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物價課業(2)

第423章 物價課業(2)

“不對!”蓉寶仰頭看了好久的白雲,“東西多了也會降價。”

就跟菜一樣,早菜總是要貴一點,但等市面上的菜多了,就得降價。

嘉寶只聽一句就能猜出她心裏的想法,“是因為進城賣東西的人多了,不只我們縣的,還有其他縣的人也過來賣東西。”

鄧少衍等了半天才尋個機會插嘴,“村裡人沒錢就會想法子掙錢,往年要十月十一月才有人進山,但今年八九月就已經有人進山找東西賣了。”

一年都沒有錢進賬,糧缸也是空的,所有人心裏都發慌,除了家家都會的竹編簸箕竹簍,還有山裏的菌菇、山貨,只要是能賣錢的東西,都有人搶,賣東西的人一多,東西就便宜。

蓉寶贊同,她沒錢的時候也會想辦法掙錢,比如說賣糖葫蘆,幫家裏澆水。

不過她爹說了,果子成熟的時候不能澆水,所以今年沒有錢掙。

“糧食漲價不是好事,但東西降價是好事嗎?”嘉寶問。

“為什麼不好,東西便宜,大家就都買的起了。”

“一點都不好。”錢妙來撇嘴,“我們家的時興布料要是一時半會賣不出去,以後就得降價,得賠好大一筆錢呢。”

蓉寶好像也聽過這話,但特意去想又想不起來,“才不會賠,商人不做賠本買賣。我爹說了,布莊掙錢的很,南方來的布料一兩銀子一匹,我們這邊能賣三兩銀子。”

“麻布葛布和棉布便宜,但絹布和絲綢貴了。”石大米小聲插嘴,“我家就是賣布的。”

“你家這麼有錢啊,那你還要走路回家?”

“我爹娘忙,沒空接我。”

“那你家有車嗎?”

“有車,但不能坐,那是用來送貨的。”

蓉寶問完后,才意猶未盡停嘴,她托着下巴,用肩膀撞了撞嘉寶,“是不是因為澄州水災,絹布和絲綢才會漲價,那我們家的桑樹要是長大了,豈不是能掙好多錢。”

嘉寶沒有回答她的話,只低頭寫字,紙上的小楷雖然不是特別齊整,但單拎出來看十分漂亮,這一坐就是小半天,直到庄先生親自過來把眾人領回學堂。

一共三波人,都是同樣的課業,蓉寶想找小夥伴打聽一下,但被眾人防的很緊。

李為先掌管紙筆,堅決不讓蓉寶得逞,以賀延文為首的一群人就更不會讓她看了。

蓉寶撅着嘴回來,拉着小夥伴繼續嘀咕。

上午在外走了好幾圈,所有人都累的很,但肚子卻不餓,一看那嘴油光發亮,就知道在外吃了不少好東西。

吃過飯後就坐在亭子裏歇息睡覺,如今轉了天,風大很,錢妙來被凍醒好幾次后就去學舍睡覺了,順便把自己帶來的零嘴拿回去。

蓉寶愛吃他家的花生,外頭還裹着糖,酥酥脆脆的,見狀就說拿醬菜跟他換。

錢妙來麻溜的把東西放下,火急火燎的轉過身還不忘說,“你記得給我啊!”

蓉寶擺手,“知道了。”

白雲悠悠,樹影沉沉。

古樹下鐘聲一響,稀稀拉拉的學子開始往講堂飛奔而去。

蓉寶屁股一落坐,就發現好幾個熟悉的人都不在,元錦和齊鳴謹是家裏有事請假了,而且大概率不會再來,但先生還是留了一個位置。

至於錢妙來,蓉寶側頭壓低聲音,“錢多多呢?不會睡過頭了吧。”

冷天睡覺舒服,腦袋一沾枕頭,半天都起不來,錢妙來原本想着再眯一下,結果這一眯,就眯到了牆邊。

他兩眼迷糊的站着,顯然是還沒睡醒神,但蓉寶幾個已經在回答自己的課業了。

庄先生聽的不住點頭,話語用詞雖然稚嫩,但有理有實,待日後長大,多讀些書,再添些東西,寫出來便是一篇精彩的文章。

嘉寶問,“先生,糧食漲價是不好的,那東西降價是好的嗎?”

庄先生反問,“你們覺得呢。”

蓉寶還是堅持自己的說法,“當然是好的,要是糧價也降價就好了,那饅頭一文錢就可以買兩個了。”

庄先生沒有回答,由着這一幫學生論述,半天後才打斷眾人的話,問起另外兩批學生。

賀延文有心想壓蓉寶等人一頭,除了清楚糧價還去店鋪里問了夥計的工錢以及腳夫車夫等。

“碼頭六月的工價還有四五十文,但現在只有三十多文……腳夫幫忙送水,以前三文錢一擔,現在兩文錢一擔,酒樓里的夥計工錢也降了幾十文,還有長工……

工錢低了,本來就買不起糧食,現在更買不起了,我們問了管事,管事說……幹活的人多,價錢自然便宜。”

原話是,“能幹就干,不幹就滾,城裏有的是人。”

以前管事給的價錢低了,大傢伙都會去找別的活計,但現在到處都是幹活的人,除了城裏人,還有鄉下人,一得閑就進城,力氣大,工錢也要的少,可不就把工價壓下去了。

這一方面,是蓉寶嘉寶都沒想到的,就算兩人以前跟賀延文有過節,此刻也聽的津津有味,蓉寶還小聲說,“難怪爹說他虧了。”

城裏的工價降了,但自家請來幹活的人可都是按去年的價錢來,一是沾親帶故的不好意思張口,其二也都是村裡人,要是少了錢,還不知道被怎麼嘀咕呢。

趙老四思來想去,覺得沒必要為了這十文錢麻煩。

庄先生亦連連點頭,都沒錯,寫策論就是這樣,破題之法千千萬,只要有理有據,辦法可行,都是上乘之作,另外一點就是文採用典。

但大部分讀書人其實是不太清楚這些東西的,他們只是看書上寫的,比如說,糧價高了,該怎麼抑制糧價。

書上就有記載,哪朝哪代,誰碰上了這個事是怎麼做的,又有哪位先賢提出了什麼好法子,一一論述之後,證明自身觀點的可行性。

這也沒錯,但缺乏主觀意識。

歷朝歷代情況都是不一樣的,糧價上漲的原因也不一樣,得要自己親自去了解,才能寫出一篇合用精彩的策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趙氏發家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趙氏發家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3章 物價課業(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