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玉璽歸朝,辭求賞,皇恩浩蕩賜金牌

第42章 玉璽歸朝,辭求賞,皇恩浩蕩賜金牌

皇極殿內,隨着謝升顫抖而激動的聲音落下,傳國玉璽的確認無疑,讓整個大殿沸騰起來。崇禎皇帝龍顏大悅,笑聲響徹雲霄,這不僅是玉璽的回歸,更是大明中興的吉兆,讓群臣與皇帝的心緊緊相連,共同期盼着未來的輝煌。

“沈愛卿,你功不可沒,朕心甚慰。”崇禎帝的目光中滿是讚賞,他深知沈槯的謙遜背後是無盡的忠誠與付出,“你但說無妨,想要什麼獎賞?”

沈槯微微一笑,謙遜中帶着幾分真誠:“臣不敢居功,只願萬歲能寬恕臣在濟寧的小過,並允許臣將遼東所得財物賞賜給將士們,以慰他們浴血奮戰之心。”

此言一出,群臣皆驚,連戶部尚書傅淑訓也欲言又止,最終選擇了沉默。崇禎帝卻毫不猶豫地應允,這份慷慨與信任,讓大殿內的氣氛更加熱烈。

“沈愛卿,你不僅找回了傳國玉璽,更以大局為重,朕豈能吝嗇?”崇禎帝笑容滿面,從腰間解下珍貴的免死金牌,賜予沈槯,“此金牌,乃朕對你的最高獎賞,望你今後繼續為大明效力,保我河山無恙。”

沈槯雙手接過金牌,心中涌動着難以言喻的激動與感激:“臣定當不負萬歲厚望,誓死效忠大明!”

此時,大殿外傳來王承恩的洪亮嗓音,宣佈皇太極被帶上殿來。皇太極雖身為階下囚,卻仍保持着那份傲骨與尊嚴,入殿後昂然不跪,引得眾人側目。

這一幕,不僅是對沈槯功績的肯定,更是大明王朝在風雨中屹立不倒的見證。在崇禎帝的英明領導下,大明正逐步走向中興,而沈槯與他的將士們,正是這股力量的中流砥柱。

崇禎帝的聲音沉穩而威嚴,回蕩在皇極殿內:“皇太極,見了朕為何不跪?”此言一出,空氣彷彿凝固。

皇太極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從鼻腔中發出輕蔑之聲:“朕,亦為一國之君,豈能對爾等屈膝?”其言語中透露出不屈與驕傲,彷彿即便身為階下囚,那份帝王之氣依舊不減。

禮部尚書謝升聞言,怒不可遏,跨步而出,厲聲斥責:“蠻夷之徒,安敢妄自尊大?天朝教化之恩,爾等竟以刀兵相報,實乃忘恩負義之徒!”

皇太極淡然以對,反駁道:“歷史洪流中,強弱更迭乃自然之理。大明雖自稱天朝,卻屢遭我建州鐵騎之挫,此乃天命所歸,非人力可阻。”

內閣首輔成基命亦加入辯論,痛斥皇太極:“爾等蠻夷,受我大明教化之恩,卻恩將仇報,實乃禽獸不如!”

皇太極冷笑回應:“老樹終將凋零,新芽方能茁壯。大清之興,乃順應時勢,非人力所能阻。”

沈槯見狀,忍不住插話,以詼諧之語嘲諷:“區區十幾萬建奴,也敢妄言中原?中原漢人億萬之眾,唾沫星子都能將你等淹沒。”此言一出,群臣鬨笑,氣氛稍緩。

崇禎帝揮手示意,皇太極被押下殿去。隨後,他轉向群臣,語帶深意:“諸位愛卿,皇太極已見,其不過血肉之軀,然其野心勃勃,不可不防。朕欲與眾卿商議,如何處置此賊?”

沈槯率先表態,主張嚴懲不貸:“千刀萬剮,以儆效尤!”兵部尚書陳新甲及內閣次輔周延儒等亦紛紛附和。

然而,左都御史劉宗周卻提出異議,主張以德報怨,釋放皇太極以換取和平。此言一出,清流派官員紛紛響應,朝堂之上頓時分為兩派,爭論不休。

沈槯心中暗嘆,這些清流官員的迂腐讓他幾乎無法忍受。他深知,皇太極若得釋放,必成大患。但崇禎帝卻未立即表態,而是靜待雙方辯論,以顯其超然地位。

周延儒適時站出,反駁劉宗周之議,指出當前形勢與唐太宗時截然不同,釋放皇太極無異於縱虎歸山。劉宗周則堅持己見,認為大國風範與禮儀氣節不可失。

沈槯終於按捺不住怒火,怒斥劉宗周之議乃婦人之仁,不顧將士生死與百姓安危。朝堂之上,一時之間,劍拔弩張,氣氛緊張至極。

崇禎帝沉默片刻,心中已有計較。他深知,皇太極不可留,但如何處置,還需權衡利弊,以安朝綱。於是,他緩緩開口,準備終結這場爭論,為皇太極的最終命運定下基調。

朝堂激辯,沈槯怒斥迂腐,武官力挺前線

右都御史李邦華怒髮衝冠,鬍鬚顫抖,手指沈槯,厲聲喝道:“放肆!沈槯,你膽敢如此囂張,不過一介大同總兵,竟敢對左都御史劉大人無禮?你可知道,何為朝廷禮法,何為官員之尊卑?”

沈槯怒不可遏,大吼回擊:“禮法?尊卑?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能換來前線將士的平安嗎?你們這些人,只會在這裏空談仁義道德,卻不顧將士生死,我呸!有本事,你們自己上戰場,跟建奴去講你們的禮儀廉恥!”

此言一出,大殿內一片嘩然。沈槯的怒火如同火山爆發,將壓抑已久的憤慨傾瀉而出,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他內心的悲憤與無奈。

李邦華被沈槯的怒吼震得臉色鐵青,顫抖着說不出話來,而崇禎帝與群臣則面面相覷,震驚於沈槯的直言不諱與膽大包天。

沈槯的憤怒並非無的放矢,他深知大明國力雖強,但朝堂之上的迂腐與短視卻可能葬送無數將士的性命。皇太極的威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放虎歸山,後果不堪設想。

“萬歲,臣等附議沈總兵,皇太極絕不能放!”隨着沈槯的怒斥,五軍都督府的武官們紛紛站了出來,他們的聲音堅定而有力,為前線將士的生命安全而據理力爭。

這些武官平日裏雖受文官壓制,但在國家大事面前,他們毫不退縮,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人的擔當與忠誠。他們的聲援,不僅是對沈槯的支持,更是對大明邊疆安寧的堅決扞衛。

崇禎帝目光深邃,掃視着群臣,最終落在了內閣首輔成基命的身上。他深知,成基命的意見至關重要,將直接影響皇太極的最終命運。

成基命額頭微汗,心中權衡利弊,他既不想得罪周延儒的勢力,也不願與清流派撕破臉皮。在這微妙的政治天平上,他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維護朝局穩定,又能顧及前線將士的生死。

“萬歲,”成基命躬身行禮,聲音沉穩,“臣以為,皇太極之事,關乎大明國運與邊疆安寧。當前,我大明國力雖強,但建奴之患亦不可小覷。釋放皇太極,恐有縱虎歸山之憂;而嚴懲不貸,則又恐激化矛盾,引發更大戰亂。臣建議,應慎重考慮,權衡利弊,再做定奪。”

成基命的回答,既未明確支持哪一方,又巧妙地避開了直接衝突,展現了他作為內閣首輔的深謀遠慮與高超政治手腕。然而,崇禎帝的心中卻已有了自己的盤算,他知道,皇太極的命運,將決定大明未來的走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風雨大明之鐵血戰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風雨大明之鐵血戰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章 玉璽歸朝,辭求賞,皇恩浩蕩賜金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