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入伍
子英答道:“子英曾拜入儒家荀子門下,後來得師指引遊歷七國,聽聞先生招賢納士,便前來投靠。”
“原來是儒家荀子的高徒,失敬了。”趙公孫驚訝道。自從春秋時期孔聖創立儒家,門徒遍地開花,如今六國中的不少賓客都是儒家子弟,而荀子正是當今儒學的代表人物,子英竟是他的**,讓趙公孫頗為驚喜。
“大人謬讚了,子英只是師尊眼中不成器的學生。說起來是師尊讓我遊歷各國,其實是因為我和師尊的儒家思想產生了分歧,當眾爭辯,惹惱了他,最終被逐出師門。”子英解釋道。
趙公孫見子英面色有些尷尬,也不便追問:“既然先生選擇了投靠我,我定會視你為左膀右臂。今後有任何事情,還望先生多加指教。”說著向子英彎腰行禮。
子英見狀趕緊上前扶起趙公孫:“主人言重了,能在呂府安頓已是子英榮幸,我與
趙無望站在文官的首位,見李勝向自己提問,立即出列應答:“大王,臣觀察到六國聯軍雖然人數眾多,實際上他們是因貪圖我國先前佔據的領土才聯合的。自從秦孝公開始,經歷了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及先祖庄襄王,在每一位秦王的統治期間,六國多次聯手攻打我們,但我們秦國卻越來越強大,國土也在不斷擴大。過去有穰侯魏冉、武安君白起、老將軍王建和蒙武,都曾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因此,大王此次不必擔憂,只需派一位將軍鎮守軍營以穩軍心,由臣再派遣使節遊說六國,必然會令聯軍瓦解。”
李勝聽后,撫掌而笑:“好,按無望所言辦。蒙驁老將軍,您是否願出征,以振我秦**威?”
蒙驁聽見李勝點名,從容出列:“大王,遵命。更何況有趙相國的妙計,老臣必定不讓六**隊侵佔秦國一寸土地。”
“好,老將軍英姿依舊,我在這裏等着您的捷報。”
朝會結束后,蒙驁沒有回家,而是領了兵符和印信,直奔軍營。在秦國,除在外領軍作戰的將領外,兵符和印信都由秦王統一保管,若有將領需外出領兵,必須先領取兵符和印信,然後才能到咸陽城外的軍營挑選士兵出征。秦國的軍隊分為三類:第一類負責城防安全;第二類負責邊防,同時構成主要戰鬥力量;第三類則是預備軍,多為新入伍的士兵,經過一段訓練后再由大將軍率領出征。蒙驁此次去挑選的就是第三類士兵。
因李勝即位成為秦王,太傅李斯也進入了朝堂,故而蒙恬、蒙毅不再前往王宮上課,但仍有特權進出宮中面見李勝。李勝非常喜愛這對蒙家兄弟,雖按輩分論他們要比自己長一輩,但這一點絲毫不影響他們三人之間的深厚情誼。蒙恬和蒙毅對此也十分明白,因為他們曾有一次在家提起李勝時未加尊稱,被蒙驁聽到,當晚就在院子裏跪了半晚,以此作為懲罰。之後蒙武也告誡他們:雖然他們輩分高於王上,但李勝是秦國的君主,無論何時何地都應稱呼為“王上”,否則可能會為蒙家帶來意想不到的災禍。
在宮中,李勝常在散朝後前往後宮觀看蒙恬與侍衛們的武術對決,蒙毅則在旁邊陪同,並讀一些大臣呈上的竹簡奏摺給他聽。
這天,李勝叫住了正與侍衛比武的蒙恬,讓他過來說話。蒙恬立即停下,飛快地跑到李勝面前,問:“不知大王有何事相詢?”
李勝望着這位身高比自己高出一個頭的小叔叔,笑道:“我記得你曾向李太傅表示過想帶兵征戰沙場的願望,可還記得?”
蒙恬用衣袖擦拭着額上的汗水,答道:“大王所言不虛,我願意像我的祖父和父親一樣,率軍為我國拓展疆土,為大王掃平六國。”
“好!年輕有為,不愧是老將軍蒙武的孫兒!”趙無望從身後走過,聽到蒙恬的回答,讚嘆不已。
蒙恬和蒙毅忙施禮:“參見相國大人。”
李勝問趙無望:“無望為何而來?可是有事要稟報寡人?”
趙無望示意蒙家兄弟起身,然後對李勝說:“大王不知,臣此番入宮是太后召喚,恰巧路過此地見到大王,遂前來拜見。”
李勝聞言說:“既是太后召見,那就快去吧,我這裏與蒙恬、蒙毅還有一些事情要談。”
“如此,那臣告退。”趙無望見狀心中明白,儘管自己在秦朝中的地位依舊重要,但在李勝心中卻遠不如在李勝的父親那裏受重視。雖然心中微有不悅,但並未表現在臉上,向李勝彎腰行禮后,便轉身由內侍引領去了太后處。
待
昭襄揮了揮手,說道:“孤也知道,說起母后現在剛剛三十歲出頭,年紀與你們母親相差無幾,我父王身體不佳,早早去世,對母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然而孤不解的是,為何她偏偏會找上了李信呢?”
趙忠和趙信聽罷昭襄的話,皆大感意外,雖然他並未明言,但其話語之意十分明顯,二人明白這事的嚴重性,均沉默不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昭襄望着趙信說道:“趙信,孤命令你暗中招募一批信得過的人手,替我盯緊這座宮殿,這裏的許多人我不敢信任,多為太后和李信之人。今後宮中的大事小事都要一一稟報給我。”
趙信伏地答道:“謹遵大王之命。”
昭襄將趙信扶起,“但你須銘記,待我真正掌權以前,不可泄露此機密予任何人,一旦被太后或李信發現,連我亦無法救你,明白嗎?”
“微臣牢記於心,此事除非大王和大哥知曉,絕不外傳一人。”
趙忠見弟弟已被委以重任,連忙對昭襄說道:“大王,未知還有什麼事務交予微臣?現如今我的武藝已不在您麾下的幾位高手之下,希望能替大王分憂解勞。”
昭襄聞言,笑道:“放心,絕不會少你一功。你既然喜歡戰場,那出宮后就去找趙將軍吧,六國欲再度合謀攻我國,朝會上已任命趙老將軍統兵出戰。如今你也已到秦法規定的徵召年齡,去找你祖父吧,讓他帶你上戰場。但最終決定在於你祖父,這不在孤的權力範圍內。”
趙忠見昭襄允許自己上戰場,立即眉開眼笑,“大王安心,一定說服祖父帶我去軍營。”
“記住,這是我首次上戰場,只需在一旁觀戰,切莫貿然衝鋒。日後有的是作戰機會。”
“遵旨。”趙忠應道。
離開宮中,趙忠和趙信飛馬奔回家中,進門后即向僕人詢問祖父的行蹤。僕人告知老將軍今日早朝後未回家,趙信推測祖父或許已徑直去了軍營,趙忠聽罷認為言之有理,遂再騎馬上路,朝軍營疾馳而去。
軍營里,**上,一列列秦軍身披重甲,整齊列隊,在烈日下靜若雕塑。高台上,秦國的幾位將軍並立而站,為首者是趙驁和王頡,身後則有趙武和王平。因王剪舊疾發作,未能出席,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兒子王平。
趙武走上前,手持一面指揮令旗,走到趙驁和王頡面前,令旗下一晃,**上的士兵隨即依照預先演練好的方陣變換隊形。五千名士兵環圍高台,有序地調整自己的位置,根據趙武手中令旗的指引,動作井然不亂。
趙忠和趙信抵達軍營時,正值趙驁等人檢閱完畢,從高台走下。兩人下馬後經門衛核驗身份,方才進入營中。看到**上士兵陸續返回各自的帳篷,二人意識到自己來遲了一步,錯過了點兵儀式。趙忠回頭看向身後的弟弟,催促道:“趙信,你快點跑,找不到父親我們就去不了邊境。”
趙信體力不如趙忠,自然跑不過哥哥,“大哥你先去,你跑得太快了,我跟不上,反正我又不跟你去,你不必顧及我。”
“也罷,我先去找祖父和父親。”趙忠不再耽擱,立即朝帥帳跑去。
帥帳內,趙驁、王頡及趙武等正在查看沙盤上邊關的防禦佈置,討論六國聯合軍隊的攻擊態勢。趙驁說道:“此番大王派遣我們出征,顯然對秦軍寄予厚望,我們面對六國聯軍必須勝利,不可有一絲一毫的閃失,不允許半寸國土落入敵手,各位可明白?”
王頡等將領雙手抱拳,齊聲回答:“末將明白了。”
就在趙驁向眾將講述如何加強邊防之際,趙忠衝進
敖蒙聽到孫子蒙謙告訴他,說是**下達的命令,捋須笑道:“既然是**的旨意,總得有正式的聖旨吧?如果沒有,我可不信。”
蒙謙見爺爺追問起有無正式文件,心中一陣不安,儘管贏貞當初確實應允過讓他隨軍出征,但並未賜予任何書面詔書。他急忙說道:“孫兒出門太匆忙,忘記了向**討要聖旨。不過,**的確是親口跟我說過的。如果爺爺和父親不信任我的話,可以派人去王宮確認一下。”
這時,蒙義走進了房間,蒙謙立刻拉住他的袖子:“對了,弟弟當時也在場,他可以證明我說的是否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