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瓦斯科·達·伽馬:航海霸業的開創者
一、早年經歷
1469年,達·伽馬出生於葡萄牙一個名望顯赫的貴族家庭,其父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險家,曾受命於國王若昂二世的派遣從事過開闢通往亞洲海路的探險活動,幾經挫折,宏大的抱負竟未如願所償即去世了。為此,達·伽馬青少年時代就受過航海訓練。
二、首次航海
1492年,隨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消息迅速傳播,整個西歐都陷入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熱潮中。西班牙的成就無疑對其他海洋國家構成了巨大挑戰,尤其是葡萄牙。葡萄牙作為一個依賴海洋貿易的國家,自然不甘落後,尤其在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線探索方面。然而,葡萄牙國內對於是否繼續向東尋找印度存在分歧,貴族階層普遍持保守態度,認為風險過高。面對這一局面,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決定採取行動,支持探險活動,試圖開闢一條直接到達印度的新航線。
1497年7月8日,瓦斯科·達·伽馬受命帶領一支由四艘小型船隻組成的船隊從里斯本出發,目標直指印度。這四艘船分別是聖加布里埃爾號、聖拉斐爾號、貝里奧號以及一艘未命名的補給船。船隊的成員約有140人,其中包括經驗豐富的水手、士兵和其他工作人員。為了確保這次探險的成功,曼努埃爾一世還安排了巴爾托洛梅烏·繆·迪亞士為船隊提供初期的護航,直到他們安全抵達葡萄牙在西非的殖民地。
達·伽馬遵循着迪亞士十年前發現的好望角路線,勇敢地駛向未知的東方。途中,船隊遭遇了惡劣的天氣條件和水手們的恐懼與不安。尤其是在接近好望角時,船員們因擔心即將到來的風暴而強烈要求返航。但達·伽馬堅定地表達了他完成任務的決心,最終說服了船員們繼續前進。聖誕節前夕,船隊成功繞過好望角,進入了印度洋的非洲海岸線。
1497年12月16日,達·伽馬的船隊沿着非洲東海岸航行,到達了一個新的地區,鑒於當時正值聖誕節期間,他將其命名為“納塔爾”,意為“新生”,這也成為了今日南非納塔爾省的名稱來源。
1498年1月,船隊抵達了莫桑比克,這裏是人類歷史上首次記錄的大西洋到印度洋的直接航行。船隊沿着非洲東海岸北上,途中遇到了強大的莫桑比克海流,這對航行構成了極大挑戰。3月底,為了減輕負擔並提高航行效率,達·伽馬決定棄置補給船,僅保留三艘船隻繼續旅程。
4月1日,船隊到達了東非的重要港口蒙巴薩,但由於宗教差異和文化隔閡,當地穆斯林居民對葡萄牙人的到來抱有敵意,導致雙方關係緊張,甚至發生了武裝衝突。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達·伽馬決定避開蒙巴薩,轉而前往其競爭對手馬林迪。在這裏,他們受到了當地統治者的歡迎,並獲得了寶貴的幫助——一位名叫艾哈邁德·伊本·馬吉德的着名阿拉伯領航員。這位領航員不僅擁有豐富的航海知識,而且熟悉印度洋的航行路線,對達·伽馬的後續航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498年4月24日,葡萄牙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的船隊在資深領航員艾哈邁德·伊本·馬吉德的引導下,從馬林迪出發,利用了印度洋每年上半年特有的西南季風,直奔印度西南海岸。這次航行標誌着西歐人首次直接航行至印度,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經過近一個月的海上航行,船隊於5月20日抵達了印度最強大的港口城市之一——卡利卡特。卡利卡特的港口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當地居民以一種好奇而非敵意的態度迎接了這些來自遠方的客人。這與之前在蒙巴薩的經歷形成了鮮明對比,那裏的穆斯林居民對基督教徒的出現表現出了明顯的排斥。
到達卡利卡特后,達·伽馬和他的船隊停留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主要目的是探索建立貿易聯繫的可能性,並收集關於印度及其周邊地區的寶貴情報。然而,儘管卡利卡特的統治者扎莫林及其人民對葡萄牙人的到來持開放態度,但當地的貿易格局卻相當複雜。穆斯林商人已經牢牢掌控了與西方的貿易通道,對於任何可能威脅到他們利益的新競爭者都非常警惕。因此,穆斯林商人階層利用其影響力,成功地影響了扎莫林對葡萄牙人的態度,導致後者遭受了嚴格監控和限制,甚至有部分葡萄牙使團成員被扣留。
面對這樣的困境,達·伽馬展現了他的智慧和決斷力。他巧妙地利用了一次機會,當幾位印度教貴族登上船隊進行貿易談判時,達·伽馬果斷地將他們扣留作為人質,並做出準備起航離開的態勢。這一舉動迫使扎莫林迅速反應,用之前扣押的葡萄牙人交換了這些重要的人質,並同意葡萄牙船隊可以自由離開。臨別之際,扎莫林給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寫了一封信,表達了建立貿易往來的意願,只要能夠獲得黃金、白銀、珊瑚和紅色布料等商品。
1498年8月29日,達·伽馬在卡利卡特留下了幾名聯絡人員,建立了葡萄牙在印度的第一個商站后,帶領船隊踏上歸途。在返回的途中,船隊訪問了卡利卡特北部的坎納諾爾,這裏對葡萄牙人的態度更加友好,雙方進行了成功的貿易,葡萄牙人獲得了香料、肉桂等珍貴貨物,以及幾名印度奴隸。在馬林迪停留期間,達·伽馬還建立了一座紀念碑,紀念此次偉大航行,該紀念碑至今仍屹立不倒。
然而,返航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船隊遭遇了嚴重的健康危機,許多水手因疾病而喪生,其中包括達·伽馬的弟弟保羅。最終,只有兩艘船成功回到了葡萄牙,其中“貝里奧”號於1499年7月10日率先抵達,而達·伽馬乘坐的旗艦則在9月9日才回到里斯本。儘管如此,這次航行的成功為葡萄牙帶來了巨大的榮耀和經濟利益,達·伽馬也因此受到了極高的讚譽,被授予“印度洋上的海軍上將”的稱號,並成為了富有的商人。
三、利益與瓦解
達·伽馬在1498年成功航行至印度后,葡萄牙國內對於遠航印度的興趣和熱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500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派遣了規模更大的艦隊前往印度,這次艦隊由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指揮,共有13艘船隻,比達·伽馬之前的探索艦隊強大得多。卡布拉爾的任務不僅是探索和建立貿易聯繫,更重要的是鞏固葡萄牙在印度洋的地位,確保未來的貿易路線暢通無阻。
卡布拉爾的艦隊抵達印度后,首先來到的是卡利卡特。與達·伽馬不同,卡布拉爾擁有更強大的艦隊支持,因此在與當地統治者和商人的交涉中顯得更加自信和強硬。然而,卡利卡特的穆斯林商人並不打算輕易讓葡萄牙人進入他們的貿易網絡。他們聯合抵制葡萄牙人,甚至收買了一些印度商販,讓他們謊稱手中沒有香料存貨,以此來阻礙葡萄牙人的貿易活動。
面對這種敵意,卡布拉爾採取了果斷的行動。他命令艦隊突襲了一艘停泊在港口的阿拉伯帆船,結果在船上發現了大量香料。這一行動激怒了當地的穆斯林和印度人,數千人對陸地上的葡萄牙人發起了攻擊。卡布拉爾派出的70人商團在圍攻中損失慘重,有50人喪生。面對這種局勢,卡布拉爾不再忍耐,下令艦隊炮轟卡利卡特城,以示警告和報復。
意識到在卡利卡特難以取得進展,卡布拉爾開始尋找其他盟友。他得知與卡利卡特有競爭關係的科欽是一個條件優良的港口,於是決定向南航行。在科欽,卡布拉爾找到了願意與葡萄牙人合作的當地統治者。葡萄牙人在這裏成功進行了貿易,並建立了第一個正式的商站。隨後,更南邊的奎隆也向葡萄牙人伸出了橄欖枝,表示願意建立貿易關係。卡布拉爾趁機在科欽和奎隆兩地各建立了一個商站,加上之前與葡萄牙關係密切的坎那諾爾,葡萄牙人在印度西南海岸擁有了三個重要的貿易據點。
這些城市之所以願意與葡萄牙人合作,主要是因為它們長期以來受到卡利卡特商業霸權的壓制。葡萄牙人的到來給了它們一個打破卡利卡特壟斷的機會。正如東非的馬林迪一樣,葡萄牙人以舊格局破壞者的身份出現,迅速獲得了這些城市的青睞和支持。
1501年,卡布拉爾的艦隊終於返回了葡萄牙本土。隨船一同抵達里斯本的還有科欽、奎隆和坎那諾爾三座城市的外交代表,他們各自攜帶了當地統治者寫給曼努埃爾一世的信件。這三座城市都是印度洋西南海岸地區的重要貿易港口,長期受到卡利卡特的壓制。葡萄牙人的到來為它們提供了新的機遇,這些城市的統治者希望通過與葡萄牙的合作,增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
四、二次遠航
1502年2月,瓦斯科·達·伽馬再度率領一支龐大的艦隊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印度探險。這一次,船隊共有23艘戰船,其目的不僅僅是建立貿易聯繫,更是要在印度洋上確立葡萄牙的海上霸權地位。達·伽馬的這次遠航充滿了野心和決心,他不僅要鞏固葡萄牙在印度的貿易地位,還要削弱和打擊阿拉伯商人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船隊途經東非的基爾瓦時,達·伽馬採取了強硬的手段。他背信棄義地將基爾瓦的埃米爾扣押到自己的船上,威脅對方必須臣服於葡萄牙並向葡萄牙國王進貢。這一舉動顯示了達·伽馬在實現目標時的無情和果斷。
抵達卡利卡特后,達·伽馬發現當地的薩摩林仍然持不合作態度。他要求薩摩林賠償上次遠航中葡萄牙商站和人員的損失,但未能如願。與第一次登陸時的剋制不同,達·伽馬這次下令艦隊炮轟卡利卡特城,以示懲戒。這次炮擊不僅展示了葡萄牙的實力,也進一步加劇了與當地穆斯林商人的矛盾。
在坎納諾爾附近的海域,達·伽馬捕獲了一艘從麥加駛來的埃及商船“梅麗號”。這艘船上載有300名乘客,包括婦女和兒童。達·伽馬下令將船上所有乘客燒死,這一事件被稱為“梅麗號事件”,在歷史上留下了極其殘忍的一頁。這一行為不僅是為了報復穆斯林商人的敵對態度,也是為了展示葡萄牙的武力和威懾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為了進一步削弱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半島的利益,達·伽馬命令卡利卡特的統治者驅逐當地的阿拉伯人。隨後,他在附近海域的一次戰鬥中擊潰了一支阿拉伯船隊,進一步鞏固了葡萄牙在該地區的軍事優勢。
對於薩摩林來說,葡萄牙人的這次遠征不僅僅是貿易和勒索,而是對當地權力結構的直接挑戰。達·伽馬在返回葡萄牙之前,留下了5艘戰船在科欽和奎隆,這是近代歐洲人在亞洲地區建立的第一支常駐艦隊。這些戰船不僅保護了葡萄牙在科欽和奎隆的商站,還在貿易季節封鎖紅海,阻止穆斯林商船進入印度洋,從而獨佔香料貿易。
在整個過程中,軍事行動雖然佔據了重要位置,但外交和利益的考量才是達·伽馬制勝的關鍵。他通過與當地盟友的合作,成功地打破了卡利卡特的壟斷,為葡萄牙在印度洋的擴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503年2月,達·伽馬滿載着從印度西南海岸掠奪來的大量價值昂貴的香料,率領13艘船隻返回葡萄牙。同年10月,他順利抵達里斯本。據說,這次航行帶來的香料、絲綢、寶石等財富,其純利潤竟然超過了第二次航行總費用的60倍以上。達·伽馬的這次遠航不僅為葡萄牙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鞏固了他在葡萄牙歷史上的地位。
返回葡萄牙后,達·伽馬買下了許多原本屬於布拉干薩皇室的土地,成為了一位富有的貴族。然而,他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裏過着相對平靜的生活,沒有積极參与印度事務。這段時間內,葡萄牙皇室更傾向於支持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等人參與印度事務,達·伽馬並未受到宮廷的特別歡迎。
直到斐迪南·麥哲倫投靠西班牙后,達·伽馬才重新引起了國王的注意。他向國王威脅說,如果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他也會效仿麥哲倫投靠西班牙。這一威脅最終促使國王重新考慮達·伽馬的價值,避免將印度總督的職位落入西班牙手中。
五、因病去世
瓦斯科·達·伽馬在完成第二次遠航印度的使命后,不僅為葡萄牙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鞏固了自己在國家中的地位。1519年12月29日,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簽署了一項皇家法令,封達·伽馬為維迪格拉伯爵一世。這項法令不僅授予達·伽馬及其子孫眾多特權,還使他成為葡萄牙歷史上第一個沒有王室血統的貴族。這一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成就的認可,也是對他在印度洋貿易和海上霸權建立中所作貢獻的高度肯定。
然而,曼努埃爾一世在1521年去世后,他的兒子若昂三世繼承了王位。若昂三世上任后,開始重整葡萄牙的海上霸權,達·伽馬成為新國王的重要顧問,為新國王提供意見和策略。面對西班牙對摩鹿加群島的威脅,達·伽馬主張將重心放在印度,而不是像曼努埃爾一世那樣專註於阿拉伯。他認為,印度的潛力更大,戰略意義更為重要。
當時的印度總督杜阿爾特·德·梅內塞斯(DuartedeMenezes)因無能和腐敗引發了多方不滿。若昂三世決定用達·伽馬替代梅內塞斯,希望憑藉達·伽馬的名聲和過往成就,能夠在葡屬印度建立權威,改革當地政府,並制定新的策略。1524年,若昂三世正式任命達·伽馬為印度總督,這是繼1505年弗朗西斯科·德·阿爾梅達(FranciscodeAlmeida)之後,第二個獲此殊榮的人。此外,達·伽馬的第二個兒子埃斯特萬(Estêv?o)被任命為印度海軍指揮官,取代梅內塞斯的兄弟。若昂三世還承諾,達·伽馬的幾個兒子可以先後擔任葡萄牙麻六甲艦隊的隊長。
1524年,達·伽馬以“武力至上的問題調停者”的身份前往印度,意圖替換無能的梅內塞斯並鞏固葡萄牙在印度的統治。他派遣了更多的軍艦到東非和西印度,以加強葡萄牙在這些地區的控制。然而,命運弄人,達·伽馬在抵達印度果阿不久后,不幸感染了瘧疾。12月,他在卡利卡特病逝。達·伽馬的遺體被火化后,安葬在印度柯欽的聖法蘭西斯教堂。
達·伽馬的去世對葡萄牙在印度的事務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的去世不僅意味着失去了一位經驗豐富的領導人,也使得葡萄牙在印度的改革計劃暫時停滯。儘管如此,達·伽馬的遺產仍然影響深遠。1539年,他的遺體被運回葡萄牙,重新安葬在維迪格拉(Vidigueira),以表彰他對葡萄牙的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