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邊方遠鄙事多端(三)

第563章 邊方遠鄙事多端(三)

嘉靖隨後召集內閣輔臣和禮部堂官袁煒,商量此事。

李春芳的計劃確實可行,但是朝廷必須要以合理的理由,否則沐朝弼肯定會起疑心的。現在朝廷和黔國公府笨啦關係就很微妙,沐朝弼不可能不知道他其實已經把嘉靖和朝廷給得罪死了,嘉靖什麼心眼,他可是太了解了,旁的不說,現在還在雲南永昌衛充軍的楊慎,嘉靖可是一直都記着他呢。

沐朝弼現在肯定如同驚弓之鳥一樣,時刻關注朝廷的動向,否則也不會擅用火牌,派人到京師來查探朝廷的動向。

所以嘉靖君臣要商量出一個萬全之策,好把沐朝弼騙出來殺。

嚴嵩說道:“陛下,可以用祭祀國初追封諸王的事情將沐朝弼騙出雲南。”

嚴嵩也是老陰比一個了,玩這種陰謀詭計可是嚴閣老的專長,要想把沐朝弼騙到南京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李春芳說的借用祭祀祖先的名義,但是如果僅僅祭祀沐英的話,難免會令人起疑心,尤其是現在沐朝弼又不傻,朝廷單獨叫他去南京的話,他肯定不會去的。

所以嚴嵩的意思是,以祭祀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東歐王湯和、寧河王鄧愈還有黔寧王沐英為由,召諸位功臣的子弟到南京去祭祀。因為這些功臣都是太祖時追封的,全部都安葬在南京,朝廷遷都之後,確實沒有怎麼祭祀過這些在南京的功臣。

嘉靖這個時候組織功臣的後代祭祀,倒也合情合理,而且這次祭祀的勛臣們可謂是重量級的,魏國公徐鵬舉、懷遠侯常文濟、靈璧侯湯世隆、定遠侯鄧祖錫、臨淮侯李庭竹、黔國公沐朝弼,可以說陣容強大了,當然主角是強國過沐朝弼。

朝廷這麼大的動作,沐朝弼應該不會懷疑了,畢竟其他幾位勛臣後代也都參與了,而且這次沐朝弼沒有任何理由了,畢竟祭祀自己的先祖沐英,你黔國公都不來,恐怕有些說不過去吧。

徐階還建議,派出錦衣衛赴雲南,只要沐朝弼離開雲南,朝廷的錦衣衛就持嘉靖的上諭將沐昌祚接到京師來。只要控制住了沐昌祚,就好對付沐朝弼了。

和嚴嵩一樣,在玩陰謀詭計這個方面,徐階也是一把好手,關鍵的問題來了,派誰去抓捕沐朝弼呢?他可以朝廷的黔國公、鎮守雲南總兵官掛平南將軍印,一般的人都沒權力管他。

嘉靖想了一會說道:“派錦衣衛指揮使朱希孝和臨淮侯李庭竹抓獲沐朝弼。”

朱希孝是成國公朱希忠的弟弟,又是錦衣衛,以他抓捕沐朝弼最為合適,同時由於是在南京動手,李庭竹畢竟是南京守備,有他配合的話,事情就好辦很多了。

嘉靖還叫來了陸炳,這些事情需要陸炳這個錦衣衛都堂來指揮,陸炳聽了之後問道:“陛下,諸位,抓獲沐朝弼不難,只是怎麼審理此案?”

這個確實是一個問題,沐朝弼可是國朝公爵,地位尊崇,一般人是審不了他的。

嘉靖想了想說道:“到時候將沐朝弼押赴京師,朕再派欽差審斷此案。”

陸炳領旨,當即下去準備各項工作,嘉靖也命袁煒起草各項詔書,禮部準備相關的事宜。

臣子們都走後,嘉靖問道:“黃伴,裕王不是說想要開採雲南的銅礦嗎?去找找相關的奏疏資料等,給裕王送去,叫他有什麼事情密疏奏來。”

黃錦趕緊去搜集相關的資料,送給朱載坖。

朱載坖最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倭銅固然便宜,但是朝廷不可能只依賴倭銅,必須要有自己的來源才好,雲南的銅礦豐富,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開採,因為大明始終存在着礦禁,地方官府對於這些事情也不太重視。

而且朱載坖對於現在雲南的銅業到底是個什麼水平也不清楚,不過黃錦送來的資料倒是幫了朱載坖大忙。而黃錦收集來的資料就很好的解決了朱載坖的問題。

通過查閱資料,朱載坖發現,受限於朝廷對於雲南的控制力,現在開發的比較好的就是滇東的銅礦,東川府、魯甸廳、巧家廳、昭通府等州縣,這裏位於川滇交界處,不少還歸四川管轄。

滇東銅礦開採的比較早,東川銅礦開採最晚始於東漢,現在也是大明在雲南地區開發比較成熟的礦區。但是除了缺乏人力,工本不足之外,影響雲南銅業的最大因素是運輸,滇銅難以外運。

滇東的位置已經算是最好的了,從滇東到瀘州,就可以走水路了,由廬州、重慶運至漢口;湖北撥給站船委員,協運至儀征;江南換給站船委員,協運至京交收。

但是現在金沙江水運艱難,河道中多有險灘,要解決滇東銅的外運,首先就要解決金沙江水運的問題,不打通金沙江水運,滇銅難以抵達京師。

按照現在轉運滇銅的路徑,水運所需要的船隻在爐州或重慶打造,多採取雇募運船的形式,瀘州到重慶段,一般是小船運輸,由四川永寧道同知與瀘州知州雇小船;到重慶換大船運輸,重慶到漢口由川東道與江北同知雇獻船;漢口至江蘇儀征,責成漢黃道督同漢陽府同知雇募川衆船,裝運儀征。至儀征換船,責成江寧巡道督同儀征縣雇募駱駝船,裝運通州。

兵部還有詳細的路程圖示,自滇至永寧,旱路1422里;自永寧至瀘州,水路410里。所以要想發展滇銅,首先就是打通交通。

除了從瀘州走水路之外,還有自昆明到廣西百色的路線,從昆明起,經呈貢、宜良、路南、彌勒、丘北至廣南,再經剝隘至百色。一共1020里路。

到了百色之後,要麼經蒼梧、三水抵達廣州,若是要向東南轉運,則由蒼梧、桂林、長沙、漢口、九江、銅陵,一路向南京,另一路取道鎮江經蘇州去往杭州府。

路途之艱險,可見一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隆慶中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隆慶中興
上一章下一章

第563章 邊方遠鄙事多端(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