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榆河危機:洪承疇智闖天羅地網
榆河河畔,秋風蕭瑟,波濤洶湧。洪承疇,這位身經百戰的明朝名將,正率領着五百親騎,如同疾風驟雨般向前疾馳,馬蹄聲、兵器碰撞聲交織成一片,氣勢如虹。
此次前往天壽山,實屬無奈之舉。崇禎帝的聖旨如同枷鎖,牢牢束縛着洪承疇的行動。身為臣子,他必須遵從君命,否則便是大逆不道,有悖臣子之道。然而,洪承疇並非愚鈍之人,他深知這是建奴設下的圈套,意在誘他深入,一網打盡。因此,他只帶了五百親騎,火速前往,而九千京營精騎則留在宛平,按兵不動,以備不時之需。
洪承疇心中也抱有僥倖心理。五百輕騎目標小,行動迅速,即便建奴在通往天壽山的路上佈下了天羅地網,也未必能夠困住他。他計劃着,只需在天壽山附近兜一圈,再返回宛平,便可向崇禎帝有個交代。即便建奴真的毀了帝陵,他也能以儘力而為為由,減輕罪責。
然而,洪承疇還是小看了范文程這個鐵杆漢奸的狡猾,更低估了自己在建奴心中的重要性。就在他離開宛平不久,范文程的殲細便將消息傳到了廣渠門外的建奴大營。多爾袞聞訊后,當即飛騎傳檄,讓在清河店、大榆河、小榆河、玉泉山一帶擄掠的建奴各部迅速集結,做好迎戰準備,一張巨大的網已經悄然張開,等待着洪承疇的自投羅網。
當洪承疇的五百輕騎剛剛抵達榆河河畔,準備渡河北上時,一股股建奴鐵騎如同狂風驟雨般從四面八方湧來,將他們團團圍住。洪承疇見狀,心中暗自驚呼:“好個范文程,竟如此狡詐!”他深知,此時已經陷入了建奴的包圍之中,生死存亡,只在旦夕之間。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危機,洪承疇會如何應對?他能否憑藉智勇雙全,成功突破建奴的天羅地網?一切,都將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揭曉。
紫禁城,宏偉壯觀的建極殿內,燭光搖曳,映照出一幅幅凝重而複雜的面孔。崇禎帝,這位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正端坐在龍椅之上,宴請着國丈周奎、國舅田弘遇、成國公朱純臣、保國公朱國弼等一眾皇親國戚。殿外,建奴大軍壓境,燕京城宛如風雨中的燭火,危在旦夕。在這緊要關頭,京營將士的士氣與忠誠,成為了保衛皇城的最後防線。然而,要激發將士們的鬥志,賞銀自是不可或缺。
崇禎帝眉頭緊鎖,目光在眾位皇親國戚間掃視,心中暗自嘆息。他深知,要想讓京營將士誓死效命,必須有足夠的賞銀作為激勵。然而,當他將內府司鑰庫翻了個底朝天,也只找到了區區三萬兩銀子,這對於即將面臨的戰爭而言,無疑是杯水車薪。至於國庫,更是早已空空如也,連京師官員的祿米也已三月未發,朝野上下,一片愁雲慘霧。
無奈之下,崇禎帝只能放下九五之尊的架子,懇求這些皇親國戚能夠慷慨解囊,共赴國難。在這些皇親國戚中,成國公朱純臣、國丈周奎與國舅田弘遇無疑是最為富有的三人。然而,當崇禎帝滿懷期待地看向他們時,卻只得到了令人失望的回應。成國公朱純臣,家資百萬,卻僅象徵性地捐出了五千兩銀子;國丈周奎與國舅田弘遇更是各捐了三千兩,其餘的皇親國戚更是吝嗇,有的捐了兩千兩,有的捐了一千兩,更有甚者,只捐了五百兩。
望着面前這好不容易湊足的十萬兩紋銀,崇禎帝的神情愈發陰鬱。想當年,他身為九五之尊,富有四海,如今卻為了區區十萬兩銀子而厚顏求人,這怎能不讓他心生感慨?更令他痛心的是,即便他如此低聲下氣,這些皇親國戚卻仍然吝嗇至此,國家的危難在他們眼中似乎與自己並無瓜葛。
就在這時,王承恩上前稟報,準備將這十萬兩銀子分發給京營將士。崇禎帝聞言,微微點頭,吩咐道:“告訴將士們,只要擊退了建奴,朕還有重賞!”然而,就在王承恩準備離開之際,京營監軍高起潛卻跌跌撞撞地闖了進來,帶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洪承疇在榆河遭到建奴伏擊,全軍覆沒,自己也被生擒活捉。
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崇禎帝眼前一黑,險些栽倒在地。他深知,洪承疇的失陷意味着大明王朝又失去了一位棟樑之才,更意味着京城的防禦力量再次被削弱。他急忙吩咐召見周延儒和陳新甲,希望他們能夠想出應對之策。
然而,當周延儒和陳新甲匆匆趕到乾清宮的東暖閣時,他們卻發現崇禎帝正以一種莫名的眼神望着他們。崇禎帝心中充滿了怨氣,他後悔當初沒有聽從周延儒或陳新甲的建議,讓洪承疇帶兵前往天壽山護陵。現在,洪承疇被建奴活捉,誰來統率留在宛平的九千京營精騎?誰來統率即將趕到京師的八萬精銳邊軍?又靠誰去對付燕京城外那三十萬建奴大軍?
周延儒和陳新甲低着頭,心中同樣充滿了怨氣。他們明白,如果當初站出來反對洪承疇前往天壽山護陵,固然可以避免今日之禍,但萬一建奴真的挖了帝陵、毀了龍脈,這個罪名又該由誰來承擔?他們可不願意給崇禎帝背這個黑鍋。於是,他們選擇了沉默,選擇了明哲保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這危機四伏的時刻,大明王朝的未來似乎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崇禎帝望着眼前的兩位大臣,心中充滿了無奈與絕望。他深知,自己再也無法找到一位能夠力挽狂瀾的能臣了。大明王朝的命運,似乎已經註定了悲劇的結局。
“周閣老,陳愛卿,朕剛剛得知,洪承疇不幸兵敗被俘。”崇禎帝緩緩吐出一口氣,將心中的憤懣與怨恨深深壓抑,眼下建奴大軍壓境,正是國家危難之際,亟需團結一心,共渡難關,絕非與周延儒、陳新甲清算舊賬之時。
周延儒聞言,神色凝重,與陳新甲對視一眼,二人皆已耳聞此事。“臣等已有所聞,陛下勿憂。”周延儒沉穩地回應道。
崇禎帝目光如炬,直視二人,憂慮之情溢於言表:“洪承疇遭此變故,李立峰、白廣恩、劉澤清三鎮精兵以及留駐宛平的九千京營鐵騎,如今各自為政,群龍無首,若被建奴趁機各個擊破,後果不堪設想。一旦這四路精銳崩潰,京師將岌岌可危。二位卿家,可有良策以解此困局?”
陳新甲微微低頭,以眼神示意周延儒,示意其先行發言。周延儒心領神會,上前一步,恭敬奏道:“萬歲爺,洪承疇雖失,但我大明尚有一員猛將,或可力挽狂瀾,擊退建奴。”
崇禎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希望之光,急切地問道:“卿所言何人?”
周延儒一字一頓,語氣堅定:“孫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