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錦囊妙計
陸遜清了清嗓子,童聲童氣的侃侃而談道:“此次鹽價飛漲,並非天災,完全乃是人禍。
事情起因,皆在曹操。
為的便是讓朝廷治下百姓慌亂,然後揭竿而起。
他好坐收漁人之利。
這純屬損人不利己。
一方面許都鹽價飛漲,百姓水深火熱。
另一方面,鹽商手中囤積大量食鹽,卻無處可售賣。”
劉協聽這童子說話,口齒清楚,條理清晰,不由大感好奇。
於是坐下來,聽對方慢慢說。
陸遜接着道:“所以,災禍根源,其實就在曹操。
那曹操本為兗州刺史,後來因為父報仇,率軍攻入徐州,總兵屠殺百姓。
後來他擊敗徐州牧陶謙,進而將整個州郡佔據,並將治所由鄄城遷至下邳。
曹操治理徐兗二州期間,倡導唯才是舉,授官不論出身門第。
此舉固然能助他吸引眾多寒門士子。
但理所當然,也會讓本地士家大族與豪族不滿。
再加上他新平定徐州不久。
他曹氏宦官之後,又非清流士大夫出身,門第令士族很是看不起。
可想而知,曹操與徐州本土士族豪族,積怨一定很深。
只需稍加挑撥,推波助瀾,這股怨氣便能立即爆發。”
劉協不由深吸一口氣。
他本來只想隨意聽一聽這個童子之言,沒想到對方說的如此有條有理,將整個徐州政局分析的頭頭是道。
他好奇的問道:“童子叫什麼名字?”
劉琦代為答道:“陸遜,字伯言,吳郡陸氏子弟,他叔祖乃是廬江太守陸季寧公。”
“吳郡陸氏,”劉協喃喃自語道:“也是名門子弟。
你可是從清河王這裏,知道許多徐州消息,故而有此判斷?”
陸遜搖了搖頭道:“在下只是大王之奉茶童子,不敢私自偷窺消息。
方才在下之言,純屬依據常理推斷。
有誤之處,還請陛下諒解。”
劉協嘆了口氣,感慨道:“沒想到皇兄身邊,一個侍奉童子,竟然有如此眼光。
清河王府帳下人才濟濟,果然名不虛傳。”
劉協再也不敢輕視眼前的小童,用請教的語氣,探身問道:“你方才所說,既然曹操與徐州本地世家豪族,互相敵視,矛盾頗深。
不知該如何設下陽謀?”
陸遜道:“在下聽說,徐州士人,以陳氏父子為首。
而豪族之家,則以糜氏兄弟為尊。
陛下可明發聖旨,恢復陳氏家主陳珪,沛國國相之職。
同時徵辟其子陳登,與糜氏家主糜竺之弟糜芳,入朝為官。
到時曹操一定會懷疑,這兩大家族將背叛於他。
這兩大家族迫於無奈,只能投效於陛下。
那糜氏乃徐州巨富,聽說童僕部曲便有萬人。
他糜氏數代盤踞於徐州之地經商,必然涉足私鹽販運生意。
這幾十年兵荒馬亂,疏於管理,糜氏所囤積食鹽必然海量。
只要糜氏歸心,只需將其家族世代所囤積之私鹽,運抵許都,便足以解決食鹽之缺。”
劉協聽了陸遜這一番長篇大論,不由長出一口氣。
撫掌讚歎道:“小小陸伯言,竟有如此謀略,令朕佩服之至。
這等奇才,僅僅做個侍茶童子,豈不可惜?”
他已經徹底被這小童所折服了。
對方不僅準確判斷出,曹操與徐州本土勢力之間的矛盾,而且還想出對策,誘導他們互相懷疑。
然後火中取栗,獲得糜氏家族所控制之食鹽。
這一整套謀略,就算成年人也想不出來。
但卻出自陸遜一個十一二歲少年之口,令人不得不稱奇。
劉琦說道:“他年歲還小,待到成年之後,便讓其舉孝廉入朝。”
劉協聞言,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失望之色。
他知道,這少年再是才華橫溢,也只是歸屬於劉琦,不可能為他所用。
他嘆口氣道:“事不宜遲,既然已有對策,就依計而行吧。
讓荀令君立即草擬聖旨。
不知派誰去徐州傳旨為佳?”
劉琦想了想道:“此去徐州,要與下邳陳氏等世家大族溝通,故而也應派一個世家子弟前去才行。
此人還必須機靈無比,能見機行事。
我見弘農郡新舉楊氏之子楊修為孝廉。
不如就讓楊修前去吧。”
“皇兄不記恨楊氏?”劉協感到好奇。
劉琦微微笑道:“我與弘農楊氏不過升斗之仇,何來記恨之說?”
楊彪雖然之前對他使過絆子。
但世家大族之間,為了爭權逐利,即可互相爭鬥,也可互相協作。
他也不可能,把弘農楊氏那樣累世公卿的家族,一杆子打死。
劉協見劉琦如此大度,也感到十分欣慰,點點頭道:“就依皇兄之言,派楊修前去傳旨。”
……
第二日,清河王府書房之中。
楊彪之子楊修前來拜見。
他也就剛剛及冠之年,生的身長玉立,一表人才。
他對劉琦施禮道:“在下來京之前,家父曾經叮囑,之前他老人家多有得罪之處,還望大王海涵。
若大王能不計前嫌,我弘農楊氏定當銘記厚德。”
劉琦擺了擺手,大氣的道:“過去之事,不必再提。
如今遣你去往徐州傳旨,任務着實艱巨。
只要你順利完成,我將來必會提拔你。”
這楊修,聰明自然不用說。
其歷史上之所以被殺,也並非因為雞肋事件。
而是因為參與了世子之爭,犯了曹操大忌。
如今又怕他聰明反被聰明誤,劉琦說道:“讓我身邊這位陸遜,與你一同去傳旨。
另外,我有三個錦囊,交給陸遜。
若遇到難處,可逐一拆開,自會脫困。”
楊修眉梢不易察覺的動了動。
他自幼飽讀詩書,聰慧過人,被世人稱之為神童,所以逐漸養成恃才傲物的脾氣。
如今剛剛成年,便被舉為孝廉,入朝為郎。
正準備大展拳腳,施展抱負。
此番去往徐州,正是展現聰明之最佳時機。
沒想到劉琦竟然對他不放心,派一個小童跟着,還祭出錦囊妙計。
那都是戲文中才出現的橋段。
他們還沒出發,劉琦怎能提前預料到會遇到什麼麻煩,並提前做出安排?
這簡直太好笑了。
只不過他心裏雖然嘀咕,但嘴上卻沒說出來。
只是恭恭敬敬的施禮道:“謹遵大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