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鹽法事關天下安(六)

第641章 鹽法事關天下安(六)

楊俊民聽后,便問道:“那父親的意思是幫助裕王?”

楊博說道:“此事可以幫幫裕王,但是不能把東南的鹽商給得罪死了,兩淮鹽場不能輕易動的。”

和嘉靖的看法是一樣的,楊博也認為兩淮鹽場是輕易動不得的,兩淮鹽場乃是大明鹽政的壓艙石,絕不可輕動,而且對於東南的鹽商來說,兩淮鹽場可是他們的命根子,真的要是威脅到了他們在兩淮鹽場的利益,他們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反擊的。

東南鹽商財大氣粗,一旦他們真的鐵了心要反擊晉商的話,不光是可以用銀子買通朝廷的大批官員,更是可以利用兩淮鹽場給大明製造極大的麻煩,現在南倭北虜,大明已經焦頭爛額了,絕對經不起這麼搞的,所以千萬不能把東南的鹽商給逼急了。

楊博認為,利用長蘆鹽場的鹽來恢復開中是可以的,這樣也可以壯大晉商的實力,同時增加邊儲,但是兩淮鹽場現在還不能輕易動,朝廷現在對於兩淮鹽場的鹽稅銀是極為依賴的,這個時候一旦東南鹽商和晉商起了衝突,朝廷是絕對不會支持晉商的,所以其中的度一定要拿捏准了。

隨後楊俊民就將楊博說的寫成書信,待楊博過目后,派親信家人送信到京師去。

這邊王國光對於鹽政的一些看法也寫成了奏疏,通過朱載坖轉奏給了嘉靖,嘉靖看了之後召集閣臣們,正式將鹽務提到了日程上來了。其實嘉靖也是沒有辦法了,現在太倉無銀,東南又被倭寇襲擾了,能夠短時間內籌集大量銀子的地方,恐怕也只有鹽政了。

其實鹽政,在嘉靖朝確實也是幾經更易的。嘉靖十年之前,嘉靖一直力圖恢復在九邊納糧開中,從嘉靖一繼位,楊一清、霍韜、胡世寧等人就多次上疏,請求恢復開中法,嘉靖也認為開中法對於大明的邊防極為重要,所以一直在積極的謀求恢復納糧開中。

但是由於商屯的廢弛,還有鹽引的濫發,恢復開中的努力最終還是化為了泡影。嘉靖十年之後,嘉靖也對於恢復納糧開中失去了興趣,對於納銀開中採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同時為了打擊私鹽,還採取了余鹽納銀的制度。

其實嘉靖很清楚,余鹽納銀無法改變內商利潤大於邊商的事實,未能提高邊商的積極性,對開中法的恢復造成消極影響。而隨着倭寇的猖獗和庚戌之變后北部邊關的吃緊,朝廷財政緊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朝廷採取了工本鹽制度。

所謂工本鹽,即鹽運司先收買灶戶的余鹽,后與正鹽搭配開中於邊,實際上也是為了增加邊鎮的供給,但是兩淮的商人們一直極為反對工本鹽制度,認為工本鹽是殘民之法。

之前的巡鹽御史就上疏稱:運司積鹽日多,引無所售,邊商不復報納工本,商灶兩困。要求朝廷取消工本鹽,現在朝廷空前缺銀,鹽政肯定要有所變更,重點就是告銀子。

嘉靖問道:“現今太倉空虛,四方索餉之疏日日到來,爾等身為閣臣,當如何辦啊?”

幾位閣臣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實這些事情也都是老生常談,如將部分地區的稅糧暫時改徵折色銀,還有支用太僕寺馬價銀、工部節慎庫存銀等辦法,對於鹽政,當然閣臣們也有想法。

徐階就建議增發余鹽,令商人們納銀購買余鹽,所得的余鹽銀解到太倉,用作開支。余鹽銀確實是現在大明鹽稅的主要來源,但是嘉靖對於余鹽銀的態度卻很複雜。

弘治時期商人收買余鹽主要是用來補足正額鹽,也即是開中商人已經在邊鎮納完糧草,拿着朝廷的支鹽憑證,到鹽場卻無法支取的那部分食鹽。

而到了嘉靖初年,鹽場從灶戶手中購買余鹽的目的就和弘治時期大不相同。這時,大部分商人是為了另一種全新的目的奔走於各鹽場收購灶戶的余鹽。他們購買灶戶的余鹽是因為他們看中了余鹽有利可圖,從而利用朝廷制定的允許余鹽商收的寬鬆政策,大量地收購余鹽,然後轉售到行鹽地方去販賣,從中賺取利潤。

說白了,余鹽越多,正鹽就越少,購買余鹽販賣和正鹽開中相比,雖然獲取同樣多的鹽,要交納更多的錢。但是它不需要在邊地上納本色糧草,這樣商人的負擔大為減輕,而且商人在支取正鹽時往往要守候多時,而余鹽直接購於灶戶,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也免去了商人的守支之累。相較之下,購買余鹽出售比正鹽風險更小,更易獲利。

對此,無論是朝廷還是嘉靖,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朝廷賣余鹽,本就是為了撈錢,在正鹽無法獲利的情況下,朝廷也只有大量增加余鹽的銷售,來彌補正鹽不行所造成的鹽稅漏洞。

這次徐階的建議更加激進,他建議大幅度提高余鹽的價格,將之前的每引六錢,提高到每引一兩,但是為了使商人能夠接受這個價格,徐階提出,改變之前的正引帶余鹽的銷售策略。

因為之前朝廷為了保證正鹽的銷售,對於余鹽實行帶引制度,也就是鹽商要想購買一引余鹽,就必須等購買一引正鹽才行。但是徐階建議,這次提高引價,然後廢除帶引制度,商人不必購買正引,只需納銀購買余鹽即可。

同時大幅度增加余鹽引數,以提高余鹽銀的收入。淮鹽原額七十二萬引,正鹽餘鹽各半,也就是各三十六萬引,徐階建議,將余鹽增加到六十萬引,這樣的話,僅余鹽銀一項,就可得六十萬兩銀子,對於太倉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進項。

當然,這樣的後果也是很明顯的,就是正鹽的競爭力會更小,但是現在的嘉靖也管不得這麼多了,只能先解決眼下的財政困難,在嚴嵩、徐階等人的建議下,將余鹽增加到六十萬引,同時增加工本鹽三十五萬引,納銀解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隆慶中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隆慶中興
上一章下一章

第641章 鹽法事關天下安(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