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劉禪是個懂技術的人

第711章 劉禪是個懂技術的人

秦朝之所以能夠匯聚起這樣一支龐大的工匠隊伍,一方面得益於其嚴苛無比的秦法以及高效有力的執行力度。

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秦國出於支撐連綿不斷的戰爭需求,不得不高度重視工匠群體的發展,以及嚴苛要求。

秦從事官府手工業主要是奴隸、囚徒和自由人。

秦簡記載:“隸臣有巧者可以為工,勿以為人仆養。”

同時,根據秦律對工隸臣的贖身規定,工隸臣可以通過功勛免去奴隸的身份(只是仍需為工),這一政策極大地刺激了工隸臣對工作的積極性。

而自由人分為工師和工匠,新人需要通過工師培訓后才能升為工匠。

秦律中專門規定了工匠培訓的時間以及獎懲制度,一般的學徒為期兩年,有一定技能的學徒為期一年。

秦對學徒學成有嚴格的考核,對於到學期而未學成者,則要上報內史給與相應的懲罰,從而在制度上保障了新工匠具有較高的技能。

這種對學徒的嚴格培訓和考核甚至超過了中世紀歐洲行會對學徒的要求。

而後世的君王普遍不太重視發明創造,都對‘物勒工名’的制度視而不見。

無論是西漢初期的黃老思想,還是後面的儒家思想,都對奇淫巧技不太重視。

據《周禮·考工記》記載:中國古代從春秋戰國時期起,就有了國家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渙的年審制度和政府官員質量負責制度。

春秋初,齊、晉、秦、楚等國規定:製造產品,要“取其用,不取其數。”

在原材料選擇、製造程序、加工方法、質量檢驗、檢驗方法等,都要按統一的標準和規定進行生產,以保證產品的“堅好便用。”

首先提出用“物勒工名”質量負責制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測監督的構想,是戰國時期秦國宰相呂不韋。

是他經過四年多的不懈努力,率先在秦本土實行了這項制度。

即國家於每年十月份由“工師效工,陳祭器……,必功緻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誠。

工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究其情”的對各郡、縣工業產品進行質量抽驗的制度。

同時,還將各郡、縣製造工業產品用的衡器、容器等,由“大工尹”統一進行年審。

凡不符合標準的,不得使用,以保證產品質量能“功緻”。

在對產品質量年審時,除要求每件產品“做工考究,工藝精湛”外,還要求生產者在產品上打上自己的姓名。

以防止以次充好和仿冒行為。

如一經發現產品質量比較低劣,坑害了使用者。

便會由負責檢測質量的“相邦”寫出鑒定結果,提出對責任者懲罰的建議。

責令查明原因,制定改過……

悲哀的是,西漢早期由於大量重要文物典籍被項羽付之一炬,導致了秦漢兩個相鄰王朝幾乎出現了文化、科技斷層。

幸虧蕭何當初成功在咸陽拯救出來很大一部分漁林田冊、規章典籍,才有了後面的漢承秦制。

否則的話,統治深入基層的強大秦王朝收集天下知識,與破壞力爆表的縱火達人項羽一個配合,華夏民族還真有可能退回到商周早期的原始社會。

劉禪對技術有着深刻的認知與重視,他深切地明白技術所能產生的巨大力量,見識方面是他與傳統君王相比最大的優勢。

他雖然不懂技術,但是他懂那些懂技術的人,因此也是個懂技術的人。

因此每當有優秀髮明出現,劉禪總是會迅速的甩出金銀錢帛,讓那些工匠拿上他們的臭錢離開自己的發明成果。

除了收攏各地的匠人之外,劉禪還決心要重新建立起一套與之相適應且極為嚴格的管理體制。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並非是一味地照搬古時的做法,全盤復古。

相反,劉禪選擇了從古人們的智慧結晶當中去吸取寶貴的經驗。

就拿“物勒工名”這項制度來說,它要求工匠們在所製造的器物上面刻下自己的名字,以便於追根溯源、保證質量。

這種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方式被劉禪巧妙地融入到新的管理體系之中。

更為重要的是,劉禪始終秉持着與時俱進的精神。

他將工部和尚方兩院視作整個國家最為頂尖的科研核心機構,以此作為堅實的支柱支撐着國家科技科研水平。

不僅如此,還特別設立了令人矚目的皇家科學獎,用於嘉獎那些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個人或團隊。

除此之外,為了確保工匠人才能夠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

劉禪更是高瞻遠矚地在太學以及各個地方都開辦了專門的專科院校,並且設置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專業課程。

經過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大力投入,最終所獲得的回報也是相當豐厚的。

如今,全軍上下的將士們幾乎都配備上了先進的淬火鍛造的兵器,其鋒利程度和堅固程度相較於魏軍是不小的提高。

而且,不僅僅是近戰兵器得到了極大的改良,其他裝備的眾多細微之處也都經歷了諸多精妙的改進。

比如說原本弓弩所使用的箭矢其箭頭呈現出簡單的一字型。

但經過改良之後,現在的箭頭被設計成了更為先進且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的三棱形。

這種獨特的三棱形箭頭在多次實驗當中表現出色,它的有效射程相較於傳統的一字型箭頭有了顯着提升。

不僅如此,三棱箭頭那與眾不同的外形構造更是有着巨大的優勢。

當它擊中敵人時,會給敵人造成極大的止血困擾。

原本可能只是輕傷的傷口,因為三棱箭頭的特殊性而變得難以處理,使得傷勢迅速惡化。

而那些較為嚴重的傷,則很有可能直接導致敵人死亡。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射擊的準確性和效率,漢軍使用的弩機上面都精心加裝了一個重要的部件——望山,也就是瞄準器。

然而,即便是做到了這些改進,工匠們似乎仍然覺得不夠保險,於是又想出了一招狠棋:

在箭頭內部融入一定量的鉛元素。

這樣一來,一旦敵人不幸被射中,不僅要承受箭頭本身帶來的傷害,同時還會因為鉛的毒性而中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我劉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種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我劉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種啊
上一章下一章

第711章 劉禪是個懂技術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