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兩個爭論:再次深入農村!
1820年11月1日,在南洋地區待了半個月的朱銘軒乘坐軍艦返回到本土。
在過去半個月的時間裏面,朱銘軒除了慰問百姓以外,還深入了南洋的基層做了調查,因為他一年幾乎都在本土的緣故,他不確定南洋大區的官員是否真正的執行了朝廷的政策,有沒有造福百姓。
經過調查后,他發現南洋大區的官員基本上還是執行他制定的規則和政策,只是在部分方面做了自主決議,對於朝廷在南洋的統治沒有太大的影響。
不過還是有一個問題讓他提高了警惕之心,在婆羅洲一個鄉村考察的時候,這裏的百姓告訴他因為新來的官員不知道婆羅洲的民情和現實情況,強制他們把集體的土地分散開來,進行獨自的耕種,也就是分田單幹。
這分田單幹的措施讓婆羅洲農民生產活動的成本極大的增加,並且因為成本的緣故,大型耕種機器普通的農戶根本負擔不起。
如果農民自己購買1輛大型農用拖拉機,那成本得有700龍元,耕種100多畝的土地有些不划算,後期的維修保養成本也高。
但之前他們搞的集體農莊就能通過集資的方式購買12輛拖拉機來耕種上萬畝的土地,集體農莊的各項費用攤在每家每戶身上很低。
這也是婆羅州部分地區農民懷念集體農莊制度的原因。
了解過農民的需求后,朱銘軒把該地區的官員全部叫來開了一個問詢會議,他想知道這些官員是怎麼想的,為什麼不深入農村調研,就單純的拍腦袋做決定。
被叫來挨批評的官員們也很委屈。
他們也是響應農業部和南洋大區政府的號召,部分官員認為為了應對工團對大明帝國的威脅,那些象徵工團的集體農莊應該被取締,轉而大力發展分田單幹,要讓農戶成為自負盈虧的農場主。
可這樣一刀切的措施讓婆羅洲部分農民的權益遭到了損害,他們還以為是為了朝廷好。
在問詢會議上朱銘軒對這些官員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責令當地的市級議會監督這些官員深入基層了解各個鄉鎮的具體情況,要求他們在3個月內提交一份詳細的報告和改進措施。
一些跟隨着朱銘軒到南洋慰問的農業部官員感覺單幹和集體的區分是個微不足道的事情,他們認為只要把土地所有權免費分給了百姓,百姓們就應該聽着他們的意見走,不應該得了便宜還賣乖。
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朱銘軒直接北上往遼東地區去做調研,這片黑土地可是大明帝國的糧倉。
農業部官員們的一些舉措將會影響整個大明帝國農業的生產方式,他並不是反對單幹的選擇,而是希望當地的議員、議會能夠結合各地區的現狀而制定政策。
他最厭惡那些打着他和朝廷的名號說為了百姓好的官員,這些官員比東林黨的那些偽君子還可惡。
最讓他痛心的就是朝廷的有些官員糊塗了,竟然認為搞集體農莊就是在搞工團,會威脅大明帝國的穩定,而對集體農莊重拳出擊。
“陛下,您這一路馬不停蹄的太辛苦了!”
“我感覺不管那種方式都能夠讓我們的農民很好的生活下去,我聽那些人說了,分田單幹后好些農戶幹活的積極性都增加了,每天種地的熱情都高漲不少!”
“雖說他們的行為有些糊塗,但他們出發點也是好的——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
朱銘軒聽到楊子卿這麼說,更是感覺這些人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這次抓的重點不是農民生產積極性,而是大明帝國各地區官員們一刀切的舉措和亂扣帽子的行為。
“子卿,朕對官員們的不滿不是因為那個!”
“你好好的多讀讀書,提高一下你的思想意識,要透過問題看本質啊!”
“算了算了,朕先看看遼東這個大糧倉百姓的生產方式是什麼樣子!”
........
遼東奉天府某地的一處村莊外,朱銘軒跟官員們來到了農田中,此時在田裏的農民們正在種植白蘿蔔。
遼東寒冷的冬季根本沒法種植小麥和稻米,種植一些耐凍農作物就成了廣大遼東農民的選擇。
“老鄉!你們現在是單幹的還是集體農莊?”
朱銘軒走到地里拉住了一個正在操作手扶拖拉機的老農。
老農抬頭看了一眼朱銘軒,他感覺後者像是奉天府農業局的技術員,以為朱銘軒是指導他種植白蘿蔔的。
“啊!我們這個燕庄屯是集體農莊,大家的土地集中在一起,搞了個機械化種植,隔壁那個李子屯是分田單幹!”
老農放下手中的工作給朱銘軒解釋道。
“那您感覺集體農莊和分田單幹那個好?”
“我跟你說實話,我感覺集體農莊好啊!這平坦的黑土地就適合機械化種植,一台拖拉機頂十來個人,要是分田單幹得累死人!”
“那怎麼還有村莊分田單幹啊?”
“欸!我跟你說啊!那就是因為有些鄉長的意見不同,他們感覺集體農莊就是里昂工團的化身,會破壞我們大明帝國,縣裏的官員、市裏的議員意見都不一樣,有人支持那個,有人支持這個,這兩個爭論根本沒有人出來解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哦!我明白了!”
朱銘軒通過老農的話知道了基層的兩個爭論。
這完全就是因為他所代表的朝廷沒有發佈一個明確的聲明。
有一些官員擔心工團的滲透,就出手阻止了集體農莊的發展,讓農民退出合作社轉而重新投入到單幹的小農生產中。
離開這個燕庄屯的朱銘軒又在奉天府的各個城鎮中做了調研。
他發現在遼東地區的百姓基本上都支持集體農莊。
他根據農民群眾的反映得出了兩個原因。
第一,集體農莊的生產方式非常適合像遼東這樣的大平原,靠着集體農莊和農民合作社,農民們可以用低廉的成本進行高效的機械化生產。
農民利用機械化生產不用怎麼下地,這也是有些官員認為集體農莊和農民合作社會讓農民生產積極性下降的原因。
但事實上在平原地區採用了機械化生產的集體農莊和合作社生產效率提高了很多,農民本身的成本下降了很多。
第二,集體農莊的生產方式可以讓很多農民有空閑的時間去到鄉鎮企業里打工掙錢,這意味着一個採用了集體農莊生產的農民可以掙兩份錢。
除了在遼東地區統計數據以外,朱銘軒又跑到了陝甘地區。
這些丘陵高原地區的農民更傾向於分田單幹。
因為丘陵和高原沒法進行機械化生產,不少農民的土地都是梯田,大型拖拉機都上不來。
在收集到足夠多的數據和意見后,朱銘軒返回了燕京。
他要給各部門的官員們好好的開開會,做一些思想上的工作。
告訴大家沒必要因為理念的不同而互相指責制約集體農莊和分田單幹的發展。
在他看來只要能夠提升糧食產量,降低農民生產成本,那個方式都可以,大明帝國並不是只能允許一種生產方式。
順便開會提醒一下自己的那些手下,別以為他不干涉朝政,就想着開始鬆懈享受生活,辜負了那些選民對他們的期望。
大明帝國的運行體系是不養閑人的,哪個官員想要懈怠,那就趕緊滾蛋把位置騰給有能力的新官員。
.........
“喂!老張,你聽說沒,皇帝去了一次南洋后大發雷霆,把一個市區的官員都下放到了基層去學習深造,還有一些官員被丟到了工農大學裏面學習理論知識,你說待會陛下會大發雷霆嗎?”
“大發雷霆?這我還真不知道,我都好久沒有見過陛下發火了,除了之前波斯混蛋們抓捕咱們的商人!”
“別擔心,估計是農業部的問題!看來農業大臣要遭殃了!”
“想什麼呢?我們大明農業部有問題,叫我們來幹嘛?肯定是有什麼事情咱們不知道!”
“我猜不會是陛下準備公開支持宋漁夫競選首相的吧?”
“閉嘴吧!要是支持宋漁夫擔任首相,那也不會從南洋大區回來后就直奔遼東和陝甘,我都聽說了陛下去各個農業生產地區徵求了農民意見,看來還是糧食生產的問題!”
“陛下都兩年沒有管過政事了,不是緊要的問題他不會幹涉!”
“該不會還是我們內閣成員之間的爭論吧?”
“哎呦,平日裏不怎麼開會的,怎麼在大選前面開個緊急會議?”
參加會議的官員們小聲的討論着這次會議的議題,有些官員擔心自己做了錯事,還提前寫了檢討書,生怕皇帝的怪罪。
“陛下到!”
衛兵的大喊讓整個會議室內的官員們閉上了嘴,也誰不想在這個緊要關頭再說話被當典型抓了起來。
看着會議室里100多名“老臣”,朱銘軒一揮手就有十多名警衛走了進來開始分發筆記本和會議摘要。
只見在會議摘要的封面上有幾個大字——不爭方法,只要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