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的“黃金時代”女王

第54章 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的“黃金時代”女王

一、早期經歷

1553年,年輕的愛德華六世健康狀況急劇惡化,意識到自己可能無法成年便開始考慮王位繼承的問題。出於對天主教復辟的恐懼,愛德華不願意看到他的同父異母姐姐瑪麗一世繼承王位,因為瑪麗是堅定的天主教徒,而愛德華及其支持者們希望英格蘭能繼續走新教的道路。

愛德華六世與他的顧問們秘密地制定了一個名為《繼承案》的文件,旨在改變1544年亨利八世所確立的繼承順序。根據這個新的安排,愛德華指定他的遠房表親、同樣信仰新教的簡·格雷作為他的繼承人,而將瑪麗和伊麗莎白排除在外。簡·格雷是亨利七世的曾孫女,通過她的母親弗朗西斯·布蘭登(亨利八世妹妹瑪麗·都鐸的女兒)與王室有着血緣關係。這一決定不僅是為了保持宗教政策的一致性,也反映了愛德華對於家族內部權力鬥爭的擔憂。

然而,《繼承案》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持,尤其是在貴族階層和普通民眾之間。很多人認為,儘管亨利八世的第三繼承法案已經剝奪了瑪麗和伊麗莎白的合法繼承權,但按照傳統和法律,她們仍是最近的合法繼承人。愛德華的計劃更多地被視為個人意志的體現,而非普遍認可的繼承原則。

愛德華六世於1553年7月6日去世后,簡·格雷被迅速宣佈為女王,但她的統治只持續了九天。瑪麗一世的支持者迅速行動起來,聚集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並向倫敦進發。面對如此廣泛的反對,簡·格雷被迫放棄了王位,瑪麗一世最終在1553年7月19日正式成為英格蘭的女王。

瑪麗一世即位后,她立即恢復了天主教作為國家的官方宗教,並着手逆轉愛德華六世時期的新教改革。對於伊麗莎白而言,這一轉變意味着她再次成為了潛在的王位繼承人,同時也讓她處於危險之中,因為她被認為是新教勢力的一個象徵。事實上,在瑪麗統治期間,伊麗莎白曾因涉嫌參與叛亂而被短暫監禁。儘管如此,瑪麗並未正式取消伊麗莎白的繼承權,這為後者最終登上王位鋪平了道路。

二、姐妹鬩牆

1553年7月,隨着愛德華六世的早逝,瑪麗一世成功廢黜了簡·格雷,登上了英格蘭的王位。作為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瑪麗決心恢復天主教在英格蘭的地位,這直接導致了她與同父異母的妹妹伊麗莎白之間的緊張關係。伊麗莎白是一位公開的新教徒,這使得她在瑪麗統治下的地位變得極為敏感和危險。

瑪麗即位之初,她試圖迫使伊麗莎白改信天主教,但伊麗莎白雖然表面上順從,內心卻堅守着新教信仰。這種表面的順從並未能緩解瑪麗對妹妹的猜疑和不信任。1553年底,托馬斯·懷亞特領導的肯特郡起義爆發,起義軍宣稱要擁立伊麗莎白為女王。儘管伊麗莎白堅決否認自己與這次叛亂有任何關聯,但這一事件還是引發了瑪麗的強烈反應。作為預防措施,伊麗莎白被逮捕並關押在倫敦塔內長達兩個月,直到1554年5月才被釋放,隨後被轉移到伍德斯托克的一處莊園,處於軟禁狀態。

1555年4月,伊麗莎白被召回宮中,陪伴據說懷孕的瑪麗一世。然而,幾個月後,瑪麗的“懷孕”被證明是一場虛驚,實際上她並未懷孕。這段時間裏,瑪麗與伊麗莎白之間的關係並未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同年10月,伊麗莎白獲准前往哈菲爾德莊園居住,由托馬斯·波普爵士負責監護。即便如此,伊麗莎白的生活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1556年,她又因為涉嫌捲入新的陰謀而遭到監禁,這進一步加劇了她與瑪麗之間的矛盾。

隨着時間的推移,瑪麗一世的統治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包括經濟困難、外交失敗以及國內天主教復辟的不受歡迎。更重要的是,瑪麗婚後多年未能生育子女,這意味着她必須面對沒有直接繼承人的情況。到了1558年,瑪麗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她意識到自己不久於人世,不得不接受伊麗莎白作為合法繼承人的現實。這一決定得到了英國議會的支持,議會重申了亨利八世關於伊麗莎白繼承權的規定。

1558年11月6日,瑪麗一世正式確認伊麗莎白為自己的繼承人。11月17日,瑪麗逝世,伊麗莎白順利繼承了王位,開始了她的統治,也就是歷史上着名的伊麗莎白一世時代。

三、即位之初

1558年11月17日,瑪麗一世逝世,伊麗莎白繼位。伊麗莎白於1559年1月15日至16日在倫敦西敏寺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為女王,稱伊麗莎白一世。瑪麗五年的統治打斷了英國宗教改革的進程,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對外,她追隨教皇和西班牙,按她丈夫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的要求對法國作戰,結果戰爭失敗,喪失了英國在大陸的據點加來。伊麗莎白就是在這種內外交困的形勢下繼承王位的。

伊麗莎白天資聰敏,勤奮好學,受過很好的人文主義教育,能夠優雅地和文人騷客談論文學,伶牙俐齒地與人辯論。她為人冷酷、貪財、圓滑,但知識廣博,眼光敏銳,處事穩重。她的座右銘是“明察無言”(videoettaceo,直譯“我觀看,而且我沉默”)。

伊麗莎白上台後曾宣稱,國王是上帝在人間的全權代表,是人間的上帝,要求臣民對她絕對服從,無限崇拜。她視議會為她的統治工具,認為議會的作用不是讓議員制定新的法律或浪費大好時光去發表演說,而是撥款充實國庫。她禁止議會議論她的政策,限制議會的行動,甚至將敢於和她頂撞的議員趕出議會。為炫耀“人間上帝”的威嚴,她喜愛豪華的排場、盛大的宴會和華貴的服飾,卻又要節省宮廷開支,把這些費用轉嫁到大臣和貴族身上。她經常巡遊各地的貴族莊園,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並從地方貴族身上搜刮大量禮品。

然而,這位“人間上帝”卻不是教皇承認的合法君主。因為教皇不承認亨利八世與安妮·博林的婚姻,視伊麗莎白為私生子,否認她的王位繼承權。教皇、西班牙與法國都支持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來當英國的合法君主,這就使伊麗莎白無法依據教皇承認的“合法性”進行統治。她不得不依靠敵視天主教的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推行有利於他們的政策。另一方面,宗教改革中取得了教會大量土地財產的新貴族和資產階級也害怕天主教復辟,因而擁戴伊麗莎白。議會對她的專制統治只有服從。於是這種王權和資產階級新貴族的聯盟成為伊麗莎白專制政權的政治基礎。

伊麗莎白特別善於與別人交流,懂得如何獲得臣民的愛戴。一位編年史家寫道:“如果說曾有人具有一種天賦和風采能贏得人民的心的話,這人就是伊麗莎白女王。如果說她曾表現過這種天賦和風采,那就是在這個時候。她把溫和與尊嚴結合在一起,莊嚴地俯身向最卑微的臣民致意。她的所有的官能都在活動,而一舉一動似乎都得到思想感情很好的支配:她的眼睛望着一個臣民,她的耳朵在傾聽另一個臣民的聲音,她的心裏又在對第三個人的意見作出判斷,而她卻正和第四個人交談;她的精神似乎無所不在,但又都像是全神貫注,並未分心似的。她對有的人表示同情,對有的人加以稱讚,對有的人表示感謝,而對另一些人則詼諧機智地予以戲謔嘲弄。她不責備任何人,她不忽略任何禮儀,她故意向眾人微笑,展示自己優雅的儀態,因而她的臣民也加倍地表現了他們的歡樂,後來以最高的語調來談論這一切,使人們的耳朵經常聽到一些對君王的過分讚美。”她對待英國臣民的這種脈脈溫情的姿態,贏得了幾乎全體英國人的愛戴。當時人們親切地稱他們的女王為“貝西”。

四、穩固統治

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繼位時,英國面臨著嚴峻的內外挑戰。國內,瑪麗一世的天主教政策導致了社會分裂;國外,西班牙和法國等天主教國家對英國的新教改革持敵對態度,蘇格蘭的瑪麗·斯圖亞特也覬覦英國王位。面對這些複雜局面,伊麗莎白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穩固了自己的統治。

伊麗莎白首先以安定國內為主。她在出席倫敦市為女王舉行的第一次招待會時,提出了“和睦”的口號。她的加冕慶典主題是“團結”,王位裝飾着紅白兩色玫瑰,象徵約克家族與蘭開斯特家族的聯合,預示着她將努力維持英國的永久和睦。然而,宗教問題仍然是她面臨的一大難題。

伊麗莎白執政前期,天主教勢力尤其是教皇和西班牙對英國的宗教改革感到極度不安。西班牙擔心英國日益增長的海外活動會威脅其海上霸權。為了應對這些外部威脅,伊麗莎白採取了小心謹慎的對外政策。1559年,她拒絕了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的求婚,避免了英國成為西班牙的從屬國。她積極支持蘇格蘭新教徒,幫助新教貴族擊敗和廢黜瑪麗·斯圖亞特,使親英的新教徒在蘇格蘭掌權。同時,她盡量不介入歐洲事務,直到1585年前都遲遲不肯公開干預尼德蘭革命,避免與天主教國家發生直接衝突。然而,她暗中支持英國海盜打擊西班牙等國,以削弱敵對勢力。

教皇和西班牙不甘心新教在英國的得勢,加緊策劃反女王的陰謀。1567年,瑪麗·斯圖亞特逃往英國並被軟禁,成為各種陰謀活動的中心。1569年,伊麗莎白破獲了第四代諾福克公爵托馬斯·霍華德陰謀娶瑪麗、推翻自己的案件。英國北部天主教勢力聞訊叛亂,叛亂者受到西班牙的指使和金錢支持,妄圖營救瑪麗並取代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迅速派大軍鎮壓了叛亂。

1570年,教皇庇護五世宣佈開除伊麗莎白的教籍,解除英國臣民對她的效忠義務,並派大批耶穌會士潛入英國策動叛亂。然而,這些陰謀案件接連被偵破。1584年,西班牙派遣刺客暗殺尼德蘭起義領袖威廉一世,1585年西軍佔領安特衛普,英國不僅在對尼德蘭貿易方面受到嚴重打擊,還面臨西班牙入侵的威脅,內外形勢日趨緊張。

1586年,伊麗莎白破獲了安東尼·巴賓頓一夥企圖刺殺伊麗莎白和擁立瑪麗的陰謀,查獲了瑪麗與陰謀分子的來往密信和她下達的行動指令。掌握了確鑿證據后,伊麗莎白立即逮捕了陰謀分子,並對瑪麗進行審判。1587年,瑪麗以謀反罪被處死。瑪麗之死清除了國內陰謀活動的中心,對天主教世界是一次大膽的挑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1588年7月,西班牙派出一百多艘艦船組成的“無敵艦隊”遠征英國。儘管英國在實力上不及西班牙,但在緊要關頭,英國不同階層和不同教派都積極行動起來。沿海城市自備船隻參戰,大批民兵應徵集結。伊麗莎白親往軍隊集結地發表演說,表示要與他們共存亡。在海戰中,西班牙艦隻笨重不靈,水兵缺乏訓練,指揮無能。而英國艦船小巧靈活,炮火猛烈,水兵英勇善戰,英方將領查爾斯·霍華德、弗朗西斯·德雷克等指揮得當,加上風暴對英軍有利,最終“無敵艦隊”被擊敗,只剩下幾十條船逃回西班牙。

格拉沃利訥海戰被視為英國新教對天主教勢力的重大勝利。無敵艦隊的失敗削弱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權地位,為英國的大規模海外擴張開闢了道路。伊麗莎白時代,英國經濟繼續發展,倫敦成為工商業和金融的重要中心。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在英國繁榮起來,產生了世界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和近代唯物主義的鼻祖弗朗西斯·培根。

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期間,還出現了包括德雷克、沃爾特·雷利和漢弗萊·吉爾伯特在內的諸多航海家,促進了英國航海業的發展。德雷克完成了環球航行,雷利在北美洲建立了羅阿諾克殖民地,儘管這些早期嘗試並不完全成功,但為英國未來的殖民擴張奠定了基礎。

五、儲位問題

伊麗莎白一世在世時以“童貞女王”着稱,她一生都保持獨身,沒有結婚。終其在位時期,她的婚姻問題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由於她終身未婚,沒有子嗣,儲位問題成為國家政治中的一個重要議題。伊麗莎白的顧問屢次請求她結婚,議會也多次提出類似的要求。然而,伊麗莎白對這些請求總是模稜兩可,既不明確拒絕,也不輕易同意。她利用自己未婚待嫁的身份,對先後向其求婚的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法國、瑞典等王室虛與委蛇,以自己的婚姻為籌碼,在歐洲大陸各國,特別是法國和西班牙這兩大強國之間進行權力平衡,為英國最大限度地謀求國家利益。據說她即位后,把加冕指環戴在左手無名指上,作為自己把一生獻給國家與人民的象徵。

伊麗莎白一世的婚姻問題不僅是個人選擇,更關乎國家利益。她多次拒絕了來自歐洲各國王室的求婚,包括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法國王室成員等。這些求婚者背後都有着複雜的外交動機,伊麗莎白巧妙地利用這一點,保持了英國的獨立和中立。例如,她拒絕費利佩二世的求婚,避免了英國成為西班牙的附庸國;同時,她與法國保持友好關係,但又不完全倒向法國,以此來平衡歐洲大國之間的勢力。

在伊麗莎白一世的晚年,當她不得不考慮繼承人問題時,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她的表外甥女嘉芙蓮·格雷夫人是亨利七世之女瑪麗·都鐸的外孫女,對王位有優先繼承權。然而,嘉芙蓮與愛德華·西摩,第一代赫特福德伯爵的秘密婚姻激怒了伊麗莎白一世,她本人也被囚禁至死。這使得嘉芙蓮不再是一個合適的繼承人選。

隨着嘉芙蓮的出局,伊麗莎白一世的繼承人問題變得更加緊迫。在她的晚年,她越來越傾向於她的侄孫,被她處死的瑪麗·斯圖亞特的兒子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後來的詹姆斯一世)。詹姆斯六世是伊麗莎白的近親,也是蘇格蘭的合法君主。他的新教背景和對英國的友好態度使他成為一個較為理想的繼承人選。然而,伊麗莎白一世從未正式命名詹姆斯六世為繼承人。她一直保持模糊的態度,以防止潛在的政治動蕩。儘管如此,詹姆斯六世還是通過各種渠道得知自己有可能成為英格蘭的國王,並積極準備。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后,詹姆斯六世順利繼承了英格蘭王位,成為詹姆斯一世,實現了蘇格蘭和英格蘭的聯合。

伊麗莎白一世的婚姻政策和繼承人選擇反映了她高超的政治手腕。她通過保持未婚的狀態,成功地在歐洲大國之間保持了英國的獨立和中立,為國家爭取了最大的利益。她的繼承人詹姆斯六世的順利繼位,也標誌着英國和蘇格蘭的聯合,開啟了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的統治。

六、光榮謝幕

伊麗莎白一世執政期間,英國專制王權和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資本原始積累迅速發展,初步奪取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權,這些都對英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的最後十餘年,英國的國內矛盾日趨尖銳。對西班牙戰爭給人民帶來沉重的賦稅負擔,金銀大量流入引起物價飛漲,反圈地法的廢除使農民失地現象更加嚴重,行會制度的解體使手工業者處境日益惡化。16世紀90年代連續五年歉收使社會局勢動蕩不安,城鄉人民起義不斷發生。1601年,伊麗莎白的寵臣、第二代埃塞克斯伯爵羅伯特·德弗羅利用這種不滿情緒在倫敦鼓動市民起義。埃塞克斯雖然失敗被殺,但寵臣叛變卻反映了社會矛盾的深刻,在伊麗莎白心中留下痛苦的回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從1594年起,在愛爾蘭還爆發了一場為期九年的戰爭。儘管如此,伊麗莎白政府的政策保證了英國的安全,最大限度地節省了國家財力,減輕了人民負擔,從而維護了社會穩定。

隨着資本主義的成長,王權與資產階級的聯盟也開始出現裂痕,議會與女王的關係趨於緊張。這種矛盾首先表現在宗教問題上。資產階級要求深入宗教改革,用清教代替國教,為此掀起了清教運動。伊麗莎白卻以國教為統治工具,害怕清教的民主共和精神。1588年以後,隨着天主教復辟威脅的消失,伊麗莎白加緊了對清教的打擊和迫害。尤其是她晚年,多次處死清教激進派領袖,引起了資產階級和議會的不滿。其次,伊麗莎白在晚年越來越隨意地把許多商品的專賣權賜給寵臣,嚴重損害了資產階級的利益,也引起群眾的不滿。1597年議會請求廢除專賣權,遭到女王拒絕。1601年,女王的最後一次議會再度討論廢除專買權的議案,對專賣權制度進行猛烈抨擊。圓滑老練的伊麗莎白害怕與議會發生公開衝突,只好許諾停止出售有害的專賣權,還親往議會進行安撫,使事態暫時得以平息。

同年11月30日,伊麗莎白一世在白廳向下院議員們發表了着名的“黃金演說”,大意是:“世界上原本沒有無價之寶,無論多麼貴重的珍寶,都比不上我提到的一個,這就是你們的愛。”她還在演說中說:“也許你們會見證許多比我英明的王公端坐於這個席位上,不過不會有比我還愛你們的人就座於此,這樣的人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有。”這是女王的最後一次公開演說。

此時,下層社會的動蕩,資產階級的不滿,日益尖銳的宗教爭端以及不斷發生的宮廷傾軋,都使伊麗莎白晚年變得憂鬱、孤僻、多疑。伊麗莎白一世在其輝煌的建樹之後,給後人留下了少得可憐的財富和龐大的債務。與此同時,她的身體也變得衰弱多病。埃塞克斯死後,伊麗莎白患上了神經衰弱症,還有風濕病及慢性黃疽纏身。

1603年元月,伊麗莎白卧床不起。3月23日,已經病危且失去語言能力的她同意樞密院的安排,用手勢指定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繼承王位。3月24日凌晨,昏迷中的伊麗莎白在薩里郡的列治文宮(曾名里士滿宮)逝世,終年69歲。威廉·康登在《大英編年史》中有如下詩體記載當時伊麗莎白的臣民為她送葬時的情景:“女王由水路被運送到了懷特霍爾宮,船槳的每一次划動都令人眼淚汪汪;水下的魚兒也紛紛地貼着船兒轉,哭得眼珠兒掉落,盲目地跟着遊動。”

由於伊麗莎白終身未婚且沒有子嗣,故而在她死後,歷經118年的都鐸王朝的統治宣告終結。她死後由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繼承英格蘭王位,稱詹姆斯一世,開啟了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上一章下一章

第54章 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的“黃金時代”女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