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面聖,諍論

第64章 面聖,諍論

四人又在洛陽城郊停留兩日,遍訪各地,情況果然很不理想。

傳聞的易子而食,大有隱情。

多半人,是因為兒子被朝廷奪去器官,加上身無寸糧,才會食用自己孩子的骨肉。

“沒想到,天子腳下,竟是這樣一幅畫面!”

“劉宏昏庸無道,遲早天譴加身,不得好死!”

“我可不信奉鬼神,世間若真有神明,也不會苦了千萬百姓,走,我們進京,面聖!”

……

朝堂上,文武百官齊至,他們都想見一見,這位新任的驍騎校尉。

“陛下,劉真、法正、甘寧、張任四人已在殿外候令!”

“宣!”

“宣,劉真四人覲見!”

大殿上,四人叩首。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

“謝陛下!”

“劉益州生了個好兒子啊!賢侄一表人才,早該入朝為將,建功立業,揚我大漢神威!”

不待劉真說話,隸屬盧植一脈的官員,諫言道:“陛下,據臣了解,劉真此人,並非劉焉之子,而是劉焉十多年前收的義子而已!”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所有人詫異的看向劉真。

“哦?竟有此事?李尚書,可有依據?”

“回陛下,老臣親自去益州找過劉焉,是他親口所述,劉真非他親子,我這裏,還有他的親筆書信,請陛下閱覽!”

“呈上來!”

劉宏接過書信,細細詳讀,信中的每一個字,都在警示他,提防劉真,甚至是處決劉真。

曹操、孫堅等故友,紛紛在一旁為他捏了一把冷汗。

此間事情,可大可小。

大,很可能會被扣上一個居心叵測的理由,斬首示眾;

小,最好的就是罷官革職,永不錄用。

無論是大是小,於劉真而言,都是不小的損失。胸懷大略,不該就此落幕。

“劉真,信中所述,已表明你不是劉焉之子,此事,你是否要辯解?”

此話一出,群臣又是一驚。

按以往的慣例,早就讓人拖出去處死了。

“陛下,臣無從辯解,我本就不是他的親子,機緣巧合下,在劉府長大,只此而已!”

“很好,實話實說,張弛有度,不錯!”

“朕在問你,你不惜離開益州,平叛黃巾,獲得入京面聖的機會,可是備而來?”

“是的,陛下!”

此言一出,御林軍蜂擁而上,將四人團團包圍。

“陛下,這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啊?劉真不像是心懷不軌之人吶!”

“是啊,陛下,看在劉真為大漢平定叛亂的份上,饒他這一次吧!”

曹操、孫堅見勢不妙,紛紛為其求情。

“曹孟德、孫文台,剿匪之戰中,就你們二人跟他走的最近,你們是不是他的幫凶?想對陛下圖謀不軌啊?”

“盧大人,說話要講良心,曹某一心為國為民,到頭來,卻被扣上這樣的帽子,實在讓人心寒!”

“哼,少在這裏花言巧語,盧大人慧眼如炬,為人剛正,豈會誣陷於你?”

盧植的官位還是威望,都不是現在的曹操可以抗衡的。

“子干兄,且聽劉真如何辯解?若有可疑之處,在做打算不遲!”

皇甫嵩,朝堂三巨頭之一,唯有他敢說敢做。

劉真在黃巾之戰中,救過他的命,於情於理,他都該出言相助。

“皇甫兄,我知道劉真有恩於你,但此人疑點重重,假借劉焉之名,混進朝堂,其心可誅也!”

皇甫嵩懶得跟他繼續爭論,他明白,盧植雖是一介書生,可他是死腦筋一個,一旦得罪,除非讓他滿意,否則,他會一直揪着不放。

“陛下,老臣以為,應當聽取劉真辯解,在做打算不遲,以他百萬軍中,暢行無阻的武力,若真有不臣之心,陛下恐怕危矣!”

劉宏一聽,確有幾分道理,從之前的戰報看來,劉真多次出戰黃巾,皆是得勝而歸,從此不難看出,他的武力不弱。

“劉真,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陛下,我劉子成從不是矯情之人,您不覺得,這樣對話,有失體統嗎?”

劉宏揮手撤走御林軍,從這裏不難看出,他相信劉真不會對他出手,變相表明他的態度。

“陛下,在您眼裏,子成是個什麼樣的人?”

“藝高膽大,直言不諱,坦率真情!”

“既如此,臣有三條建議,贈與陛下!”

“大膽!劉真,你別不識好歹,陛下要你表明來意,竟說這些無稽之談是何居心?”

“退下!”

劉宏怒喝一聲,盧植一派的官員,不再出聲。

“有意思,我倒想聽聽,你這位少年英傑,能說出怎樣一番話來。”

“陛下、各位大臣,在提建議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們手拿高官俸祿,可有了解過民間百姓的衣食住行。”

“這...!”

群臣無言以對,包括盧植在內,此刻都不敢吱聲。

去過民間的官員是有,但他們只是走個過場,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作用,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領導而已。

“朕慚愧,一年只遊歷過一次!與民同樂,歡快的時間,總是短暫的。”

劉真輕笑,與民同樂?看來,這位大漢皇帝,不僅荒謬,還很愚昧。

一年遊歷一次大江南北,竟能說出與民同樂的話來,當真令人無語。

“那好,陛下,臣再問您一個問題。”

“請說!”

“您覺得,黃巾之亂的根本原因,出在哪裏?”

“根本原因?哼,那還用說嗎?

張角犯上作亂,圖謀大好河山,領導一群山匪頭子,攻城掠地,欺壓大漢百姓。”

“欺壓?陛下難道沒有發現,只要是張角統領的正規“太平軍”,百姓幾乎都認可。”

“哼,一群亂臣賊子,朕讓他們吃飽喝足,還有農田耕種,他們竟還不知足?夥同逆賊,謀朕的江山。”

“陛下,您說這些百姓,會不會是沒有糧吃,才造的反?”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朕前不久才出遊回來,百姓安居樂業,家有餘糧,庫有存款,何來斷糧一說?”

“敢問陛下,您的巡視路線,及目的地為何方?”

“順流而下,途經司隸、兗州、揚州、并州、青州等地!”

劉真自嘲一笑,這樣的路線,難怪會說出那樣的話。

司隸,宦官老巢,可以從商販手裏買來大量糧食,分發給當地百姓,逼迫他們演戲,輕而易舉。

并州,有狼騎在,可以從牧民手中掠奪肉食,過的也不會太寒酸。

兗州,世家林立,大部分百姓投身家族,混口飽飯完全沒問題。

揚州,魚米之鄉,糧食最為富裕之地,若連他們都斷糧,大漢只怕真的凋零了!

青州,背靠海洋,自然也不會出現餓死的景象。

“你笑什麼?”

“我笑陛下無知!”

“大膽!”

這一句,激起群怒,從沒有人敢這樣嘲諷當今聖上。

“呵!倒是有趣,那你說說,朕如何無知了?”

劉真不說話,從太監手裏借過筆墨。

片刻后,劉宏拿到內容,面色陰沉的可怕。

原來,真的有問題,怪不得,他看見的景象,跟百姓出入如此之大。

“劉真,你的膽識,朕非常欣賞。現在,朕想知道,你所說的三條建議,又是什麼?”

劉真看着劉宏堅毅的眼神,以及心中時有時無的怒火,思緒萬千。

他這副表情要是真的話,很多事情劉宏都不知道,包括天子腳下的荒涼景象。

能把消息隱藏的這麼縝密,肯定是皇帝身邊最信任的人。

這個人選,宦官首當其衝,其次是老臣,最後為後宮佳麗。

“陛下既然讓臣提建議,可否賜臣一項特權。”

“特權?你說吧!想要什麼樣的特權?”

“先斬後奏,國法當先!”

“庶子安敢口出狂言?”盧植怒斥,要是真讓劉真拿到這一特權,他的老命很可能不保,畢竟犯上作亂的事情,也有他的參與。

“此等特權,干係重大,朕得先聽聽,你的三個方案,是否值得尚方寶劍,以證權威。”

劉真不急不慢,蹲下身來,法正拿出竹板,書寫起來。

“你這是...?”

“口說疑點頗多,倒不如書寫下來,大家一起商談。”

半個時辰后,劉真、法正終於寫完。

劉真將自己書寫的奏章,傳給劉宏,他用法正書寫的方案,為群臣解惑。

劉宏打開奏摺,密密麻麻寫滿整個竹板,單看第一行,就驚到了他,奏章險些落在地上。

“各位,我與法正所寫內容,如出一轍,之所以兩份,是怕有心之人,狗急跳牆,故意損壞罷了!”

盧植眼色冰冷,恨不得將其剝皮抽筋,除之後快。

“愛卿大可暢所欲言,朕倒要看看,何人敢阻攔?”

有劉宏撐腰,盧植不敢繼續針對,規規矩矩退到一旁。

“陛下、各位臣公,如今的大漢,病入膏肓,黃巾起義后,更是一蹶不振。朝廷做了最錯誤的決定,那就是允許各地隨意募兵平叛。

這個決定,為何說它錯誤,是有原因。剛開始,是能有效防止黃巾繼續擴張。但時間長了,各地方的兵力總數,還在無休止的增加,等地方部隊的兵力,勝過朝廷兵力,大家覺得,地方還會聽從你的調遣嗎?

當然,有的人會說,地方部隊不聽朝廷號令,難道就不能出兵討伐嗎?是可以討伐,但你有想過一個問題嗎?“地方”它不是一個地名,而是數個勢力,一個地方勢力擁兵五萬,朝廷至少要八萬兵力,才能將其收復。久而久之,朝廷的兵馬疲憊不堪,糧草供應不上,地方勢力佔山為王,自給自足。試問,這樣的戰鬥,勝利者會是誰?”

劉真只是講述朝廷的一個指令,就能分析出如此多的隱患。謀略之能,博得文臣敬仰。

“子成,照你這麼說,地方部隊勝利后,是不是會成為第二個黃巾?”

“陛下,誰說勝利者是地方了?”

“不是地方?那你的意思是...?”

劉真讓甘寧找來一張偌大的地圖。

“陛下請看這裏!”

“草原?你的意思是,游牧民族?”

“不錯,地方跟朝廷打起來,消耗的都是中原兵力,草原的鮮卑、匈奴,坐山觀虎,等雙方兩敗俱傷,他們在出來漁翁得利,豈不快哉?”

“愛卿既想到這裏,可有破局之法?”

“當然,這就是我的首個建議,加強中央集權,分封若干小勢力!”

“分封小勢力?”

別說劉宏,就連曹操、孫堅等睿智之人,一時間也沒反應過來。

“不錯,陛下允許各地募兵的指令,已經不能更改。那麼,我們就在此基礎上,加封那些有功之人,威望高者,封小官,威望低者,可以封大官,這樣一來,他們能互相牽制,無形中降低朝廷壓力,只要有一個合適的契機,就能解決隱患。”

“聽卿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第一條建議,朕採納了!你大可放心去干,有朕為你撐腰。”

“多謝陛下!”

劉真的首個建議,實用性非常大。

勢力之間,總會有一兩個針鋒相對的人,只要挑起矛盾,就有機會收復失地。

“你的第二條建議為何?”

嘗到甜頭的劉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第二條內容。

“陛下,此次黃巾之亂,湧現出無數英雄豪傑,我們不妨設下“擂台”,招攬可造之才,為己所用!”

“話雖如此,那考題為何?”

“歷代考官,只出文學方面的考題,導致一些身懷絕技的將才,無緣朝堂。”

“你想怎麼做?”劉宏見識到劉真的才能后,虛心請教。

“這次的考題,以“民”為主,文學者,需實地考察,直至幫助百姓,走出困境,方可通過。

為將者,需拔除當地隱患,亦或帶領當地部隊,投誠朝廷,方可通過。

當然,職務的大小,就用所做貢獻來評斷,事件越大、能力越強,所得職務就越高。”

“此方案不錯,朕贊成!”

文臣行列的左相、右相,欣慰的點點頭,他們都是年過半百的老者,正擔心後繼無人之際,劉真的出現,讓他們煥發新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從益州爭霸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從益州爭霸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64章 面聖,諍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