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歷事兩朝——王宗侃

第六十二章 歷事兩朝——王宗侃

王宗侃,字德怡,本姓田,名師侃,許昌人,唐末五代時期前蜀軍事將領,高祖王建養子。在唐末效力於王建麾下,參與了王建奪取西川、東川、山南西道的戰爭,屢立戰功,由雅州刺史、決雲都知兵馬使累升至武信軍節度使。在前蜀建立后,被拜為太保,兼侍中,數次領兵與岐國作戰,又參與討平太子王元膺兵變。後主王衍在位時,官至守侍中、兼中書令,賜號故扶天佐命匡聖保國功臣,封魏王。王宗侃病逝,終年六十六歲,追贈尚父,謚號景武。

王宗侃,本名田師侃,出生在許昌一個“世為鄉豪”的家庭,年輕時隸籍於忠武軍,在忠武軍將領的王建麾下效力,此後一直追隨王建,曾在權宦田令孜挾持唐僖宗出逃鳳翔期間,與王建一同隨行護駕。田令孜失勢,自請出任西川監軍,到成都依附其兄西川節度使陳敬瑄,王建也被排擠出朝廷,後來起兵佔據閬州,自稱閬州防禦使,田師侃此時被王建收為養子,改姓名為王宗侃。

陳敬瑄在田令孜的建議下,召王建入成都,但隨後卻又反悔,不許王建繼續入境。王建此時已行至鹿頭關,聞訊大怒,縱兵破關而入,在綿竹大敗漢州刺史張頊,攻取漢州,隨即又進軍學射山,擊敗西川將領句惟立,一舉攻取德陽,乘勝圍攻成都,三日不能破城,便退回了漢州。王宗侃亦隨王建入西川,全程參與了這些戰爭。

王建轉攻西川治下的彭州、卭州等州,與陳敬瑄全面爭奪西川鎮,再攻成都,王宗侃期間數次先登陷陣,累建戰功,曾在浣寨擊破西川將領山行章。

王建攻入成都,奪取了西川,被授為西川節度使。不久,東川節度使顧彥朗病逝,其弟顧彥暉繼立,綿州刺史楊守厚趁機攻打梓州。顧彥暉與王建乃是盟友,遂向王建求援,王建遣王宗侃與華洪、李簡、王宗弼一同援救梓州,王宗侃連破楊守厚七座營寨,擊退綿州軍。當時,王建已有吞併東川之意,曾密令王宗侃等人在顧彥暉戰後犒軍時將其扣押,但最終因王宗弼泄密而計謀落空,兩川從此交惡。後來,王建任命王宗侃為雅州刺史。

王建命王宗侃與王宗裕、華洪、王宗瑤領兵,討伐攻田令孜的黨羽威戎節度使楊晟,圍攻彭州。當時,彭州久攻不下,城外百姓皆逃匿於山谷,西川諸將每日都縱兵劫掠,稱之為淘虜。書生出身的軍士王先成對此心生悲憫,他認為諸將之中以北寨的王宗侃最為賢明,於是去遊說王宗侃,並通過王宗侃向王建提出了七條建議,以安撫百姓。彭州百姓由此盡附於王建,楊晟逐漸陷入孤立,最終城破被殺。

鳳翔節度使、岐王李茂貞與朝廷反目,兵犯京師,王建趁機以勤王為名出兵北上,攻打李茂貞控制的山南西道,王宗侃率部攻取利州,擒斬刺史李繼顒。不久,王建任命王宗侃為決雲都知兵馬使。王建大舉進攻東川,以王宗侃為應援開峽都指揮使、讓他和開江防送進奉使王宗阮由峽路包抄梓州。王宗侃領兵八千攻取渝州,收降渝州刺史牟崇厚,王宗阮亦取瀘州。王建由此打通了峽路,最終吞併了東川。

王宗侃又改任眉州團練使,加授檢校司空,統率三指揮使攻取閬州,乘勝再克巴州、蓬州、壁州,后又移鎮於渝州。道士杜從法煽動昌州、普州、合州三州百姓作亂,王建命王宗黯率東川、武信軍兩鎮兵馬前去鎮壓。王宗侃時任龍台鎮使,亦率部參戰,最終平定了杜從法之亂,被拜為武信軍節度使,加授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加同平章事,封琅琊郡侯。

唐朝滅亡,王建乃於成都稱帝,建立前蜀,史稱前蜀高祖。王宗侃以佐命之功,進拜太保,兼侍中、軍城內外都指揮使,又改任武德軍節度使,賜號開國護聖佐命功臣,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進封琅琊郡公,再進檢校太師、守太傅、兼中書令,進封齊國公。

岐王李茂貞與前蜀斷交,在兩國的邊界增兵,王宗侃請命伐岐,王建遂以王宗侃為北路行營都統,讓他統領王宗佑、王宗賀、唐道襲三路招討使,率步騎十三萬,攻打岐國。他們自成都出兵之時,旌旗綿延數百里,聲勢浩大。蜀軍起初一路連破岐軍,卻被岐將劉知俊、李繼崇擊敗於青泥嶺。唐道襲敗歸興元,王宗侃則與王宗賀收聚散兵,退保於西縣的安遠軍,被岐軍乘勝圍困於城中。

王建在成都聞前線大敗,命王宗鐬、王宗播等將領兵馳援安遠軍,隨後又親率援軍,北上利州督戰。王宗侃遣禆將林思諤抄小路去向王建告急,王建再命王宗弼領兵支援安遠軍。各路援軍大集,王宗侃在城中遙望到援軍旗幟,領兵自城中鼓噪殺出,與王宗播、王宗弼等內外夾擊岐軍,連奪岐軍二十一寨,斬殺岐將李延志等。岐軍乃撤圍遁去,途經斜谷時,又遭到唐道襲的伏擊,敗回岐國。蜀、岐之戰最終以蜀軍的反敗為勝而告終。

唐道襲因與太子王元膺不和,對王建誣稱太子謀反。王元膺與親信徐瑤、常謙等發動兵變,攻殺了唐道襲。王建急命王宗侃、王宗賀、王宗魯、王宗黯領兵平亂。王宗侃等列陣於西球場門,王宗黯與變兵戰於會同殿前,變兵大潰,兵變很快便被平息。王元膺為衛士所殺,被追廢為庶人。

後來,王建欲重新選立繼承人,寵妃徐氏聯合內宦唐文扆、宰相張格,為其子王衍謀求太子之位,張格還私下聯絡王宗侃等功臣,拿出了請立王衍為太子的奏章,詐稱是受王建密旨而作,騙得他們在奏章上署名。故此王衍雖在兄弟中最幼,但最終卻被王建立為皇太子。

蜀宮突發大火,王宗侃時為諸軍都指揮使兼中書令,欲率衛兵入宮救火。但王建寧可讓百尺樓中貯藏的寶物全部毀於大火,也不肯打開宮門放軍隊入宮撲救。後來,王宗侃被封為樂安郡王,又加守太師。

王建再次出兵,以王宗侃為東北面都招討,讓他統領東路軍,和西北面都招討劉知俊的西路軍一同攻打岐國。但劉知俊本是岐國降將,難以節制麾下諸將,故此伐岐無功,又遭到王建忌憚,被召回成都殺害。王宗侃遂被拜為北路行營東西兩面都統,總領東、西兩路蜀軍,繼續對岐作戰,最終迫使李茂貞遣使求和。隨後不久,王建病逝,後主王衍繼位,王宗侃又以山南節度使一職出鎮興元,並加授檢校太師、兼中書令,進封樂安王。

王宗侃被賜號“扶天佐命匡聖保國功臣”,並獲許於私第立戟門,又被進封為魏王,加守侍中、修奉太廟使,弘文館大學士,判度支。病逝於成都龍池坊私第,終年六十六歲,王衍為此輟朝七日,親自到王宗侃府中弔喪,並賞賜班劍、羽葆、鼓吹、旌旗、儀衛等,追贈其為尚父、梁雍秦三州牧,賜謚號為景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歷事兩朝——王宗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