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返京·御前奏對(一)

第187章 返京·御前奏對(一)

御書房。

康熙高坐在上,胤禛俯首跪地,君臣父子,各執一詞。

康熙率先發怒,清冷嗓音里儘是凌冽,“整頓漕運,對着河工大開殺戒的是你,如今勸解朕不要對漕運、江南之事過多苛責的也是你。怎麼,在朕面前演起勸諫君王的忠臣了?”

胤禛淡淡地答:“身為皇子,身為欽差,瞧見漕幫、河工們對兩岸百姓肆意勒索、欺凌,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彰顯我大清律法之森嚴。”

“那現在呢?你為何又要讓朕對漕運、對河工,甚至對江南官場都輕拿輕放?”康熙是震怒的,更是失望的——

老四居然也學起了老八,接受誰的投靠就保誰,這……權利迷人眼啊!

胤禛聽了康熙的話,默然片刻后,最終決定實話實說,“皇阿瑪,兒臣斗膽問一句,您是不是想借漕運、河工之事,順藤摸瓜,糾察地方、中央那群爬在漕運上吸血的官員、士紳,進而推行吏治改革?”

康熙駭人的目光瞬間盯向胤禛,帝王霸氣夾雜的怒火直奔胤禛而來。

胤禛絲毫不懼,直面康熙的審視與怒火,表現的極為坦然,倒是令康熙多了份認可:

不錯,不錯,江南一行,老四成長了,已然脫胎換骨,不再是高高在上、沉穩幹練、玩弄權術的皇阿哥,多了份定力與堅持,更知民生、體恤百姓。

饒是康熙也得承認,這三年來老四的成長與表現,遠勝保成良多。

無論是為純愨、永謙賜婚,為索爾圖保住身後名,還是敢於捅破江南虧空……沒有石破驚天的勇氣與一往無前的魄力,是決計不可的。

胤禛緩緩道:“皇阿瑪,兒子明白如今的吏治,您已然完全失望。”

“無論是百官借空國庫的行為,還是在江南虧空之事上下串聯‘矇騙’您的做法,都讓您意識到不能再讓吏治繼續敗壞下去。”

“而漕運、河道那些腌臢事,更是令您心驚,大清官員居然深陷貪污、瀆職、欺上瞞下的泥潭之中,繼續這樣下去,勢必會導致大清國運消減。”

康熙聽了這話,沉默許久,終是痛心地點點頭:他以為自己開創了盛世,他覺得大清已然盡在掌控,他篤定自己主宰大清,結果呢?

江南虧空、國庫借款、漕運河道糜爛,一樁樁,一件件,都猶如巴掌,狠狠抽在自己臉上,也打碎了自己的盛世美夢!

不把這群矇騙自己的官員給殺個血流成河,如何對得起自己帝王的身份!如何對得起自己往日為大清社稷兢兢業業的付出!

胤禛面露沉痛之色,雙目猩紅,咬牙切齒地道;“兒子親眼看見無數流民瘦骨嶙峋、沿街乞討,也曾瞧見漕幫和河工是如何肆意虐待兩岸百姓的。”

“論恨,論怨,皇阿瑪也許不信,但兒子比您更甚,巴不得朝堂百官都換個乾淨,恨不得將漕運、河道、江南官場通通大卸八塊!”

康熙愕然,隨即點點頭,老四不是疾世憤俗之人,卻也非同流合污之輩。往日他是“獨”,現下有了福晉、嫡子,多了幾分人情味,也有了“仁心”。

仁非寬恕,而是如天,無所不包;如海,無所不容;如雨露,無所不滋潤。對百姓的仁愛之心,對上不作為甚至濫用私權的官員,化作了一把把利刃。

想到這兒,康熙又覺不可置信,既然深恨那群官員,為何還出言制止自己懲戒江南、改制河道衙門呢?

“老四,那你說說,朕該怎麼做,真的要放過江南那群蠹蟲,還是任由漕運、河道繼續糜爛下去?”

“皇阿瑪,漕運、河道已經爛透了,就算改制又能如何?”

“江南官場已然整頓過,你再對江南總督他們懲戒,或是把江南官場上上下下都換了,又能如何?”

“能保證新去江南的官員不會貪污,不會同流合污?”

“拋開江南、漕運、河道不提,單談吏治,皇阿瑪,您真覺得現下着手吏治整改,對大清社稷有利嗎?”

接連四問,康熙內心震驚萬分,沒想到……高士奇他們沒看出來,保成、保清未曾察覺,在外半年多的胤禛,卻看懂了大局,明白他的糾結。

是啊,吏治敗壞,朕不知道嗎?朕當然知道,可朕能怎麼辦?吏治敗壞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朝一代之過,乃是歷朝歷代都面臨的難題。

朕登基以來,親政、平三藩、三征噶爾丹、收台灣……離不開宗室勛貴、朝堂百官的支持,更離不開對各方勢力的平衡與妥協。

他要舉全國之力奠定大清萬年社稷,就必得與各方勢力周旋、你來我往,漕運、河道乃至吏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他想提拔新人,舊人就會乖乖退讓?

他想出征糧草到位,就得供着漕運,否則漕糧不到位,讓士兵們餓着肚子賣命?

他想南北盡臣服於大清統治,就得促進南北經濟、文化、商貿等往來,離得開大運河?

他想滿蒙漢一體,想讓八旗與漢人認可大清統治,就得於朝堂建立滿漢、文武平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最初允許臣子借國庫銀錢,為的是什麼?還不是安撫臣子!

……

康熙沉思了良久,長嘆一口氣,說:“老四啊,也就是你,能明白朕的不易!可你要知道,朕雖是帝王,但也不是萬能的。現下不是朕抓着江南、漕運和吏治不放,是有人推着朕不得不朝江南、向漕運、對吏治下手。”

別以為高士奇、李光地、明珠這仨老狐狸真“服軟”了,人精明着呢!江南、國庫那些事兒也許他們不幹凈,但絕不是大頭,卻被底下人擁着、逼着擔責,誰心裏能舒服?

他們表態、出主意,言明支持朕整頓吏治,實際上就是要清除底下那些跟地方、跟各派勢力糾葛深的官員,順帶重得朕的信任。呸,一群老狐狸!

漕運、河道衙門的事兒上,他們如此上心,也是另有所圖的——

他們雖位高權重,但漕運、河道貪污、勒索、糜爛等積累的大量錢財,壓根不歸他們而是被河道衙門、地方士紳給瓜分了。

支持朕開海運,想太多!他們不過是想有籌碼與河道衙門、地方士紳對壘,進而在漕運這塊“肥肉”上咬下一口。

信不信,一旦朕真的決定開海運,高士奇、李光地、明珠絕對改旗易幟,拿着前明那些前車之鑒來勸諫,不可重蹈覆轍,要麼就拿祖宗規矩說事兒……哼,一群狗東西!

一句話,再君臣相得,在利益面前,也沒半點作用!

”皇阿瑪,兒子去江南一趟,得了樣東西。”胤禛從懷中取出一個小冊子,恭敬地遞上前。

康熙略一看,大驚失色,又氣的憑空怒斥,“這群狗東西,這群王八蛋,真把江南當做他們的後花園,想怎麼來就怎麼來,把朕,把大清律例當什麼了!!!”

這竟是江南鹽商的暗冊之一,專門記錄朝堂重臣索取的賄賂,以及鹽商們幫他們做的那些腌臢事兒……

什麼暗地裏選秀,挑最好看的姑娘送入重臣榻上,什麼截留貢品私底下送禮等比比皆是。

康熙如何不怒,如何不驚,就這上面記錄的人名……這冊子不亞於《百官行述》。

誰要是拿到這冊子,某種程度上就相當於拿捏了百官的軟肋,大清官場半數都得投鼠忌器!!!

轉念一想,這樣的冊子,老四都沒暗中留下,而是眼巴巴地送上來,這不正說明老四對朕、對大清大公無私嗎?

瞬間,一掃對老四的猜忌與冷漠,親自扶起胤禛,輕咳了一聲,“這冊子……”

胤禛搖搖頭,急忙道:“皇阿瑪,這冊子不能留,您也當做沒看見吧!兒子打算用這冊子,徹底了解江南之事,也消了百官對您、對大清的恐懼與怨懟,往後,還是君臣一心開創大清盛世!”

康熙沉凝片刻后說道:“也好,這冊子某種程度上,確實不該存於世。”

胤禛思索頃刻道:“但現在不能毀,皇阿瑪,這等東西眼下咱們可用,當然,一切內容不能見光。”

“朕不需要靠這種東西拿捏百官,你……”康熙眯起眼睛道:“朕只問你一句,這種東西該存在於世嗎?”

胤禛當即答話,“不該,皇阿瑪,若見了光便是亡國之書。”

康熙點頭道:“如此就好,當著朕的面,燒了它,就不該出世的東西,還是不要留有痕迹比較好。”

胤禛道:“我認可皇阿瑪的不該出世,但是它還需要存在一段時間,至少江南之事能否了解,該如何了解,需要它的協助!漕運、河道是否繼續糜爛下去,也要靠它壓制百官一陣。”

康熙遲疑片刻,目下大清亂象不顯,但各地或多或少都存在些問題,這冊子不能見光。

老四要用此暗地裏威脅朝臣們一波,引起朝臣的恐慌……倒也無妨,怕就怕中途出現紕漏,那就真的要亂像顯世了。

見他遲疑,胤禛忽然道:“請皇阿瑪信兒臣一次,讓兒臣再允許保留它三日,三日後的大朝會,一定給您一個交代!”

康熙冷笑道,“你可敢賭上一切?”

“敢!”胤禛深知這冊子關係重大,若稍有不慎,恐引火燒身。

但他還是拿出來了,就是要藉此表明態度:

大丈夫有所有所不為,身為皇子,皇權爭鬥再狠,也得守住底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宜修重生:人間清醒登橘直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宜修重生:人間清醒登橘直上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7章 返京·御前奏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