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舊瓶裝新酒

第109章 舊瓶裝新酒

八月十五一過,各路將領和部落頭人們陸續告別廣寧。

繁華落幕,一片忙碌。

廣寧城現在要集中力量搶收水稻。

最初,內地移民對遼王府帶有強迫性的種植水稻是抗拒的,又要建大棚、又要育秧苗、又要移栽、又要除草、又要及時灌溉,還要及時起溝排水……

南方種水稻的工序比北方種植小麥和雜糧繁瑣複雜多了。

好在華夏的農民也是現實的,看着沉甸甸的谷穗,豐收在望,家家忙碌並快樂着。

遼東軍民上下,無不感謝老天爺的眷顧,感謝皇帝送來了英明神武的遼王爺。在內地飽受乾旱之苦時,遼東卻成功避過了春旱,僅靠一季秋收,就穩穩地超過了內地一年兩季的收成,還不用交稅,頂多幫王府官軍多干幾天農活。

原來被中山王徐達強行從遼東遷到北平和山東的一些漢民,聽說遼西大豐收的消息后,一傳十、十傳百,開始陸陸續續返回遼東。

大量內地災民首先湧入遼西走廊,需要安置。朱植就採取以工代賑的方式,讓他們幫助駐軍進行秋收,獲得糧食。

有些人就開始在凌海、廣寧野外搭起了窩棚,打算不走了。於是一些叫張家窩棚、胡家窩棚、李家窩棚的臨時村子就這樣建了起來。

遼西走廊從最初的凌海、廣寧、懿州、義州等幾個孤零零的軍事化屯點,由內而外,開始豐滿起來。

眼看馬上要進入農閑時期,朱植也在總結大半年來經營遼東的經驗,着手落實遼東各衛的軍事整編工作。

按照大明衛所編製,一般一衛下轄五軍共五十個百戶,每個百戶一百一十二人,每衛共計五千六百人。

但這種編製並非絕對,也有一些特殊衛所比較特殊,比如像廣西的馴象衛達到驚人的兩萬餘人。更多的衛所因為存在士兵逃亡和吃空餉現象,兵力不到五千人。

而且即使按照常規編製,這五千六百人也不準確,每個衛所總有一些軍官和參謀輔助人員沒有計算在內。

儘管如此,遼王考慮到剛穿越來不久,要求張石在大膽創新的同時,盡量保持低調。

他對張石說道:“無論你怎麼改革,每衛人數要控制在五千六百人以內,盡量用舊瓶裝新酒,免得刺激朝中的言官們,授人以柄。”

在遼王這一指導思想下,張石負責的廣寧中護衛和廣寧左護衛首先成軍。

每衛分為前、后、左、右四軍,也就是四個團。每軍分車、步、騎兵三個營,相當後世的團。中軍縮為親軍營,由衛指揮使直接掌握。

每衛共十三營,每營統一下轄四個百戶,也就是四個連。每個連下轄三個總旗,也就是在三個排。每個排三個小旗,也就是三個班。

這樣,王府護衛在編製上已經比較接近火器時代的旅級編製,卻沒有突破大明衛所編製的總人數。

廣寧中護衛以火真的前軍和盛庸的右軍為基礎擴編而成。指揮同知張石帶領左、右兩軍駐防在王府旁邊,保護遼東的大腦。指揮僉事盛庸帶領前、后兩軍在雙遼城屯守,監視新投降的阿扎失里為首的翁牛特蒙古部眾,順便執行向西遼河蛙跳任務。

朱大能的廣寧左護衛由平安的后軍和朱大能在瀋陽一手訓練的新兵擴編而成。

可別小看朱大能的新兵,其中驍勇善戰的林中部落百姓佔了大半,又和女真人在瀋陽以東打了好幾架,場場KO對手,戰鬥力甚是強悍,光俘虜就超過了一千人,讓遼東最為頭疼的造反專業戶勃羅哥,就是被朱大能俘虜的。

不過,這廣寧左護衛的防區卻護到遼河東邊的瀋陽堡去了。

儘管朝廷還沒有批准遼王的遼東經營方略,遼王還是按後世的眼光,準備漸漸把遼東的大腦移植到瀋陽去,順便在遼北執行蛙跳任務。

瀋陽以北的銀州雖然划給了劉顯設立鐵嶺衛,但在鐵嶺衛成軍之前,還是由平安率部駐防銀州。

遼王原先的直屬隊也進行了小幅度的調整。

遼王專門從廣寧衛調入十幾個久經戰陣的小旗、總旗和百戶,提拔使用,加強直屬隊的骨幹力量。

直屬隊騎、步兩營人數和中護衛保持一致。輜重營突出後勤保障能力,比車兵營多了八十輛騾車。夜不收、工兵隊和醫療隊保持不變。

調整后的直屬隊人數保持在一千六百人,還是由張石兼管,足見遼王對他的充分信任。

為遼王建設騎兵立下大功的譚廣一再請求回到北平向燕王復命。遼王只好從凌海召回平易接替譚廣,又將譚廣提拔為千戶、並向兵部備案之後,才讓他帶着原來的騎兵回去,臨行前又送了五百匹好馬。

宋忠離開了夜不收,掌管三萬衛,情報機構就交給張石兼管,曹楚材和易信二人具體負責。

至於蒯氏兄弟、趙魯、畢傑、李濟等人,雖然不直接參加戰鬥,卻是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遼王仍然將他們都在各衛中掛個什麼千戶、副千戶的名。反正,部隊重新整編后,空出了好多位置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鐵炫仍然替張石佔着廣寧中護衛指揮的坑,收錢則出任廣寧左護衛指揮使,替朱大能守着坑。二人都是只挂名,不任事。

遼王計劃,準備等條件成熟時,再以直屬隊為基礎組建遼王府的右護衛。

這樣經營東北就有了三個完全脫產的甲種旅,專門用於遂行機動作戰任務。

經過戰爭的洗禮,少年遼東師終於成為了過去式,擴編后的遼王護衛一律以日月同輝的五星紅旗為軍旗,作為和遼東都司其他軍隊的區分。

遼王也為自己設計一面親王旗,同樣以五星紅旗為背景圖案,只不過上面多綉了一條非常霸氣的五爪金龍而已!

至於遼東都司那邊,遼王曾經對郭英說過:“舅舅,你就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辦吧,負責完成遼東六衛的重建和整編工作。”

但郭英真是有當甩手掌柜的天賦,磨磨蹭蹭好久,只是參照廣寧中護衛組建了廣寧衛和銀州衛的架子,具體事情還是讓張石幫的忙。義州、蓋州、金州、安東等衛還是老樣子,穩如老狗,紋絲不動。

遼王只好把朱大能原來的中軍作為基礎,交給周興組建廣寧衛,又把董興的右軍交給宋忠組建銀州衛。

雖然這兩衛兵力暫時只有王府護衛的一半,但是原來廣寧衛剩下來兩千多人都是屍山血海里爬出來的兵王,其中交流到王府中護衛五百多人,還有一千五百人兩家平分,骨幹力量還是很強的。

周興的廣寧衛成軍后,朝廷又來了旨意,同意了遼王原來的請求,遼東都司要上半年駐廣寧,下半年駐遼陽。所以這個衛後來被新任都指揮使吳高帶到遼陽城駐防去了。

銀州衛也在組建中因朱植作主,把銀州讓給劉顯的鐵嶺衛了,宋忠只好跑到更北邊的開原城去了。

開原是一個戰略位置十分關鍵的地方,元朝曾經在開原以東設立了管理女真各部的五個萬戶府,後來變成了三個萬戶府。所以銀州衛成立后又改稱三萬衛,最後又改稱開原衛。

三萬衛一部由指揮同知宋忠帶領駐守開原,一部由指揮僉事董興仍駐屯長春,鎮懾女真各部。

朱植對廣寧衛和三萬衛的戰略定位是基本脫產的乙種旅,隨時可以支援王府護衛進行機動作戰。

至於義州、蓋州、金州、安東四衛的改編,遼王並不干涉,只是對裝備最差的義州衛和安東衛各送了五百匹馬。

至於劉顯的鐵嶺衛,遼王現在手頭實在沒人,劉顯自己又不操個心,仍然只能是個空架子,防務由平安兼管着。

朱植對這四衛的戰略定位是半脫產的丙種旅,一邊屯墾一邊兼顧維護本地治安和防守作戰,相當於後世的預備役。

朱植還計劃,等到明年全面推行屯墾時,還要規劃十幾個屯衛,基本用於屯墾,相當於後世的建設兵團。

讓遼王感到非常省心的是水師建設。

安陸侯吳傑並無紅二代身上舊習氣,幹事利索又低調,已經在遼河東邊選好遼海衛址,編練了四營遼海水師共兩千來人。

其中一營負責遼河內河巡查運輸,一營負責從蓋州到鴨綠江口的巡查運輸,一營負責從蓋州到山東登州、萊州的巡查運輸,一營負責休整,執行機動任務。

水師今年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但是朱植平時幾乎沒到過水師視察過,心裏對水師感到非常虧欠。

一天,遼王抽空到遼海衛視察了一番。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嚇一跳。

這水師不僅人手少,待遇差,裝備也差。擔任內河巡查運輸的只是蒯富手下的業餘船匠生產的小船,擔任外海巡查的還是原先從楚王和萊州衛那裏借的平底沙船,雖然適合沿海淺水和內河運輸,但在海上沒有一戰之力,抗風浪能力也差,遇到倭寇也只能靠聲勢壯膽。

這哪裏是水師?分明是一支內河運輸船隊,竟然為遼王的東征西討默默立下了汗馬功勞。

朱植想想就非常后怕。

今年幸虧沒有遇到大的颱風和倭寇襲擾,否則這支水師早就散架了,官兵們也得餵魚了。

遼王當場又給了吳傑的水師又增加了兩個營的編製,專門執行從遼東灣到長江口的護航任務;給了吳傑十萬錠寶鈔,讓他派人回湖廣和江浙、福建沿海一帶再招募些人,使總人數達到到三千人;又調來一百支燧發槍、一千張弓箭、一千桿長槍,暫時加強水師的自衛火力;又讓郭英協調鐵嶺、金州、安東、蓋州、登州等衛所,分設水師休整之所。

一陣操作下來,吳傑和水師都是士氣大振,“遼王千歲”之類的馬屁不絕於耳。

遼王指示吳傑:“遼海水師必須儘快從後勤保障型向綜合戰鬥型轉型,從內河運輸型到近海作戰型轉型,不久的將來,還要完成向遠洋作戰型轉型。”

吳傑苦着臉說道:“遼海水師要轉型,還缺少適合各種水情作戰的大小戰船。”

遼王答道:“沒關係,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你繼續向朝廷請示,最好請朝廷派工匠來建造。實在不行,我找機會回應天找皇帝要去。”

遼王也大致記得葡萄牙人後來傳到大明的三桅戰船、蜈蚣船等的樣子,抽空畫了一些,也不知道實不實用,只有等船匠來了造出來再驗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去大明扶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去大明扶貧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9章 舊瓶裝新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