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一屆股東會

第54章 第一屆股東會

五月初一,楊真真揣着計劃書去了縣衙,給楊縣令彙報了她的規劃。

楊縣令大喜,這商業街的規劃,完全規劃到了他的心坎上,他正愁大同縣沒法提高經濟效益,一個地方官,最在意的就是政績。

當今皇帝雖然運氣差點,繼位以來天災不斷,國庫空虛,但是並不昏庸,自身就殫精竭慮、廢寢忘食,最喜歡的官員就是苦幹加巧幹能把地方經濟搞上去的。如果妙真師傅的規劃成為現實,大同縣的騰飛指日可待。

楊真真大概預算了下,除掉土地,投資至少要三萬二千兩左右。

楊縣令說,縣衙也很窮,錢沒有,但地是可以批的。

楊真真道:“商業街的開發我擬採用股份制的方式。就是把三萬二千兩銀子加土地分成一百份,募集多個股東出資修建,按出資的金額來確定占份的數量。商業街建成后,商鋪只租不售,股東按占份的比例來分紅。縣裏出了地,以後的收益就算兩成。其餘的股東分配剩下的八成收益。”

古代的鄉下荒地很便宜,幾十畝不過幾百兩銀子,說土地出資佔兩成只是個由頭,縣裏不出土地,楊真真也想給縣裏兩成股。

做房地產開發,還是要地方政府作為後盾比較有底氣。

楊縣令當即表態,全力配合楊真真做成此事,畢竟無論怎麼算,對縣裏來說都是只進不出的好事。

縣衙經費有限,他又不是貪官,想做點什麼事掣肘很多,用起人也沒那麼得心應手,如果以後每月能有一定的穩定進賬,何愁不能做出一番成績!

當然,楊真真給他的更大驚喜還在後面。

“商業街的兩頭,一頭計劃建一個學堂,一個書院,學堂名字就叫桃李學堂,書院就叫三月書院。”

楊縣令頷首,興學是看地方文化學養的一個條件,甚好。

“另一頭建一個全國最大的竹製品加工作坊。上馬村下馬村飲馬村蹬子村這一帶,都是連綿不斷的竹山竹林,這就是我們大同縣最大的資源,我們完全可以建一個官方作坊,讓附近的村民都到作坊做工,讓全國的竹製品商人都到咱們大同縣來批量購買竹製品銷往各地。竹坊的收入全歸縣裏所有,周圍農戶也能多一份穩定的工錢,消除天災對百姓家庭的影響。”

楊縣令飛快盤算着,教化,是考核指標之一,經濟,是考核指標之一,百姓收入,是考核指標之一,稅收,是考核指標之一。自己在這裏當了三年縣令,除了人心向善民風純良,建了大業朝首屈一指的慈幼院,且已經寫進了去年的述職報告,其它方面一向沒什麼突出政績。

這不,寢食難安的時候,枕頭送來了,瞌睡也送來了。

今年的述職報告好寫了。

楊縣令看楊真真的表情越發和藹,妙真師傅真乃本官貴人!

“商業街的股東,大人可以和夫人商量商量,是否個人出資佔一定股權,相信我,商業街建成后,一定能找錢。”

楊真真給楊縣令畫完餅子,迅速離開縣衙,她還要去梁家、陳家畫餅子。

這兩家是她信得過的,開發團隊不可忽缺的隊友。

四天後,楊真真、楊縣令、陳三爺、梁老爺、任管家、楊村長、桃源寺老和尚、孫老爺、李老爺齊聚縣衙,召開第一屆商業街股東會。

任管家是縣衙內院管家,以後代表曾氏。

孫老爺和李老爺是王秀才的兩個曾來畫過畫同窗的父親,兩人商海浮沉多年,練就不比一般的聽覺、嗅覺,聽兒子回來說起開發商業街的消息,再聽到陳家、梁家、縣令個人都有入股,忙不迭的趕到桃花庵自薦。

楊真真通過王秀才了解到孫、李倆同學都是熱心善良之人,孫、李兩家一家開酒館,一家開糧鋪,在大同縣做得風生水起,口碑也不錯,遂同意二人入股,但限定投資不得超過五千兩。

在縣令大人的大長桌上,股權書很快擬好:縣衙,持有二十股;陳家入股一萬兩,持有二十五股;梁家入股八千兩,持有二十股;孫老爺五千兩,持有十二分半股,李老爺五千兩,持有十二分半股;桃花庵兩千兩,持有五股;曾氏一千六百兩,持有四股;桃源寺兩百兩,持有半股;楊村長兩百兩,持有半股。

楊村長出資的兩百兩,是他在前後二家集資的,他相信楊真真,認定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何況跟着妙真丫頭,自己一個小小的村長都能跟縣太爺直接對話了,還共同參與到同一個事情中,這在從前,想都不敢想。

其實桃源寺和楊村長的兩百兩,桃花庵都能出上,只是楊真真不希望商業街建起來以後桃花庵和桃源寺因為貧富懸殊太大而成為仇家,畢竟大家都在一個山頭求生,還是成為共同利益者更省心。

至於楊村長,他是楊真真最看好的管理人員之一,他不入股,楊真真借錢給他都要鼓勵他入股。

老和尚掏出銀票后,就告辭回去了。

籌資結束后,楊真真拿出自己熬了兩夜繪出來的商業街規劃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哦豁,穿成尼姑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哦豁,穿成尼姑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54章 第一屆股東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