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從龍之臣——霍彥威
霍彥威,字子重,洺州曲周縣人,五代時期名將。少年時遭遇戰亂,被宣武軍將霍存收養為子,后隨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征戰有功,累官右監門衛上將軍。協助東京留守朱友貞殺死篡位者朱友珪,自洺州刺史升至邠州節度使,任內成功抵禦岐國進攻。梁晉爭霸期間,以鄆州節度使對抗晉國,屢遭失敗,被降授陝州留後。後梁滅亡,霍彥威向後唐庄宗投降,得到寬赦,賜名李紹真。之後跟隨大將李嗣源平叛潞州、北御契丹,深受其信任。鄴都兵變發生,力勸李嗣源同意亂軍請求,回師攻取大梁,隨後輔佐李嗣源入主洛陽稱帝,史稱“旬日之間,內外機事,皆決於彥威”,旋即出鎮平盧軍,累官至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霍彥威去世,年五十七,冊贈太師、晉國公,謚號忠武。
霍彥威,少年時遭遇唐末兵亂,十四歲時在村落間被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帳下大將霍存掠得,霍存因其為人俊爽,於是養以為子。年未弱冠,其聲名已為朱全忠聞知,被朱全忠招致左右征戰,屢立戰功,曾經在交戰中被流箭射中,自此瞎了一隻眼。
與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袁象先等,協助東京留守朱友貞殺死篡位者朱友珪,隨後朱友貞繼位,即後梁末帝。霍彥威因功被授為洺州刺史,轉任河陽軍留後。
邠州留後李保衡背叛岐王李茂貞,舉城歸降後梁,末帝當即升霍彥威為邠州節度使,前往接收。李茂貞派大將劉知俊領重兵來襲,霍彥威與諸軍都指揮使黃貴等據城固守,長達一年多,岐軍仍不能攻下邠州。在此期間,霍彥威每次俘獲岐國士兵,一定將其放還,秦人懷其惠,適逢後梁援軍抵達,這才不再侵擾。
后被改授為宣義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北面行營副招討等使,加官至特進、檢校太傅,又移鎮鄆州,任天平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兼任北面行營招討使,統領大軍,與晉軍相持河上。后因屢次戰敗,被降授為陝州留後。
晉王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政權,即後唐庄宗,庄宗奇襲滅梁,進入後梁都城汴州,霍彥威自陝州疾馳至汴州請罪,被庄宗下詔赦免。庄宗在崇元殿宴請諸將,霍彥威與另兩位後梁降將段凝、袁象先等參會。酒酣耳熱之際,庄宗舉酒致意天平軍節度使、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李嗣源說:“此席上的宴客,都是我前年的勁敵,能在一天之間同時與我歡宴,是由於你任前鋒的功勞。”霍彥威等聞訊驚恐,出席謝罪,庄宗說:“我與總管(李嗣源)說笑而已,你們不用害怕。”藉機賜他們御衣、器幣等,君臣盡歡而罷宴。不久后,霍彥威自鎮國軍留後被調為保義軍留後。
霍彥威隨李嗣源抵禦契丹入侵,援救幽州,任北面招討副使,庄宗特賜霍彥威姓名為李紹真。潞州小校楊立,煽動軍士據城嘩變,李紹真授招討副使,再隨招討使李嗣源平叛,平叛成功后升任武寧軍節度使,李紹真善於言談,頗通交際,深受李嗣源器重。
效節軍指揮使趙在禮在魏州作亂,李嗣源奉命討伐,李紹真也破其將趙太於邢州,與李嗣源在魏州會師。從馬直軍吏張破敗率眾嘩變,逼迫李嗣源造反,李嗣源初尚不肯,軍士抽戈露刃,一再脅迫,李紹真、安重誨等人踩着李嗣源的腳,讓他暫且應諾。李嗣源只好率部進入魏州,與趙在禮合兵,李紹真也隨侍,被叛軍元兇皇甫暉等忌恨,險遭殺害,他用計開脫,才幸免於難。城外各軍聽聞二人合勢叛亂,紛紛散逃,只有李紹真的鎮州兵五千人,駐紮在魏州城的西北角。兩天後,李嗣源出城,在李紹真所部護送下前往魏縣,準備回到鎮州,但李紹真與安重誨勸說李嗣源南下奪取帝位。
李存勖死於興教門之變后,李紹真隨李嗣源進入洛陽,帶頭率群臣勸進,一度勸李嗣源改易國號,最終李嗣源決定不改國號,先以監國身份攝政,后正式繼位,改元天成,是為後唐明宗。在此期間,李紹真的權勢達到頂峰,史稱“旬日之間,內外機事,皆決於彥威”。大權在握后,李紹真擅自逮捕將軍段凝、溫韜下獄,準備按律將其治罪,安重誨勸道:“溫、段二人罪大惡極,背叛梁室,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現在主上平定內亂,希望安定天下,難道是您報仇的時機嗎?”李紹真這才停止,后仍將二人放歸田裏,不久賜死。李紹真申請將名字改回霍彥威,得到允准。
霍彥威加兼侍中,移鎮鄆州,出任天平軍節度使。此前,平盧軍青州指揮使王公儼,乘亂殺死監軍楊希望,掌握青州,不肯接納前節度使符習。明宗於派霍彥威移鎮青州,授王公儼為登州刺史,霍彥威抵達淄州后,聚集兵力,一面逼迫王公儼赴任,一面鑒於其人初心不良,派兵在北海縣逮捕王公儼,將其斬殺,被加授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霍彥威入汴州覲見,得到明宗厚待,直到月末方才歸鎮,霍彥威不通治道,但隨他出生入死的智囊淳于晏,頗通理政之道,故而霍彥威對淳于晏言聽計從,在地方少有過失。
霍彥威病死於任上,享年五十七歲,訃訊奏至朝中時,明宗正在近郊,聽到消息,掩泣歸宮,為他輟朝三日,直到該月末仍不奏樂,以表示自己的哀悼之意,下詔以三公禮儀安葬霍彥威,特贈太師,賜謚號忠武。北宋年間,宋太祖詔令建後唐明宗廟於洛州,以霍彥威與工部尚書兼平章事任圜配饗明宗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