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前言(3)

3.前言(3)

記得在東方明珠坐電梯,電梯徐徐上升,開電梯的小姐用輕柔的聲音緩緩介紹如何東方如何明珠。***她那聲音和語調,真是和國際接軌了。儘管講的是中文。我一下覺得好像在國外聽外語介紹異國風。我身後一外地男士問他的同事:你能聽懂小姐的話嗎?那同事說,中國話你也聽不懂了?她講的是中國話!

1997年5月我去浙江湖州參加環太湖蘇錫常湖四城市經濟社會展論壇,簡稱“市長論壇”。坐在市長們中間的,是費孝通副委員長。主持人和市長們和費孝通,雖然有各個不同的江浙話口音,但是環太湖一帶的人講起北京話來,口音就很相似。

市長們講到上海浦東對環“ta湖”(太湖)的“太進”(推進)。環ta湖是經濟展“在快”(最快)的地區之一。百分之三的人口創造了百分之十的生產總值和上交利稅。“睡着”(隨着)經濟展的“四頭”(勢頭),“捂冉”(污染)帶來了“升重”(沉重)的負擔,是必須面對的“拿題”(難題)。四城市如何一起“乖注”(關注)“摜保”(環保),“啄步”(逐步)提高綜合“素嘖”(素質),“裂爭”(力爭)打出“一砸砸”(一隻只)名牌。fi(費)孝通委員長的講話,“fi常”(非常)重要。我們的時間,“fi常”緊迫。ta湖的保護,“乖系”(關係)到可“持屬”(持續)展。我們共有吳越文化的基礎,我們要建立“新贏”(新型)的合作“乖系”(關係),攜手奔向新“四紀”(世紀)。

講台上的人越是慷慨激昂,江南的入聲字越是突出。吳越文化遇上改革浪潮,變得像河北梆子或河南豫劇那麼激越了。

以前,我小時候,知道一句話,叫做:蘇湖熟,天下足。

現在,我不小的時候,知道一句話,叫做:天下足,蘇湖熟。

六十年前,天下不足,蘇湖不熟,人民解放軍從湖州挺進杭州。六十年後的2009年5月3日,這個杭州解放六十周年紀念日我正好在杭州。後來,6月20日我打開電視,看到上海在介紹明年世博會,杭州是第一副會場。而去年,是北京奧運會。我在滿天焰火中感覺着夢想的力量。其實。人什麼時候都有夢想。有一個保定的女孩十六歲時非要當農民,她的夢想實現了,貨真價實地當了農民。後來,天下足,蘇湖熟,中國少了一個農民,多了一個作家。每個人都是一部歷史。這個叫鐵凝的女孩,是新中國的一個美麗的見證。

最近在網上看上海產的明星周立波講三十年,他是笑侃,我是笑翻。有句話叫做:功夫在詩外。詩外的功夫焉是凡常之人能學到的?譬如閱歷,譬如想像力。不過有一點是人人都擁有的,只不過周立波盡地享用了極致地運用了。那就是今天才有的自由空間。老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常**。我想或可改成人生不自由事常**。越是經歷過太多的不自由,才越是會把今天的自由最大化,於是,上海出了一個周立波。

五十歲以上的人,很多有一個沉重的過去。他們的聰明才智,被塞進深井再蓋上蓋子。他們就都有一個深愛改革開放的結。

中國選擇了改革開放,也就是告別愚昧選擇了聰明。改革開放這個年代,人的心理年齡變得很年輕甚至很小。從“文革”到改革,人們壓抑幾十年的智慧機敏和探索精神一下噴出來了。大家消化改革開放的精神財富。人人都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個個都是帥哥。

我從1993年,從八屆全國政協開始,在政協文藝組看到的聰明人便很多“年齡不詳”,一如改革開放三十年出現的一個新名詞:無齡現象。這實在是改革開放形象的註腳,是建國六十周年的一項成果。

坐大轎車去人大會堂開大會,我每每坐在車後座,看一車聰明而滄桑的後腦勺在車裏顛簸着,好像在向我述說他們的顛簸人生,又好像在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作見證。

五千年文明的見證之一,是丁聰委員小丁。下大轎車時有人問他怎麼永遠不老,是不是吃了青春寶?小丁說:“不,我是吃了娃哈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祖國高於一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祖國高於一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前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