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求新之舉,是前進還是倒退

第27章 求新之舉,是前進還是倒退

在路過小區垃圾桶旁時,我清晰而分明地聽到一位保潔大姐那滿懷着無奈與疲憊的抱怨之聲:“現在的垃圾咋這麼多啊!好多明明還好好的東西都被扔到這裏了。”其實,這樣的怨言於我而言,絕非是初次聽聞。平素里,我亦能夠真真切切地目睹到保潔工人們每日辛勤勞作的情景,他們的工作着實是辛苦到了極點。鑒於這樣的狀況,我便在心底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儘可能地減少自己扔到這裏的垃圾數量。

回憶起兒時在農村成長的那段歲月,那時的生活簡單純粹,根本未曾有過垃圾桶的概念,似乎也的確沒有過多需要丟棄的物品。然而,在如今的生活里,為何每日都會產生如此數量驚人的垃圾呢?經過一番深入且細緻的思索,我敏銳地洞察到其根源其實極為簡單,無非是人們那一味盲目追求“新”的心理在暗中作祟。只要物品稍微有那麼一丁點不夠時尚、不夠新穎,腦海中瞬間浮現出的念頭便是毫不留情地將其拋棄,緊接着迅速地轉而尋求全新的替代品。這種心理態勢,在當下的社會中早已是屢見不鮮,成為了一種廣泛存在且難以忽視的現象。

就在不久前的那段日子裏,我的手機突然遭遇了無法開機的故障,在百般無奈之下,我懷着一絲希望走進了手機店,滿心期待着能夠將其修復,以便繼續使用。剛踏入店門的那一瞬間,店員便極其熱情且主動地向我大力推薦各類新款手機。而我,則略顯底氣不足地詢問是否能夠修理一下我這部已然出現故障的手機。店員的臉上瞬間浮現出了驚愕的神情,那其中甚至還夾雜着一絲不易察覺的嘲諷,他說道:“如今這個年頭,誰還會去修理手機啊?即便是手機沒壞,都有人心心念念地想着要更換新款呢!”然而,不論他們如何想方設法地試圖“打擊”我更換新手機的想法,我依舊堅定不移地選擇修理這部陪伴我已久的舊手機。最終,花費了四百元之後,手機總算恢復了正常的工作狀態。那一刻,我的內心瞬間被喜悅所填滿,那種感覺就如同自己從一場極為嚴重的重病中奇迹般地痊癒,得以順利康復出院一般。而且,經歷了這番波折,我對這部手機更是加倍地珍惜。畢竟,它已經忠心耿耿地為我服務了長達五六年的時間,彼此之間已然積累下了無比深厚的感情。

當我踏出手機店的那一刻,腦海中依舊縈繞着方才店員所說的那番話語。與此同時,我將其與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現象緊密地相互聯繫、聯想,不禁驚愕地察覺到,在如今的這個社會當中,許多人無論在面對何種事物時,只要一旦發現了哪怕是極其細微的問題,首先湧上心頭的念頭並非是想方設法去修復彌補,而是毫不猶豫、毫不留情地選擇立即拋棄,緊接着馬上換新。這種態度,小到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飾品、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一雙再尋常不過的鞋子,大到至關重要的戀愛婚姻、關乎個人前途的工作事業,皆是如此,毫無例外。社會究竟是從何時開始,逐步演變成了如今這般模樣?

回憶起我的母親,在她那根深蒂固的觀念之中,任何物品都絕對沒有被隨意丟棄的可能性。哪怕是一件衣服,已經穿到了破舊不堪、實在無法再上身的程度,她也會想方設法地將其裁剪成舊布,用以精心製作補丁。素色的布片會巧妙地搭配素色的衣物,花色的布片則會被恰到好處地用於花色的衣服。倘若家中的瓦罐出現了一道裂縫,她會小心翼翼、全神貫注地沿着裂縫精心鑽上兩排細小的孔洞,然後用結實無比的線如同縫補衣物一般將其“縫合”起來。雖說經過如此處理后的瓦罐無法再用於盛水,但卻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存放糧食的絕佳容器;要是鍋具不幸破了一個小洞,她會毫不猶豫地請來手藝精湛的工匠進行修補;就連洗過鍋的水,她也絕不允許有絲毫的隨意傾倒,而是會悉心地拿來拌入米糠,用以餵養家中的豬仔……對於老一輩的人而言,隨意丟棄物品這一行為意味着極度的浪費,而“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這是他們心中那道萬萬不可逾越的紅線,是絕對不容許發生的事情。

當談及婚姻這等至關重要的大事,那就更是毋庸多言了。在曾經的那個時代,一樁婚姻往往能夠堅如磐石般地維繫一生。雖然鮮有人將愛情成天掛在嘴邊,大肆宣揚,但卻有着無數對夫妻攜手相伴,風雨同舟,直至生命的盡頭。那時,山巒寧靜而沉穩,如同一位默默守護的巨人;星光璀璨而迷人,宛如鑲嵌在天幕上的寶石;時光則以一種最為質樸、純真的姿態,毫無保留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然而,不知從何時起,究竟是因為何種難以捉摸的緣由,我們的心境變得越來越浮躁,對待人、對待物的言行舉止越來越缺乏應有的耐心,更別提懷有那份珍貴的敬畏之心了。只要對任何事物稍有不滿,便會毫不猶豫地將其棄之不顧,彷彿它們毫無價值可言。這究竟是時代的進步,還是時代的悲哀?

在我的身邊,有着眾多的朋友,他們能夠輕而易舉、毫不遲疑地提出離婚,信誓旦旦地聲稱不願守着一樁存在些許缺陷的婚姻度過漫長的一生。工作稍有那麼一點不順心,便會當機立斷地選擇跳槽,斬釘截鐵地宣稱自己絕不能為了那一點點微薄的工資而委屈了自己遠大的夢想。他們所說的這些話語,聽起來都是那般的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彷彿充滿了堅定不移的決心和勇氣。可是,當我們靜下心來細細思量,又有幾人最終能夠擁有一個美滿如意的結局呢?倘若東西一旦稍有損壞便要毫不留情地丟棄,那麼那些人生並非十全十美、存在些許遺憾的人,豈不是連最基本的生存下去的權利都被無情地剝奪了?

女媧補天的古老傳說流傳至今,這足以清晰地表明女媧並未因為天空的殘破不堪而選擇無情地遺棄;面對身有殘疾的孩子,又何曾見過有哪位母親會狠心將他們拋棄而置之不理?自古以來,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鍵時刻,不是選擇懦弱地放棄、可恥地逃避,而是英勇無畏、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敢於拋頭顱、灑熱血,只為謀求國家的獨立、民族的尊嚴以及人民的幸福!倘若人人都秉持着“丟棄換新”的這種極端且短視的態度,那麼這人間很快便會如同墮入地獄一般,變得冷漠無情、毫無生機!

我們都不過是這世間平凡普通之人,在這漫長且充滿未知的人生道路上,那些我們有緣相遇、有幸相守的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事物,以及曾經相處過的形形色色的人,縱然他們有着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與不足,但在這其中,都無一例外地蘊含著一份深深的情意。他們都是我們這一生中不該拋棄、不能拋棄、不願拋棄、不忍拋棄、不舍拋棄的珍貴存在呀!

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深入且全面地探討這種現象背後所隱藏的社會文化因素。在當今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環境中,消費主義文化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洪流,勢不可擋。商家們為了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通過不斷地推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新產品、精心營造出一個又一個的新潮流,巧妙地激發了人們內心深處對於“新”的強烈渴望和無盡追求。廣告中那絢麗多彩的畫面、社交媒體上所展示的理想化生活方式,如同無形的雙手,在潛移默化中深深地影響着人們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念。漸漸地,人們開始將擁有最新、最時尚的物品視為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那些舊的、稍有瑕疵的物品則被無情地視為落伍和低價值的代表。

與此同時,現代社會所帶來的激烈競爭壓力也使得人們內心深處渴望通過不斷更新物品和環境來獲取一種短暫的心理上的滿足和虛幻的安慰。日復一日的工作所帶來的疲憊不堪、生活中所面臨的重重壓力,讓人們試圖在物質的頻繁更新換代中尋覓那一絲轉瞬即逝的新鮮感和短暫的刺激,以此來暫時忘卻現實中那些令人煩惱和倍感挫折的問題。這種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推動人們頻繁更換物品和對待問題採取“換新”態度的幕後黑手。

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深入剖析,人們對於新事物的執着追求往往源於內心對於變化和刺激的本能需求。那種新鮮感能夠有效地激發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從而帶來短暫的愉悅和興奮的感覺。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如果過度地依賴這種來自外部的刺激來獲取滿足感,人們便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內在的情感需求和真正的價值追求。對於那些長期陪伴我們使用的物品,在日復一日的相處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在其身上不自覺地留下難以磨滅的情感印記和珍貴的回憶,而一旦輕易地將它們拋棄,便意味着無情地切斷了這些緊密相連的情感紐帶。

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恰似一把鋒利無比的雙刃劍,在為我們帶來數不勝數的便利和顯着進步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引發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深刻變革。在往昔的悠悠歲月里,人們大多棲居於相對穩定且封閉的社區,身處的社交圈子也顯得較為固定。鄰里之間相互熟知,彼此關懷照料,朋友之間的情誼醇厚深沉,經得起歲月的重重考驗。那時,街頭巷尾瀰漫著濃濃的人情味,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個溫暖的笑容,都能在彼此心間流淌出溫馨的暖流。

回想起過去,左鄰右舍彷彿是一個親密無間的大家庭,哪家需要幫忙,眾人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孩子們在巷子裏嬉笑打鬧,大人們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樂。朋友之間的情誼更是堅如磐石,無論風雨如何侵襲,那份真摯的牽挂和支持始終不變。或許只是一杯粗茶,或許只是一次徹夜長談,都能讓彼此的心靈得到慰藉和滋養。

然而,時至今日,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以及人口流動的日益頻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逐漸變得疏鬆和短暫。在這個瞬息萬變、節奏飛快的社會中,人們常常因為工作的變動、生活環境的改變而不斷結識新的面孔,同時也在不經意間與舊友失去了緊密的聯繫。這種變化猶如一陣無形的風,悄然吹散了曾經緊密相連的人際紐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面對生活的起伏和變遷,人們似乎越來越缺乏耐心和定力去維繫那些珍貴的情誼。當人際關係中出現些許問題和矛盾時,許多人不再像過去那樣積極主動地去溝通、去理解、去包容,而是選擇了逃避和放棄。他們寧願在新的關係中重新開始,也不願花費精力去修復和維護已有的關係,彷彿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就拿婚姻關係來說,過去的社會環境相對保守傳統,離婚這一行為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社會壓力,同時也面臨著嚴格的道德約束。在那個時代,婚姻被視作一種神聖莊嚴、不可輕易破裂的契約。夫妻雙方即便在漫長的生活旅程中遭遇重重艱難險阻和紛繁複雜的矛盾,也會在外界輿論的壓力和內心道德準則的指引下,選擇堅守和忍耐。他們深知,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合,更是一份承諾、一份責任。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社會觀念逐漸開放,個人主義思潮蓬勃興起。如今,人們對於婚姻的期望和要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婚姻中不可避免地出現矛盾和問題時,一部分人不再願意沿襲老一輩默默忍耐和包容的方式,而是更傾向於追求個人內心所嚮往的所謂幸福和自由。他們堅信,人生短暫而寶貴,不應在一段不完美的婚姻中委屈自己,應當勇敢地踏出舒適區,去追尋更契合自己理想的伴侶和生活方式。

可是,這種看似洒脫、輕易放棄的態度,在很多時候並未能真正為他們帶來長久的幸福和滿足。相反,它可能成為一把雙刃劍,在斬斷舊關係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孤獨、失落和內心的空虛。因為每一段關係都需要時間和精力去經營,每一次的放棄都意味着失去了一次成長和磨合的機會。

在競爭激烈、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工作領域,年輕一代懷揣着宏偉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渴望在職場的廣闊舞台上迅速嶄露頭角,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充滿朝氣與活力,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和期待。

一些年輕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過於追求那完美無瑕、表面光鮮的工作狀態,對現實中的工作環境和待遇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容忍度。他們的目光往往聚焦在那些看似待遇優厚、名聲響亮的工作機會上,一旦對現有的工作稍有不滿,便毫不猶豫地選擇跳槽,期望能在新的崗位上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工作。

這種頻繁的職業變動,表面上看似是在追求更好的發展機會,但實際上卻難以讓他們建立起深厚紮實的職業根基,也無法積累豐富多樣的工作經驗。不僅如此,這樣的行為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個人的職業聲譽造成負面影響,阻礙其長遠的發展前景。

在這不斷追逐“更好”的過程中,他們往往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實質性提升和經驗的沉澱。最終,可能陷入一種不斷跳槽卻始終無法實現真正職業成長的尷尬困境,如同在迷宮中徘徊,找不到通往成功的穩定道路。

我們應當清晰而深刻地認識到,“修復”和“珍惜”這兩個看似質樸簡單的概念,絕非是與時代進步格格不入的陳舊觀念,而是對生活一種更為深邃、更為本質的理解與尊重。

當我們着手修復一件物品時,所做的絕不僅僅是解決其表面顯而易見的功能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在這一精心修復的過程中,我們延續了它所承載的珍貴情感記憶和獨特的歷史價值。每一次細緻入微的修復動作,都是對過往美好時光的深情致敬,是對曾經陪伴我們度過歲月的物件的衷心感恩與無比珍視。

同樣地,珍惜一段關係,無論是那血濃於水、與生俱來的親情,還是在患難時刻相互扶持、不離不棄的友情,亦或是那刻骨銘心、觸動靈魂的愛情,都在潛移默化中滋養和培育着我們的同理心、責任感以及包容心。

當我們全心全意地去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呵護每一段真摯的情感時,我們便逐漸學會了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懂得了主動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也擁有了包容他人不足與過錯的寬廣胸懷。

為了讓更多的人深刻領悟到“勤儉節約”“珍惜擁有”這些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途徑來實現這一目標。

學校,作為培育未來棟樑的搖籃,應當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巧妙地融入相關的課程內容和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孩子們從小就養成對物品懷有珍惜和尊重之心,讓他們清晰地明白每一個物品的背後都凝聚着無數的資源投入和辛勤的勞動汗水。

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首要課堂,父母更應當以身作則,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行為,向孩子傳遞珍惜物品、節約資源的寶貴理念。比如,通過舊物改造、節約用水用電等實際行動,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價值觀。

與此同時,社會媒體作為輿論傳播的重要引領者,應當充分發揮其積極有效的作用,廣泛宣傳那些通過修復和創新賦予舊物新生命的感人故事,大力倡導一種更加可持續、更具深遠意義的生活方式。通過這些充滿正能量的宣傳和引導,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和觸動,從而重新審視和調整自己的消費行為和生活態度。

對於每一個獨立的個體而言,我們需要時刻保持頭腦的清醒與敏銳,不斷反思自己的消費行為和對待問題的態度與方式。

當我們置身於一個琳琅滿目、充滿各種商品誘惑的環境中時,應當保持冷靜和理智,深入思考,明確自己真正的需求所在。堅決避免僅僅被外在華麗迷人的包裝和極具誘惑性的廣告所驅使和左右,盲目衝動地購買那些並非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物品。

在人際關係和工作領域遭遇困難與挑戰時,我們要學會克制內心的衝動和浮躁,以平和穩定的心態冷靜分析問題的本質和根源,積極主動地去探尋解決問題的切實有效方法,而不是輕易地選擇放棄和逃避。

只有當我們真正從內心深處深刻理解了“珍惜”的豐富內涵,學會了在“修復”的艱難過程中不斷汲取經驗、實現自我成長和進步,我們才能夠在這個瞬息萬變、物慾橫流的紛繁世界中,尋覓到那份獨屬於自己內心的寧靜與滿足,進而建立起更加穩固堅實、更具深遠意義、更加充滿幸福溫馨的美好生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堅強無邊第二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堅強無邊第二版
上一章下一章

第27章 求新之舉,是前進還是倒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