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糧稅官

第412章 糧稅官

村裡人像鵪鶉一樣把腦袋縮回去了。

雖然受了一場雨,但該交的糧稅還是得交,村裡其他人都是按照最低的稅上繳,只有零星的幾個大戶才值得糧稅官奮筆疾書。

“良田十七畝,收成多少?”

“十畝水田四十九石三斗,七畝旱田二十六石八斗。”

糧稅官停住筆。

趙老頭心裏有點發毛,但還是重複了一遍。

農稅官嘶了一聲,忙翻到前一頁,“錢家……三十畝水田,收糧一百零七石六斗......”

怎麼差這麼多,雖然各個地方的收成有好有差,但一個村子的地,再差也不至於差這麼多。

“你家從外頭買肥了?”

趙老頭小聲說,“沒有。”

其他膽子大的村裡人還嘀咕了幾句,這肥咋買啊。

都是肥地的好東西,誰會傻到往外賣。

新上任的糧稅官脾氣好,還解釋道:“城裏有收夜香的,找他們買肥。”

買是能買,但肯定要花不少錢,這對於連一文錢都捨不得花的村裡人可是大事,大傢伙又嘀咕了兩句就閉上嘴巴,這邊可都是官老爺,誰敢隨便講話,萬一被抓到衙門裏去了怎麼辦。

糧稅官把紙筆給副手,說要去趙家的地裏頭看看。

趙老頭瞅着刺眼的大太陽,心裏不情願但動作麻利的很,把人往最近的田裏帶。

頭上的太陽跟火爐一樣,糧稅官曬的黝黑髮亮,一點都不像一個當官的,比地里莊稼漢還要黑。

“老伯地種的好,天象也看的准。”

趙老頭心裏惶恐,想着這官老爺不會看他家糧食比較多,想撈錢吧,但一想又覺得不對,錢家才是村裡大戶。

糧稅官察覺出他心裏的忐忑,直白說,“老伯家地里的收成好,我想問怎麼種的。”

趙老頭吐出一口濁氣,腰杆子也直了,“種地都是老輩子傳下的經驗,大傢伙怎麼種,我們家也怎麼種,就是往地里多撒了點肥。”

糧稅官有點失望,肥足收成好,但農人哪有那麼多肥,就連地主家的肥也不夠。

“我家裏也才十多口人,肥也不夠,但我家那念書的小孫子小孫女從書上看到個法子,說是用草木灰爛菜葉和糞水堆肥好使。”

糧稅官精神一振,腳步都慢了下來,專心聽他講。

“去年就在家試着堆了點。”老楊頭又解釋怕這肥不好,就在菜地里先使了使,發現菜長的好,說明這肥也好,才用在糧食地里,“糧收的急,也沒仔細去算,但摸着那稻穗要重不少。”

糧稅官心裏激動,如果真能提高收成,就算是高半石,都是大功績。

說不定都不用等三年,明年就可以調上去。

徐先和在梧桐縣呆了三年,那可是實實在在做了不少功績,只是朝廷風向不對,徐家思量再三,還是沒有大力運作。

吏部都是宋家的人,看到徐先和的名字,直接平調了。

也不算平調,梧桐縣縣令是從七品,花溪縣縣令可是正七品,而且是個攢資歷的好去處。

不過功績還在,將來調任的時候一起論。

糧稅官是徐家的從屬,和師爺一起幫徐先和謀事,這幾年喝茶的機會少,在地里田間被晒成黑炭了。

他按捺住心裏的激動,看完了趙家的地后,又去趙家看肥堆。

有一個已經堆了小半年了,平日爛菜葉子都會往裏面丟,另一堆剛堆不久,臭氣衝天。

好幾個小吏都用袖子捂住鼻子,只有糧稅官神色如常,問的仔細。

旁邊一個瘦猴子樣的男子捧着紙寫的飛快。

趙老頭說的口都幹了。

糧稅官也不嫌煩,事無巨細反覆的問。

這官也不是普通人能當的。

不止趙老頭有這種感慨,就連趙老大也覺得這官當的不容易。

好不容易讀完書,還要來地裏頭曬,那腦門都發亮。

眾人把官老爺送走後,就圍在趙老頭身邊七嘴八舌的問。

“老趙,那大官找你啥事啊?”

有人猜測,“是不是問堆肥的事?”

大傢伙心裏頭有點遺憾,這法子要是瞞着,他們就能多掙點錢了。

趙老頭精神抖擻,帶着肘子在樹底下找個陰涼地坐着,開始唾沫橫飛的吹牛。

說那大官誇他家會種地,人聰明。

其實原話是說,家裏教養好,子孫後輩聰明。

但掐頭去尾,可不就是這話嗎?

村裡人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反而覺得糧稅官有眼光,一眼就看出來了。

“這大官脾氣好,還跟我講外頭怎麼種田。說有一個靠海的地方,田地薄,雨水少,有時連一石都收不上來。”

“一石都沒有?”有人咂舌,“那咋活啊。”

他們一畝良田收兩石都覺得少了,平日裏買幾塊布,買點肉就緊巴巴的。

“餓死了不少人,還是他們縣令......咱們新縣令過去教大傢伙種番薯花生和橘子,賣了錢買糧食吃,現在日子好過着呢。”

“番薯值啥錢,橘子也不好吃,酸牙。”

“人家那邊的不酸,比糖還甜,三文一斤,十多畝地的橘子賣出去,能掙十幾二十兩。”

原本滿心同情的婦人心裏又不由自主的泛酸,“掙再多錢有啥用,糧食還要花錢買,要是年景不好,一年就敗光了。”

這個還真不會,那邊不種麥子水稻,都是花生和番薯,只要不是大旱大澇,餓不死人。

正聊的熱火朝天,有人拿着扁擔擠過來問,“聽說咱們縣來了一個新縣令,新縣令叫啥名啊?長啥樣啊。”

新縣令剛到沒幾天,別說村裡人不認識,就是城裏人都不太清楚。

圓的扁的,高矮胖瘦啥都不知道。

趙大和見過,但也不會特意跑到村裡說,他姐夫已經卸了腰牌走人了,新捕頭還沒定,正是好好表現爭功的時候。

趙大和資歷淺,排肯定是排不過衙門裏的老捕快,但好在他姐夫給他鋪了路,去年好幾件大功都記在他頭上,身手也不錯,就看這個縣令是不是個走尋常路的。

再說鄭捕頭,卸牌下任確實跟師爺有關。

大地方來的人,多少有點傲氣。

鄭家這種不入流的門第,師爺自然瞧不上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趙氏發家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趙氏發家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412章 糧稅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