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李員外修橋補路 求大帝得降女童

第57章 李員外修橋補路 求大帝得降女童

在古老而神秘的白雲山地區,群山環抱之中,呂家莊與李家莊如同兩顆璀璨的星辰,各自照耀着一方天地。然而,在財富與權勢的較量中,李家莊的李靖,以其九世單傳的尊貴身份和深不可測的家族底蘊,成為了眾人仰望的存在。儘管他行事低調,不慕虛名,但那份與生俱來的高貴與從容,卻如同山間清泉,潤物無聲。

春日的午後,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李家莊古樸的庭院裏。李靖與夫人相對而坐,享受着難得的寧靜時光。歲月在李靖的臉上刻下了淡淡的痕迹,卻無損他溫文爾雅的氣質。夫人輕撫着手中的綉帕,眉宇間藏着幾分不易察覺的憂慮。她深知,家大業大,若無子嗣繼承,一切都將化為泡影。“靖郎,你我已共度二十一年春秋,這偌大的家業,終需有人繼承。”夫人的聲音溫柔而堅定,眼中閃爍着期待的光芒。李靖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包含了太多無法言說的情感。“夫人勿憂,子嗣之事,乃天命所歸,強求不得。”他輕聲安慰道,心中卻也暗自思量。是夜,月華如練,李靖沉入夢鄉。夢中,一位身着紫衣、氣宇軒昂的大帝緩緩降臨,其眸光深邃,彷彿能洞察世間萬物。“多行善事,莫問前程。”大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如同天籟之音,在李靖的心頭久久回蕩。醒來后,李靖心中豁然開朗。他深知,這不僅是夢,更是上天對他的指引。從此,他更加專註於行善積德,將家族的力量用於造福百姓。

白雲山頂,終年積雪不化,每當春雪消融,那洶湧而下的雪水便如猛獸般肆虐,沖毀下游的田園與村莊,百姓苦不堪言。而秋冬之際,又是乾旱連連,作物枯萎,民不聊生。連年戰亂,官府無力顧及,使得這片土地上的苦難更加深重。李靖站在山頂,望着那蜿蜒曲折、時隱時現的河流,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他深知,唯有修復這條河流,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百姓的困境。然而,這絕非易事,需要巨額的資金與人力物力,更需面對重重困難與挑戰。“我願傾盡所有,只為還這片土地一片安寧。”李靖在心中暗暗發誓,他的眼神中閃爍着堅定與決絕。

在李靖的帶領下,李家莊上下齊心協力,開始了這場浩大的工程。他們請來能工巧匠,設計合理的河道走向;動員家奴家丁,開山劈石,搬運土石;更是慷慨解囊,資助貧困百姓,確保他們在施工過程中不受飢餓之苦。歲月流轉,四季更迭。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辛勤努力,那條曾經肆虐的河流終於被馴服,成為了一條滋養萬物的生命之河。河水清澈見底,兩岸綠樹成蔭,田園恢復了往日的生機,百姓的臉上也重新綻放出了笑容。

工程竣工之日,李家莊張燈結綵,熱鬧非凡。然而,最令李靖夫婦驚喜的是,在慶典的高潮時刻,那位紫衣大帝再次出現在他們的夢中。這次,大帝不僅帶來了對李靖善行的肯定,還賜予了他們一個珍貴的禮物——一個健康可愛的嬰兒。“此乃你行善之果,望你珍惜。”大帝的話語溫柔而慈祥,彷彿是對李靖夫婦最大的祝福。嬰兒的到來,如同春風化雨,不僅為李家莊帶來了無盡的喜悅與希望,更讓李靖深刻體會到了“多行善事,莫問前程”的真諦。他深知,這一切都是上天的恩賜,是他與夫人行善積德的結果。

次日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耀在斑駁的城牆上。李靖站在鎮中心的空地上,手中緊握着一張剛剛張貼好的告示。那告示上,字字鏗鏘,宣告着他要廣召人手,修復白雲河大堤,徹底結束這片土地上的水患之苦。百姓們圍攏而來,眼中閃爍着久違的希望之光。在這個亂世之中,他們渴望有人能站出來,帶領他們走出困境。李員外,一位慷慨解囊的善人,聽聞此事後,主動提出為所有參與修堤的百姓提供食宿,並支付工錢。這一消息如同春風化雨,迅速傳遍了四鄉八鄰,百姓們無不歡欣鼓舞,紛紛放下手中的農具,報名加入這場浩大的工程。

修復河堤的工程隨即拉開序幕。白雲河畔,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百姓們從被水患沖毀的田野中挖出石塊,每一塊都承載着他們對未來的期許。這些石塊在眾人的努力下,被堆砌成一道堅實的堤壩,宛如一條巨龍橫卧在白雲河兩岸。山中,石灰窯的火焰晝夜不息,將堅硬的石頭化為細膩的石灰漿。這石灰漿如同生命的粘合劑,被澆灌進堤壩的石縫中,使得整個堤壩更加堅固。柴火在山中取之不盡,如同大自然的恩賜,為這場戰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三個月的時間,如同白駒過隙。當最後一塊石頭被穩穩地放置在堤壩之上,一條長達二十六公里的堅固大堤赫然矗立在白雲河畔。百姓們望着這條由自己雙手築起的防線,心中充滿了自豪與希望。

次年春季,當春雨如約而至時,往年肆虐的洪水卻並未如期而至。白雲河靜靜地流淌,滋潤着兩岸的土地,帶來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百姓們歡天喜地,慶祝這一歷史性的勝利。而與此同時,李靖的家中也傳來了喜訊——李夫人的肚子漸漸隆起,新生命的降臨為這個家庭增添了更多的喜悅。然而,李靖並未因此停下腳步。隨着秋冬乾旱季節的到來,他站在白雲河畔,凝視着這條落差百米的河流,心中湧起了一個更為宏大的計劃。他意識到,如果能夠截留春季的豐沛水源,儲存於水庫之中,並引流至白雲山的階梯田園,不僅能夠解決乾旱時的灌溉問題,還能讓這片土地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於是,李靖再次張貼告示,召集人手建設階梯水壩,並規劃修建水渠以引水至階梯田園。這一次,他的計劃更加宏大,也更加艱難。但百姓們已經被李靖的堅韌與智慧所折服,他們再次積極響應,投身到這項偉大的工程中。在白雲山的崇山峻岭之間,一座座階梯水壩如同天梯般延伸,將天上的甘露引入人間。水渠蜿蜒曲折,穿林越石,最終匯聚於一片片階梯田園之中。當第一股清泉湧入乾涸的土地時,整個山谷都彷彿被激活了,萬物生長,綠意盎然。

歲月流轉,白雲河畔的故事被後人傳唱。李靖與百姓們共同創造的奇迹,不僅根治了水患,更讓這片土地煥發了新的生機。階梯水壩與引水渠成為了雲隱國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吸引着無數旅人前來觀賞。而李靖,這位曾經的旅人,如今已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守護神。

一日,縣令王達偶聞鄉間傳言,說有一位名叫李靖的鄉紳,不計個人得失,率眾修築白雲河堤,又建三座水壩,引水灌田,解除了連年乾旱之困,使得百姓安居樂業,糧食豐收。王達聞訊,心中震撼,決定親自前往李家莊一探究竟。只見河堤堅固,水壩巍峨,渠水潺潺,灌溉着廣袤的田野,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王達深受感動,回縣后即刻揮毫潑墨,撰寫奏章,詳述李靖之善行,懇請朝廷予以表彰。

奏章上達天庭,皇上閱後龍顏大悅,讚歎道:“此等善人,當世罕見!”遂御筆親書“李大善人”牌匾,並賜李靖七品侯補銜,賞千金以彰其德。同時,王達亦不忘百姓之恩,自縣衙庫中擠出三百兩紋銀,親自率領一支樂隊,於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浩浩蕩蕩前往李家莊,將皇恩與民願一同送達。李靖站在村口,望着這突如其來的榮耀與財富,眼眶濕潤了。他深知,這一切並非個人之功,而是鄉親們的共同努力與上天的眷顧。於是,他宣佈將白雲河堤命名為“承恩堤”,三座水壩及引水渠則依次命名為“承恩一號渠”、“承恩二號渠”和“承恩三號渠”,以銘記皇恩浩蕩,百姓情深。

次日清晨,天際初露曙光,李家莊上空突然雲集五彩斑斕的鳥群,領頭的竟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其羽毛璀璨奪目,鳴聲悠揚,似乎在向這片土地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仰望這不可思議的景象,無不驚嘆連連。就在這時,李靖的府邸內傳來喜訊,李夫人誕下了一名女嬰,哭聲清脆悅耳,如同天籟之音。村民們紛紛議論,認為這是李靖善行所感,上天賜予的福報。李靖更是喜不自勝,他將這份喜悅與鳳凰來儀的奇景緊密相連,認定女兒必是天賜之福。

轉眼間,一年光景匆匆而過,又到了秋冬乾枯的季節。李靖並未停歇,他利用三座水壩的充足水源,建起了水力磨房,供村民們無償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同時,他還新建了三座石橋,橫跨於河流之上,不僅方便了民眾出行,更成為了李家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李靖的功德之氣,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滋養着這片土地和人心。他的善行在民間廣為傳頌,成為了激勵後人行善積德的典範。而對於那個剛出生的女嬰,李靖更是疼愛有加,整日將其抱在懷中,彷彿是她帶來了這一切的美好與變化。

女嬰漸漸長大,聰明伶俐,惹人喜愛。轉眼間,她已滿周歲,到了取名的時候。李靖翻閱古籍,希望為女兒挑選一個寓意美好、獨一無二的名字。他試探性地問道:“李怡,如何?”女兒卻搖頭,那雙明亮的眼睛彷彿能洞察人心,她清晰地回應:“李晴,晴天的晴!”

李靖聽后,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這是他第一次聽到女兒如此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這個名字既符合她的性格,又寓意着光明與希望。於是,他欣然同意,為女兒取名為“李晴”,希望她的一生都能如晴天般明媚、溫暖。

張敏情深意重,終得上天眷顧,誕下一名男嬰。然而,這喜訊卻觸動了府中另一顆蒼老而熱切的心——呂老太君。她雖年事已高,步履蹣跚,但眼神中閃爍着前所未有的光芒。望着那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呂老太君的淚水不由自主地滑落,她的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既有對生命的敬畏,也有對未知的憂慮。“我的孫兒啊!我的寶貝啊!”呂老太君在心中默默祈願,她的雙手顫抖着,彷彿想要觸碰那份血脈相連的奇迹,卻又害怕自己的觸碰會打破這份寧靜與純潔。於是,她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暗中請來了紫薇道院的道長,一位傳說中能通鬼神、曉天機的高人。大堂之內,燭火搖曳,兩人相對而坐,低聲細語,彷彿在進行一場跨越生死的對話。道長眉頭緊鎖,時而點頭,時而沉思,最終,他緩緩開口,道出了男嬰命中注定的不凡:“此子非池中之物,必將攪動風雲,然前路多舛,需得精心栽培,方能化險為夷。”

呂老太君聞言,心中五味雜陳,但她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信任與犧牲。第三天清晨,她親自挑選了府中最為可靠的僕從,攜帶重金與信物,前往張敏的居所。在張敏滿臉不解與淚水的注視下,男嬰被緩緩交到了紫薇道長的手中。那一刻,張敏的心彷彿被撕裂,但她也深知,這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未來。道長輕輕抱起嬰兒,目光中滿是溫柔與堅定,他輕聲說道:“從今往後,你便喚作呂大山吧。雖名字平凡,卻寓意着如山般穩重,能承載萬物。”呂老太君聞言,雖心有不舍,卻也默默接受了這一安排,彷彿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隨着呂大山被帶入紫薇道觀,呂老太君的信仰也悄然發生了轉變。她不再沉迷於佛經的寧靜與超脫,而是頻繁地前往紫薇道觀,虔誠地參拜,祈求道法護佑她的孫兒平安成長。道觀之中,古木參天,仙氣繚繞,每一磚一瓦都似乎蘊含著古老的智慧與力量。而呂大山,自兩歲起便在紫薇道長的親自教導下,開始了他的非凡之旅。他不僅學習了史書與經文,更被傳授了站樁、打坐等修鍊之法。年幼的他,雖不解其中深意,卻憑藉著驚人的天賦與毅力,逐漸領悟到了其中的奧妙。六歲時,他已能背誦《詩經》,精通六藝;十二歲,更是一舉考中秀才,震驚鄉里;十五歲,更是中舉,名揚四海。呂大山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整個雲隱村乃至更遠的天空。

呂大山的母親張敏後來又生了兩個兒子,但與呂大山不同的是,她並未將他們刻意隱藏,反而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逐漸開始打理呂家莊的生意。直到有一天,呂老太君病重,召集全家人,宣佈張敏為下一任家主,接替她的職位,大家這才恍然大悟,明白張敏才是呂佳仙的真正夫人。這一決定並未引起太大的動蕩,張敏的能幹、知書達理以及出眾的外貌都贏得了眾人的認可。更何況,她為呂家莊生育了三個男丁,這一功勞無人能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百世輪迴何為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百世輪迴何為醒
上一章下一章

第57章 李員外修橋補路 求大帝得降女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