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隨和非善,過則無益

第133章 隨和非善,過則無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邂逅一種極為獨特的人。他們彷彿被賦予了一種神秘的魔力,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能將生活經營得繪聲繪色,看上去過得相當愜意。而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他們絕不會得罪身邊的任何人,完完全全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那種“好好先生”。然而,這不禁讓我們陷入深深的思索:這樣的人真的能被稱為好人嗎?這確實是一個極具普遍性且深刻無比的問題,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在我們每個人的周圍,幾乎都能找到這類人的身影。

他們宛如生活中的一種特殊存在,無論置身於怎樣的環境之中,都能巧妙地融入其中,與周圍的人和諧共處,從未見過他們與任何人發生衝突或矛盾。他們的言行舉止總是恰到好處,既不會過於張揚而惹人生厭,也不會過於低調而被人忽視。他們似乎掌握了一種與人相處的完美藝術,能夠在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然而,這種看似完美的表現,卻讓人心中生起疑惑:他們的和善究竟是發自內心的真誠,還是僅僅是一種表面的偽裝呢?畢竟,在這複雜多變的社會生活中,真正的好人不應僅僅是不得罪人,還應該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敢於為了正義和真理挺身而出。而這些“好好先生”們的行為,往往讓人難以判斷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和價值取向。所以,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這樣的人到底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人呢?這種疑問不僅困擾着我們個人,也反映了整個社會對於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說實話,我確實不是這種人,而且從心底里更加不願意成為這樣的人。正因為如此,我從內心深處對這類人懷有比較強烈的討厭之感。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並沒有選擇用自己的語言直接進行回答。相反,我引用了《論語·陽貨篇》中聖人孔子的話語來傳達我的觀點。其中的原文為:“子曰:‘鄉愿,德之賊也。’”這句話如果翻譯成現代的語言,其意思就是,孔子說:“那些沒有明確的是非善惡觀念的好好先生,實際上是損害德行的人。”這一點是非常明顯的,孔子對於“鄉愿”這種人是極為反對的。

所謂“鄉愿”,確切地說,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中,存在着這樣一種特殊的人。他們在面對是非問題時,完全沒有自己的判斷,只是盲目地隨波逐流,毫無原則可言。他們的言行常常相互矛盾,嘴上說著一套,實際行動卻是另一套,以偽善的面目欺騙世人。他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處處刻意討好他人,極力避免得罪身邊的任何人,尤其是同鄉之人。而他們卻憑藉著表面上的“忠厚老實”,贏得了眾人的稱道,被視為“老好人”。

孔子以極其尖銳的言辭指出,這種被稱為“鄉愿”的人,其言行嚴重不符。從表面上看,他們似乎有着一定的德行表現,但實際上,他們根本不具備真正的德行。恰恰相反,他們的存在反而擾亂了真正的德行秩序。他們就如同德行的“賊寇”一般,對社會的道德規範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孔子的這句話猶如一記響亮的警鐘,時刻提醒着世人。對於這種“鄉愿”之人,我們絕對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加以仔細辨別。

而後,孟子在其着作《孟子·盡心下》之中,更是極為清楚地闡明了這種人本質上乃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之人。從表面的現象來看,他們僅僅只是那種對所有人都力求做到完全不得罪的“好好先生”罷了。然而,若深入探究其本質,就會發現實際上他們嚴重抹煞了是非的界限,混淆了善惡的標準。在面對正義之事時,他們既不會挺身而出主持正義,在遇到壞人壞事之際,也不會勇敢地進行抵制。就這樣,他們全然變成了危害道德的人。

人們通常都會認為,性格隨和的人總是有着福氣的。此言確實是有其道理,並非虛言。然而,世間萬物皆有其應有的限度。一旦隨和過了頭,就極有可能演變成一場巨大的災難。那些沒有底線、毫無原則的過於隨和之人,恰恰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好好先生,也就是孔孟聖賢所極其討厭的那種“鄉愿”。當我們回顧漫長的歷史長河,再仔細看看我們的身邊,就會發現這種人最終所換來的往往是不被他人尊重以及陷入無休止的被消耗之中。他們漸漸地淪為了可有可無、被邊緣化的冤大頭。

在歷史的宏偉畫卷中,那些過於隨和之人常常因為不敢堅持原則而被人輕視。他們或許在一時之間能夠獲得表面的和諧,但長遠來看,卻失去了真正的尊嚴和價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那些總是迎合他人、不敢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人,往往在關鍵時刻被人忽略,他們的付出被視為理所當然,而他們自己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他們在人群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了那個被邊緣化的存在,心中充滿了無奈和委屈,卻又不知該如何改變自己的處境。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當中,通常都會覺得隨和的人總是有着滿滿的福氣。這句話確實所言非虛。隨和之人往往能夠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境遇,他們善於與他人相處,不輕易與人發生衝突,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他們的隨和能夠為自己贏得良好的人緣,也能讓周圍的人感受到溫暖與舒適。

然而,正如世間萬物皆有其特定的限度一樣,隨和這件事也不例外。一旦隨和過了頭,就極有可能會演變成一場難以挽回的災難。那些毫無底線、完全沒有原則的過於隨和之人,恰恰就是上文所提及的好好先生。他們看似與所有人都相處融洽,從不惹是生非,但實際上卻失去了自我,成為了孔孟聖賢所極為討厭的那種“鄉愿”。當我們回首漫長的歷史畫卷時,不難發現許多這樣的例子。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過於隨和的人,往往因為不敢堅持自己的立場和原則,而被他人輕視甚至利用。他們或許在某些時候能夠獲得表面上的和諧與安寧,但從長遠來看,卻失去了真正的尊嚴和價值。他們的隨和變成了一種軟弱,讓他們在歷史的洪流中逐漸被遺忘。

再把目光投向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同樣比比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那些總是一味迎合他人、不敢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人,往往在關鍵時刻被人忽略。他們的付出被視為理所當然,而他們自己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他們在人群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了那個可有可無、被邊緣化的存在。他們就像是一個透明人,雖然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卻彷彿不被人所看見。他們心中充滿了無奈和委屈,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改變自己的處境,只能在這種被消耗的狀態中苦苦掙扎。他們成為了冤大頭,為自己的過於隨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曾經,在單位里有一位同事名叫老石。老石在單位中的口碑那是相當出色,無論哪位同事提及他,都會不約而同地稱讚他很隨和,並且給予“非常不錯”這樣的高度評價。究其原因,是因為老石在單位里從來沒有與任何人發生過爭吵,也從未生過氣。他總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每一個人,彷彿世間的紛擾都與他無關。

老石不僅性格隨和,還有着其他令人稱道的優點。他的酒量很不錯,在各種聚餐場合中,總能輕鬆應對。而且,他還十分幽默,常常能用詼諧的話語和有趣的舉動逗得大家開懷大笑。正因為如此,平時大家聚餐時,如果人數不夠,或者採用AA制組團去吃喝的時候,大家都習慣了喊老石來撐場、湊數。而老石呢,每次都是隨叫隨到,從不推辭。在AA制的情況下,如果費用不好平均分攤,老石總是毫不猶豫地多掏一些錢。他似乎從不在意這些金錢上的得失,只希望大家能夠開心愉快。

有一次,部門裏來了一位新人,大家商量好採用AA制舉辦一場歡迎宴。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飯局還沒結束,很多人就紛紛找借口離開了。原本說好的AA制飯局,最後又變成了老石一個人買單。雖然老石的心裏很心疼這些花費,但他依舊滿不在乎地說:“大家開心就好!”他的這種豁達和大度,讓人既敬佩又有些無奈。

我們之所以稱呼他為老石,其實並不是因為他年紀大。實際上,他還不到四十歲,正處於人生的壯年時期。只是因為他來公司的時間很早,在公司里的資格比較老,所以大家都習慣性地叫他老石。也正因為如此,當部門負責人調走後,老石心裏覺得自己一向隨和,人緣又非常不錯,再加上自己的資歷也足夠,接任部門負責人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連候選人都不是。這一結果讓老石感到非常鬱悶,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明明在各個方面都表現不錯,為什麼卻得不到這個機會呢?最後,公司領導開誠佈公地對他說:“老石啊,你的優點是隨和,這一點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是,你的缺點也正是過於隨和。當個普通員工,隨和的性格或許還可以。但是,要想當領導,這可就是大忌了。”領導的這番話,讓老石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在中文的語境當中,那些過於隨和的人常常被冠以“老好人”的名號。而在英文的表達里,對這類人的描述則顯得更為不客氣,直接用“Doormat”(門墊)來進行指代。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思索,便不難發現,過於隨和之人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所定義的“好人”。他們恰似那被隨意踩踏的門墊一般,根本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而是不斷地被他人肆意地踐踏。由此我們可以大膽斷言,過於隨和的人極有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事無成。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人們固然會欣賞隨和的人,畢竟隨和之人往往能給人帶來一種親切感和舒適感。然而,人們更加敬重的卻是那些有着明確原則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會讓人覺得可靠、值得信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倘若一個人放棄自己的原則,只是一味地去取悅他人,那麼不但無法獲得他人真正的尊重,也無法讓他人從心底里感到愉悅。因為沒有原則的取悅,往往會讓人覺得虛假和不真實。一個沒有原則的人,就像是一艘沒有方向的船,在人生的海洋中隨波逐流,無法給人帶來安全感和信任感。而有原則的人,就像是一座堅固的燈塔,無論周圍的環境如何變化,都能堅守自己的位置,為他人指引方向。我們理應學會尊重自己、善待自己。這意味着我們不能為了迎合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和尊嚴。我們要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底線,不能輕易地被他人左右。同時,我們也要以有原則的態度去隨和地對待他人。這並不是一種矛盾的行為,而是一種智慧的表現。有原則的隨和,意味着我們在與人交往中,既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又能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感受。我們不會因為堅持自己的原則而變得固執和冷漠,也不會因為隨和而失去自己的立場和底線。

或許,當我們以這樣的方式行事時,會讓你失去一些可有可無的所謂朋友。這些朋友可能只是因為你的隨和而與你交往,一旦你表現出自己的原則,他們就會離你而去。但是,請相信,你必將收穫更多有情有義、有品位、有素養的真正朋友。這些朋友會欣賞你的原則和隨和,會因為你的真實和可靠而與你建立深厚的友誼。到了那時,你所渴望的尊重便會自然而然地降臨,不請自來。我們要明白,在人際交往中,堅守原則並非冷漠無情,而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表現。過於隨和的人,往往會為了迎合他人而放棄自己的原則,這樣做不僅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境地,失去自我,成為他人隨意支配的對象,也會讓他人覺得你沒有主見和擔當。而有原則的隨和,則能讓我們在保持善良的同時,也擁有足夠的底氣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尊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際關係中找到真正的平衡,收穫真正的友誼和尊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堅強無邊第二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堅強無邊第二版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3章 隨和非善,過則無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