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還有什麼能作為他求娶的誠意?
“是她?”
“和離的棄婦竟要入朝為官?”
“陛下這是糊塗了。”
“低聲些,別被武定侯聽見。”
“聽見如何,他還能來打我不成?”
“哎呀,你怎麼就不明白……”
……
大臣們的低語伴隨着元綺緩緩走到皇帝面前。
“臣女拜見皇兄。”這一聲稱呼變化,也讓不少官員品出味兒來。
“起來吧。”
隨即便有言官發問:“方才陛下說,有請新任太府卿,難道是指朝暉郡主?”
皇帝道:“不錯。”
言官立即貴了兩三位:“請陛下三思,朝暉郡主一介女流又是和離之身,如何能擔任太府卿一職,我朝人才濟濟,還請陛下另謀高人。”
皇帝露出不屑的笑容,反問言官:“怎麼?朕以女子為官,你怕乾的比你們這群大男人還出色,無地自容嗎?”
“陛下,臣忠心竭力,問心無愧,而是擔心陛下以朝暉郡主為官,惹來天下閑話呀。”
元穆見到是元綺,雖不知其中緣由,但必定是要替她遮擋的,他立即站出來反駁:“陛下用人唯賢,何來閑話?”
兵部架部司的錢三京剛上朝便聽出皇帝話頭不對:“這閑話可多了去了,帶着孩子和離已經夠難聽的了,何況朝暉郡主從前便是商賈之身,若擔任太府卿,說能保證她不會中飽私囊,以權謀利?何況若是開了商賈為官的先例,那還有誰願意寒窗苦讀,都去做做生意算了!”
元穆臉色鐵青,露出在朝堂上從未有過的難看神色:“錢大人!陛下立太府卿意在整頓全國商事,朝暉郡主從前便掌管揚州諸多生意,更何況,你手裏的鏢盟與商路,都是她開的!大人小人之心,惡意揣度,隨口污衊,你究竟是對朝暉郡主有顧慮,還是怕自己辦事不利在郡主面前現了原形!?”
錢三京也不甘示弱,滿朝文武誰不知道元綺是元穆的親妹妹,他敢站出來說難聽話,便是鐵了心要同元穆對着幹了:“鎮國公不必急着給微臣潑髒水,朝暉郡主是你的親妹妹,你自然什麼都說好。但這是國事,鎮國公如此偏幫,所說的話,不足以為信。陛下,臣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朝暉郡主不適合擔任太府卿,並不是只有她懂得做生意,請陛下另擇人選。朝暉郡主,微臣也好心奉勸您一句,我朝向來注重禮法,既然已經和離,就該修身養性,靜思己過,身為女子無法相夫教子已是失德大過,陛下天恩,冊封郡主,就該知足,將心思動到前朝來,牝雞司晨必有災禍!”
錢三京出列,緊緊盯着元綺的背影,那牙呲欲裂的神情,似乎口誅筆伐仍不解氣。
可話音剛落,眼前便被一高大身影擋住,那人影對着皇帝一拜,便轉過身朝着他走來。
“錢大人一口一個和離,一口一個過失,究竟是誰告訴大人朝暉郡主失德?從前郡主在外清修,我們二人的私事無需對着外人多言,可近來流言蜚語毀人清譽,那本官便來告訴你,本官與朝暉郡主和離不假,可當年是因我要出征塞北,深入敵營,恐難有命回來,不願耽誤她才寫下的和離書。我虧欠她們母子的,自己會補償,輪不到你在這裏說三道四!”
“武定侯此時在這裏做什麼有情有義的虛偽樣子,滿京城都知道,尚陽公主都住到你府上去了!”
蕭淙之面不改色:“公主留宿府上,是因有高僧講經,一直居住在別院之中,從未進我武定侯府內院,你又是哪裏聽來的謠言,堂堂宗室公主,到了你嘴裏,難道就成了無名無份留宿外男府上的寡廉鮮恥之徒嗎?你好好掂量掂量,自己這把骨頭,到底夠不夠判的。”
錢三京顯然沒想到他會直接撇清和尚陽公主的關係,氣的臉煞白:“你!!”
“武定侯。”此時長孫極站出來說話,“事關公主清白,你可別為了眼前人,一時昏了頭。”
蕭淙之笑着對長孫極拱手:“多謝長孫大人提醒,我倒是想起一件事兒來,原本公主久居已是不妥,臣多次向公主提及回宮一事,但公主卻道,自己在皇陵三年,每日吃齋禮佛,早已看透紅塵,外面的流言蜚語無法動搖其佛心,更請臣代為請求陛下,願退出宗室,除去姓名,作為一位雲遊散人,本月底,隨大師返回皇陵!”
此時不僅皇帝,就連長孫極都微微發愣,看來蕭淙之早就已經拿下了公主,能在朝堂上說出這番話,必然有十足把握。
元綺更是倍感意外,忍不住回頭去看他,他身穿一品官服,格外挺拔,竟也看過來,目光交匯了一瞬,元綺立即轉過身,收回了目光。
皇帝看在眼裏,面色微冷,目光凌厲的盯着蕭淙之:“此事事關重大,容后,讓尚陽自己來同朕說。”
“是。”
話題於是再次回到太府卿上,錢三京又道:“陛下,無論朝暉郡主與武定侯私情如何,臣以為,這都改變不了郡主商賈出身,越俎代庖的事實,一旦昭告天下,必定引來沸議,有損陛下天威。”
蕭淙之嘲諷一笑,面向皇帝質問他:“錢大人,若我記得不錯,當年朝暉郡主建立鏢盟,重建采冰場,不僅價格便宜,更是貫通南北,讓百姓有飯吃,讓我們當兵的有錢打仗,與你如今可有天壤之別。你若是才能不濟,便不要扯天下口舌的由頭,我只知道,百姓生活便利,成本降低,只會高興。你若是別有用心,那更不必再說了,識相的自行去大理寺投案吧。”
“你!蕭淙之!你簡直太狂妄了!”
“錢大人。”順着話音看去,長久不說話的太子,站了出來,“稍安勿躁。本宮以為,武定侯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如今外頭已起民怨,更有質疑錢大人您的,不如就借這個機會,整頓了市場,也還了您清白。至於大人方才所說的顧慮,父皇,兒臣以為,所謂科舉,選拔之人,不僅是有才,更是有德有思想之人,若是對此事都有曲解,甚至對朝暉郡主心懷嫉妒,對天下女子心存偏見,這樣的人,不招也罷。”
“不錯。”皇帝扶着雙膝,躬身眯眼看着錢三京:“錢愛卿聽見太子所說的嗎?”
“臣,聽見了。”
“好,既然聽見了,此事就這麼定了,若你還有異議,等下了朝,去太子府,與太子私下商議吧。”
錢三京一時不懂天子心思,抬頭看了看龍椅上的人,又看看太子,甚至朝長孫極看了一眼,不敢應聲。
倒是太子開口解了圍:“太子府,隨時歡迎錢大人。”
皇帝五十拍了板:“此事就這麼定了,朝暉郡主,下了朝,你就去太府寺上任吧。”
元綺摸着懷中準備的摺子,還以為得自己有理有據拿出管理天下生意的策略才能上任,沒想到自己一句話沒說,倒是有人替自己擋了。於是將摺子重新放進懷中:“臣遵旨。”
退朝時,皇帝獨留了蕭淙之,召去御書房說話。
元綺本想着,既然是出宮上任,那下朝便是有機會一道走,可與元穆在外頭等了半個時辰卻還是不見他出來,反倒是等來了尚陽公主的馬車。
二人擦肩時,皆看到了彼此,目光在對方臉上停留了許久。
元綺雖然從小是皇家伴讀,但見到尚陽公主的機會卻不多——她自小受寵,先帝特免了她早起去學堂,反而是請了先生獨自教授。
三年前選和親公主,她不過十二歲,如今再見,雖然依稀能見到她年幼時的影子,卻已然是明眸皓齒的美人了,這樣的美人,要皈依佛門?
而尚陽想的卻是,原來眼前人便是元綺,年幼時便在皇長孫李瑜與嘉柔那聽說過,又回想起來不久前與蕭淙之談判的情景,原來,他步步為營,從上京到豫州,甚至不惜冒着欺君的風險,為的就是她呀。
尚陽一步步走進曾經最為熟悉,如今卻最陌生的宮中。心中嘆道,堂堂武定侯,外頭傳的神乎其神,卻沒想到是同她一樣的傻子。
二人相視卻無言,元綺目送尚陽公主的背影往宮裏走去,心中是說不出的微妙感覺。卻也無法阻止她向前走,只好對元穆道:“哥哥,我們也走吧。”
尚書房中,皇帝屏退了眾人,唯留了蕭淙之。
留了人,皇帝速度悶聲不響地上坐,不知在思索什麼,直到劉公公稟報說尚陽公主已經到了,他才開口:“讓她在外候着。”
這是有話要與蕭淙之單獨說了。
“你今天這是裝都不裝了?”
蕭淙之明知故問:“陛下指什麼呢?”
“你說呢?此前你裝作對尚陽有意,實則心思還是在元綺身上,你是怕朕知道你的心思,不肯放她回京?”
蕭淙之直起身,毫不避諱地盯着皇帝的眼睛:“陛下說的不錯。”
“哼!”皇帝冷笑,“你找了她三年,也籌備了三年吧?”
“不錯。臣自知想要改變聖意,需要一件足夠分量的大事。”
“所以你設計了科舉一案!蕭淙之,你真是好大的膽子!”
蕭淙之卻不卑不亢:“此案的證據是我搜集的,但鎮國公所查實的卻無一虛假。臣是要救她,卻也要為陛下拔刺。”
皇帝瞪着他收攏了怒氣:“既然如此,當初小心謹慎,掌握了證據卻不自己出面,如今怎麼不藏着掖着了,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說尚陽要出家?”
“陛下,尚陽公主一事與臣無關,乃是她自己的決定,您可以親自問她。至於如今為何表露心跡……”他眼眸不知看着何處,暗了暗,鄭重道:“就如臣方才殿上所說的,是臣對不起她們母子,臣想要補償。”
“如何補償?”
“臣會重新求娶朝暉郡主。”
一時間,御書房靜地連針掉地上都能引發地震一般。
外頭的尚陽等了一會兒,聽見裏面沒動靜了,與劉公公交換了眼神,就怕是單獨相處有人對皇帝不利,劉公公心裏已經拿定了主意,若是默數三聲還沒有動靜,便進去瞧瞧。
好在裏頭又傳來了說話聲,雖細微聽不清,卻知道裏頭是安全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皇帝眼神極其複雜,他問蕭淙之:“你是不是忘了當年朕為何要囚禁她?竟還敢提求娶之事!”
蕭淙之卻很堅持:“臣沒忘,但此一時彼一時,這幾年局勢變動,陛下認為我是做戲也好,另有籌謀也罷,臣自問,從未有過犯上之舉。何況如今陛下已經封朝暉郡主為太府卿,這說明陛下不計前嫌,肯用人,也善用人。從前種種,已成過往,臣與其秘密謀划,不如與陛下坦誠相見。”
“好一個坦誠相見,蕭淙之,你是不是以為朕用朝暉郡主,就等同於放縱了你?”
“臣從未如此想過,但陛下願意給臣和朝暉郡主這個機會,臣心懷感激!還記得當年灤河邊的樹林中,您曾說過,為了一個女人而放棄權力的人,沒有資格角逐天下。臣如今不就是如此嗎?”
皇帝深看他,當初召他上京,他痛快地交出了顧家軍的虎符,后又不准他在上京帶兵,他也沒有怨言。
確實如他所言,此一時彼一時,這三年他已經向皇帝證明了自己,也一點點消磨了他的疑心,這循序漸進的過程,亦在他的算計之中!
蕭淙之見皇帝遲疑不發,於是站起身來:“陛下,臣既然開口求娶,便不會空手,給臣三個月時間,臣會給陛下足夠的誠意!臣先行告退!”
看着蕭淙之走出去的背影,皇帝心裏反覆品味他最後的一句話,當年他持劍問君,已奪下皇位收復失地,還有什麼不滿意?
是啊,皇位與國土,他都替皇帝拿來了。元綺有一句話說的不錯,日久見人心。這些年蕭淙之的功勞皇帝是看在眼裏的,更何況如今外戚干政,新舊兩黨爭權,更是要用他的時候。
雖然不願承認,但逐步解禁元綺便是最好的證明,皇帝的心境早已與當年不同了。但他仍然感到好奇,還有什麼能作為他求娶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