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海衛一
同年,因為這些年,火星工業中心建立的需求,
同時也是求索研究院這段時間裏體量膨脹造成的間接影響。
之前火星常駐基地,成為了目前除了月面之外,最大的地外人類基地。
常駐在火星基地,以及近火星空間平台的人數,超過了五萬人。
其中大多數都是隸屬於求索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技術人員。
不過,不同的是,此刻火星基地和近火空間平台的常駐人員,
僅佔據日常情況下,近火空間平台和火星基地內總人數的少部分。
日常狀態下,空間平台加上火星基地,總人數二十餘萬接近三十萬人。
這多出來的二十萬人,則是來自於地面的遊客。
在進入智能時代之後,對於外星旅遊這件事情,華國已經逐步放低了申請條件,
到此刻,有火星工業支撐的情況下,
對於抵達火星的星際旅遊,已經基本處於對大眾範圍的半開放狀態,
只要申請,在滿足一些無犯罪記錄等一些基礎條件的情況下,基本都能夠通過。
只是需要排較長時間的隊,才能夠輪上,
同時,限制了每個人在火星基地待得時間,
到65年,這個限制時間是一年內不超過七天。
而即便是這樣,隨着火星基地的繼續擴大,每天在火星的遊客數量還在繼續增加。
而將包括火星在內,月面在內,
地外各處的人類數量加起來,
此刻,在地外的人類總數,已經超過了百萬,並且在朝着兩百萬,三百萬這個數字繼續狂奔。
為此,因為旅遊需求,資源運送需求,各常駐基地擴建需求,
以地月以及火星工業為中心,太陽系內,屬於人類文明的星際航線也在愈加繁忙。
在近地空間平台,星際飛船的接駁港口,
僅搭載人員的星際飛船航班,就在近地空間平台的星際飛船時刻表上排得緊湊。
基本每個小時,都有從地球,通往月球,火星,以及其他星球常駐基地的不止一趟星際飛船起航。
在這個時候,
大眾的感知和莫道是相悖的,迥異的。
對於莫道來說,在智能時代之後,在更新的技術突破上,已經卡了很久。
而對於大眾來說,整個世界在這些年都在日新月異的飛速變化着,還在消化着進入智能時代帶來的巨大紅利。
……
66年。
火星工業中心和月面工業中心,共同建造的最新型號星際飛船,在火星軌道完成組裝,
並搭載了總共兩百餘人的常駐人員隊伍,從火星出發,前往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
這是海衛一上的常駐基地以及智能工業集群建造到一定規模之後,
求索研究院首次往這個遙遠的行星軌道,派遣常駐人員。
這些人員的主要任務還是將負責對海王星的就近研究,以及對海王星往外,柯柏伊帶以及更遙遠許多的奧爾特星雲的觀測,
再之後,在海衛一以及海王星軌道上,求索研究院還將建造大量的空間觀測設備。
在這兩百餘研究員啟程的時候,莫道也有抵達火星為這些人的啟程送行。
當年五月,這些人如期乘坐星際飛船起航,
歷時九個月的時間,次年二月,抵達了海王星軌道,海衛一上的常駐基地。
航行的九個月時間,這些人也基本在人體冬眠中度過。
按照計劃,這些人將在海衛一常駐基地,待兩到三年時間,然後返回地面進行一次輪換。
當然,這個期間,海衛一也不會只有這兩百多人,依舊會有新的人員前往。
至此,在海王星軌道上,有了距離人類母星地球目前為止最遠的一個人類活動區域。
雖然海王星的距離對比起比鄰星這種以光年計的距離差距有幾個量級,
但對於海王星軌道上的常駐人員來說,往地球發回的信息,最快也要四個小時地面才能收到,八小時才能夠收到回復。
……
68年。
在太陽系內的探索開發快速進展的同時,
求索研究院內,莫道主持和參與兩個重要項目,遠航推進系統,以及更先進能源技術的研究,依舊進展緩慢。
這一年,僅身體年紀,莫道也已經四十五歲。
“……莫院,我們要不要嘗試,先建造一艘超大型的移動基地,派遣超過萬人的人員,作為先遣人員,在較漫長的時間裏,嘗試抵達比鄰星?目前,我們的生產力也足夠支撐我們建造這樣一個移動基地……之後,我們如果有新的技術,也可以再之後再追趕上一座移動基地。”
又一次航天領域核心研究員之間的會議結束過後,
一位和莫道也算是比較熟悉的核心研究員,同莫道提道。
這其實,就是當初遂古給出的方案,建一個足夠大的星際飛船,塞足夠多的人和物資,花費漫長的時間去度過3.43光年的距離。
莫道聽着這位核心研究員的話,轉過頭來,望了眼這位研究員,
如果只是單純為了抵達比鄰星,這其實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只是,這種辦法,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來說沒有什麼意義,
對於莫道來說,也沒有什麼意義。
莫道搖了搖頭,
“如果技術始終無法得到突破,不用為了抵達比鄰星而抵達,遠航的目標可以一直延後到新的技術實現之後。”
這一世,求索研究院,乃至整個人類社會,受到莫道的影響更加嚴重。
莫道對於比鄰星這個地方的追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許多人對於比鄰星的判斷。
哪怕天文觀測上,對於這個比鄰的恆星,已經算是比較了解,但莫道對此的態度,難免還是讓人對它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期待。
“比鄰星這是遠航的一個目標,僅此而已。”
“我明白了,莫院。”
這位核心研究員應道。
莫道也沒再說什麼,轉回頭,再望向窗外此刻晴朗的天空。
其實,對於比鄰星這樣一個目標,
更妥當的方式,其實是人類在現在海王星的疆域基礎上,繼續往外一點點擴張。
幾十個,一百個天文單位的向前推進,摸索航線,建立新的智能基地乃至補給基地。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試圖一艘遠航飛船,直接跨越超過三光年的距離,抵達比鄰星。
只是莫道實在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等待着人類的航線一點點往前延伸。
所幸,對於此刻技術突破的進展緩慢,
莫道也不算太着急,
這早有預期,想要實現光年級別的遠航不會那麼簡單。
此外,這一世剩下的時間不多,但對比起其他世來說,也算是不少了。
莫道也已經經過了許多,比此刻更加漫長而艱難的時間。
克爾納青年的精神領袖那一世,初期死了不止一次,
可控核聚變最初的研究,在同一個問題上,也耗費了一世的時間。
對於莫道來說,不過再來一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