,常常被人們用來歇息或觀景,而“歇歸影”則暗示了人們在小亭中休息時所帶來的一種歸屬感和安逸感。整句詩將小亭置於一種寧靜的環境中,給人以輕鬆和舒適的感覺,表現了一種閑適而愜意的生活態度。
最後一句“弱水不驚岸上花”,通過描寫水流輕柔而不驚擾岸邊的花朵,表現了一種恬靜和和諧的景象。水流被形容為“弱水”,暗示其柔和而不猛烈,而“不驚岸上花”則表現了水流的溫柔和岸邊花朵的安寧。整句詩給人以寧靜和和諧的感覺,表達了對於自然和諧共生的嚮往。
第六百四十二節
余歡
春風一日起人間,
柳撥枝頭燕將還。
淺鯉池中戲光影,
碧水無憂似華年。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其中蘊含的深意。
首句“春風一日起人間”,這句話以春風為開端,表達了春天來臨的跡象。春風帶來了溫暖和生機,也象徵著新的開始。詩人通過“一日”這個詞,強調了春風的短暫而強烈的作用,讓人不由得感嘆春天的神奇與美好。
第二句“柳撥枝頭燕將還”,這句話描繪了春天的景象,柳樹發芽,枝頭抖落着嫩綠的新葉,預示着燕子即將歸來。柳樹和燕子都是春天的象徵,它們的出現標誌着冬天的離去,春天的到來。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象,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歡迎。
第三句“淺鯉池中戲光影”,這句話通過描繪鯉魚在池中嬉戲的場景,表現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和歡樂氛圍。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鯉魚在清澈的池水中遊動,歡快地戲水,光影在水面上跳躍,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通過這一景象,表達了對春天生機盎然的感受。
最後一句“碧水無憂似華年”,這句話通過對碧水的描繪,表達了對春天美好時光的嚮往和祝願。碧水清澈見底,沒有雜質和污染,它代表了純凈和清新。詩人將碧水比作春天,意味着春天就像是一池清澈的水,沒有煩惱和憂愁,充滿了青春活力和美好時光。同時,也寓意着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和祝願。
整首詩通過描繪春天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嚮往,以及對美好時光的渴望和祝願。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想像力的意象,展現了春天的生機盎然和美麗動人的一面。
第六百四十三節
掠夢
星河夜煮寐難安,
不盡相思盼君還。
春風無意痴花柳,
幾鳥有心掠夢前。
賞析:這首詩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深夜難以入眠的心境,表達了對遠方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星河夜煮寐難安”,以“星河”開頭,烘托出深夜的寧靜和遼闊,夜空中星星閃爍,彷彿將夜色烹煮成一種沉靜的氛圍。動詞“煮”表達了內心的不安和焦躁,暗示了詩人內心的煩躁和無法入眠的狀態。“寐難安”一詞更是直接表達了詩人對睡眠的渴望,卻因思念而無法入眠的心情。
接着是第二句“不盡相思盼君還”,表達了詩人對遠方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不盡”與“盼君還”相呼應,表達了思念之情無法被填滿,而期待遠方人歸來的心情。此句中的“相思”一詞抒發了詩人內心深處對於彼此間情感的牽挂和思念。
第三句“春風無意痴花柳”,以自然景象來襯托詩人內心的獨特感受。“春風無意”表達了大自然的無情與淡然,與詩人內心的情感對比強烈。“痴花柳”則表達了詩人對於周圍景物的獨特感受,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身邊的花草樹木之中,強調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苦悶。
最後一句“幾鳥有心掠夢前”,通過對鳥兒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於夢境的嚮往和渴望。“幾鳥”一詞暗示了孤寂的夜晚,而“有心掠夢前”則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於夢境的追求和渴望。整句表達了詩人希望在夢中能夠與遠方的人相聚的願望。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內心感受的描繪,表達了詩人深夜難眠的心境以及對遠方人的思念之情。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意和內涵,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於生活的感悟。
第六百四十四節
雜言
盈月如玉,
常伴相思之餘。
碧水問春,
日長綠波一分。
念佳人,
遲遲無韻,
何以成絕,
盡古及今,
唯有我身,
滿是傷痕,
碎語成吟。
賞析:這首詩充滿了古典文學的韻味,帶有濃厚的詩意和禪意,每一句都值得細細品味。
首先,詩人描述了“盈月如玉”,這是一種典型的寫景手法,通過對月亮的描繪,表達了心中的情感。月亮常被視為愛情的象徵,其皎潔的光芒和圓滿的形態常常與愛情的美好聯繫在一起。這裏,詩人似乎在暗示着愛情的美好和純潔,以及與之相伴的相思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接着,詩句“常伴相思之餘”表達了詩人對思念之情的深沉感受。他似乎在描述自己常常被相思所困擾,而月亮則成了他心靈的寄託,伴隨着他的思念。這裏的“相思之餘”一詞,既表達了對心愛之人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無奈。
在第三句中,“碧水問春”,詩人運用了對自然景物的擬人化手法,將碧水比作詢問春天的問候者。這種手法使得自然界中的景物彷彿也有了情感和思考能力,與人類的情感相互呼應。同時,碧水清澈見底的形象也為詩中的情感增添了一絲清新和明朗。
而接下來的一句“日長綠波一分”則將時間與自然景物相結合,表現了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綠波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流淌,與“日長”形成了對比,暗示了生命的短促和歲月的無情。這種對時間的描寫與前文中對愛情的表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顯了愛情的美好和珍貴。
"念佳人"一句將詩人的心思轉向了自己心愛的人,用"佳人"一詞表達了詩人對愛人的美好想念。
而"遲遲無韻"這一描寫則暗示了思念之情難以言表,心緒亂亂,無法平靜。"何以成絕"這一句反問表達了詩人對於感情失去的疑惑和無奈,使人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深處的痛苦和苦澀。
"盡古及今"則將這份痛苦延伸至歷史之中,表達了感情的深遠和長久。
"唯有我身"這一句則凸顯了詩人孤獨的身影,將自己置於孤寂之中,與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
"滿是傷痕"則強調了詩人內心的創傷和痛苦,使人對詩人的遭遇產生深深的同情。
最後一句"碎語成吟"則將詩人內心的紛亂情感轉化為一種詩意的表達,暗示着詩人將自己的心聲化作詩歌,藉以宣洩內心的苦悶和悲傷,使讀者在賞析這首詩的過程中感受到詩人的心靈共鳴。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優美的語言和深刻的內涵,表達了詩人對愛情和思念的感悟與體驗,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美好的追求。
第六百四十五節
春
白日赴客橋,
春水卧蓮嬌。
花開乘美喻,
柳借春風騷。
賞析:這首詩的首句“白日赴客橋”,描述了在白天離開家鄉或遠行的情景。其中,“白日”一詞代表着白天,也可以引申為明亮、清澈的時刻;“赴客橋”則暗示了離別之地或者旅途中的橋樑,將人的心情與旅途聯繫在一起。這一句子以簡練而富有表現力的方式,勾勒出了一幅旅途啟程的場景,給讀者帶來了一種離別的情感氛圍。
第二句“春水卧蓮嬌”,描繪了春日水中盛開的蓮花,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融為一體。其中,“春水”象徵著春天的清澈河水,帶有新生與活力的意味;“卧蓮”則形象地描繪了蓮花靜靜地躺在水面上的景象,這種姿態既展現了蓮花的嬌艷,又給人以安逸和寧靜的感覺。整句通過對春日景色的生動描繪,為詩歌增添了一份清新和明媚的氣息。
接下來的“花開乘美喻”,通過花朵盛開來隱喻美好的寓意。這裏的“花開”是一種象徵,代表着美好與希望的到來;而“乘美”則是利用美好的事物,暗示人們應該珍惜和利用美好時光與機會。整句寓意深遠,鼓勵人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以及抓住機遇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最後一句“柳借春風騷”,描述了春風吹拂下垂柳搖曳的情景。這裏的“柳”指的是垂柳,是春天常見的景物之一,而“借春風騷”則是形容垂柳在春風的吹拂下舞動的優美姿態。整句通過對柳樹的描繪,展現了春日清風拂面,樹木搖曳的生動場景,給人以生機勃勃和愉悅的感覺。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通過對春日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美好時光和自然景物的讚美之情,同時也蘊含著對生活的感悟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每一句都展現了詩人對於生活的熱愛與嚮往,以及對自然的敬畏和讚美之情,給人以愉悅和啟迪。
第六百四十六節
深宮
立花為容念君寵,
花落奈何別無聲。
笑問瘦宮三千女,
誰人不待一人情。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意境深遠、情感綿長的古詩,表達了對愛情的思念之情。
立花為容念君寵,在這一句中,作者以“立花”指代容貌美麗如花的女子,她為了懷念對方的寵愛而感慨萬千。這裏“立花”可以被視作詩中女子的化名,意味着她的美貌和高貴。她將自己的容貌與花相提並論,暗示她的美麗如同花朵般迷人。而“念君寵”則表達了她對於心愛之人的懷念與留戀,暗示她對愛情的珍視和思念之情。
花落奈何別無聲。這句話通過描繪花落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哀傷和無奈之情。花朵凋零,寓意着時光流逝,暗示着愛情的消逝和無法挽回的遺憾。而“奈何”則是表達了作者對於無法挽回的遺憾和不甘心的心情,而“別無聲”則強調了這份無聲的悲傷,突顯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無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笑問瘦宮三千女,這一句以“笑問”開頭,似乎是在形容詩人自己以一種苦笑的方式來提問。而“瘦宮三千女”則是指代宮中的三千佳麗,意味着宮廷的美女眾多。作者可能是在表達自己對於世間萬千美女的不屑與無奈,暗示着在這千萬美女中,他所思念的人依然是獨一無二的。這也反映了作者內心深處對於真摯感情的珍視和追求。
誰人不待一人情。這句話是對於人們普遍的感情觀念進行了一種思考和反問。作者通過這句話表達了一種關於情感的共鳴,認為誰都不會免疫於情感之苦。無論是宮中的三千佳麗,還是世間的普通人,都難以避免情感的煎熬和糾葛。這也是對於人性的一種深刻觀察和體悟,表達了作者對於情感的理解和共鳴。
整體來說,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於愛情的懷念與追憶,以及對於世間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通過對於花朵凋零、宮中佳麗和人情世故的描繪,呈現了一種內心的苦澀和對於真摯感情的珍視。
第六百四十七節
無題
落日觀霞照,
清風明月台。
思卿人何在?
端夢伊始來。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中國古詩,展現了作者對於自然景色和情感的表達,同時也折射出了對於離別和思念的情感。
首句“落日觀霞照”,表現了詩人對於落日和晚霞的觀察與感受。落日作為一天的結束,往往給人以沉靜、慰藉的感覺,而晚霞則是夕陽餘暉的餘韻,常常讓人陶醉其中。通過“觀霞照”,作者將自己置身於自然景色之中,與晚霞相互輝映,顯示了對自然美的傾慕之情。
第二句“清風明月台”,進一步將詩情延伸。清風與明月是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它們代表着清幽、寧靜和神秘。而“台”則暗示了詩人所處的高處,可能是一處台階、高台或者樓閣。這一句營造了一種靜謐的氛圍,使得讀者彷彿能夠感受到清風拂面、明月當空的寧靜景緻。
第三句“思卿人何在?”,將情感線索引入詩歌中。作者表達了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使用“思”字,強調了內心深處對於他人的牽挂和思念。同時,“卿人”一詞常用於古代詩詞中,表示愛人或者愛慕之人。這句話通過反問,表達了作者對於所思念之人的尋覓和思念之情,增加了詩歌的感情色彩。
最後一句“端夢伊始來”,更加深了詩歌的情感內涵。這句話可以有多重解讀,其中一種解讀是表達了作者對於美好夢境的期待。夢境是人們心靈的一片凈土,是人們在疲憊的生活中尋求片刻慰藉的港灣。通過“端夢”,作者可能在暗示自己即將進入美好的夢境,寄託了對於未來的美好希冀。而“伊始來”則暗示了一種新的開始,一種希望與憧憬的開始,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
綜合起來,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以及對情感的抒發,展現了作者對於自然美的追求與對於情感的表達。每一句都凝聚了作者對於美好的嚮往與對於情感的思念,使得整首詩在古樸中蘊含著深刻的情感內涵,給人以沉靜、悠遠的感受。
第六百四十八節
月半
匆匆月半輪,
苦海寂寥深。
遲遲風雨落,
暮歸四方人。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充滿禪意的古體詩,作者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月亮的匆匆、海的寂寥、風雨的遲遲以及人們在暮歸時的場景,展現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自然、人生的感悟。
匆匆月半輪這句詩以“匆匆”二字開篇,立即為詩篇注入了一種快速行進的氣息。月亮作為詩的象徵物之一,通常代表着變化和流逝。在“月半輪”中,月亮並未完整,只是半圓形,這可能暗示着不完整、不圓滿的狀態。整句表達了時間的匆忙和不完整,可能暗含着生命的短暫和不完美。
苦海寂寥深這句詩運用了富有象徵意義的詞語“苦海”來描繪深沉的寂寥和困境。海洋在文學作品中常常被用來象徵無限、深沉和未知,而“苦海”則進一步強調了其中的苦澀和艱難。作者通過“寂寥深”一詞將這種苦澀和孤獨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暗示了人生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
遲遲風雨落這句詩以“遲遲”二字開頭,再次強調了時間的流逝感。同時,“風雨落”形象地描繪了風雨的降臨,暗示了不確定和挑戰。風雨是自然界中常見的景象,常常與掙扎、磨難聯繫在一起。整句表達了時間的推移和自然界的變幻不定,與前兩句呼應,加深了詩意的層次。
暮歸四方人最後一句以“暮歸”開頭,表現了人們在黃昏時分歸家的場景。這裏的“四方人”可能指代四面八方的人們,也可以理解為各自歸家的人。這一句將人們的日常生活與自然景象相結合,強調了生活的樸實與自然的聯繫。
整首詩在這句中得到了圓滿的結束,也暗示了生命在最終歸於寧靜和安寧。整體來說,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表達了時間流逝、生命變幻和人生困境等主題,展現了詩人對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第六百四十九節
無題
柳遇真情花木深,
碧水無痕映佳人。
清風夜夜西湖瘦,
明月時時照吾心。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古詩,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浪漫主題和意象。
柳遇真情花木深以柳樹作為開頭,柳樹通常被視為春天的象徵,代表生機與活力。"遇真情"這個詞組意味着詩人在柳樹下遇到了真摯的感情,這可能是對於美好愛情的一種嚮往或者是對於真誠友誼的珍惜。"花木深"這個描述則暗示了詩情深處的一種隱秘感,或許是真情的深沉,或者是詩人內心世界的複雜和深遠。
碧水無痕映佳人將意象轉移到水的映照上。"碧水無痕"形容了水面平靜無波的狀態,暗示了一種純凈和清澈。"映佳人"則是水面所映照的人的形象,這個"佳人"可能是詩中所指的"真情"的對象,也有可能是詩人自己,或者是詩歌中的一種抽象化身,代表着美好和純潔。
清風夜夜西湖瘦將意象延伸到了夜晚的西湖和清風之上。"清風夜夜"表達了清新涼爽的氣息在夜晚持續不斷地吹拂,"西湖瘦"則是一種情感化的描述,可能是指西湖在夜晚時顯得瘦弱、柔美,也可能是指詩人自身在西湖邊的感受,感受到了一種孤獨或者是思念之情。
明月時時照吾心,最後一句則將意象轉移到了明月上。"明月"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常常被視為愛情和美好的象徵,它的明亮和靜謐常常與詩人內心的情感相呼應。"時時照吾心"則表達了明月照耀着詩人內心的每一個角落,可能是指詩人對於愛情、友情或者是內心世界的感悟和領悟,也可能是指詩人在明月下的孤獨或者是內心的安寧。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柳樹、水、清風、明月等元素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於真情和美好的追求,以及對於內心世界的感悟和體驗。整體而言,這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顆珍珠。
第六百五十節
愁心
柳下思故人,
江波亂愁心。
不知西子去?
煙雨未逢春。
賞析:柳下思故人,在柳樹下思念往日的故人。這句描繪了詩人心中的孤獨和思鄉之情。柳樹常常被視為離別時的見證者,因為它柔軟的枝葉和輕盈的風姿彷彿在述說著別離時的心情。
江波亂愁心。江水波瀾不平,使得詩人內心充滿了憂愁和焦慮。江水的波動象徵著生活的變化和不確定性,詩人可能因為離別而感到焦慮不安。
不知西子去?詩中提到了“西子”,指的是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這句話暗示了詩人的思念和追憶,他不知道美麗的西施是否已經遠去,這也象徵著詩人對美好過往的追尋和懷念。
煙雨未逢春。描繪了江南的春天景象,煙雨蒙蒙,還未真正迎來春天。這句話不僅僅是對自然景象的描繪,也隱含了詩人心境的蕭索和等待。煙雨昏迷的景象與詩人心中的迷茫和不安相互呼應,營造出一種朦朧的情感氛圍。
綜合來看,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寂、憂鬱和思鄉之情。柳樹、江水、西子以及煙雨春景都成為詩人情感的投射和表達載體,構成了一幅幽靜而富有詩意的畫面。
第六百五十一節
無題
不堪秋色謝飛花,
萬丈紅綢遣流霞。
日落長空行萬里,
不盡人間泄光華。
賞析:這首詩通過對景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對人間萬象的深邃思考。
第一句“不堪秋色謝飛花”這一句中,“不堪”通常表達一種極端的情緒狀態,如無法承受、難以接受之意。這裏用來形容“秋色”,則映射出一種厚重的情感負荷,可能是因為秋天的蕭瑟給人帶來的孤寂感覺。而“謝飛花”指的是隨秋風凋零的花朵,飛花似乎帶有一種無奈的美麗,隨風而逝。這兩者結合,構成了一種秋天特有的悲涼美,是對秋日景色的深刻描繪和感受。
第二句“萬丈紅綢遣流霞”這句詩將夕陽下的晚霞比作“萬丈紅綢”,這樣的比喻極具畫面感,使讀者彷彿能看到一幅天空中被染紅的壯麗畫卷。晚霞如綢,不僅形容了晚霞的美麗,也表達了它的流動性和無邊的延展性。晚霞的絢爛與悠長,彷彿是大自然用最華麗的紅綢,進行了一場壯觀的表演。
第三句“日落長空行萬里”此句中,“日落長空”描繪的是日落時廣闊的天空,而“行萬里”則形容太陽即將落下的瞬間,其光芒遍灑四方,似乎要跋涉萬里。這裏不僅是對自然景觀的描寫,更隱含了時間的流逝和光陰的無常,反映了詩人對日落這一自然現象背後更深層次的感悟。
第四句“不盡人間泄光華”最後一句將前面的自然景象和人間情感聯結起來。這裏的“不盡”有未完全、未盡頭之意,表明自然界的美麗是無窮的,永遠都有新的光華泄露出來。同時,也暗示人間的情感和生命活動也是充滿了不竭的活力和變化。天地間的光華互相映照,一方面表達了自然的壯麗,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人類活動的肯定和讚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通過這首詩,詩人不僅描繪了一幅生動的自然景色圖,也表達了對生命和宇宙美的感慨。每一句都用獨到的視角和深刻的情感,讓讀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壯麗以及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繫。這首詩既是對自然美景的頌歌,也是對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討。
第六百五十二節
靜夜思
匆匆飛鳥挽落眉,
幾度傷心寢時歸。
何必花開花又隕,
可憐相思賦予誰。
賞析:這首詩似乎描述了一種憂鬱的情緒,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匆匆飛鳥挽落眉"這句話使用了比喻手法,將飛鳥的行為與挽落眉(眉頭皺起)聯繫起來,暗示了一種急促和憂愁的氛圍。飛鳥匆匆而過,彷彿在飛逝的過程中挽動着凋零的眉頭,表達了作者內心的不安和焦慮。
"幾度傷心寢時歸"這句話描繪了一種反覆的傷感和痛苦的歸來。"幾度傷心"暗示了作者多次經歷了心碎和傷感,而"寢時歸"則表明這種傷心總是在夜晚的安眠時重重歸來,增加了詩中的憂鬱氛圍。
"何必花開花又隕"這句話反映了生命的無常和變化。花開花落是自然界中常見的現象,而作者通過這樣的對比,表達了對生命的短暫和脆弱的感嘆。花朵的綻放與凋零,彷彿在提醒着人們生命的輪迴和無常。
"可憐相思賦予誰"最後一句表達了一種無奈和孤獨的心情。"可憐"這個詞可能暗示了作者對自己或他人命運的同情和感慨,而"相思賦予誰"則表達了一種無人分享的相思之苦,無人能夠真正理解或分擔。這種孤獨與無奈感強烈地滲透在詩的最後。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憂鬱、痛苦和孤獨,以及對生命無常的感嘆和對相思之苦的訴說。
第六百五十三節
隨筆
千山不宿登明月,
不盡飛花攬殘缺。
客問他鄉凄涼夜,
莫叫相思使人覺。
賞析:這是一首典型的意境詩,融合了自然景色與人情感的交融,表達了詩人對於離別和相思的愁緒。
千山不宿登明月,這句詩描繪了千山萬壑中登高望月的場景。千山代表着高大的山巒,不宿表示月亮永不停留,登明月則表達了詩人仰望明亮的月光的願望。整句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心中對於遠方的思念之情。
不盡飛花攬殘缺。這句詩使用了飛花來象徵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攬殘缺則暗示了詩人對於歲月流逝和生命殘缺的感慨。詩人將自然景色與人生相結合,表達了對於時光的無奈和對於生命短暫的感嘆。
客問他鄉凄涼夜,這句詩中的客指代詩人自己,他鄉表示離別之地,凄涼夜則暗示了他在異鄉孤寂的心情。詩人將自己置身於他鄉的境遇,通過對夜晚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於離別的悲傷和孤獨。
莫叫相思使人覺。最後一句詩以叮嚀的口吻呼喚人們不要讓相思之情使自己痛苦不堪。莫叫表示禁止,相思則代表了對於遠方親人或愛人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這句話表達了對於自己和他人的關切,希望大家能夠抵擋相思之苦,保持堅強。
總結:這首詩以簡潔的文字,表達了詩人對於離別和相思的愁緒。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將自己內心的情感與外部環境相結合,使得整首詩充滿了詩意和意境。
第六百五十四節
冬雪
飛花一夢幾殘缺,
秋風瑟瑟使人覺。
橫舟自渡千重雪,
萬丈愁淵與君絕。
賞析:這首詩似乎充滿了離愁別緒和寂寥之感。
飛花一夢幾殘缺,這一句描繪了飄落的花瓣,或許是一種象徵,代表着生命的短暫和易逝。"一夢幾殘缺"表達了夢境的虛幻和不完整,暗示着人生中的遺憾和缺憾。整句通過表達自然景象,來引發讀者對生命的思考,暗示了詩人對人生無常的領悟和感慨。
秋風瑟瑟使人覺。秋風的瑟瑟聲是詩中的意象之一,它可以使人感受到季節的變遷和歲月的流逝。"使人覺"這一詞語,可能不僅僅指身體上的感受,更多地是指心靈的觸動。秋風的涼意與飄零的花瓣共同勾勒出一種寂寥和孤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傷。
橫舟自渡千重雪,這句話用"橫舟"、"千重雪"這樣的意象,勾勒了一幅孤舟穿越雪域的畫面。"自渡"一詞,表明詩人不依賴他人,自己面對困境和挑戰。"千重雪"可能不僅僅是指雪的厚度,更多地是象徵著困難和阻礙。整句揭示了詩人在世間艱難險阻中勇往直前的精神,展現了一種堅韌和執着。
萬丈愁淵與君絕。最後一句通過"萬丈愁淵"的描繪,表達了深沉的憂慮和苦悶。"與君絕"則是一種別離的意象,詩人似乎在表達與他人的隔閡和分離。這句話可以有兩種解讀,一是詩人與他人之間的心靈隔閡,二是詩人與生活、命運之間的隔閡。整句透露出一種孤獨、絕望的情緒,與前文的寂寥和憂傷相呼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象徵,抒發了詩人對生命和命運的感慨與思考。通過細膩的意象和隱喻,詩人勾勒出了一幅充滿離愁別緒和孤寂憂傷的畫面,引發讀者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第六百五十五節
隨筆
蝶落花間百花仙,
月攬枝頭夢將還。
獨邀五嶽天巒見,
四海如歸萬浪前。
賞析:這首詩以婉約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富有詩意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和心靈境界的深沉感悟。
"蝶落花間百花仙"這句詩以蝴蝶在百花中翩翩起舞的場景為開頭,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畫面。蝶與花相得益彰,展現出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將花間比作百花仙,增添了一種神秘、仙境般的氛圍。
"月攬枝頭夢將還"這句詩以月亮輕輕拂過樹枝的意象,暗示了一種夢幻般的情境。月亮被賦予了擁抱夢境的意義,暗示了詩人對夢境的渴望和嚮往。枝頭則是夢境的載體,將夢境與自然景色相融合,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
"獨邀五嶽天巒見"這句詩呼應了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山水意象,表達了詩人與自然相融、與山峰相交的情感。五嶽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座名山,象徵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詩人藉此意象,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嚮往,同時也暗示了與天地同輝的境界。
"四海如歸萬浪前"這句詩以四海歸來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歸屬感和安定感。四海象徵著廣闊無垠的世界,而歸來則暗示了在繁華喧囂之後回歸內心的寧靜。萬浪前的情景則昭示了經歷了千難萬險之後的歸途,寓意着在人生的旅途中,經歷風雨洗禮后歸來的寧靜和平靜。
綜合起來,這首詩以生動的自然景象和意象,描繪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獨特感悟和內心世界的深刻體驗。通過對蝶、月、山、海等自然元素的描繪和賦予,詩人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讚美和對內心歸屬感的追求,展現了一種清新脫俗、超然物外的詩意境界。
第六百五十六節
獨夜行
天星亂墜馬如梭,
月似明鏡棄夜河。
只待朝露逢時飲,
落馬攜歸美人歌。
賞析:這首詩以華美的意象描繪了一幅浪漫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對於美好時刻的嚮往和對愛情的渴望。
天星亂墜馬如梭詩中的“天星亂墜”一語驚人,描繪了星空中星星閃爍的場景,彷彿星星如雨般墜落。這種場景極具想像力,給人以壯觀、夢幻的感覺。而“馬如梭”則用來形容飛馳的速度,與星星墜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句中通過星星和馬的對比,將自然界的壯美與動物的迅疾相結合,為後文的浪漫氛圍奠定了基調。
月似明鏡棄夜河這句詩中,“月似明鏡”形象生動地描述了月亮明亮清澈的景象,暗示着月光的潔凈和明亮。同時,“棄夜河”則增添了一種拋棄黑暗、迎接光明的意象。將月亮比作明鏡,不僅突出了月光的亮麗,也給人一種幽靜、清澈的感覺。整句詩意蘊含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只待朝露逢時飲這句表達了一種期待與等待的心情。朝露是指清晨的露水,象徵著清新、明亮和生機。詩人希望能在清晨時分與朝露相遇,享受它帶來的清涼與滋潤。這也暗示着詩人對美好時刻的渴望,希望能夠在某個特定的時刻與心愛的人相遇,共同分享生活的美好。
落馬攜歸美人歌這句是整首詩的高潮所在,也是表達了詩人內心最深的願望。在這句中,“落馬攜歸”表達了詩人渴望與心愛的人相伴相隨,一同返回家園的願望。這裏的“美人”並非只是外在的美貌,更多的是指心靈上的美好和情感的契合。而“歌”則是一種表達,是對幸福、歡樂的歌頌。
整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於美好生活和幸福愛情的嚮往,充滿了濃厚的情感和溫馨的畫面。綜上所述,這首詩以獨特的意象和優美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於美好時刻和愛情的嚮往。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態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願望,給人以美好、溫馨的感受。
第六百五十七節
贈情
山贈我靜水贈動,
天贈我晴月贈明。
想來已然皆得盡,
不抵佳人贈我情。
賞析:這首詩採用了典型的對仗和意境轉換的寫法,通過自然界的贈予與佳人情感的贈予進行對比,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體驗和價值取向。
“山贈我靜水贈動”這一句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引入了整首詩的主題。詩人用“山”象徵靜止不動,用“水”象徵流動變化,山的靜與水的動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描繪了一幅生動的自然風景圖,也反映了詩人內心世界的寧靜與波動。山的靜謐給人以沉穩、堅定之感,水的流動則帶來生機與活力。這裏的“贈”字表達了自然界對詩人的恩賜,詩人從自然中獲得了心靈的慰藉和生命的啟迪。
“天贈我晴月贈明”繼續上一句的自然景象,詩人把視角從地面的山水轉向了天空,從日間轉換至夜晚。"天"和"晴"描繪了一個沒有雲彩的夜晚,而"月"則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體,它的"贈明"不僅指月光帶來的光明,也暗示了啟發與清晰的思考。在這裏,“天”與“月”象徵了更為高遠和宏大的自然力量,它們的贈予是更為精神和心靈上的明亮與指引。
“想來已然皆得盡”這一句是詩人對前兩句中自然的恩贈進行的一種回顧與總結。"想來"表達了一種回想和思考,"已然"則顯示了詩人認為自己已經完全體會和領悟了自然的這些恩贈。這裏的“盡”字,意味着詩人認為自己從自然界中已經獲取了儘可能多的東西,包括心靈的寧靜、生命的活力以及思考的明晰。
“不抵佳人贈我情”這是全詩的高潮和轉折點,詩人將前面的自然之贈與“佳人”之情進行對比。"不抵"意味着無法相比,顯示出即使是自然的無盡恩賜,也無法比擬佳人的情感贈予。這裏的“佳人”指的是詩人心中的愛人或至親,而她的“情”,指的是愛情或深情,它對詩人來說,比自然界的任何贈予都要珍貴和重要。通過這種比較,詩人表達了對人際關係中情感交流的高度重視和珍視。
通過賞析,我們可以看出詩人通過對自然美景的描繪,轉而表達了對人間情感的珍視和嚮往,這種從自然到人情的轉變,也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表達手法。整首詩在形式上工整對稱,在情感上則由寬廣的自然景象逐漸聚焦至個體情感的珍貴,體現了詩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第六百五十八節
夜行
揚鞭幾落星,
奮駒夜獨行。
千波水中盡,
江月一時寧。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古風詩,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感悟與表達。
"揚鞭幾落星"這句話描繪了一個馬車奔馳在夜晚的景象。"揚鞭"指的是馬車夜間行進時,馬夫揮舞着鞭子驅趕馬匹,"幾落星"則意味着星星在夜空中忽明忽暗,可能是因為馬車的顛簸造成的視覺效果,也可能是因為夜晚的風吹動了星星。
"奮駒夜獨行"這句話繼續描繪了馬匹在夜晚獨自奔跑的場景。"奮駒"形象地描述了馬匹的奔跑狀態,強調了它們的努力與奔騰,"夜獨行"則突出了夜晚的孤寂和寂靜,給人以一種空曠而神秘的感覺。
"千波水中盡"這句話轉換了視角,將目光投向了水面。"千波"指的是江水波浪起伏的景象,"水中盡"則可能暗示了詩人在馬車行進中經過了一片水域,水面的波紋在夜晚顯得更加寂靜與深邃。
"江月一時寧"這句話進一步將目光聚焦在夜晚的天空中。"江月"指的是夜晚的月亮,可能因為周圍景物的靜謐與平和而顯得特別清晰與明亮,"一時寧"則暗示了這片景象的短暫和轉瞬即逝,給人以一種匆匆而過的感覺。
整首詩通過對夜晚行進的馬車、奔跑的馬匹、江水波浪和清澈的月光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感悟,同時也表達了對生活中短暫而美好時刻的珍惜與感懷。
第六百五十九節
鳴鵑
舊情憶時吾不才,
花前攬冰笑入懷。
日布雲海形流水,
話遇杜鵑口難開。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古風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往情感的回憶和思考。
舊情憶時吾不才,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感慨和反思。"舊情"指的是過去的感情經歷,"憶時"表示回憶過去。"吾不才"則暗示了詩人自己認為自己在過去的感情中有所不足或不夠好。整句話呈現了一種對自身過往行為或表現的自責和反省的情緒。
花前攬冰笑入懷。這句話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柔情和感慨。"花前"暗示了一個美好的自然景象,"攬冰笑入懷"則是通過寓意來表達詩人內心的喜悅和滿足。"攬冰"可能暗示了一種冷冰冰的、不易觸及的美好,而"笑入懷"則暗示了一種溫暖和親近。整句話通過對冷暖、喜悅、內心的觸及和沉浸,構建了一種柔情的氛圍。
日布雲海形流水,這句話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感嘆。"日布雲海"形象地描繪了日光佈滿的雲海景象,這樣的景象使人感到壯觀而震撼。"形流水"則是通過寓意來表達對這一景象的讚美和欽佩,形容其如流水一般的變幻和美麗。整句話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讚美,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美的追求。
話遇杜鵑口難開。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困惑。"話遇杜鵑"暗示了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某種感受或體驗,"口難開"則暗示了詩人內心的無奈和困擾。整句話通過對內心矛盾和困惑的表達,展現了詩人的心境和情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內心感受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感情的回憶和思考,以及對自然和內心情感的感慨和讚美。同時,詩中也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困擾,增加了詩歌的情感層次和深度。
第六百七十節
夜遊
西子湖畔轉寒眸,
秋波艷艷幾回羞。
夜來無邊蕭聲起,
相思深處使人愁。
賞析:這首詩以其清麗的筆觸和深沉的意境而着稱。
"西子湖畔轉寒眸"這句描述了一個人在西子湖畔轉動着冷冽的眼神。西子湖是指西湖,古代詩人常以西湖為背景來描寫各種情感和景色。"轉寒眸"暗示了眼中的寒冷和孤寂,可能暗示了詩人內心的憂鬱和冷漠。
"秋波艷艷幾回羞""秋波"是指秋天的眼神,"艷艷"則表達了眼神的美麗和迷人。"幾回羞"表明了眼神中隱藏的羞怯和不安,可能是在與他人交流時所表現出來的內心感受。
"夜來無邊蕭聲起"這句描寫了夜晚無邊的蕭條聲音傳來。"夜來"暗示了夜晚的寂寥和孤獨,"無邊蕭聲起"則暗示了夜晚中的深沉寂靜和恍惚的聲音。這句話可能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念。
"相思深處使人愁"最後一句表達了相思之苦。"相思"是指思念之情,"深處"表示這種情感深藏在內心深處,"使人愁"則表達了思念之情所帶來的憂傷和痛苦。
整首詩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傷,表達了對遠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第六百七十一節
猶可期
清風問柳柳依依,
飛花處處人將離。
燕春三月忙爭語,
月別今宵猶可期。
賞析:這首詩寫得非常細膩,充滿了離別的情愫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清風問柳柳依依這句話通過“清風”和“柳”兩個意象,表達了清新的春風輕輕拂過垂柳的情景。清風代表着春天的柔和,而“柳依依”則暗示着柳樹婆娑的樣子,也可以理解為柳樹依依不捨,暗示了離別的情感。這裏用“問”字,給清風賦予了一種人化的意境,好像是清風在向柳樹詢問,暗示了詩人對於離別時節的感嘆和不舍。
飛花處處人將離這句話描繪了到處飄落的飛花,象徵著時節的更迭和人世的流轉。花瓣飄落的景象往往與離別相關,因為花瓣的飄落常常被人們視為光陰易逝、時光流逝的象徵。而“處處人將離”則暗示了人們即將分別的情景,或許是因為時光流逝,或許是因為生活中的種種變遷,人們不得不分離,這也呼應了上一句的“柳依依”,一起構成了詩人對於時節更替和離別的感慨。
燕春三月忙爭語這句話描繪了春天的景象,燕子歸來的季節,樹木開始抽新芽,百花爭艷,整個世界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氣息。燕春三月,正是春天的盛景,而“忙爭語”則形象地描述了萬物爭相生長、欣欣向榮的場景。這裏的“爭語”表現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也隱含了燕子的歸來,增加了詩句的生動感和情感色彩。
月別今宵猶可期最後一句詩句,寫出了詩人對於此時此刻的期待和不舍。月別指的是人們分別之時,或者是對於月亮的離別,可能暗指今宵即將分別的夜晚,也可能是月圓之夜,暗含了與月亮的別離。而“猶可期”則表達了詩人對於再次相聚的期待,儘管面對離別,但詩人依然懷抱着一絲希望和期待。
整首詩通過清風、柳樹、飛花、燕子、月亮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於春天的感受和對於離別的情感。詩中用景物描繪情感,通過描寫自然的變化和萬物生長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於時節更替和人世流轉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於離別的不舍和對於再次相聚的期待。
第六百七十二節
花落
秋風夜夜難安寧,
相思處處往無聲。
明月花枝弄離影,
幾回悲盡掩殘星。
賞析:這首詩主要描述了秋夜的寂寥與思念之情。
"秋風夜夜難安寧"此句描述秋夜的環境,秋風陣陣吹來,使人難以安寧。這裏“難安寧”不僅指身體上的不適,更是心理上的不平靜。秋天常常給人一種凄涼、寂寞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在夜晚被放大,尤其是當秋風不斷吹拂的時候,這種寂寥的氛圍更加明顯。
"相思處處往無聲"這一句講述了相思的情感狀態。相思之處,往往是無聲無息的,是一種內心深處的情感。相思的情愫無處不在,但卻無法通過言語表達,只能默默地藏在心中。無聲體現了相思的深沉和難以言說,也反映了在秋風夜晚中,思念之情的愈加強烈。
"明月花枝弄離影"這一句用“明月”、“花枝”來描繪夜晚的景象。明亮的月光照在花枝上,形成了影子。這種影子似乎在玩弄着離別之影。這裏的“弄”字賦予了畫面一種動態的美感,花枝上的離影隨着月光的變化而變化,給人一種動態的美麗。然而,這種美麗的景象也透出一種無奈和惆悵,因為它們象徵著離別的孤寂。
"幾回悲盡掩殘星"這一句描繪了詩人多次流淚抹去夜空中稀疏的星光。這裏的“悲盡”表明了詩人的情感已經到了極致,多次流淚以至於掩蓋了殘星的光芒。這一景象進一步突出了詩人內心的悲傷與無奈,同時也暗示了秋夜的凄涼與空虛。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在秋夜中的相思、惆悵與無奈。這種複雜的情感通過對夜晚景色的描繪,以及對相思與離別之情的表達,被刻畫得細膩動人。詩中蘊含的情感在不同的意象中層層遞進,讓讀者感受到秋夜中的深沉與無奈。
第六百七十三節
雪花
相思恨新芽,
歸影寄人家。
望斷天涯路,
落雪逢似花。
賞析:這首詩是充滿離愁別緒的抒情之作,每句都充滿了深刻的內涵和情感。
相思恨新芽這句詩描繪了詩人內心的相思之情。"相思"是一種深沉的思念和憂傷,常常出現在離別或無法相見的情況下。"恨新芽"則是通過"新芽"這個形象來表達相思之苦,新芽代表了新生、希望和生機,但在相思之情下卻成為了心中的痛苦。這裏的"新芽"可能指的是對希望和未來的期盼,但又因為相思的苦澀而變得令人煎熬。
歸影寄人家這句詩使用了"歸影"和"寄人家"兩個意象。"歸影"指的是回憶和思念,是在心靈深處留下的印記;"寄人家"則暗示了將這份思念寄託於他人之處。整句表達了詩人將內心的思念寄託於遠方的某個人或某個地方,希望他人能夠代為承載自己的情感和回憶。
望斷天涯路"望斷"表示遙望而終究無法見到的意思,"天涯路"則是指極遠的地方。整句表達了詩人遙望遠方,但卻因為距離的遙遠而無法達成心愿,心中的相思之苦更加深重。"天涯路"暗示了遠方的彼岸,象徵著相思之旅的遙遠和漫長。
落雪逢似花最後一句詩將"落雪"和"似花"這兩個意象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對比和聯想。"落雪"是冷冽的寒冷和離愁的象徵,而"似花"則是柔美和生命的象徵。將二者結合在一起,表達了詩人對於離別之際的冷清和凄涼,但又在其中尋覓到了一絲溫暖和希望。這句詩或許暗示着即使在寒冷的冬日裏,也能夠找到一絲溫馨和美好,正如落雪在遇到時,變得如同盛開的花朵般美麗動人。
第六百七十四節
相思
花嬌幾處春得意,
風柳河畔起憂思。
一路綠水青苔岸,
魚聞深處有相知。
賞析:這首詩的每一句都充滿了意境和情感,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深情以及內心的感慨。
花嬌幾處春得意這一句描繪了春天中花朵的生機勃勃和綻放的美景。"花嬌"一詞表達了花朵嬌嫩嫵媚的姿態,"幾處"則暗示了這美景的分佈廣泛,可能是指不同的地方都有花朵盛開。"春得意"則傳遞出春天的生機盎然和歡樂喜悅的氣息,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與活力。這句話透露着對自然界的讚美和對春天的熱愛。在春天,大地復蘇,萬物生長,花朵盛開,這種景象使人感到喜悅與滿足。通過描繪花朵在春天的生機盎然,詩人展現了他對自然界美好景色的感慨與讚美之情。
風柳河畔起憂思這句詩揭示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變化,與前一句所傳遞的愉悅不同,這句話卻帶有一絲憂傷與憂思。"風柳"一詞讓人聯想到垂柳在微風中搖曳的景象,"河畔"則使人想像到河邊靜謐的景緻。但是,詩句中出現了"起憂思",表明詩人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卻被某種憂慮所困擾,內心不安。這句話反映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紛擾。儘管身處自然美景之中,但詩人心頭卻縈繞着憂慮與憂傷,使他無法完全沉浸於環境之中。或許是外界環境與內心感受的對比,使詩人產生了一種不安與憂慮。
一路綠水青苔岸這句詩延續了自然景物的描寫,通過"一路綠水青苔岸"來描述河邊的景色。"一路"暗示了這條河的延伸,"綠水青苔"則勾勒出河水清澈見底,河岸覆蓋著青苔的景象。這樣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與寧靜。這句話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界的寧靜與美好。綠水青苔構成了一幅清新寧靜的畫面,使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這樣的描寫也與前文中的憂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突顯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
魚聞深處有相知這句話通過"魚聞"來暗示河中的魚兒,"深處有相知"則表達了詩人與自然界的一種交流與共鳴。這裏的"相知"不僅僅是指與魚兒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指詩人與自然界的心靈契合與共鳴。魚兒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們與河水、青苔、花朵等一切都共同構成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象。這句話表達了詩人與自然界之間的一種情感交流與共鳴。儘管人與魚的溝通只是一種意境的描繪,但卻反映了詩人與自然界之間的一種心靈契合與共鳴。在自然界的懷抱中,詩人感受到了一種與世界相通的愉悅與滿足,這種情感也讓他在憂思之中找到了一絲慰藉與安慰。
第六百七十五節
俏影
清風一路月柳梢,
碧水徐徐望河橋。
綠岸青苔浮啄鯉,
俏影枝頭望碧宵。
賞析:這首詩以清新、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優美的田園景象,充滿了清新的氣息和淡淡的詩情畫意。
"清風一路月柳梢"這句描述了清風吹拂下,一路上月光灑在垂柳的梢頭。"清風"和"月柳"共同營造了一種清新、幽雅的氛圍,給人一種閑適、舒適的感覺。作者通過描繪月光灑在垂柳上,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寧靜。
"碧水徐徐望河橋"這句表現了碧綠的水面悠然地流淌着,輕輕地望向遠處的河橋。"碧水"給人以清新、清澈的感覺,"徐徐"則表現了水流的緩慢,這種緩緩流淌的景象與詩中的清風相呼應,共同構成了一幅寧靜、悠然的畫面。
"綠岸青苔浮啄鯉"這句描述了河岸上青翠的岸邊,苔蘚覆蓋其中,遊動着一群啄食着水草的錦鯉。"綠岸"和"青苔"形象地描繪了河岸的翠綠和青蔥,給人一種清新、生機勃勃的感覺。而"浮啄鯉"則增添了一抹生動的色彩,使整幅畫面更加豐富。
"俏影枝頭望碧宵"最後一句表現了枝頭上婀娜多姿的影子,正在凝望着清澈明亮的夜空。"俏影"形象地描繪了枝頭上影子的美麗和姿態,"望碧宵"則表現了夜空的幽深和明亮,整句話給人一種恬靜、悠然的感覺,與前文的清風、碧水相呼應,形成了一幅完美畫面。
第六百七十六節
舊地
舊園新夢念與誰
幾逐花落人卻悲。
清風一路攜春柳,
滿城飛絮無處歸。
賞析:這首詩似乎在描述一個人內心的矛盾與迷茫。
"舊園新夢念與誰"這句話中,“舊園”代表着過去的記憶和經歷,“新夢”則暗示着未來的希望和憧憬。作者問自己,他所懷念的舊園和追求的新夢究竟是為了和誰而存在?這裏有一種對過去與未來的反思和思考,也透露出對自我價值和生活意義的追問。
"幾逐花落人卻悲"這句話描繪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花開花落,人們卻因此而感到悲傷。這裏的“幾”字用得巧妙,既表示了時間的短暫,也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珍貴。
"清風一路攜春柳"這裏的“清風”和“春柳”給人一種清新和生機的感覺。清風吹拂着春天的嫩綠柳枝,意味着新生和希望。這裏可能在暗示一種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也可以理解為對自然的讚美和敬畏。
"滿城飛絮無處歸"這句話描繪了風中漂浮的絮語,形象地展現了一種無根無據的飄零感。城市中的絮語無處安放,無法找到歸宿,暗示了一種迷失和無助的情緒。也可以理解為現代社會中人們內心的迷茫和無所依靠的狀態。
第六百七十七節
奉日
枝頭柳聞青,
風雨伴長亭。
曲盡憂雲散,
奉日山河晴。
賞析:這首詩充滿了濃郁的意境和情感,每一句都值得仔細品味。
首句"枝頭柳聞青"以一種清新的筆觸展現了春天的景象。枝頭的柳樹發出青翠的氣息,暗示着春天的到來。"枝頭"二字彷彿讓讀者置身於一幅清新的畫面中,柳樹的嫩綠在春風中搖曳,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這句話並不是簡單地描述景象,而是將自然界的變化與人的情感聯繫起來,給人以希望和生機。
第二句"風雨伴長亭"轉入了另一種氛圍。這裏的"長亭"常常被賦予一種孤寂、等待或者思念的意象。"風雨伴長亭"表現出一種寂寥和孤獨的氛圍,暗示了詩人內心的憂鬱和不安。風雨的陪伴增加了長亭的孤寂感,同時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這一句營造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氣氛,與前句的清新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三句"曲盡憂雲散"轉折了詩歌的情感走向。"曲盡"表達了憂愁或困境已經到達了盡頭,"憂雲散"則暗示着陰霾或憂愁的消散。這裏的"憂雲"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心理的負擔或者困擾,而"散"則表明這種困擾已經逐漸消散,心情開始明朗起來。這一句話給人以希望和解脫的感覺,似乎暗示着困境過後必將是晴朗的天空。
最後一句"奉日山河晴"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期待。"奉日"可以被理解為接受陽光的洗禮,表達了對光明和希望的追求,而"山河晴"則暗示着一片美好的未來。整首詩以這句話作為結尾,給人以希望和憧憬,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期待。^_^
第六百七十八節
清風訣
清風拂遠山,
花落憶前緣。
匆匆離別燕,
今昔是何年。
賞析:這首詩意境清新,充滿離愁別緒,值得細細品味。
清風拂遠山,這一句以“清風”開篇,立即將讀者帶入了一種清新、清爽的氛圍之中。清風拂過遠山,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風景。遠山的存在不僅增添了詩意的意境,也給人一種遠離塵囂的感覺。在這裏,作者可能借用“遠山”來表達心靈上的遠方,暗示着離別之情的沉重和思念之情的深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花落憶前緣。這一句用“花落”來表達時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意象。花開花落,寓意着歲月的更迭和人生的變遷。而“憶前緣”則是對過往美好時光的回憶。這裏的“前緣”可能指的是過去的友情、愛情或者一段特殊的經歷,作者在離別時,心中充滿了對過往美好的留戀和懷念。
匆匆離別燕,“匆匆離別”四個字,直截了當地表達了離別時的匆忙和不舍。燕是常見的候鳥,也是中華民族傳統中一種寓意美好的象徵。離別時,燕飛走,隱含着對離別場景的描繪,也暗含了對彼此分別時的無奈和心痛。
今昔是何年,這一句表達了對時間的迷茫和對生命流逝的感嘆。今昔之間,一切似乎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離別之時,時間彷彿又停滯了。何年,既是對過往時光的詢問,也是對未來的迷茫。生活的短暫和人生的無常在這一句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
第六百七十九節
客雲山
白馬向雲山,
匆匆燕飛還。
不知蜂蝶語,
卻曉百花緣。
賞析:這首詩的意境非常深遠,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詩意和哲理性的思考。
首句“白馬向雲山”,描述了一匹白馬朝着雲山奔馳的場景。這裏的“白馬”可以視為一種象徵,代表着追求美好和理想的力量,而“雲山”則是高遠、神秘、難以觸及的象徵。整句表達了追逐夢想和追求理想的決心和嚮往。
第二句“匆匆燕飛還”,描繪了燕子飛快地歸來的情景。這裏的“匆匆”一詞表現出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匆忙。燕子則是古代詩歌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着季節的變遷和生命的輪迴。整句意味着時光飛逝,生命短暫,要珍惜當下。
第三句“不知蜂蝶語”,引入了蜜蜂和蝴蝶的形象。這裏的“蜂蝶”可能代表着微小的生命和自然的聲音。而“不知”則暗示了人類對於自然界奧秘的不了解,也可以理解為忽略了那些微小而珍貴的存在。
最後一句“卻曉百花緣”,表達了對百花生長的了解和感悟。這裏的“百花”象徵著豐富多彩的生命和美好的事物,而“緣”則表示了一種因果關係和連接。整句暗含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類對於自然界規律的領悟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