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蜀地之變風雲涌,心懷天下李定國

第35章 蜀地之變風雲涌,心懷天下李定國

魏雲凡顫抖着雙手接過那沉甸甸的黃布包裹,小心翼翼地解開束縛,剎那間,一抹耀眼的金光穿透歲月的塵埃,赫然映入眼帘——竟是世人夢寐以求的蜀王金印,其上龍紋蜿蜒,氣勢非凡,彷彿能瞬間喚醒沉睡的古國輝煌。

他猛然間意識到自己所犯之錯的嚴重性,雙腿一軟,撲通跪倒在地,聲音中帶着難以掩飾的惶恐:“王爺在上,小人愚昧無知,竟有眼無珠,未能識得真龍天子之物,望王爺寬宏大量,饒小人一命。”

朱至澍望着眼前這幕,心中並無過多波瀾,他深知,在這亂世之中,真正的敵人並非眼前這位戰戰兢兢的下屬,而是那野心勃勃、四處掠奪的張獻忠。

“起來吧,孤現下需速回京城,你即刻安排人馬,護送孤回宮。至於你的不敬,念在初犯,且情有可原,孤便不再追究。”朱至澍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卻也夾雜着幾分對時局的無奈與緊迫。

他深知,僅憑一己之力,穿越這烽火連天的路途,無異於痴人說夢。唯有藉助這些雖昏庸卻尚可利用的官僚之力,方能加快歸途,重振朝綱。

與此同時,蜀地之變,風起雲湧。張獻忠以雷霆之勢佔據蜀中,一面廣貼安民告示,試圖收攏民心;一面暗中與皇太極勾連,企圖在中原的棋盤上布下更為複雜的局勢。

皇太極,這位滿清之主,與崇禎帝朱由檢的短暫和平背後,隱藏着對中原沃土無盡的渴望。他深知正面衝突尚非時機,卻也不忘以暗流涌動的方式,逐步侵蝕大明根基。而張獻忠的崛起,無疑為他提供了絕佳的契機,成為了其實現野心的一枚重要棋子。

於是,在這亂世洪流中,張獻忠的名字,如同暗夜中的一道閃電,劃破了皇太極與大明之間的微妙平衡,一場更為複雜、更為激烈的博弈悄然拉開序幕。

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里,皇太極以鐵腕與智謀,穩坐紫禁城之巔,目光如炬,洞察着四方的風雲變幻。一日,消息如暗流般悄然涌至,言及張獻忠,那位在亂世中崛起的梟雄,竟以白銀為基,廣募壯士,其勢如破竹,不可小覷。

果不其然,張獻忠的鋒芒迅速席捲,竟一舉攻佔了巴蜀之地,四川的版圖在他的鐵蹄下顫抖。然而,勝利的餘音未散,一紙求援卻已跨山越嶺,直抵皇城腳下——張獻忠派遣使者,言辭懇切,只為討取糧草之需。

皇太極聞訊,眉宇間掠過一抹深思。他輕輕摩挲着龍椅上的雕龍,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意。“張獻忠,此人野心勃勃,非池中之物。”他心中暗忖,面上卻不動聲色,對身旁侍立的文官緩緩言道:“他已坐擁四川沃土,為何還需向我朝伸手求糧?此中必有蹊蹺。”

文官聞言,面露難色,躬身請示:“陛下聖明,只是這使者尚在宮外等候,臣等該如何應對?”

皇太極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笑容中既有對張獻忠野心的瞭然,也透露出對局勢的掌控。“無需多言,讓那使者暫且候着便是。”他的話語簡短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彷彿重鎚,敲打着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文官領命而去,腳步匆匆,似乎連空氣中都瀰漫著一股緊張與不安。皇太極則獨自留在空曠的大殿之中,目光穿過重重宮牆,彷彿能洞察千里之外的張獻忠。他深知,一旦開了這個先例,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張獻忠的胃口只會愈發膨脹,最終或將成為難以駕馭的猛虎。

於是,他選擇了沉默,選擇了等待,用這種方式,向天下宣告他的立場與決心。在這權力的遊戲裏,每一個決定都需謹慎,每一場博弈都關乎江山社稷的安危。皇太極,這位智勇雙全的帝王,正以自己的方式,書寫着屬於他的傳奇篇章。

夜色漸濃,燭光搖曳,映照出乾清宮內的深沉與凝重。皇太極輕撫着案上的棋盤,眉宇間凝聚着深思,彷彿每一顆棋子都承載着千鈞之重。

“皇上,此局棋路錯綜複雜,張獻忠之事,該如何落子?”多爾袞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如同夜色中的狼煙,透露出不容小覷的決絕。

皇太極沉吟片刻,緩緩道:“此刻,明面上與張獻忠的糾葛,猶如行走在薄冰之上,稍有不慎,便是與崇禎的徹底決裂。此中微妙,需謹慎待之。”

“決裂又如何?大不了我率鐵騎,再踏烽火,以戰止戰!”多爾袞眼中閃過一抹銳利,語氣中滿是不羈與挑戰。

皇太極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藏着智者的深邃與從容:“你勇武無雙,我自是知曉。但張獻忠於崇禎腹地肆虐,正是我等坐收漁翁之利之時,何須親涉險境?”

多爾袞聞言,眉頭微皺,憂慮之色難掩:“只怕那張獻忠野心勃勃,終成心腹大患。”

“世間萬物,皆有其時。張獻忠之事,暫且擱置一旁,專註眼前。”皇太極輕輕揮手,目光轉向遠方,彷彿已洞察一切,“蒙古科爾沁之盟,乃當務之急,務必穩固後方,方能圖謀長遠。多爾袞,此事你需全力以赴。”

轉而,鏡頭切換至紫禁城深處,乾清宮輝煌莊嚴。朱由檢,大明最後的守護者,端坐於龍椅之上,龍袍加身,卻難掩眉宇間的憂慮與期盼。

“愛卿們,可有關於蜀王張獻忠的最新消息傳來?”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穿透了大殿的每一個角落,透露出對時局的深切關注與不安。

這一句詢問,不僅是對信息的渴求,更是對江山社稷未來的深切憂慮,在這紫禁城的夜色中,悄然鋪陳開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陛下,微臣有喜訊稟報,蜀王已安然抵達京城,沿途無恙,實乃我大明之福。"朱由檢聞言,龍顏微展,輕聲道:"如此甚好,邊疆不寧,幸得王族安穩,朕心稍慰。"

"陛下,然邊關之事,卻是刻不容緩。"楊嗣昌躬身再拜,語氣中帶着幾分凝重,"高迎祥那叛軍,猶如脫韁野馬,勢不可擋,如今已逼近西安,烽煙四起,局勢危急。"

朱由檢聞言,眉宇間掠過一抹憂慮,沉聲問道:"孫傳庭何在?此等亂世,正需他這等良將挺身而出。"

"陛下,孫傳庭將軍深知責任重大,未及朝廷詔令,已毅然率部出征,誓要守我河山,拒敵於國門之外。"楊嗣昌答得鏗鏘有力,盡顯對孫傳庭的敬佩之情。

然此時,江東之卻站了出來,聲音中帶着幾分尖刻:"陛下,孫傳庭將軍雖忠勇可嘉,但擅自行事,有違朝綱,恐引朝野非議,臣懇請陛下明察秋毫,以正視聽,對孫傳庭將軍略施薄懲,以儆效尤。"

朱由檢聞言,面色一沉,眉宇間凝聚起不悅之色,冷聲道:"哼,孫傳庭在外浴血奮戰,為國為民,爾等卻在此時計較這些微末之事,豈非寒了忠臣之心?朕意已決,孫傳庭之事,暫且擱置,待其凱旋歸來,再做定奪。朕倒要看看,是誰在這風雨飄搖之際,還想着內鬥不休!"

此言一出,大殿之內,眾人皆是一凜,紛紛低下頭去,不敢再言。朱由檢的目光掃過眾人,最終停留在了遠方,彷彿已穿透重重宮牆,看到了那戰火紛飛的邊關,心中暗自祈願,願我大明將士,早日平定叛亂,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傳令,即刻行刑。”皇帝朱由檢的聲音冷冽如霜,不帶絲毫情感波動。

“陛下明鑒,微臣所言字字屬實,孫傳庭擅自出兵,置皇命於不顧,實屬大不敬!”江東之的聲音在空曠的朝堂上回蕩,帶着幾分不屈與無奈。

“住口!”朱由檢怒喝,聲如驚雷,震得殿內眾人心頭一顫。緊接着,一聲凄厲的慘呼劃破空氣,江東之的身影驟然定格,隨即一顆頭顱滾落,鮮血染紅了青石板地面,朝堂之上瞬間陷入死寂。

朱由檢的目光掃過眾臣,那是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彷彿能洞察人心最深處的秘密。“黃得功聽令,朕命你即刻率領天雄軍,馳援前線,務必生擒高迎祥,以安軍心,定戰局。”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黃得功聞言,眼中閃過一抹決絕,拱手領命,隨即轉身大步流星而出,身後天雄軍整裝待發,氣勢如虹。

待黃得功離去,乾清宮內再次恢復平靜,唯余朱由檢一人,獨坐龍椅,凝視着遠方,彷彿在思考着什麼重大的決定。

不久,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這份寧靜,朱至澍匆匆步入,一見龍顏,立即跪拜於地,姿態謙卑而虔誠。“微臣朱至澍,叩見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他的聲音中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急切與渴望。

朱至澍深知,在這個權力與仇恨交織的漩渦中,唯有緊緊依附於皇帝的權威之下,方能尋得一線復仇之機。他的心中燃燒着熊熊的火焰,那是對家族榮耀的扞衛,也是對過往屈辱的清算。而這一切,都需藉助眼前這位至高無上的帝王之手來實現。

“蜀王,請起,你我共商大計。”朱由檢的聲音沉穩而充滿力量,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

朱至澍顫抖着站起身,淚水在他蒼老的臉龐上縱橫交錯,他哽咽道:“臣斗膽懇請皇上,發兵四川,以雪臣家之恥,更慰我四萬蜀地子民亡魂之不安。”言罷,悲慟之情難以自抑,泣不成聲。

朱由檢輕嘆一聲,上前幾步,以手撫其背,溫言道:“蜀王,逝者已矣,然此仇此恨,朕必銘記於心,不報此仇,何以安天下,何以慰民心?你我是血脈相連,此戰,不僅為蜀地,更為我大明江山穩固。”

朱至澍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淚水與感激交織,他激動地高呼:“吾皇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這驛館的一隅,溫情與決心交織成一幅動人的畫面。然而,朱至澍深知,眼下的局勢錯綜複雜,非一朝一夕所能扭轉。他默默將這份期待深埋心底,等待着皇上的周密部署與雷霆一擊。

朱由檢心中亦是波瀾起伏,未曾料到,局勢竟如此急轉直下,張獻忠之亂未平,高迎祥之禍又起,大明江山風雨飄搖。他暗自思量,每一步棋都需慎之又慎,既要安撫民心,又要籌謀戰事,方能在這亂世中穩住大明的根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於是,朱至澍在驛館中暫時安頓下來,雖身處異鄉,心中卻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與對皇恩浩蕩的感激。而朱由檢,則已悄然佈局,誓要在這風雨飄搖中,為大明撐起一片天。

夕陽的餘暉懶散地灑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為這莊嚴的宮殿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輝。朱由檢,這位大明帝國的末代君王,步伐沉重地穿梭於曲折的宮廊之間,身旁緊隨的是忠誠的侍衛李定國與貼身太監王承恩。三人默默前行,空氣中瀰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壓抑與沉重。

朱由檢的心緒如同被亂麻纏繞,大明王朝這艘巨輪,看似輝煌依舊,實則千瘡百孔,風雨飄搖。他眉頭緊鎖,目光深邃,似乎在尋找着能夠穿透這無盡黑暗的光亮。

“張獻忠之事,諸位有何高見?”他終於開口,聲音低沉而充滿憂慮,每一個字都彷彿重鎚般敲擊在在場兩人的心上。

王承恩聞言,連忙躬身,言辭謹慎:“陛下聖明,奴婢愚鈍,不敢妄言朝政大事。”他的回答雖顯謙卑,實則透露出對局勢的深深憂慮與無奈。

朱由檢輕輕嘆了口氣,目光轉向李定國。這位年輕的將領,面容堅毅,眼神中閃爍着不屈的光芒,但他此刻也顯得有些局促不安,顯然,這樣的重大問題超出了他平日的職責範疇。

“定國,你雖非朝臣,但勇猛善戰,智勇雙全,朕想聽聽你的看法。”朱由檢的話語中透着一絲期待,也夾雜着一絲不易察覺的考驗。

李定國聞言,心中一震,他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到皇上的決策,乃至整個國家的命運。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心中的波瀾,緩緩道:“陛下,張獻忠之事,確實棘手。但微臣以為,無論對手如何強大,只要我朝上下一心,軍民同仇敵愾,必能找到破敵之策。至於具體行動,還需朝廷諸位大人深思熟慮,微臣願以微薄之力,為陛下分憂。”

他的回答既表達了對局勢的清醒認識,又展現了對皇上的忠誠與決心,言辭懇切,邏輯清晰,令人信服。

朱由檢聽后,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拍了拍李定國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定國之言,甚合朕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你我君臣,當共赴國難,力挽狂瀾。”

三人繼續前行,腳步似乎比先前更加堅定有力。在這深宮之中,他們不僅是在散步,更是在尋找着大明王朝的希望之光。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張獻忠,曾是他心中的燈塔,一位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義父,其胸懷壯志,曾讓少年李定國誓死追隨,甘願赴湯蹈火。然而,世事無常,當屠川的噩耗如晴天霹靂般炸響,李定國的心,瞬間被冰霜覆蓋,那份曾經的敬仰與信任,彷彿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小人…小人實難置信!”面對詢問,李定國的聲音微微顫抖,字裏行間透露出難以置信的痛苦與掙扎。他確實不知,那個曾以仁義為劍,誓要劈開亂世陰霾的義父,怎會淪為世人唾罵的劊子手,行此滅絕人性之事。

朱由檢,這位鐵腕帝王,目光如炬,彷彿能洞察人心最深處的秘密。“倘若,朕命你領兵,直指那背棄初心之人,你可願承此重任?”話語間,既無絲毫情感波動,又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定國聞言,心中五味雜陳,沉默良久,最終只吐出四字:“小人…不知。”這四個字,重若千鈞,既是對自己內心掙扎的無奈,也是對未來道路的迷茫。他深知,朱由檢之言,非是戲言,這位皇帝的手段,足以讓朝野震動,群臣膽寒。

然而,在這複雜的情感交織中,李定國內心深處,卻有一股力量在悄然覺醒。他不能眼睜睜看着義父的暴行繼續,讓無辜百姓遭受塗炭;但同樣,他也無法違背自己的良心,親手終結那位曾給予他庇護與教誨的義父。

朱由檢見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笑容中既有對李定國內心掙扎的洞察,也有對人性複雜性的深刻理解。“嗯,你心中已有答案,只是尚需時日去理清。”言罷,他轉身離去,留給李定國一個深邃的背影,彷彿預示着一段更為艱難的選擇與成長之路,正悄然鋪展。

在這一刻,李定國彷彿被置於命運的十字路口,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與挑戰。但他知道,無論前路如何坎坷,他都必須做出選擇,為了心中的正義,為了那些無辜的生命,更為了那個曾經讓他仰望、如今卻讓他心痛的義父。

李定國的心湖被一連串的疑惑與不解輕輕攪動,每一次抉擇的精準無誤,在他眼中卻似迷霧中的燈塔,光芒耀眼卻難以窺其全貌。皇帝那份近乎盲目的自信,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堅定而耀眼,彷彿他早已洞悉了高迎祥的每一步棋局。

高迎祥,此人智計百出,武藝超群,是戰場上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面對這樣的對手,即便是最冷靜的將領也不免心生畏懼,而皇帝卻顯得胸有成竹,彷彿勝利的天平早已向他傾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定國暗自思量,從兵力對比來看,明軍與高迎祥之眾實難言優勢,活捉其首領更是難上加難,近乎天方夜譚。然而,皇帝的神色間卻無絲毫動搖,那份從容不迫,讓他不禁揣測,是否真有未卜先知之能,或是背後藏着不為人知的籌謀?

張獻忠之事,如同秋日落葉,輕輕掠過皇帝的心湖,未激起半點漣漪。這份超乎尋常的冷靜與淡然,讓李定國愈發感到不解,彷彿世間萬物皆在皇帝的一念之間,盡在掌握。

提及張獻忠,李定國的心頭不禁泛起一陣酸楚,那是對過往戰友的懷念,也是對命運無常的感慨。但在這複雜的情緒交織中,朱由檢的話語如同清泉,緩緩注入他的心田:“勿讓雜念擾了心神,堅守本心,方能在風雨飄搖中尋得歸途。”

這句話,簡單而深刻,如同夜空中最溫柔的星光,照亮了李定國前行的道路。他深知,無論前路如何坎坷,只要不忘初心,便能抵達心中的彼岸。於是,他收起心中的疑惑與不安,目光更加堅定,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不忘初心……”李定國輕聲呢喃,字句間纏繞着深邃的思索。

回望往昔,那投身起義的初心,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他前行。那是何等的純粹與熾熱——只為顛覆亂世,還天下蒼生一片安寧,讓每一戶人家都能笑語盈盈,共享太平。

然而,歲月荏苒,張獻忠的征途似乎偏離了最初的軌道,那份初心,在權力的漩渦中漸行漸遠,終至模糊難辨。李定國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既有對過往的懷念,也有對現實的無奈。

他凝視着前方那位皇帝的背影,那份孤高清冷中蘊含著不可一世的雄心,讓他既感欽佩又覺遙不可及。皇帝的每一步,都似是在編織着宏偉的藍圖,而自己,似乎總在追逐着那遙不可及的夢。

“倘若你願意,你依然可以是那個心懷天下的李定國。”朱由檢的聲音,如春風化雨,溫柔而堅定,穿透了李定國心中的迷霧。這句話,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內心深處那片未曾遺忘的凈土。

李定國身形一震,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觸動。他恍然間看到,那記憶中的自己,依舊懷揣着最初的夢想,眼神中閃爍着不滅的光芒。而眼前的皇帝,此刻在他眼中,竟變得如此高大,彷彿能承載世間所有的期許與希望。

“謝陛下指點迷津。”李定國緩緩跪下,這一次的跪拜,是由衷的敬意,也是對自我救贖的承諾。他的心中,已重新燃起了那份不滅的火焰,誓將初心銘記,繼續前行在這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朝那些事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章 蜀地之變風雲涌,心懷天下李定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