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遼王招兵買馬

第31章 遼王招兵買馬

文武骨幹框架初定以後,郭英決定親自督促遼王做做王爺必備的功課:練武藝。

可是遼王是後世來的,根本學不會這些神乎其神的近戰功夫。

當然,他也看不上這些功夫。

更重要的是,他哪有時間啊?他忙着找老朱要兵馬哩。

儘管京軍年後要大部分抽調到北方參加北伐,老朱還是讓郭英從近衛親軍神機營中挑給了一百名老兵,作為組建遼王親軍小旗、總旗一級的基層骨幹,同時又下旨讓山東臨清軍營準備六千新兵供朱植挑選。

這樣起碼能在人數上確保遼王在年後先成立一支親王私軍--廣寧中護衛。

朱植還提出再要一百騎兵,卻被老朱一口回絕:“國戰在即,你跟在後面輸送些糧草就行了,要什麼騎兵?”

這時他也知道,老朱正在組織北伐蒙元,連像安南等周邊小國家猴子一樣大的馬匹都搜刮一空了,確實沒有騎兵給他。

怎麼辦?涼拌唄!

他有時候真懷疑,老朱是故意派他到遼東吸引蒙古人火力的,好給馮勝大軍製造機會。

但轉念一想,反正現在老朱也不指望他去進攻,他現在也不指望騎兵,那只有想辦法搞搞建設嘍。

一想到搞建設,他慢慢又有了主意。

隨他來的幾個人雖然來自扶貧工作隊,但在這裏絕對是建設高手!至少建設一個大明版的新農村沒問題吧。

新年將近,朱植和郭英感覺手頭的事情越來越多,身邊的人卻越來越不夠用。

連續幾天上午,準備隨遼王之國的文武官員們帶着各種禮物到遼王府覲見,輪流表忠心。

朱植自然得親自接見,像模像樣地勉勵一番。

對於禮物,他一概不要,只提了個要求,盡量全家隨軍遼東。

他把後世當教導員的本事拿出來,不停地忽悠:

“遼東是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

“遼東自有黃金屋,遼東自有倉中粟,遼東自有顏如玉。”

“人只要跟着到了遼東,總有官升,總有錢賺……”

到了下午,朱植還得根據和郭英、張石商量的結果,繼續找朝廷要東西,要兵將,要工匠,要雜役,要物資。

他首先以組建廣寧中護衛人手不夠為由,直接到兵部要來御前親軍武備名簿亂翻,看中了平安、盛庸等幾個沒有太大背景,也沒有顯着軍功,卻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兵部也沒有為難,不僅當場同意給人,還順便把平易、盛凡一起推薦了過來,說是前面幾人的兄弟,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嘛。

朱植大致算了一下,按大明軍制,原來遼西義州、廣寧二衛共有一萬一千人馬,再成立廣寧王府的中護衛又是五千多人馬,如果再兼顧遼東半島的蓋州和金州一萬多人馬,總共將近三萬人馬,後勤保障是個大問題。

修建城池和營房,研發火器,都需要大量的工匠保障。

如果搞建設,興修水利,開發農業,想悶聲發大財,也要有一定的工匠。

提到工匠,不得不說到大明工匠的特殊。

大明對工匠單獨編入匠籍,主要任務是營造都城、修繕皇宮,至於邊疆衛所建設,主要靠當地駐屯軍卒。工部和兵部派人指導一下,送個圖紙就算不錯了。

嚴格地講,工和匠又有區別,匠是工的一部分,也是工的精華所在。明朝百工繁盛,所以就有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之說。

而且,老朱雖然對勛貴和文官們嚴防死守,但是對工匠們還是不錯的。

好多工匠服役都是採取輪班制,上十天,休十天,休息的時候還可以在外面接私活,把皇宮傳承幾百年來的技藝又傳向民間,促進了民間手工藝業的發展,收入很是可觀,自然不想到遼東。

特別是皇宮裏的工匠,是為皇家搞私人定製的那種,都是諸工精華,稱為匠人,待遇一向不錯,不僅在經濟上可以蓋豪宅、養二奶、包小三,和士紳比腿粗,甚至到了後來,在政治上可以參加科考當官,不受匠籍所限,地位比軍戶高出好大一截……

因此,朱植想搞一批大明工匠,有很大難度。

但是,再難搞也得搞。沒有工匠,遼東萬古如長夜。

當兵部尚書唐鐸看到遼王遞過來的巨大工匠需求清單時,嚇了一大跳。遼王這可要的是會造火銃、車駕和會配火藥的工匠各一百人,要準備造反嗎?

可轉念一想,這位可是最近風頭最盛的王爺啊,也不能輕易得罪。

他只好推說:“這火銃、車駕和火藥彈丸造出來是要歸兵部管的,但除了會造車駕的工匠要在兵部車駕司當差外,那會造火銃的還得找工部軍器局,會造火藥彈丸的要找內府火藥局。”

朱植轉身又去找工部軍器局和內府火藥局。

兩個部門又推說:“只有入了匠籍的平民工匠才歸工部管,至於入了軍籍的的軍匠,歸武功衛管……”

沒想到這裏也是辦一件事要找好幾個部門蓋章章,盡說一些不管用的屁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為了提高辦事效率,朱植只好左手拽着工部尚書、右手拽着兵部尚書,前面還推着內府監,去找老朱這個管事兒的總開關。

老朱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也覺得這各個衙門互相扯皮,不是個事兒。皇子辦事尚且困難,何況邊軍各衛那些不懂人情世故的大老粗們?

他於是當眾聖裁,從今以後,無論匠籍,還是軍籍,包括武功衛在內的工匠,一律都歸工部管理。

他又勸兒子:“這盔甲、器仗、車駕、火銃、刀劍,工部、兵部各司造的都有,何必自己費時費力地造呢?”

朱植於是掰指頭給老朱算了一筆賬:“工部造一副盔甲,兵部造一駕馬車都要十兩銀子,邊軍衛所自己造才不到三兩銀子。關鍵是我自己發明的都是神兵利器,給工部一百兩銀子也造不出來。”

朱植還裝逼范十足地從懷裏揣出一份後世在網上可以公開下載的火箭圖紙,也就是可以同時發射三十六隻火箭的大殺器--一窩蜂,頓時亮瞎了老朱和工部、兵部兩位尚書的眼。

老朱馬上下旨,令工部向遼王中護衛提供火銃匠、車駕匠和火藥匠各五十人,兵部和工部參照其他衛所八成裝備經費標準,先向遼東劃撥軍費,由遼王自行製造車駕、火器等裝備。

他倒要看看,兵部和工部這些年把銀子都花到哪兒了!

終於搞清楚了衙門朝哪兒開后,朱植接下來又硬着頭皮向工部提供了一個更大的需求清單:用於遼王宮殿營造的瓦匠五百人,石匠五百人,木匠五百人,其他雜匠二百人,以及各種建築物的設計圖紙。

工部一看,圖紙不值錢,讓人再印他一百份就是了,只是這人要的有點多啊,這是要把工部挖空的節奏啊。

雙方又免不了扯皮,還得再一起找皇帝聖裁。

老朱看了清單后,也是只皺眉頭:“南京應天府正在擴建之中,因為又要北伐,規劃中的中都鳳陽和北京開封府都不得不停工了,哪有那麼多人手?”

朱植振振有詞道:“為將者當夏不張傘,雨不張蓋,與士兵風雨同舟,甘苦與共。王府可以不建,遼東諸衛連同家眷,三、四萬人馬總要住個木頭搭的馬棚子住吧?”

老朱一想,也是這麼個理,最後作主給了遼王府一百名木匠,一百名泥瓦匠,一百名石匠和五十名石匠,還專門囑咐郭英把遼王府建好一點。

他又勸遼王說:“一般營建城衛的工作交由士卒擔任就可以了,要不了那麼多工匠的。”

遼王卻有遼王的計較:“士兵們又要種地,又要建房,又要打仗,說是一專多能,實際上到了最後啥也不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去大明扶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去大明扶貧
上一章下一章

第31章 遼王招兵買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