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讖謠四起楊堅惶恐

第1章 讖謠四起楊堅惶恐

第一回讖謠四起楊堅惶恐

日月照龍舟,黃淮水逆流。

掃盡楊花落,天子季無頭!

說這是一首定場詩嗎?不是。那這是什麼?此乃是大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在京師長安,突然間出現的一首詭異的童謠!

這首童謠也不知道誰寫的,突然之間就風靡了長安城大街小巷。所有的孩子,無論是窮人的孩子,富人的孩子,還是要飯的孩子,只要在長安城的孩子,沒有不會唱的。他們一邊玩遊戲,一邊跳房子,一邊就唱這首童謠。直唱得長安城是人心惶惶。唱來唱去,唱來就唱到了當今皇上隋文帝楊堅耳朵里了。楊堅大吃一驚,馬上就召集了左僕射宇文述,右僕射高熲以及太子楊廣前來商議對策。

說就因為一首童謠,皇帝值當的嗎?是不是小題大做了?非也。像這種童謠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專屬名詞叫做讖言,又叫做讖語,還叫做讖謠。什麼是“讖”?就是包含凶兆的隱語。歷朝歷代,在社會轉型期,或在皇朝更迭之時,或在朝代更換之際,或在天下變亂之前,往往社會上就會流傳一些類似詭異的童謠。像秦末年間流傳的“大楚興,陳勝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像三國時期流傳的“三馬同槽相”;元末時期流傳的什麼“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都屬於這種童謠。這是歷朝歷代統治者最忌諱的東西。如果抓住誰造的謠,誰發起了這讖緯之言,就把這人給抓住,處以極刑。毫不留情地夷滅三族。這人太可恨了!另外,只要出現這種童謠,歷朝歷代統治階級心裏也發慌啊,這是不是上天預警啊?尤其隋文帝楊堅。

這楊堅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對中國的發展也立下了不朽的功勛。最大功勛就是他統一了整個中國。

中國在歷史上就像《三國演義》所說的那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裂和統一相繼出現。

東漢末年,三分天下,三國鼎立,天下變亂。到了西晉,有這麼一個短暫的統一時間。可是沒過幾年,北方少數民族打過來了。西晉王朝沒辦法,衣冠南渡。這時,北方就形成了五胡十六國。再往後,又形成了南北朝對峙局面。隋文帝楊堅平南陳、滅北齊,一統天下,終於結束了中國長達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由此我們可以說,楊堅對中國歷史發展有着重大貢獻,也可以說是一代明主。起碼來說,在楊堅統治前期,算得上一個好皇帝,一個明君。

但是,到了他統治後期,就越來越糊塗。而且楊堅這個人呢,還有一個毛病——迷信。特別相信讖緯之言和神怪之說,尤其相信夢境。這可能是很多統治者都會犯的一個通病——等自己到了九五之尊的時候,看誰都像反賊,看誰都想造自己的反,看誰都想着把自己鼓搗下去,就擔心自己的江山不穩。楊堅就這樣啊。他當了皇帝之後,疑心是越來越重,前不久,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有十八個光着屁股的小男孩兒跑到身上,拽他鬍子,掰他胳膊,扯他耳朵,拿他當馬騎,他猛地一下驚醒了。哎,怎麼做這麼一個奇怪的夢呢?不明白此夢主吉主凶?正在這個時候,長安城突然間又流傳了這麼一首詭異的童謠。楊堅的心裏就更犯嘀咕了:“我得找人商量商量。”於是,就找了幾個統治核心層,像什麼左僕射宇文述啊,右僕射高熲啊,連同太子也是他的二兒子楊廣一起找來,就問他們:“你們聽沒聽到這首童謠?”

這三個人一聽,表面上,“嘶……陛下,呃……這個我們略有耳聞。”

“嗯……那你們說說這首童謠是主吉還是主凶呢?”

“呃……”高熲沒言語。高熲這個人是一代名相,他對這些東西向來嗤之以鼻——這些東西背後肯定有一些居心叵測之人在操縱啊。對此,你不要理他。誰要傳,可以下道旨意禁止傳謠,否則的話,治罪!這樣的話,不用多長時間,這首童謠自己就消失了。你越在意它,可能越麻煩。所以,高熲沒言語。

但宇文述說話了,“陛下呀,依臣之見,這首童謠可主大凶啊!”

“噢?宇文愛卿,此話怎講?”

“呃,陛下,呃……能不能恕臣之罪?如果臣分析的不對或者語言有所冒犯,還望陛下不要降罪才是。”

“哎,咱們都是貼己君臣,不用講那麼多,找你們來,朕就想聽你們一句實話,但講無妨,朕決不問罪!”

“多謝陛下!陛下,臣也是瞎分析啊。您看看這頭一句——‘日月照龍舟’。這就說明啊,這首詩說的是有關咱大隋江山的。或者直接說是有關陛下您的。為什麼?龍舟嘛,誰能坐龍舟啊?只有陛下您這九五之尊的人才能坐龍舟啊。所以呢,這第一句就定了整首詩的格調了,就說這首詩一定是針對陛下您的;那第二句呢?‘黃淮水逆流’。黃河淮河最難治理,順着流還經常決口子、發大水,這要再倒着流……哎呀,這就說明中原有變呢,黃淮在中原啊。北方一生變,主大凶啊!再看第三句——‘掃盡楊花落’。這就更不好了,‘楊’這不是陛下您的姓氏嗎?‘楊花落’這不說明我們楊隋江山有些不穩當啊;第四句,您看看,叫‘天子季無頭’。這就說明是誰要推倒我們楊隋江山呢?那新的天子是誰呢?這個天子就是季無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哦……”隋煬帝一聽,“這好辦了!傳旨下去:普天之下,給朕抓捕一個叫‘季無頭’的人!抓住之後,無需問罪,立刻處死啊!”

“陛下,且慢!”

“嗯?怎麼了?”

“陛下,這是讖緯之言啊。讖緯之言不會那麼明白的。既然前三句都得分析,這第四句呀,它也不是說這個天子就叫做‘季無頭’。”

“啊?”隋文帝楊堅糊塗了,“愛卿啊,你到底什麼意思?”

“陛下咱得分析。‘季無頭’這個‘季’字如果去掉頭是個什麼字?”

“嗯……”楊堅一看,“‘季’字如果把頭一去,這不是個‘李‘字嗎?”

“着啊!陛下,依照這個童謠上面所說的,想要動搖大隋江山的、想要造反當天子的,就是‘季無頭’一個姓李之人吶!”

“哦……”文帝點點頭,“言之有理,哎呀!”他一拍腦門,怎麼?機靈一下子想起來了。自己前幾天做的夢不有十八個孩子跑到自己身上,揪自己鬍子,把自己當馬騎嗎?十八子、十八子,加在一起不也是個‘李’字嗎?哎喲!這兩下印證了。莫非上天給我預警,有個姓李之人在背地正蠢蠢欲動,要動搖我大隋江山不成?“愛卿,如果是這樣,朕又當如何處置呢?”

“陛下,這很簡單呀。既然上天預警,那我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大丈夫臨大事要當機立斷,所謂當斷不斷,必留後患!請陛下刷道旨意,把天下姓李之人斬盡誅絕,這樣以除後患!”

“哎呀,不可!”高熲在旁邊一聽,“嘩喇”一身冷汗,怎麼呢?哪能出這樣的主意啊?他不想說話,也得開口了,“陛下,這萬萬不可呀!您想想,‘張王李趙劉,走遍天下稠’啊。這‘李’是大姓啊,大道邊,小道沿,只要咱大隋朝能管轄的地盤都有姓李的。您現在要盡殺天下姓李之人,那得殺多少啊?這麼一動刀子,別說人家想造反,人家就算不願造反,也得被朝廷逼得造反,反正左右是個死的,乾脆反一下子不就完了嗎?陛下,宇文大人此策實在荒謬!”

“哎……”宇文述一聽,“高熲啊,你說我獻策荒謬,你倒獻個策呀。你有什麼良策能獻陛下呀?”

高熲沒理他,“陛下,這讖言,從歷史上來看,分好多種。有有關係的,有沒關係的,有真的,有假的。像沒關係的,過去有那麼一句讖言叫‘天將雨,商羊起舞。’據說只要一個叫商羊的小鳥這麼一蹦噠,天就下雨。這就是純屬胡說八道、瞎聯繫。這種讖言與國運沒關係;說有關係的,西周末年出現一句讖語,叫“檿弧箕服,實亡周國。’結果應驗了。周國確實亡了;說讖言是真的,有嗎?有!秦朝末年有一句讖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來確實是楚霸王項羽把秦給滅亡了;但也有假的呀,那北齊名將斛律光怎麼死的呢?不就是宰相祖珽造這麼一個讖語嗎?說‘高山不推自倒,明月不扶自舉’,結果害了斛律光。最後,連同北齊也被我們給滅了。那歷史上也有信讖言的皇帝。像秦始皇就很相信讖言,當時有句讖言叫‘亡秦者胡也。’他相信。他認為,這讖言當中的‘胡’指的是胡人,指的是匈奴。於是命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以絕亡秦之患。又修建長城,以防止胡人南侵。結果呢?他萬萬沒想到,他死之後,趙高、李斯篡改遺詔,擁立他的小兒子胡亥為帝,成為秦二世。秦二世暴虐無道,最後導致了秦朝的滅亡,這才應驗了‘亡秦者胡’的讖言。所以,你相信讖言有什麼用呢?再說三國末年司馬懿當政的時候,當時有一句流行讖語叫‘牛繼馬後’,又叫做‘牛易馬。’司馬懿那麼聰明,他也相信了,他懷疑他的部將牛金可能要篡權,要‘牛易馬’嘛。於是,就把這牛金給毒死了。可他萬萬沒想到,他的後世子孫,琅琊王的王妃跟府上一位也叫牛金的小吏私通生下一子,就是後來東晉開國之君晉元帝司馬睿。所以,您看司馬懿這麼聰明,相信讖言,要阻止讖言,不最後也沒阻止了嗎?所以,陛下呀,從歷史上來看,讖緯之說,這叫做天道隱微,難以意測。若想挽回天意,在於修德,而不在用刑。修德者,上天眷顧,逢凶化吉。可用刑者,世人哀聲載道,反致人心動搖。所以,陛下對這些讖緯無稽之言,不如學孔子,敬鬼神而遠之。不聽不聞而反躬自省,讓朝廷取德於民。這樣蒼天自然眷顧!”

“呃……”隋文帝一聽,這話上綱上線,虛無縹緲啊。你說修德,上天眷顧。萬一修德,上天不眷顧呢?誰能保證修德,上天眷顧呢?“呃……”他這一猶豫,瞥到旁邊一直沒發言的太子楊廣了。“呃,太子啊。”

“兒臣在!”

“你對此事有何見解呀?”

“父皇,兒臣認為兩位宰相大人所言皆有道理。”

“哦……”楊堅一聽,有點不高興了。你這不和稀泥嗎?“都有道理,那朕聽誰的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啊,父皇。宇文大人所言不無道理。讖緯之言,乃天降預警,我們不能不聽啊。對於影響我大隋江山的李姓,我們應該及早處置,以絕後患!那麼高大人所言也不無道理。那不能說殺盡天下李姓之人。父皇,你想?這個李姓如果想要推倒我大推江山。他要只是一個平民百姓,是無能為力的。現在我大隋江山在父皇您的治理之下可謂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昇平,哪個百姓會放着富足的日子不過而去挑旗造反呢?所以啊,變亂者不會出在庶民之中。”

“嗯……”楊堅轉轉眼珠,點點頭,“說下去!”

“父皇,如果說禍亂我大隋江山者不在庶民之中,就一定在朝堂之上,他必然會依靠現在朝廷給予的實力,擁兵自重,陰謀做大,然後徐徐圖之!”

“哦……”楊堅點點頭,“言之有理!看來這個隱患就在朝堂高官之中?”

“不錯!”

“那麼……朝堂高官姓李者那就屈指可數了,那太子以為何人最為可疑呢?”

“呃……兒臣不敢妄言。”

“嗯……宇文述,你說呢?”

“啊,陛下,哎,這還得從讖言童謠分析說起。”

“那你再分析分析!”

“是!呃,既然這上面又說‘日月照龍舟’,又說‘黃淮水逆流’。可見,這個姓李之人的名字一定和水有關係。黃河之水、淮河之水,都是大水,都是深水。嗯……難道說這個姓李的大臣名字當中帶着水嗎?”

“哦……”宇文述講到這裏,楊堅是恍然大悟,“朕知道是誰了!好了,爾等退下,朕自有主張!”“臣等告退!”

這一出了朝廷,宇文述和太子楊廣一使眼色,兩個人“噗嗤”一聲,樂了。他們倆樂什麼呢?這您還看不出來嗎?這讖言童謠不是別人造的,就是他倆給搗鼓出來的。他倆為什麼要搗鼓這個讖言呢?要害人!要害誰呀?要害唐公李淵。那為什麼要害唐公李淵呢?

原來,隋文帝楊堅本來的太子是他的大兒子楊勇。楊勇這個人非常仁慈厚道,但仁慈厚道的同意詞那就是窩囊廢物。而楊廣呢,聰明機智,胸有大略,他早就對太子之位覬覦良久了。於是,這楊廣就在自己父親面前賣弄自己的才華。有了戰爭,自己也是一馬當先,領兵帶隊前去征討,可以說大隋江山建立,楊廣也立下了不世之功。逐漸的,楊廣就取得了父親楊堅的喜愛。凡是明主都不喜歡那些木楞老實的孩子,都喜歡聰明的有才幹的孩子。這楊堅就覺得自己二兒子楊廣比大兒子楊勇強得多。

另外,這個楊廣很會來事兒,很會討好自己的母親,也就是楊堅的唯一的皇后獨孤皇后。母親喜歡聽什麼,他說什麼,母親喜歡要什麼,他給什麼。這個獨孤皇后一輩子最恨一個男人用情不專,所以,她就不允許自己老公楊堅納嬪妃。您看別人當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到楊堅這裏不行。在獨孤皇后從十四歲嫁給楊堅之後,兩個人幾乎就沒分開。楊堅在獨孤皇后活着的時候,幾乎就獨孤皇后這麼一個女人。就這一點,楊堅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堆裏頭可以算是模範丈夫!獨孤皇后不但要求自己老公,而且,還要求自己兒子也必須一夫一妻。但是楊勇,他沒堅持住!所以,獨孤皇后對楊勇就非常失望。而楊廣投其所好,雖然楊光比誰都花,但在母親面前,裝着就寵愛自己的老婆蕭美娘,對其他人不屑一顧。嗯!母親獨孤皇后覺得這個兒子比大兒子好,於是天天在楊堅耳朵邊吹風。

再加上楊廣花重金把滿朝文武差不多全收買了。最後,楊堅決定廢太子、立楊廣!

但就在這個時候,有人突然站出來說:“不行,此乃取亂之道!”

楊廣一看,誰呀?唐公李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隋唐群英傳:最全隋唐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隋唐群英傳:最全隋唐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讖謠四起楊堅惶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