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弟子規》

第35章 《弟子規》

孔仁拍了拍陳琦的手,有些不舍的說道:“唉!可惜我的身份着實不適合與你一同外出,要不我也不願意和你分開。我若再外出,去哪裏找你呢?”

陳琦想了想,開口道:“兄若的閑暇,可以去豐都驛蘭園找我。”

陳琦說完,衝著在場的眾位大儒作揖行禮后,和秦奕一起向廟門外走去。

陳琦和秦奕回到孔府門前,已經有小廝將雪隱駒牽了出來。陳琦一躍而起,飛上馬背;秦奕上了自己的寶馬,二人馬蹄飛馳,向著泰州城內趕去。

文聖廟中,眾人還沒有從陳琦離去的震驚中反應過來。陳琦今天的表現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們對於天才的認知,他們原本還期待着陳琦能夠繼續書寫奇迹。但是,就是那麼的突然,陳琦被一名老者給叫走了,沒有說任何緣由,就那麼匆匆離去了。

此時心裏最矛盾的人,要數被陳琦打敗的徐巍、季垚和許志了。他們三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算什麼?輸了?贏了?

陳琦走後也沒有安排如何處置他們三人,也沒有說要帶他們走。他們現在搞不懂自己應該為重獲自由而感到高興呢?還是應該為被拋棄而感到憤怒。

一個小廝跑進文廟,手中拿着一塊白色的綢布。小廝跑到孔仁面前,將綢布遞給孔仁。孔仁點點頭,命人將綢布打開。這是一塊五尺寬,一張長的白色綢布,上面用三寸見方的字,寫了一篇小文章。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房室清,牆壁凈。几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弟子規清朝李毓秀’

《弟子規》是陳琦前世清朝秀才李毓秀所着,是李毓秀根據《論語·學而篇》延伸而來的行為規範體系,三字一句,兩句一韻,朗朗上口,很適合學齡前和學齡初期的兒童們背誦。

《弟子規》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和規範,是啟蒙養正、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樂意根據《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話,分為八章。

第一章為《總敘》,主要講的是教育為學之道。

第二章為《入則孝》,主要講的是如何為孝之道。

第三章為《出則弟》,主要講的是兄弟相處之道。

第四章為《謹》,主要是講修身之道。

第五章為《信》,主要是講為人之道。

第六章為《泛愛眾》,主要講的是處世之道。

第七章為《親仁》,主要講的是擇師之道。

第八章為《學文》,主要講的是學習之道。

《弟子規》是一部啟蒙學科中的經典。內容淺顯易懂,順口押韻,以精鍊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的啟蒙教育。雖然在陳琦的前世,有很多所謂的學者、專家,將《弟子規》看做是封建禮教,看做是培養封建統治者奴才的黑規,是反動守則,甚至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當做是滿人統治漢人的工具,從而處心積慮的激化民族矛盾。

但是在陳琦看來,書籍從來就沒有好壞之別,只有懂和不懂的區別。不管到什麼時候,懂規矩,懂禮貌都應該被否定,更不應該是錯誤或是討伐的東西。見到父母老人就應該有基本的禮教,而不是盲目的盲從西方或者別的什麼狗屁文化,將沒禮教當做‘先進’,將懂禮貌看做落後。

並不會有人看過《梁祝》和《羅密歐與朱麗葉》后,就殉情自殺的;只會學到對愛情和忠貞的嚮往。也不會有人讀了《離騷》就跳河學屈原的,只會學到忠誠和氣節。文章終究只是文章,我們既不需要誇大文章的影響力,也不要低估我們的孩子們的判斷力。

陳琦之所以會寫《弟子規》,是因為他在孔府藏書樓上看到了儒家幾位大賢在批註《為學篇》的時候,都在着眼於計較先為學還是先為人的這個觀點。而無視了孔師在《學而篇》中關於修身的基本要求,更有甚者在著書立說之時,指鹿為馬,胡說一通。根本沒有一點實際意義。

在陳琦連續讀完六本這類型的書後,陳琦這才用了一晚上的時間,寫了這篇《弟子規》,作為給那六本書的批註。但是因為他今天還要來參加文比大典,所以也就沒有將這弟子規拿來。

因此,在陳琦離開前才會特意的叮囑孔仁,將這篇《弟子規》收起來,希望能有些作用吧。

在孔丘和孔仁看完這篇《弟子規》后,兩人對視一眼,無奈的笑了。他二人在儒家經典研習方面算的上大家了。陳琦的這篇《弟子規》,從文筆上來講,從行文上來講,都算不上精品,只能勉為其難的稱之為上品。但是,在二人逐字逐句的進行詳解后,他們發現,這篇《弟子規》太適合他們草廬那種以教書育人為業的人了。尤其是那極具韻律的平仄音,更是非常符合小孩們的口語習慣。

突然,不知道是誰突然喊了一聲:“這是什麼字體呀?為什麼之前沒有見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只想當個鹹魚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只想當個鹹魚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章 《弟子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