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陰陽和合,天竺國朝王遇偶

第103章 陰陽和合,天竺國朝王遇偶

玉兔精,陰陽相遇

給孤園問古談因天竺國朝王遇偶

且說唐僧師徒四人離開了青龍山,一路風餐露宿,又行了些時日。這一日,他們來到了一處名為‘孤園的地方。

那個孤園的大門宛如一位沉默的歷史守護者,由兩扇厚重的檀木製成,門上雕刻着古樸的花紋,那花紋猶如藤蔓一般相互纏繞,彷彿在輕聲訴說著歲月的悠悠故事。大門的門環是古銅色的,上面佈滿了斑駁的銅綠,就像一位滿臉皺紋的老人,承載着歷史的滄桑。

進入孤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條蜿蜒曲折的石子小徑。那石子大小均勻,被歲月打磨得圓潤光滑,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着點點微光,如同夜空中散落的星辰。小徑兩旁是低矮的灌木叢,修剪得整整齊齊,宛如兩道綠色的矮牆,忠誠地守護着小徑。灌木叢中偶爾點綴着幾朵不知名的小花,紅的像火一般熱烈,粉的像天邊的霞一樣絢爛,白的像冬日的雪那般純凈,給這綠色的世界增添了一抹鮮艷的色彩。

沿着小逕往前走,便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亭子的柱子是由漢白玉雕刻而成,上面刻着精美的龍鳳圖案,那龍鳳彷彿要騰空而起,栩栩如生,猶如隨時會從柱子上飛出來,在天空中翱翔。亭子的頂部是八角攢尖式的,覆蓋著深灰色的瓦片,瓦片的邊緣微微翹起,就像一隻只展翅欲飛的鳥兒。亭子的四周掛着幾串風鈴,微風拂過,鈴聲清脆悅耳,彷彿在演奏着一曲美妙的樂章,那聲音似是從遙遠的仙境傳來。

亭子旁邊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池塘。池塘的水面平靜如鏡,彷彿是大地睜開的一隻澄澈的眼睛,倒映着藍天白雲和周圍的景色。池塘中生長着大片大片的荷葉,那荷葉挨挨擠擠的,有的平鋪在水面上,像一個個綠色的大圓盤;有的高高地挺立着,像一把把綠色的雨傘,為池塘中的生靈撐起一片清涼的天地。荷葉之間點綴着幾朵盛開的荷花,那荷花有粉紅色的,有白色的,花瓣層層疊疊,中間是嫩黃色的花蕊,散發出陣陣沁人心脾的芳香,如同一群美麗的仙子在散發著迷人的氣息。池塘里還有幾尾紅色的鯉魚在歡快地遊動着,它們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水底,就像一群紅色的小精靈,給這寧靜的池塘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在池塘的後面是一片茂密的竹林。那竹子高大挺拔,筆直地伸向天空,彷彿是一個個守衛着園子的士兵,身姿筆直,紀律嚴明。竹葉鬱鬱蔥蔥,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着翠綠色的光芒,像一片片綠色的翡翠。微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彷彿在低語着什麼,像是在和過往的風兒分享園子的秘密。

再往前走,便看到一座古樸的樓閣。樓閣共有三層,每層的屋檐都向外挑出,上面掛着紅色的燈籠,那燈籠就像一個個熟透了的紅柿子,給樓閣增添了幾分喜慶的氛圍。樓閣的門窗都是由鏤空的木雕製成,雕刻着花鳥魚蟲等各種圖案,工藝精湛,美輪美奐,彷彿是一幅幅精美的畫卷展現在眼前。

師徒四人漫步在園中,唐僧不禁感慨萬千,他轉頭對徒弟們說道:“徒兒們,此園頗有歷史,想必其中定有不少典故。”悟空聽了,撓撓頭道:“師父,那我們不妨找個人問問。”正說著,只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緩緩走來。那老者面容和藹,目光深邃而睿智,身着一襲樸素的長袍,手持一根拐杖,雖步履蹣跚,但氣質不凡。

唐僧趕忙上前,雙手合十,恭敬地問道:“老施主,我們是從東土大唐而來的取經人,路過此地,見這園子別具韻味,想請教一下此園的來歷。”老者微微一笑,緩緩開口道:“這給孤園啊,可是大有來歷。相傳古時有一位大善人,他憐憫孤苦之人,便建造了此園,用來救濟那些無家可歸之人,故而得名。”

聽了老者的講述,唐僧若有所思,又問道:“那這其中可還有其他的故事?”老者微微點頭,繼續說道:“在這園子裏,曾發生過許多悲歡離合之事。有人在此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有人在此得到了心靈的慰藉,也有人在此看透了世間的繁華與滄桑。這裏見證了無數的愛恨情仇,也承載了太多的人生感悟。”師徒四人靜靜地聽着,彷彿沉浸在了那悠悠的歷史長河之中。

辭別了老者,他們繼續前行,不久便來到了天竺國。那天竺國的都城繁華熱鬧,人來人往,車水馬龍。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商品琳琅滿目,有色彩鮮艷的綾羅綢緞,有精緻絕倫的手工藝品,還有各種香氣四溢的美食。那叫賣聲、吆喝聲、歡笑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而又繁華的市井畫卷。

唐僧師徒四人在人群中緩緩前行,引得路人紛紛駐足觀望。他們的奇特裝扮,尤其是孫悟空那毛茸茸的模樣,讓人們感到既新奇又驚訝。就在這時,前方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天竺國的國王正在舉行盛大的儀式。

只見那國王端坐在華麗的鑾駕之上,頭戴金冠,身着龍袍,上面鑲嵌着無數顆璀璨的寶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着耀眼的光芒。他的面容莊重而威嚴,目光中透露出一種王者的霸氣。國王的儀仗隊浩浩蕩蕩,彩旗飄揚,鼓樂齊鳴,那氣勢頗為壯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師徒四人正看着,突然,人群中一陣騷動。只見一位美麗的女子從人群中走出,她身着一襲華麗的服飾,那服飾色彩斑斕,綉滿了精美的圖案。她的容貌宛如仙子一般,眉如新月,眼含秋水,櫻桃小嘴不點而朱,肌膚如雪,吹彈可破。她的出現,彷彿讓整個世界都失去了色彩。

那女子輕盈地走到國王的鑾駕前,翩翩起舞。她的舞姿優美動人,如同一朵盛開的花朵,又如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國王被她的舞姿深深吸引,目不轉睛地看着她。而唐僧師徒四人也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所吸引,八戒更是看得口水直流,喃喃道:“這女子真美啊!”悟空見狀,輕輕拍了一下八戒的腦袋,說道:“獃子,莫要失態。”

就在這時,那女子突然停下了舞蹈,朝着國王盈盈下拜。國王趕忙讓她起身,問道:“你是何人?為何在此獻舞?”那女子微微抬起頭,輕聲說道:“陛下,我是一名外鄉女子,久聞天竺國的大名,特來朝見陛下。”國王聽了,哈哈大笑道:“既然你來了,那就留在宮中吧。”那女子聽了,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而唐僧師徒四人看着這一切,心中都有一種莫名的感覺。他們不知道這女子的來歷,也不知道她的出現將會給他們的取經之路帶來怎樣的影響。但他們知道,在這繁華的天竺國,一場新的故事即將拉開帷幕。

修道之人其實主要是修心罷了。那心原本是空洞無物的,又哪裏會有什麼言語和文字呢?在篇章之中所說的“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這其實就是所謂的“談因”。唐僧與孫悟空說“解得”,他們所解的正是這個;“布金禪寺請得世尊說法”,說的也是這個;“天下多少斯文,肚子裏空空”,所空的也是這個;“老和尚、唐僧在給孤園賞玩月色,聽到痛苦的聲音而感觸心酸”,他們所感觸的還是這個;所謂的“悲切之事,非這位師家明辨不得”,需要明辨的同樣是這個;“三藏與行者聽罷,切切在心”,他們所切切的依然是這個;“萬望到國中廣施法力”,要廣施的還是這個。那麼這“談因”的說法,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呢?

倘若強行解釋說:修道之人不過是採取元陽真氣罷了,一定要身心和合、陰陽配偶才是真正的解法,這就稱之為“遇偶”。“亂紛紛都去看拋繡球”,人們去看的就是這個;“行者不忘老僧之言,同去綵樓辨真假”,要辨明的就是這個;“假公主知道唐僧在今年今月今日今時會到這裏,於是假借採取之法”,她所採取的就是這個;“樓上齊聲發喊道:‘打着個和尚了!’”打着的也是這個;“我三人入朝,其間自能辨別”,需要辨別的還是這個;“行者道:‘獃子莫亂談!且收拾行李,好進朝保護’”,要保護的同樣是這個。這“遇偶”的說法,是對還是不對呢?

這是強行的解釋,大家也就暫且勉強聽一聽,實際上這並非完全正確。然而如果捨棄這些解釋而另外去尋求真正的解法,就會讓人無法思考揣度了。因為這是正法的界限,屬於教外別傳,是不可以用言語來說明的。詩中“道在聖傳修在已”這七個字,已經解釋得很明白了,意思是道理可以傳授但卻難以解釋。

唐僧自從烏巢禪師傳授《心經》之後,他“顛倒念得”,為什麼孫悟空會說:“師父只是念得,不曾求他解得?”三藏沒有能夠理解,一經孫悟空提醒,便說“猴頭,怎又說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自此之後就不再說話了。讀者可能會認為這就如同夫子呼喚曾參,但卻不知道這裏是徒弟傳授給師父,這是仙道的逆法,有着別樣的旨趣。八戒逼迫着讓孫悟空解釋,沙僧說:“大哥扯大話,哄師父走路。”他們都是不懂得其中解法的人。所以唐僧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那麼什麼才是真解呢?從前南泉禪師對眾人說:“心不是佛,智不是道。”陳尼丸說:“別有些兒奇又奇,心腎原來非坎離。精神魂魄心意氣,觀之似是而實非。”呂公說:“四大一身皆屬陰,不知何處是陽精?”又說:“莫執此身雲是道,獨修一物是孤陰。”提朗禪師問石頭:“如何是佛?”石頭說:“汝無佛性。”無業禪師相貌英俊偉岸,見到馬祖,馬祖說:“巍巍佛堂,其中無佛。”有僧人問於善覺禪師說:“狗子還有佛性?”善覺禪師說:“我非眾生。”僧人又問:“既然不是眾生,難道是佛嗎?”禪師說:“不是。”“那究竟是什麼東西?”禪師說:“也不是東西。”僧人問:“可以思考見到嗎?”禪師說:“思之不及,擬之不得,所以說不可思擬。”在杏壇的性,沒有什麼是得不到的,然而聽到子輿養氣卻感到困難,這是說三教聖人都不執着於心就是道,一定要達到格物致知的極致境界。如果把《心經》理解為即心即佛,那就是不理解色空、空色的妙處了。這其中的妙處不可以用言語文字來傳授,所以行者“再不作聲”。然而非心非佛,不是可以用心去領悟的,一定要等待師父傳授之後才能知曉。所以當年給孤長者用黃金做成磚,鋪滿了園地,才買到太子祗園,請得世尊說法,這其中不可輕易傳授的道理就是如此!天下有多少讀這些文字的人,肚子裏卻是空空如也,又有誰能明白呢?實在是令人深感悲哀可惜!如果把這些空空的冷語,認為是文人孟郊、賈島之類的消閑之語,那就太淺顯了,淺顯得不能再淺顯了!

文中提到“百腳山”,這是隱含地表示在純陰的地方是不可以行動的;說出“雞鳴關”,這是表示需要等待一陽來複的時候。“此時上弦月皎”,這是明確地指示出道體所在的地方。“忽有道人來報:‘老師到來矣。’”這是引領到給孤園說法的地方,在賞月而行的過程中,靜下心來傾聽,忽然聽到了悲切的聲音。“悲”字,是“非、心′”;“切”字,是“刀圭之土”,看似非心但實際上卻是真切的。真是妙啊!“所說的悲切之事,非這位師家明辨不得。”如果不是遇到唐僧這樣的人,是不能再作聲的。“這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舊年今日”,就是上一年上弦月皎潔的時候。“正明性月之時,忽聞一陣風響,就有悲切之聲。到祗園台上,乃是一個美貌端正之女。”在這風月之中,明確地顯示出世尊說法的地方,忽然散下天花,落下天女,而不可以把這當作是妖邪。這其實是世尊已經將正法眼傳授給了玄奘。所以三藏與行者聽完之後,已經領悟到其中的妙處,可以切切在心了。這“切切”,就是刀圭的意思。師徒臨走的時候,老僧又再三叮囑悲切之事,行者笑道:“謹領!謹領!”這正是在授受已經明確的時候,如同拈花微笑的時刻。就如同金雞一唱,而忽然驚醒,可以走上大路,一同過關,不再被百腳山所阻擋了。

從這以後一直抵達金城天府,一同去綵樓觀看拋繡球。“彩”,是五彩,是五行煥發的顏色;“球”,是太極,是陰陽渾全的形狀。唐僧忽然想到“先母也是拋打繡球,巧遇姻緣,結了夫婦”。真是妙啊!從生身的地方,領悟到這段姻緣,這就是本來面目。篇首的詩說:“不論成仙成佛,須從個裏安排。”唉!誰能不從父母生身之處安排下來呢?假公主想要得到和尚的真氣,來成就天仙;真和尚不可以被假公主迷惑,而墮入地獄。行者能夠辨明真假,正是因為他解得《心經》。

從丹道視角對給孤園相關情節的評論

給孤園的象徵意義

給孤園彷彿是修行者內心深處的一片精神領地。那古樸的大門、蜿蜒的小徑、精緻的亭子、寧靜的池塘和茂密的竹林等佈局,象徵著修行者內心不同的境界和層次。大門的厚重與滄桑,代表着進入修行境界的門檻以及所背負的歷史沉澱;小徑象徵著修行的道路,雖曲折但有着明確的方向;亭子可視為修行過程中的暫歇之所,讓心靈得以沉澱和感悟;池塘象徵著心靈的明鏡,荷葉、荷花與鯉魚的和諧共生,寓意着在修行中保持內心的純凈與靈動;竹林則象徵著堅韌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是修行者在面對困難時的支撐。

與老者的對話

唐僧與老者的對話在丹道中可理解為修行者在探索修行真諦的過程中與內在智慧或前輩經驗的交流。老者講述園子的來歷和其中的故事,就如同修行者從先輩的經驗中汲取智慧,了解到修行路上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這些經歷能夠讓人看透世間繁華與滄桑,獲得人生感悟。

對景物的感悟

唐僧師徒在園中漫步時的感慨,是他們在修行過程中對內心境界的一種審視。園中的花草樹木、亭台樓閣等景色,從丹道角度看,是修行者在反觀自身時所察覺到的不同心境和情緒。例如,鮮艷的花朵象徵著積極的情緒和美好的願景,而寧靜的池塘則代表着內心的平靜和澄澈。這些景物的組合,構成了一幅複雜而又和諧的內心畫卷,修行者需要在其中找到平衡與和諧。

整體的修行啟示

整個給孤園的場景對於修行者來說,是一個提醒。它提醒修行者在追求丹道的過程中,要注重內心的修鍊,從不同的景象和經歷中汲取營養。無論是歷史的沉澱、自然的美景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可以成為修行者提升自我的契機。同時,也需要在複雜的心境中保持清醒,不被外界的繁華所迷惑,堅守內心的寧靜與純粹,就像在給孤園這片寧靜的環境中尋找內心的真諦一樣。

從丹道視角對天竺國相關情節的評論

天竺國都城的象徵意義

天竺國都城的繁華熱鬧象徵著塵世的繁華與喧囂。街道兩旁的店鋪、琳琅滿目的商品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代表着世間的種種誘惑和慾望。這種繁華的景象在丹道中可視為修行者在塵世中面臨的外部干擾,容易讓人迷失方向,陷入對物質和虛榮的追求。

國王與舞女

國王在華麗的鑾駕之上,頭戴金冠,身着龍袍,展現出一種世俗的權威和榮耀。從丹道角度看,這象徵著世俗權力和地位的誘惑。而美麗的舞女則是另一種誘惑的象徵,她的美麗容貌和優美舞姿可能會讓人陷入情感和慾望的漩渦。

唐僧師徒的反應

唐僧師徒四人在面對這一場景時的不同反應也具有深意。八戒被舞女的美麗所吸引,口水直流,這反映出人性中容易被慾望所左右的弱點。而悟空對八戒的提醒則象徵著修行者在面對慾望時需要保持警覺,用理性和剋制來抵制誘惑。唐僧的感慨和對未知的警惕,則表示修行者在塵世中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表面的繁華和誘惑所迷惑,堅守自己的修行本心。

整體的寓意

這部分情節整體上寓意着修行者在追求丹道的過程中,必然會進入到充滿各種誘惑的“塵世”環境中。這些誘惑可能來自於物質、權力、情感等各個方面。修行者需要在這些誘惑面前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清醒的認識,不被外界的繁華所干擾,就像唐僧師徒在天竺國的熱鬧場景中需要堅守取經的目標一樣,始終朝着內心的修行目標前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悟空修真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悟空修真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3章 陰陽和合,天竺國朝王遇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