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壯烈的楊總兵

第17章 壯烈的楊總兵

在錦州城裏的總兵祖大壽,卻在屋子裏,對着一盞燈發獃,大兒子祖澤潤路過父親房屋,見屋中燈還亮着,知道父親沒睡,便進到屋裏,來到父親身邊坐下。

“父親,一路辛苦,為何不早點休息”。

“為父睡不着啊!”

\"哎!\",祖大壽長嘆一聲,眼中充滿落寞,對着自己兒子,說出了心事。

當年與滿人作戰,祖大壽和妹夫吳鑲都是總兵,在野外與多鐸大軍相遇,吳鑲被數十倍的清軍包圍,眼看回天無力。

已以逃出包圍的祖大壽,知道自己身邊的這點兵力,去救人就是送死一樣,無奈下,只得眼睜睜的看着吳鑲陷入絕境。

十八歲的吳三桂,跟着舅舅祖大壽出戰,吳三桂見父親遇險,要求舅舅去救自己的父親,祖大壽卻不肯出兵。

一怒之下的吳三桂,帶着自己的幾十親衛,飛蛾撲火般的沖入多鐸的包圍之中,這時的吳三桂,無懼無畏,宛如趙子龍在世,關二哥重生,竟然在亂軍之中,把父親救了出來。

一時間驚為天人,在遼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傳為佳話。

後面傳到了大明崇楨皇帝耳中,皇帝備受感動,認為可以捨身救父的人,也一定可捨身救君,從此青年吳三桂走進了崇楨皇帝內心。感念其忠,其勇,其心,崇楨親筆賜字,“忠勇無雙,家國棟樑“的極高評價,直接給沒有任何官職的吳三桂封了一個四品游擊將軍的名號,轟動遼東。

但也因為這件事,吳三桂心底恨上了不肯救援的舅舅祖大壽,雖然他也知道,祖大壽當時做的沒錯,可心裏還是過不去。

“算了,他怨我也是情理之中,想當初我做的雖無愧於大明,但卻總有愧於人情”。

祖澤潤只能當個聽客了,這件事他無法評判誰對誰錯,似乎誰都對,誰也都有錯。

大凌河西邊的清軍大營,濟爾哈朗收到了漢軍旗全軍覆滅的消息,怒火攻心,差點一頭栽倒在地上,如此讓敵人神不知鬼不覺的幹掉兩萬多人,老臉實在掛不住了。

對着帳內將官咆哮:“大戰末開,先損兩萬人,這如何向皇上交待,如何向大清朝堂交待,吾有何面目立於朝堂之上”。

必須再扳回一局,一聲令下,大凌河西岸兩萬滿人大軍全部出動,攻打松山衛。又命剛來支援的多爾袞埋伏到松山衛後面的杏山一線,阻擋洪承疇的八萬后軍。

又發一道書信,要包圍錦州的豪格,看住錦州里的明軍,不能放出一兵一卒去支援松山衛。可能因為路途太遠,直到打完了,豪格才收到命令。

總兵楊國柱的三萬大軍剛到松山一帶,正要打算聯絡松山衛的守軍,進去匯合,不想迎來了兩萬滿人騎兵,楊國柱倉促應戰,邊戰邊退,想退入松山衛。

不想松山衛守將史明,貪生怕死,競然不敢出城接應,眼看着三萬明軍在城外與清軍廝殺。

楊國柱也是員勇將,不懼生死,利用地形,結陣阻擊。可騎兵天生就步軍的剋星,半天後,三萬人死傷過半,楊國柱身中數箭,渾身是血。

松山衛兩位副將夏承德、呂品奇力勸主將,快出城支援一下吧,再不濟也把大軍接進來。這要是楊總兵死在外面,我松山衛上下,都得以死謝罪。

史明不得已才同意,打開城門,放人進來。

清軍見松山衛城門打開,城中兵馬出動,知道想接城外明軍入城,一旦入城中,就是攻城之戰了,松山衛雖不大,他們騎兵也攻不下來。

鄭親王濟爾哈朗,立馬強令各部猛攻,不給明軍入城的機會。

楊國柱見此,大喝一聲:宣府老兵何在!來我左右。

“在!”

”在!”

一聲聲回應,此起彼伏。數千人在回應着總兵,聚集到了楊國柱身邊。

望着這些老兵,楊國柱心如刀絞,怪自己無能連累手下。

“兄弟們,你們跟隨我多年,今日隨我同生共死,與韃子死戰,可敢否!。

敢!

又指着副將盧福通命令道:”我帶弟兄掩護你,你快帶兵入城,見了史明這個王八蛋,給我一刀把他宰了”。副將盧福通想要阻攔,被楊國柱一腳踢開。

不到兩千來自山西、大同,宣府的百戰老兵,聚集起來,形成一道防線,為進城的袍澤們爭取一點活下來的時間。

濟爾哈朗遠遠看着:“有些勇氣,但在我大清鐵騎面前,都得死。”

”殺!全殺!一個不留”。

只見戰場上,松山衛城下,這些老兵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倒下血泊中,卻沒有一個後退,逃跑。

城外的斜坡上,鮮血匯成了一條條紅線,連結成一張紅色的網,彷彿是新娘頭上的紅紗,鮮艷無比。又像是張紅色的漁網,漫山的屍體,則是一條條被網住的魚,不在遊動的魚。

總兵楊國柱在奮力廝殺,終於力脫不濟,勉強用大刀支撐着身體,不停的喘着粗氣,嘴中不停的湧出鮮血。兩眼雖然看向前方,但已經一片模糊,他知道自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努力抬起頭,向著天空,眼睛裏一片鮮紅。生命最後的時刻,不甘心的楊國柱向著命運,發出一聲嘶啞的含糊不清的怒吼:“天\u003d佑\u003d大明”!

這時,數支箭羽飛來,頓時楊國柱被射成了一個刺蝟,只見楊國柱手中大刀滑落,身體向前,倒在了地上,不在有一絲生機,他死了,死的像個英雄。

當最後一個老兵犧牲,近萬的明軍也逃進了松山衛。楊國柱用自己和這些老兵的命,為大明保留近萬將士。

城頭上的松山衛守軍,和逃進去的副將盧福通,望着城外屍山,不由得五臟俱焚。不少新兵嚎啕大哭,而老兵們則都閉上了眼,默不做聲。

楊國柱的副將盧福通,見到松山衛主將史明,抽出腰刀,就要上前砍了他,被史明身邊的人擋住。

城外剛打完,城裏原松山衛的人和進城的楊國柱的兵,就拔刀相向。

盧福通對着史明大罵:”你這王八蛋,見死不救,如今楊總兵死在外面,我要拿你人頭祭奠楊總兵“。

史明自知理虧,只是一個勁說:

“朝廷自有法度,你我各自上書洪大帥,由大帥定奪”。

剛到杏山的洪承疇,被多爾袞一萬大軍攔下了去路,雙方試探着派兵交手,結果各有損傷。

洪承疇心裏預感不好:這些清軍,也不拚命,就這樣耗着,這明顯就是為了遲滯我大軍向前。

前方必有一場惡戰,不是松山衛就是錦州城。

傳令下出,全軍出動,八萬大軍立刻強攻。在損失數千人後,逼退了清軍,多爾袞見明軍太多,則是邊打邊退,直到一天後,接到消息的多爾袞,帶着大軍離去。

這代表着,他的任務已經完成,也意味碰上,有一支明軍覆滅了。

多爾袞走後不久,斥候送了戰報,松山衛城下,楊國柱殉國,兩萬多明軍戰死。

好消息是,松山衛還在手中,錦州城也沒丟。

接着送來關於錦州的戰報,吳三桂殺敵兩萬,破營兩座,斬殺主副將各一人,損失不詳,現在逃入錦州城中。

另有一支百人明軍騎兵前來報到,說是吳總兵旗下的,押着三百蒙古俘虜,說原來是五百,結果路有要逃跑的,殺了一些。

洪承疇拿着這些戰報,從數字上看沒吃虧,但他心裏,他寧願丟城,也不願少人。一下子少了兩萬多精銳,去哪裏補充。而滿人損失的只是蒙古和漢軍旗,主力沒損分毫。

楊國柱還戰死松山,唯一可以長臉的就是吳三桂了,還有這三百個活俘虜,滿足了朝廷的臉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降落在清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降落在清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章 壯烈的楊總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