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獵戶和北上
殺完第一個,後面的從容許多,
吐着吐着,習慣了。
殺着殺着成自然,只要不把他們當人,自然無壓力。
背祖叛國之人,人人皆可殺!
亂世用重典。
“長官,我可是很聽話的,活都幹了。”
剩下的漢奸還想爭取一下。
螻蟻尚且偷生,能活着總比死了的好。
“嗯,你說呢?”
張愛國轉頭問向獵戶。
獵戶殺完人,心情還在激蕩中,尚未能平緩。
突然聽到問話,沒有反應過來,下意識的說道。
“走吧。”
漢奸頭目聞言喜出望外,眼裏冒出精光,劫後餘生。
“你給我等着,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風吹得皮膚起了無數雞皮疙瘩,真冷。
落得如此光景,心中怎能不恨。
暗喑咬牙切齒,發著恨。
已經走出十幾步遠,背後依舊無聲。
穩了。
“噌”
“嗖”
那是什麼聲響?
獵戶說完話,馬上意識到犯了錯。
懊惱之際,只見張愛國從騾車車廂里拿出一張精美的角弓,搭箭張弓。
弓開如滿月,箭去似流星。
漢奸先感覺到後背一痛,才聽到弓弦翻轉之音。
心有不甘,想回頭,又是一痛。
“啊!”
疼痛,實在是難忍,喊出一聲,舒服很多。
背後又傳來一痛。
獵戶張着嘴,差點驚掉下巴。
這,這?
做人怎麼能說話不算數呢?
父母的教誨,無所適從,三觀碎了個稀巴爛。
張愛國免費給他上了一課。
白紙黑字,都可以不認,自己打自己的臉,噼里啪啦作響,硬是不變紅,何況只是口頭說說,還不是承諾。
在華夏,語言可是一門高深的行為藝術。
漢奸倒下了,在第十八步的時侯,下地獄才是他的歸途。
輕輕踱步,從背上拔出三支鐵箭,鉤起一些碎肉屑,有些變形。
張愛國嫌棄地在對方身體上擦了擦,帶點餘溫。
抓住頭,向左用力一扭,咔嚓的脆響傳來。
“你怎麼辦?”
驚呆的獵戶不知所措。
“拿上衣服和錢,先回家吧,處理下,搬家。”
“我…”
“你的劫數,不用擔心,很快會過去。”
“錢不要,我想要一支短槍。”
“想去當兵?”
“嗯”
“那就去投八爺。”
“為什麼?”
疑惑不解。
“別管為什麼,我不會坑你的就是了。”
箇中原因如何能說,雖然最後也死了不少人。
“哎,我聽大哥的。”
“你算是帶資入股,身手不差,早點混個領導干,越往上爬,活命的機會越大。”
不論哪國的兵,犧牲的概率在基層,人類進化史的恆值。
最終,張愛國拿走了大多數的大洋,留下一支匣子槍和20發子彈。
獵戶感激萬分,跪下來磕頭。
“這是幹什麼,快起來。“
“救命之恩無以為報,還給我錢和短槍。”
張愛國伸手攙扶,讓對方拍拍塵土。
“大哥,您大號是?“
“四美陸少康。“
“大哥,等我混好了,我會報答你的。”
銅鈴聲中飄來一句話。
“先活下來再說,保重。”
以後江湖中只有哥的名,沒有哥的影,哥只是一個曾經存在的傳說。
人活一世,只圖名和利,忙來忙去,只為兩頭。
斜坐在車上,手裏的煙捲慢慢的燃燒。
講得太直白,怕會打破一些人,清澈透明的玻璃心。
越往北走,鬼子對資源的掠奪更加系統化。
敵後游擊依託山區進行,完全靠地勢才能避開鬼子的掃蕩。
民眾私下建立的組織繁多,目的是自保,有些組織,像紅槍會,偶爾還會配合著打鬼子伏擊。
風吹日晒下,就像一個農民的皮膚,塗抹了一些甘油不管用。
城鄉巨大的差距,供養的人太多,千鈞重負壓在農民肩上,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自發自願的熱情多麼高漲。
樹枝嗚嗚作響,迎面而來像小剃刀,哈出的氣息如白霧。
雪花一片一片的落下,瀰漫了雙眼。
張愛國勒住騾子,取出白色馬衣罩上。
滋山還是石頭山,70多米高,滋陽境內唯一的山,屬於泰山山脈,傳說為姊妹山,傳說膾炙人口,令人遐想。
曾發現過商代晚期的土坑豎墓穴,出土有爵、刀等青銅器,爵上帶有“羊”字銘文,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打眼望去,如同馬鞍式的東西雙峰,後來人心齊,泰山移,東峰變深坑,滋山八景在夢中。
一隻野兔從腳下跑過,留下梅花一串。
蒼松鬱郁,翠柏蔥蔥,雪花尚未形成冰松。
遠處傳來一聲野狼的嗥叫。
從山下望去,隱約有亭台,拾級而上,碑刻眾多,不遠處,一隻野狸子悄悄的露出頭,打量着不請而至的人。
“無量天尊,貧道見過道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一身道袍的張愛國拱手作揖唱諾。
“無量天尊。”
好大的一片道觀,太元觀。
觀內供奉玉皇、關帝、八大金剛等神像,西院送子觀音堂,三月里的廟會四鄉雲動。
山腳下的洪福寺村寄存了騾車,秉持着一片赤誠之心登山。
“道友欲往何處?”
“山下盪魔已久,欲南赴海外,心有掛牽。”
剛剛結束打坐的老觀主,灰色的道袍,瘦瘦的軀體,作垂目內觀狀,拂塵搭在左臂。
“陽為山水之南,今遇滋陽,可平安之,又曰月滿則虧,益行!”
觀主說完話,便不再出聲。
“無量天尊。”
張愛國起身作揖,退了出去。
再次到玉皇閣,禮拜法身。
“道友,觀內弟子眾多,今民生艱難,恐未有錢糧供養,我願為道觀添油增香,望善存。”
“無量天尊,道友高舉。”
道士窮,牛鼻子老道,脾氣太倔。
抗戰期間,只聽聞向佛寺化緣,從未向道觀索求。
默默下了山,在登山道雙盤而坐。
夜空中,北斗七星,星光燦爛,雪地里亮如白晝。
山下多了一間木屋,屋裏正中間掛着一幅玉帝像,香爐的香火正旺。
籬笆牆圍成的院子,挑着兩盞紅燈籠。
木棚之下,一頭健壯的大青騾,咀嚼着精料,青石雙槽。
院子裏一盤石碾,底座刻有四美字樣的篆書。
張愛國做完一切,回頭北望,目光炯炯,依稀間看到武城。
“師父,走了。”
“你下山。”
“是。”
“為何勸阻北上?”
“北上必有兇險,從何處來回那裏去!以十年壽,換我百年後,倘若仍無法消除,天意如此!”
中年道人唱諾退下。
張愛國留下一箱大洋,另有借據兩張,書信兩封,經書一冊。
執念,既知來處,何覓歸途!
月光下,對影成兩人,恍惚間彷彿還有一道弱小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