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混光同塵, 法王成正體天然

第94章 混光同塵, 法王成正體天然

滅法國,和光同塵

在那漫長的取經之路上,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披荊斬棘。這一日,來到了一處神秘之地。

唐僧騎在白龍馬上,他那慈悲的面容上帶着些許疲憊,但雙眸中依舊透着對佛法的執着與堅定。他心中暗暗思忖着:“不知這一路還有多少磨難,但我定要取得真經,普度眾生。”他輕輕撫摸着韁繩,目光望向遠方,彷彿能看到那遙遠的靈山在向他召喚。

孫悟空一個筋斗翻到了前面,他火眼金睛滴溜溜地轉動着,警惕地觀察着四周的動靜。他心中暗道:“這地方看着有些古怪,俺老孫可得小心着點兒,莫讓那些妖魔鬼怪趁機傷了師父。”他雙手緊握金箍棒,那金箍棒在陽光下閃耀着寒光,彷彿隨時準備與敵人展開一場激戰。

豬八戒則是甩着大耳朵,嘟囔着說道:“這一路走得俺老豬肚子都餓癟了,啥時候能找個地方歇歇腳,吃點東西也好啊。”他一邊說著,一邊用鼻子在空氣中嗅來嗅去,希望能聞到一些食物的香氣。

沙僧默默地挑着擔子,他那憨厚的臉上寫滿了沉穩。他心想:“大師兄和二師兄都各有本事,我只要照顧好師父,保護好行李,便是盡到了自己的本分。”他的腳步沉穩而有力,一步一步地跟在隊伍後面。

突然,他們發現前方有一座神秘的寺廟。

唐僧雙眼一亮,說道:“徒兒們,前方有寺廟,我們不妨前去借宿一晚,也好向寺中的僧人請教佛法。”

孫悟空皺了皺眉頭,說道:“師父,這寺廟看着有些蹊蹺,俺老孫怕有妖怪作祟。”

豬八戒一聽,連忙說道:“哎呀,大師兄,你別疑神疑鬼的了。就算有妖怪,咱也不怕,有你和俺老豬在呢。”

沙僧在一旁說道:“大師兄說得有道理,還是小心為妙。”

唐僧說道:“不管如何,我們先去看看,若是寺廟中的僧人願意收留我們,我們便借宿一晚。”

於是,師徒四人朝着寺廟走去。

進入寺廟后,唐僧雙手合十,恭敬地向寺中的僧人行禮,說道:“阿彌陀佛,我們是從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取經的僧人,路過此地,希望能在貴寺借宿一晚。”

寺中的僧人看着他們,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異樣,但還是客氣地說道:“原來是大唐來的高僧,歡迎歡迎,請隨我來。”

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緊緊地盯着那僧人,心中的疑慮更重了,他暗暗想道:“這和尚肯定有問題,俺老孫得盯緊點兒。”他悄悄地拉了拉唐僧的衣角,小聲說道:“師父,小心有詐。”

唐僧微微點了點頭,但還是跟着僧人走進了寺廟的內院。

在丹道的境界之中,倘若能領悟到萬法皆空的道理,心中不存絲毫執着,那麼便能夠知曉大義所在。人生原本就蘊含著那圓覺妙體,在最純粹的狀態下,並沒有人我之分。然而,自從有了各種法的建立,人我之間便有了界限與分別。當我沒有法的時候,他人就會用法來磨滅我那本無的狀態;而當他人有法的時候,我就可以用法去破除他人之法。唯有當人我雙方都不執着於法的時候,那自然之體才能圓滿成就,這才是真正的大覺境界。

對於這修行之道來說,把知見當作那奇妙的法門,以寂靜作為純正的滋味,將慧思當作護身的甲盾,把慧斷視為鋒利的劍矛。憑藉這些去攻破內心魔障的堅固堡壘,搗毀外界賊寇的堅實陣營,鎮壓安撫那些邪雜的念頭,解開束縛自身的牢籠枷鎖。深深明白這形體物質不能夠長久留存,而那真正的靈性卻可以歷經萬劫而永遠存在。要知道那變化的都是無常的,而能夠長存的關鍵就在於自身罷了。

這丹道的真諦,原本就不是可以用法來言說的,原本也不是可以憑藉教義來傳授的。正所謂“圓陀陀,赤洒洒,不立一絲毫”。但是在這其中卻有着那腳踏實地的根基,如果只是隨風倒舵,一味地迷茫飄蕩,這在佛家中被稱為“茫盪空”,仍然是陷入那陷空山無底洞般的困境局面。“可與立,未可與權。”這意味着必須能夠站穩腳跟,然後才可以談論權變。一開始就說“三藏固守元陽,脫離了無底妖洞,隨行者投西前進”,這便是腳跟已經踏實,可以立足的時候。即便如此,卻也還未達到完美的境界。

所以接下來忽然出現一位老母高聲喊道:“和尚,不要走了!再往西去都是死路!”這其實是大士以慈悲之心渡化世人,當頭一棒似的,攔住了前行的道路,表明這並非是和光混俗、隨方逐圓那般簡單,有些地方一步都不能通行。你看那滅法國就在眼前,說出了那萬僧願,要殺夠無名的和尚,只等有名的湊夠一萬,這分明是在指明萬法皆空的影子。三藏便思考着找條方便的路繞過去,老母笑着說:“轉不過去!轉不過去!”這一笑之中,值得欣喜的是沒有直接莽撞前行,可笑的是那輾轉之中出現了差錯。這就需要從那正中的道路前行,自然就會有方便的法門可以讓其經歷過去;千萬不要走入那旁門左道,錯了前行的方向。所以又急忙連連出聲攔住。因為權變並非是違反常規而行事,而是在那正經的道路上權衡輕重,委婉地保持一心而不直接莽撞,一定要到取得真經之後才能停止。自漢代以來,沒有人能夠深刻地認識到這其中的含義,未免會捨棄正中道路而走向那彎曲小徑,這樣又怎麼能夠符合道理呢?所以那些不能堅守正道的人,常常會走入邪路卻還假借權變來掩飾其邪惡;而知道如何行權變的人,必定是從正路出發而將經文內化從而依從正道。這從正中道路行走的方便法門,才是真正的聖人、仙佛所行使的權變法門。一直以人們,都認為大士現身不過是在文字陷入困境之處進行過渡銜接,卻沒有認識到這些看似冷僻的閑言碎語,都蘊含著奇妙的意義。

這道,是無為而又無不為的。以虛無作為本體,把因循當作其作用。沒有固定的形勢,也沒有不變的形態,所以能夠探究萬物的情理;不搶在事物之前,也不落在事物之後,所以能夠成為萬物的主宰。有法與無法,都是依據時勢來成就事業;有度與無度,都是根據事物來相互配合。所以說:“聖人不朽,時變是守。”又說:“變動不居,與時推移。”這就是大士西來度化世人的真正宗旨。所以指示已經明確之後,便直接回到南海。行者隨即隱去姓名躲避災難,變化成燈蛾,朝着光亮之處前進,仔細地觀察,根據時機相機行事;如果道路可以通行,就改換衣裝,效仿微服過宋的方法。這正是和光混俗,不執着於自己本來的形象。

看遍旅店中的客人用品,小心謹慎地體驗着世間的人情冷暖,看到房中婆子帶着孩子縫補衣物的世俗之態;抓住時機偷偷獲取,根據形勢進行擺弄,調動那自然天機的真正意趣,展現出那活活潑潑的氣象。“扮作俗人靠近城池,改換了官兒的稱呼;是販馬的客人,有十弟兄;漢子牽着馬進入旅店,婦人邀請客人上樓;點燈來詢問寶物貨物,誇張地說出馬匹的數量,自己誇讚房間寬敞;商議房錢,談論飯價;呼喊着宰殺牲畜,跺跺腳;庚申日齋戒,辛酉日開始;小娘兒,明天再來;在哪裏睡覺,倚靠着櫃枱;女兒抱在懷中,走近前說道;沒有買賣,馬販來了;要在黑暗中睡覺,有個大柜子;蓋上蓋子,早點兒來。”這些都是詳盡地描繪出了人情世態,以此體現出行者不執着於自我形象,隨方逐圓的妙處。正所謂“能運無礙心,普入於一切。見若不染也,知若不取識。是名真實見,亦名解脫知。佛觀離生滅,諸法等如是”。哎!離開了世間之法就沒有佛法,領悟到了無心的境界便是道心。從丹道視角對《西遊記》第八十四回的評論

一、萬法皆空與丹道境界

-萬法皆空的體現:在本回中,滅法國的情節展現出一種“萬法皆空”的意味。從丹道角度看,這暗示着修行者應摒棄對外在形式和法相的執着。就如同滅法國中對僧人數量的執着,這是一種表象的執着,而真正的修行應超越這些。正如丹道所追求的,要達到一種內心的空靈和對萬物本質的洞察,不被世俗的法相所迷惑。

-與丹道修行的契合:丹道強調在修鍊過程中,要認識到世間萬物皆為虛幻,只有內心的真靈才是永恆。唐僧師徒在面對滅法國的困境時,需要超越這種外在的法執,從內心尋找解脫之道。這與丹道中通過修鍊內心,破除雜念和執着,以達到圓覺妙體的境界相契合。

二、大士指引與修行正道

-大士的象徵意義:文中老母(大士)的出現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她攔住唐僧師徒的去路,指明“進西去都是死路”,這在丹道視角下可理解為對修行者的一種警示。大士代表着更高層次的智慧和指引,她的出現是為了讓修行者避免誤入歧途。

-對修行路徑的啟示:大士所說的不能和光混俗、隨方逐圓,一步行不通,強調了修行不能僅僅依賴於表面的順應和妥協。在丹道中,這意味着不能盲目跟從世俗的觀念和行為模式,而要堅守正道。同時,大士指出需要從中路而行,這暗示了修行的道路應是不偏不倚,不走極端,遵循一種中正平和的原則。

三、行者的權變與和光混俗

-權變的意義:孫悟空的隱名避難、變化燈蛾以及後續在旅店中的種種行為,體現了一種權變的智慧。在丹道修行中,權變並非是違背原則,而是根據不同的情境和時機,靈活調整自己的行為和心態。孫悟空的這些行為展示了他在複雜的世俗環境中,能夠不拘泥於固定的形象和方式,以達到目的。

-和光混俗的修行態度:孫悟空在旅店中展現出的隨方逐圓、融入世俗的行為,反映了和光混俗的修行態度。從丹道角度看,這是一種在世俗生活中修行的方式,不執着於自我的形象和觀念,能夠與周圍的環境和諧相處,同時又保持內心的清醒和對修行目標的堅持。

四、人情世態與丹道體悟

-對人情世態的洞察:文中對旅店中各種人物和場景的細緻描寫,如“房中婆子帶孩補納俗態”等,展現了豐富的人情世態。從丹道視角來看,這是對世間萬象的一種呈現,修行者需要在這些複雜的人情世態中,洞察到人性的本質和生命的無常。

-通過世態體悟丹道:通過體驗這些世態,如孫悟空在其中的種種行為和感悟,修行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丹道的真諦。明白離了世法無佛法,只有在世俗生活中保持一顆無心的道心,才能真正領悟丹道的精髓,實現內心的超脫和成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悟空修真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悟空修真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94章 混光同塵, 法王成正體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