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有黑哨
《五經章句》,宋忠所撰《世本》四卷、《揚子法言注》、《揚子太玄經注》都已經成為朝廷典藏室里的文寶。
其所註解的周易已經通過雕版印刷刊行出去,據說刊印了五千本。
儼然是當今存世量最大的周易典籍,乃至於是五經中存世量最大的。
《尚書》有三:歐陽、大、小夏侯氏,因為弘農楊氏的戰前投敵,皇帝顯然已經內定了歐陽尚書。
如今該部尚書也在進行雕版印刷,準備下發各地郡學縣學,流傳天下。
《春秋》《尚書》都已經定下來了,《周易》問題也不大,那麼《詩經》……
等等……杜微忽然一愣。
自己怎麼就已經假定皇帝會取勝,直接開始構想學術界以後的格局了呢?
這明明是要斷大量士人的政治利益的事情,這是在捅馬蜂窩。
為何自己的潛意識會接受其會成功的結局,剛才心中竟然沒有懷疑。
當年的罷黜百家,石渠閣會議、白虎觀會議和如今皇帝要做的事情有什麼區別。
剩者為王,剩下的做大做強,被淘汰的失去所有。
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儒家內部派系林立到十四家家法,到現在只留五部聖人法其他的通通罷黜。
歷來伴隨少部分學說的繁榮,都是以大量的屍體為營養。
學術交流的表面下,都是是絕門絕戶的事。
在這樣的過程中有多少派別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天下的士大夫們對此都是很清楚的。
自古以來只有那些強勢的帝王,才有足夠的威望和權力對國家學術思想進行一次重組。
就像選妃一樣,皇帝需要挑選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構造世人思想的學術宗派,應合統治需要。
當沒有理想的學術派別的時候,皇帝則會選擇一個相近的,然後下手進行一番改造。
平常的時候,學術界嚴絲合縫,除非出現大的問題,一般不會給當權君王鑽空子的機會。
但是天下大亂后,顯然這個空子一直存在,維持這套體系的東漢王朝滅亡。
季漢崛起於西南,幾乎是從廢墟上重新起高樓。
而恰好新興王朝實力強悍,皇帝又恰好想要重新構造應合自己統治的思想,可謂是水到渠成。
先前都是猜測,如今變成現實,轉折點是一份奏疏。
具體時間則是十二月望日的朝會,本來這次朝會之後,各大官署大部分官吏就要進入假期了。
劉禪很重視任何形式的朝會,他是個勤政的皇帝,也要求臣僚們積極考勤。
加上中央集權加強,許多政務歸於中央。
因此季漢朝廷較之兩漢都顯得匆匆忙忙的,大家手頭的事務總是處理不完的樣子。
朝會作為中國古代國家君主與臣民、中央與地方的會晤、決策和禮儀體系,是一個國家政權運作的重要組成。
它源於原始社會議事會議,經夏商周的發展,在秦漢得到進一步完善。
如果說秦朝是創造了?個框架的話,漢朝就是把散了的框架架好后再打?遍地基,並且把樓蓋好。
其中皇帝權力施行最暢通的當屬廷議制度。
當然,皇帝能通過這個方式行使權力,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對朝局擁有絕對把控力。
通過正常的朝堂議政也能推行自己的決議,只是嫌那種方式效率太低。
因而選擇將關鍵人物拉來開個小會做決定,這樣省事高效。
兩漢時期,漢武帝算是將朝會制度中“廷議”發揮到極致的一位人物。
廷議聚集了帝國最關鍵部門的領導級政治人物,在朝廷決策的中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封建王朝的一些重大決策就是在廷議中完成的,在明朝內閣出現之前一直如此。
季漢屬於是兼而有之的狀態。
一般的事項走內閣,完全按照劉禪的意志施行即可。
只有一些重大的事項,比如涉及到刺史級別的人事任免,則需要組織廷議或者朝會來決定了。
廷議都是由皇帝親自主持召開,算是皇帝給自己加了一層保險。
廷議是對國家的重大問題進行非正式的討論,若是結果符合皇帝的預期,其做出的決定便是正式的官方決議。
如果廷議結果不令皇帝滿意,皇帝可以宣佈結果無效,然後舉辦朝會再議。
廷議的參加者除了宰相、御史大夫等重要大臣之外,還有其他一些跟所談論事項相關的大臣。
至於后一類人員,誰能參與則完全取決於皇帝,當然前面的一類大臣皇帝也可以用自己的威望強行排除某人在外。
除“庭議”之外的朝議制度,大漢的朝會形式還分為:常朝、內朝、大朝會。
如果廷議屬於常委會,那麼常朝是漢代最基本的中央決策性會議,屬於全會性質。
皇帝會召集大臣召開決策性會議,史書稱之為“召公卿議”、“召群臣議”。
與會人員包括公卿,以及朝中二千石到六百石的朝官。
除了在京官員外,在京入朝述職的地方官也得參加。
皇帝有很大的決斷權,但是群臣百官的話語權也很大。
所以朝會上不是皇帝的一言堂,並不是只根據自己喜好一意孤行的對議事做出決定。
所以這次杜微上奏的‘請廊清聖人之言,還五經真諦,以正視聽……’的奏疏引起很大的轟動。
朝廷里的大多數官員們被這平地驚雷的言論,頓時給震的七葷八素。
所有人都知道,杜微不可能敢自己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畢竟他以前並沒有表現出太強烈的政績慾望。
肯定是皇帝的意思,但現在不是皇帝親自下場。
他讓杜微出面打擂台,自己則裝成裁判的樣子,在背後拉偏架。
大漢蹴鞠火爆,熟悉它的都知道蹴鞠比賽中,黑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最終的勝負。
不少人想要指責皇帝黑哨,但是不敢,畢竟皇帝沒主動站出來,誹謗君上是大罪。
但杜大夫不一樣了,於是當即就有人以聖人言論訓斥杜微的,乃至於破口大罵之。
光武帝復立十四博士的時候,場面是多麼慘烈你又不是不知道。
武將打架還講究點到為止,文臣干仗那可都是下死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