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出發了
吳宣和梁老三的交易很順利,將錢拿到手之後,吳宣就到小商店買了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
火柴5盒,花費0.1元。
肥皂一條,花費0.3元。
布鞋一雙,花費2.2元。
兩包大前門,花費0.6元,煙票花費0.3元,在黑市跟梁老三買的。
又花了0.3元錢買了一些針線,以備不時之需。
吳宣將手裏的本地糧票賣給梁老三得到了2.7元,這樣手裏總計有6.17元,刨出去剛才花費的3.8元錢,還剩下2.37元錢。
剩下的錢吳宣重新放回空間裏面,自己沒什麼花銷了,這些錢可以留在下鄉路上和以後用。
從商店裏出來的吳宣,琢磨了一會兒,自己好像也沒什麼必需品需要買了,這個年代的生活就是簡簡單單的吃飽穿暖。
這次吳宣沒有將東西收進了空間裏面,自己有這些錢還算是光明正大的,不需要藏着掖着的,直接拿回家就行了。
到家后,吳宣將今天和王為民一起去領回來的車票拿出來看了一眼。
車票上寫着:1970年8月15日,沈市站到牡丹縣站4507次知青專用車票。
吳宣想了一下,今天已經是8月13日了,後天就要出發了。
就在吳宣在屋裏琢磨這事兒的時候,王為民又膨脹了。
“兄弟們,我下鄉一定會混出來個樣子的,大傢伙兒放心,等我飛黃騰達了一定不會忘了你們的。”王為民大喊道。
沒有人會把王為民的話當回事,院裏這些老人誰不知道鄉下是個什麼情況啊,最好的情況就是能回來就不錯了。
吳宣微微的搖了搖頭,王為民以為自己靠着重生,換了自己的下鄉地點,搶佔一下機遇就想成功,他未免把出人頭地這事兒想的太簡單了。
第二天,吳宣中午就把買來的玉米面和標準面拿了出來,要準備下鄉的路上的糧食了。
吳宣回憶了一下書中的記載,沈市距離牡丹縣不近,坐火車足足需要花費14個小時,再加上到紅河大隊的時間,差不多就一天一夜了。
這麼長的時間,自己又沒有那麼多糧票用來直接在車上吃,只能提前準備好乾糧。
吳宣正在和面的時候,吳耀祖湊了過來。
“哥,你這是怕自己餓死在路上嘛。”吳耀祖賤嗖嗖的說道。
“我勸你離我遠一點。”吳宣冷冷的說道。
“切。”吳耀祖覺得自己跟吳宣馬上就不是一路人了,也懶得再嘲諷吳宣,出去找自己的狐朋狗友混去了。
前世吳宣就很少做飯,更不用說用玉米面和標準面來蒸窩頭了。
“總歸是熟了,其他的再說吧。”
花費了好半天的時間,吳宣從鍋里拿出來一個窩頭嘗了嘗,好嘛,算是能吃。
吳宣等窩頭涼了之後,在飯盒裏面裝幾個。
又到家裏面的鹹菜缸裏面撈了一個蘿蔔鹹菜,切碎,放進飯盒。
這樣就把乾糧準備好了。
由於吳宣這兩天跟吳奶奶和吳父的衝突,吳宣的生活過的特別安靜,根本就沒有人打擾,或者說吳家人徹底的無視了吳宣。
回到房間,吳宣開始整理自己的東西。
一身棉衣,兩身秋冬的衣服,兩身夏天的衣服,還有三雙鞋,一雙是昨天新買的,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生活用品。
東西沒多少,吳宣整理好后裝進了麻袋裏面。
將乾糧裝進自己隨身的背包后,就算整理好了。
第二天,到了出發的日子。
吳宣最後將行李被褥打包好,跟裝其他東西的麻袋捆在了一起,用力的扛在肩膀上,出了門。
一直到吳宣離開大院,吳家人都沒有露面。
臨出門的時候,吳宣還隱約的聽到屋裏面傳來的聲音。
“媽,小宣走了。”吳母說道。
“滾,趕緊滾,以後就當咱們吳家沒有這個人!”吳奶奶本來就不喜歡吳宣,再加上權威被挑釁,恨不得一巴掌拍死吳宣。
吳家距離沈市的車站有一段距離,吳宣扛着東西上了公交車。
看着吳宣瘦弱的身板,上車時候還有一位好心的大哥搭了把手。
等吳宣到車站的時候,車站已經人山人海了。
........
吳宣在沈市往火車上擠。
黑省牡丹縣紅河大隊的幹部們也聚在一起開會,商量迎接新下鄉知青們的事兒。
“別的事兒都說完了,現在該說說麻煩事兒了。”
紅河大隊的大隊長張志剛瞄了一眼自己的煙袋,在凳子腿上用力的敲了兩下后說道。
看到大隊長發話了,眾人停止了爭論,將目光都投向大隊長張志剛。
“早上我去公社開會,上面說了,讓咱們明天上午準備去接新知青。”
張志剛話音剛落,三小隊的隊長吳子明就嚷嚷上了。
“我的大隊長,怎麼還給咱們村分知青啊?之前那個王八蛋主任不是答應今年不給我們分知青了么?”
沒等吳子明說完,二小隊的隊長鬍東望也跟着抱怨道:“對,您看看我們隊那幾個玩意兒,一年下來拿的工分都不如好老娘們,天天就知道去小隊裏借糧,我也不能看他們餓死啊。”
“是啊,大爺,附近幾個大隊,可就我們大隊知青最多了,現在隊裏的糧食多緊張啊,還得養這幫玩意兒。”這回說話的張志剛的本家,一小隊的隊長張齊德。
看着這幫人七嘴八舌的表達着自己和村民們的不滿,張志剛“砰”的一聲用力將自己煙袋敲到了桌子上。
“你們哪來的那麼多牢騷話?都少給我推三阻四的,凈說乾的不好的,就沒有乾的好的嘛?”
“上面的任務必須完成,聽到了沒?”張志剛斬釘截鐵對眾人說道,根本就不給這些人討價還價的機會。
“那個誰,胡東望,你們隊裏牛車多,出兩輛,其他三個隊一個隊出一輛,明天早上都給我上縣裏接知青去。”張志剛板著臉開始下任務了。
張志剛又何嘗願意接收這幫知青呢,不幹活磨洋工還好說,這些知識青年管理起來一大堆的麻煩事兒,一個不留神就給你捅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