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一股淡淡的遺憾
談及九州鼎,這傳說中的神器,更是讓人唏噓不已。九州鼎,非但效果不能疊加,九鼎齊聚,也不過是將靈氣的覆蓋範圍擴大,猶如九座孤島,各自為營。李老搖頭苦笑:“若讓那些修真門派得之,或許能惠及一方,但對武者而言,卻是鏡中之月,水中之花。”
李懷玉苦笑更甚:“若真是修真門派,將這九鼎置於山門之內,恐怕整個門派都能沐浴在靈氣的海洋之中,修為突飛猛進。”
“正是因此,即便普陀山觀音像下藏有九州鼎之一,也鮮有武者動心。對他們而言,這鼎如同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李老的話語中透着一股淡淡的遺憾。
“至於那幕後黑手,究竟意欲何為?若是為了販賣古董,恐怕是捨近求遠,故宮之內,珍寶無數,豈不更易得手?”李老的話語中帶着幾分不解與疑惑。
這一番對話,如同春日細雨,潤物無聲,卻在每個聽者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九州鼎,這古老而神秘的寶物,究竟隱藏着怎樣的秘密?它的命運,又將如何被書寫?
這一切,都如同迷霧中的燈塔,引人遐想,卻又遙不可及。在李懷玉耳畔,那些關於故宮珍寶輕易可竊的閑言碎語如同秋風掃落葉般,輕輕掠過,不留痕迹。然而,當話題不經意間觸及那尊被盜的觀音像時,他的眼神不由自主地閃爍起一絲好奇的光芒,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
“試想,這樣一件蘊含無盡玄妙的寶物,豈是凡塵俗世的古董所能媲美?說不定,那位幕後黑手,僅僅是一位渴望探索未知、滿足獵奇心理的旅者。”李懷玉的話語中,帶着幾分推理小說的韻味,他輕輕摩挲着下巴,彷彿自己正置身於一場驚心動魄的尋寶遊戲中。
李老聞言,輕輕搖頭,眼中流露出一抹難以言喻的憂慮:“唉,只怕這無價之寶,最終會落入異國他鄉之手,成為他人櫥窗中的展品,那才是真正的遺憾啊。”他的話語,如同秋日裏的一片落葉,雖輕,卻承載着沉甸甸的歷史與文化的重量。
“外國人?”李懷玉聞言,臉色微變,彷彿聽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他的想像中,那些遠渡重洋、對東方文化充滿好奇的外國人,或許正以一種近乎痴迷的態度,搜尋着每一件能夠觸及他們心靈深處的中國瑰寶。
他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在某個燈火通明的拍賣會上,一尊來自東方的觀音像,在聚光燈下熠熠生輝,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目光。而那些競價的聲音,夾雜着不同語言的興奮與渴望,讓這尊觀音像的命運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是啊,誰又能保證,這樣一件承載着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寶,不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被悄然運往世界的另一端,成為他人炫耀的資本呢?”李懷玉的語氣中,既有對未知的擔憂,也有對國寶命運的深深關切。在這一刻,他彷彿不再是那個平日裏冷靜理智的偵探,而是一個心繫家國、胸懷天下的守護者。
在那悠長的歲月河流中,無數奇珍異寶如落葉般飄散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提及九州鼎——這尊蘊含著華夏古老傳說的神器,它的神秘與重量,似乎連時空的裂縫都無法吞噬。
相傳,九州鼎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華夏民族氣運的守護神。儘管“氣運”二字,在現代人耳中聽起來如同晨霧般朦朧而難以捉摸,但在修真者橫行的世界裏,誰又能斷定,那飄渺的氣運不是另一種形式的真實呢?
想像一下,如果九州鼎不慎落入外人之手,其後果不堪設想。即便是智慧與勇氣並重的李懷玉,面對這樣的困境,也只能搖頭嘆息。他深知,一旦這神器被賣給外國收藏家,恐怕早已隨着私人飛機穿越雲層,遠赴重洋。到那時,再想追回,無異於海底撈針。
幸運的是,至少目前還有一絲希望——九州鼎或許仍在國人手中流轉。這份念想,如同荒漠中的一抹綠洲,讓李懷玉心中稍感寬慰。
“你可知道,為何九州鼎的秘密,如同觀音像身上的秘密紋身,被那麼多人知曉?”李老的聲音突然響起,帶着一絲神秘與狡黠,彷彿是一位古老的說書人,正欲揭開一段塵封的往事。
“啊?為什麼?那觀音像不是年代久遠,早已成為傳奇了嗎?”李懷玉故作好奇,眼中卻閃爍着探究的光芒。儘管他對李老的“惡趣味”略有微詞,但好奇心驅使他繼續這場“表演”。
“還記得我給你講過的‘不肯去觀音院’的故事嗎?”李老緩緩問道,彷彿每一個字都承載着厚重的歷史。
“哪個故事?您講過的故事多了去了。”李懷玉故意做出一副迷茫的樣子,實則心裏清楚,李老口中的故事,往往是開啟另一個世界的鑰匙。
“就是那位日本僧人慧鍔,公元916年,他心懷虔誠,從五台山請回一尊觀音聖像,欲將其帶回日本供奉。然而,當船行至普陀蓮花洋時,海面突然風起雲湧,鐵蓮花密佈,船隻無法前行。
慧鍔恍然大悟,認為這是觀音菩薩不願東渡的示意,於是將聖像供奉於當地一戶張姓人家。”李老再次複述了這個古老的故事,但這一次,他的語氣中多了幾分深意。
“你是說……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慧鍔其實是想利用觀音像作為掩護,偷偷將九州鼎運回日本?!”李懷玉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彷彿被點亮了智慧的火花,他腦海中迅速構建起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
“正是如此。據古籍記載,慧鍔的確懷揣着這樣的心思,企圖將九州鼎藏於觀音像中,悄無聲息地帶回東瀛。然而,天不遂人願,他的計劃最終還是被我國的智者識破。
儘管九州鼎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或許只是一件無法直接利用的寶物,但它象徵的意義遠超其物質價值。因此,慧鍔的船隻被攔下,觀音像也得以留在華夏,成為了一段佳話。只是當時佛教盛行,影響力巨大,這件事才沒有引起更大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