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陰謀
然而,當鄭長春穿越至此,接替了這具身軀,一切風光不再,曾經的讚譽化作了雙倍的嘲弄與冷言冷語,鋪天蓋地而來。面對這些人的冷嘲熱諷,他只是淡然一笑,轉身邁向賬房,準備領取屬於自己的那份月度獎賞。在他心中,那些閑言碎語不過是過眼雲煙,不值得浪費時間去理會。
煉丹,遠非簡單地搜集齊全藥材,投入丹爐那般直白。它是一門深奧的藝術,蘊含著繁複且精確的操作流程。何時該用烈焰熊熊,何時又需輕柔溫火,每一步驟、每一味藥材的投放時機,都有着不容絲毫偏差的規定。特別是徐景名所傳的煉丹秘法,在某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要求煉丹者以自身修為催動真氣,灌輸進丹爐之中,這無疑是對煉丹者精氣的一大考驗。
隨着丹藥越煉越多,精氣的損耗也隨之加劇。因此,徐景名嚴令所有弟子,每日必須苦修功法兩時辰,以補充損耗。長年累月位居紅榜前十,意味着精氣的損耗同樣名列前茅,原主人的隕落,或許正是這一原因所致。
在這片修真界,每年都有弟子因各種意外離世,而徐景名給出的理由總是千篇一律:天賦不足,急於求成,最終導致心魔入侵,走火入魔。對於這樣的說辭,鄭長春嗤之以鼻。畢竟,他雖因車禍穿越,心智卻未受損,怎會輕易相信這等敷衍之詞?
更為神奇的是,伴隨他穿越而來的,還有一項不可思議的能力——他的視網膜上彷彿鑲嵌了一部“奇珍異寶圖錄”。這部圖錄能夠自動記錄下他所見過的所有煉丹藥材,以真實圖像的形式儲存。只需消耗一定的能量點,便能將任何與所需煉丹材料相似的物品轉化為“高仿材料”,用於煉丹。
更令人驚嘆的是,當圖錄中已收錄了一半以上某個丹方所需的材料時,它便能自行推演出完整的丹方。以聚氣丹和通元丹為例,圖錄中已完整收錄了它們的全部材料,而由圖錄推導出的丹方,竟無需“注入精氣”,而是要求“注入真氣”。
儘管鄭長春對這個世界尚顯陌生,對修仙之道知之甚少,但他清楚,“精氣”與“真氣”絕非同一概念。一個尚未踏入鍊氣階段的凡人,何來真氣?這不禁讓他對徐景名所謂的煉丹秘法產生了深深的懷疑,認為其可能篡改了丹方,迫使凡人弟子以精氣替代真氣,這無疑是置人於死地的險惡用心。
知曉了徐景名的陰謀,他卻不敢輕易聲張。在這座被老祖嚴密監控的宗門裏,哪怕只吐露半個字,都無異於自尋死路。於是,他只能暗中利用圖錄的轉化功能,每月煉製一爐聚氣丹,以此應付差事,同時暗暗積蓄力量,等待揭露真相的那一天。
轉化而來的高仿材料,每一種都蘊含著天地間微妙的靈韻,輕輕一抹便能在煉丹時增添幾分難以言喻的成功率,使得原本繁瑣且風險重重的精氣注入步驟變得多餘,大大節省了修士寶貴的元氣與時間。
一塊散發著淡淡熒光的靈石,內藏無盡奧秘,輕輕一觸便可兌換成足足一百點純凈的能量點。而要將所有二十七味匯聚靈氣、催生修為的聚氣丹藥材盡數轉化,僅僅消耗微不足道的七十點能量,彷彿自然界的慷慨饋贈,讓修士的修行之路更為順暢。
在這片浩瀚的修仙界中,靈石作為硬通貨,流通廣泛,其下更細分為靈晶,每一粒都承載着修士的夢想與追求。鄭長春曾耳聞,在那遙遠而神秘的朱雀城中,一顆凝聚天地靈氣、助人突破的聚氣丹,價值竟高達兩塊靈石,引得無數人心生嚮往。
老祖的手段高明,左手以靈石作為獎勵,激勵門下弟子勤勉修行,右手則通過南山書院,以每塊靈石二兩黃金的“優惠”價格回收,這買賣做得滴水不漏。更有流言蜚語稱,在朱雀城內,靈石的實際價值已悄然攀升至五兩黃金,這背後的利益糾葛,讓人不禁感嘆老祖的心機深沉。
未及踏入賬房門檻,管賬先生那洪亮的聲音已先聲奪人:“陳七連續兩年半榮登紅榜前十,師傅觀察其近日修行有顯着精進之兆,特賜丹藥一粒,助其修行更上一層樓。自即日起,陳七將閉關修行一月,望各位共勉!”
徐景名,這位門派中的長輩,每月皆會根據弟子表現,頒發珍貴丹藥作為額外獎賞,以此激勵眾人。此次,陳七滿面春風地自賬房走出,懷中緊握着那份榮耀。面對眾人好奇的目光,他毫不吝嗇地展示手中的寶物——一個雕工精緻的小盒,內嵌一顆血紅透亮,彷彿能穿透人心的丹丸。
“恭喜陳師兄,此番閉關歸來,必是鍊氣境的新星!”周圍人的祝福聲此起彼伏,陳七笑得合不攏嘴,小心翼翼地合上盒蓋,帶着滿心歡喜,輕快地離去。
然而,鄭長春的眼前卻浮現了兩行清晰的文字:“【凝聚丹】發現。由於藥材收錄未達半數,無法展示完整丹方。”
這已不是第一次目睹徐景名以凝聚丹作為獎賞。凝聚丹,顧名思義,專司補充人體氣血,而非直接提供修鍊所需的靈氣,實非修行晉陞之必需品。徐景名心思細膩,從不明確告知弟子所賜丹藥的真正效用。在這些本質上仍是鄉野出身的弟子眼中,但凡能散發出濃郁靈氣的,必然是珍稀之物,哪敢有半分質疑。
今日,當鄭長春再次目睹凝聚丹的出現,心中忽然閃過一道靈光,轉頭望向陳七,只見他步履虛浮,顯然中氣不足,一副氣血大損的模樣。
“原來如此,此人因精氣損耗過度,生命垂危,徐景名為避免負面影響,故而賜予凝聚丹以作調養,同時免除其下月任務,這所謂的閉關,實則是強迫休息,以保全門面。”恍然大悟的鄭長春暗自讚歎,“高明,實在是高,我之前為何未曾想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