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刻苦學習
先生微微頷首,臉上掛着和煦的微笑,側身將他們迎入院中。院子裏清幽靜謐,幾株桂花樹枝葉搖曳,散發著縷縷淡雅的香氣。
眾人移步至書房,爺爺再度示意小寧向先生行禮。小寧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脆生生說道:“先生,學生小寧,願追隨先生研習知識,往後必定勤奮刻苦,不敢有絲毫懈怠。”
先生俯身扶起小寧,語氣溫和地說道:“孩子,既入吾門下,當謹遵規矩,用心攻讀。”
爺爺在一旁連連點頭,眼中滿是對孫子的殷切期望:“小寧,務必聽從先生之言,切莫頑皮搗蛋。”
隨後,爺爺又與先生寒暄數語,這才滿懷牽挂地轉身離去。小寧望着爺爺漸行漸遠的背影,在心底暗暗發誓,定要好好學習,絕不辜負爺爺的一片苦心與期望。
當然了,先生之所以如此爽利地答應收下小寧,教導其習文認字,實離不開老者送上的一枚劣質丹藥。
此丹名曰益壽元丹。這益壽元丹,乃是一枚奇異之物。低階武者若將其納入口中,可微微增強那血脈中的一縷氣息,然於內力的提升,卻如杯水車薪,成效寥寥。
但於凡俗之人而言,此丹堪稱神物。一旦服下,便能如春風拂柳般強韌其筋骨,使之身輕體健,仿若重獲新生。
且能延綿壽數,歲月的侵蝕在其面前也會放緩腳步。那功效猶如暗夜中的明燈,為普通人照亮了一條通往康健長壽的神秘小徑。
這教書先生雖是一介普通人,但其見識倒也不凡,一看到此丹,便微微側目,心中瞬間掀起一片驚濤駭浪。
但老者卻讓教書先生隱瞞此事,分明是不想讓小寧知曉他乃是個武修強者。先生自是刻意隱瞞,畢竟此乃人家的家事,與他關係不大,往後教書之時,只需着重關注一下這個孩童便可。
說不定日後教出良材,老者會另有賞賜。要知道,能夠修鍊,乃是每個人畢生的追求。這教書先生雖也心向成為強者,卻因自幼家境貧寒,無力承擔修鍊之負擔。要曉得,從普通人修鍊成為一名強者,絕非尋常家庭能夠支撐得起,那需要源源不斷的修鍊資源。
待到後來有了足以支撐自己修鍊的能力之時,卻聽聞人之一生,最佳修鍊時機乃是八歲以前。
只因那時,人體內的天生母氣尚未完全消散,並且身體機能恰好能夠承受住修鍊時天地靈力於體內的匯聚成形。
八歲之前若未行修鍊之事,八歲之後,那自帶的天生母氣便會消逝無蹤,如此一來,就更是無望了。
天生母氣對修鍊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宛如生命的源泉,孕育着無盡的力量和可能。
對於修鍊者而言,天生母氣是一種珍貴而神秘的存在。它在人體中流淌,蘊含著先天的生機與活力。擁有充足的天生母氣,就如同擁有了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在修鍊的過程中,天生母氣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夠滋養身體,強化筋骨,使修鍊者具備更強大的體魄和耐力。同時,天生母氣還能夠激發潛能,提升修鍊者的境界和實力。
八歲前,人體內的天生母氣尚未完全消散,此時是修鍊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修鍊者能夠更好地吸納和融合天地靈力,藉助天生母氣的力量,快速提升自己的修為。錯過了這個時機,修鍊者就如同失去了一把打開修鍊之門的鑰匙,想要取得更高的成就,將會變得異常艱難。
在老者的眼中,小寧無疑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孩子。然而,由於小寧當時的身體狀況極差,瀕臨死亡,並不適合立即開始修鍊。
因此,老者決定先封印住小寧體內的天地母氣,以避免其在身體尚未恢復的情況下流失。
儘管小寧已經八歲,但他的身體狀況仍然需要時間來恢復。老者深知修鍊的時機和身體條件的重要性,他並不急於讓小寧立刻開始修鍊,而是希望他能夠先打好基礎,學習基礎知識,為未來的修鍊之路做好準備。
這樣的決定並非出於對小寧的限制,而是出於對他的關愛和保護。老者明白,只有在小寧的身體完全恢復,具備了足夠的實力和耐力之後,他才能夠更好地掌握和運用體內的天地母氣,從而在修鍊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自那以後,每日天剛蒙蒙亮,小寧便會悠悠轉醒,起身之後,利落收拾房間,操持好一天的飯菜,胡亂匆忙吃上一口,便匆匆起身前往五公里之外的老師家中學習知識。
中午時分,會在老師家享用飯食,約莫下午四點多鐘,方會返回家中。至於爺爺每日都在做些什麼,他自是無從知曉的。
如此這般,半年光陰匆匆而過,小寧亦在悄然間慢慢長大。他原本稚嫩的臉龐多了幾分堅毅,身形也愈發挺拔。
且說這小寧,在學習上極為刻苦。那每日必背的文章,從最初的磕磕絆絆、一頭霧水,到如今能略知一二其中深意,小寧付出了無數的汗水與努力。
課堂上,他總是全神貫注,不放過老師講的任何一個細節。每當遇到難題,他的心裏就像有隻小貓在撓,焦急又渴望能立刻找到答案。
回到家中,即便再疲憊,他也會先完成功課,溫習當日所學。對於那篇神秘的文章,他反覆咀嚼,不斷思索。
每次覺得自己快要理解其中深意,卻又發現還有更深的層次等待挖掘,小寧的內心既興奮又苦惱,興奮的是自己在不斷進步,苦惱的是前方的道路似乎還很漫長。
然而,這距離真正的通透,卻依舊遠遠不足。文中那些深奧的哲理,微妙的情感,彷彿隱藏在重重迷霧之中,小寧深知,想要完全領悟,還需要更多的積累和沉澱。
但他從不氣餒,他在心裏暗暗給自己鼓勁:“我一定要弄懂這篇文章,一定能掌握其中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