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六章 洛槿安使心計選后
洛槿安皺着眉又仔細看了看畫像,突然勾唇一笑,見下面幾人都低着頭,這才正了神色。
“這趙大人的獨女自是極好的,可惜—”
原本幾位大臣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沈青松抬頭看了看又低下頭繼續當石像。
老尚書不解的等着下文,就見洛槿安繼續道:“這趙家女的手上有顆小痣,若放在普通官宦人家自是沒什麼,但朕自幼體弱,這恐怕有礙朕的康健啊!”
老尚書不解,他怎麼沒注意到這趙家女手上有痣,而且他怎麼不記得易經里有這條說法。
但涉及到皇帝健康的事情就不是小事,他們自不敢再勸。
等老尚書拿回畫像看向那趙家女的手時,他不由抽了抽嘴角,也難為陛下的眼力了。
莫言送一群老大人出了御書房,沈青松故意落後幾步,看向一旁的莫言。
“本官有個疑問,不知公公能不能為我解惑?”
莫言躬身一禮連道不敢,實際上內心已經雀躍不已,終於有大臣開竅了,再讓陛下折騰下去,他們這些宮人也跟着遭罪。
如今宮人最怕陛下問的就是你們說說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他們現在是連編都編不出來了。
“不知公公覺得朝中哪位大人最是清正?”
“哎呦—沈大人真是難為我了,若說這滿朝官員當然是沈大人最為清正廉明。不過—”莫言話音一轉,“最近陛下倒是時常誇讚剛剛調任來的左司正徐大人,聽說這位大人在農事上很是精通,這兩年北疆的豐收可離不開徐大人的手筆。”
沈青松朗聲一笑,“本官倒很是好奇這位徐大人,有機會定要結識一番,本官也沒什麼答謝公公的,這副字公公莫嫌棄。”
莫言看着大步走遠的沈大人,這才轉身回了御書房。
“陛下,這是沈大人給奴才的…好處。”
洛槿安看着紙上的“福”字有些哭笑不得,這沈青松和其他臣子不同,別人都是拿着金銀賞自己身邊的近侍,偏他每次都拿“福”字打發人。
“沈大人可是問什麼了?”
莫言不敢隱瞞,將自己和沈青松的對話一字不落的複述了一遍。
洛槿安看着滿臉喜色的莫言不由笑罵道:“你這肚子裏也裝不了二兩油,朕聽說你乾爹想要出宮?福安巷有個兩進的小宅子就賞他了。”
莫言不可置信的跪地磕頭道:“奴才替乾爹多謝陛下恩德,奴才願為陛下上刀山、下油鍋。”
“起來吧,等一下你再跑沈府一趟,給那沈青松送些銀兩和布匹,沒得讓人念他是個小氣鬼。”
莫言陪笑道:“還是陛下知道疼人,不過沈大人是清正廉明的好官,哪裏有人敢念其小氣。”
“嗯,沒有最好。”
莫言躬身退出了御書房,這才擦了擦腦門上冒出來的汗,他招手喚來自己的徒弟。
“你們這些小崽子都把眼睛給我放亮了,再拿不該拿的東西,說不該說的話,仔細你們的皮。”
太監平安連連告饒,“師傅爺爺,小的們哪敢啊?自陛下登基以來,小的們收了什麼,各位大臣問了什麼可都一項一項記的分明。”
“沒有最好,如今的陛下可不像先帝,你們若做欺上瞞下的事情,被發現了別說咱家不講情面。”
“是…是,您老放心,小的這就去給下面的人緊緊皮。”
莫言敲打過下面的人後這才匆匆奔監舍而去,他得把乾爹能出宮的好消息帶過去。
作為皇帝身邊的近侍都難得善終,像莫雛這樣全身而退還能出宮養老的太監更是鳳毛麟角。莫言想着二人一路走來受過的苦楚,忍不住紅了眼眶,不過如今也算是苦盡甘來了。
暫不說莫雛父子二人如何喜極而泣,且說徐家這邊卻是熱鬧非凡。
徐家眾人來到盛都已有半月,這期間徐耀祖也已去上任,徐繼三兄弟也入了國子監繼續求學,而徐材也在徐耀祖的運作下進了沈氏族學。
這沈氏族學正是沈青松為沈氏子弟創辦的,但這裏並不是只接收沈家子。無論是高官之子還是平民之子,只要過了入學試皆可在此求學,更難得的是名家大儒臻先生被沈青松請來了沈氏族學坐堂,所以沈氏族學向來讓盛都各家趨之如鶩。
此時,徐玲和妞妞兩個小丫頭都圍在王氏身邊,王氏如今年紀大了,很是喜歡熱鬧,所以兩個丫頭嘰嘰喳喳的聲音不僅不讓她煩悶還很是喜愛。
尤其是妞妞這個小丫頭,王氏自知道她小小年紀孤身一人那真是打心眼裏心疼,再加之小丫頭很是嘴甜,如今在王氏眼裏徐念都要退一射之地。
“妞妞,你再吃下去以後牙疼可別來我身邊哭。”
徐念見妞妞又把一顆蜜餞塞進嘴裏不由出聲道。
王氏摟過妞妞,嗔道:“小孩子家家就喜歡甜的,大丫頭你可不能這麼嚇唬妞妞”,說著還把蜜餞盤子端到了妞妞面前,笑的一臉慈和。
“沒事,妞妞想吃幾個就吃幾個,吃完了讓嬤嬤帶你下去漱口,吃吧…”
徐念很是無奈,自從徐家眾人來了后,誰見了妞妞都要喂一口糕點、蜜餞等物,她原本對妞妞的規定如今那丫頭已經視若無睹了。
“奶—您就慣着她吧。”
妞妞躲進王氏懷裏像個偷腥的貓,笑的眼睛都快看不到了。
鄭氏逗弄着小王氏懷裏的徐葭忍不住笑着道:“看念兒這架勢,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做了娘親呢,哈哈……”
“可不是,不過說起來念兒的及笄禮也快到了,不知道大嫂想好怎麼操辦了嗎?”
別的事王氏都是放手讓自家大兒媳做主,不過關於徐念的及笄禮她卻是難得的提了建議。
“我和你們嫂子說了,念兒的及笄禮必須要大辦,念兒是咱們徐家的嫡長女,咱們必須要讓這盛都城的官家夫人們知道,咱們徐家可是頂頂看重這女兒的。”
鄭氏和小王氏都認同的點了點頭,蘇巧卉雖嫁進徐家不久,對徐家事不說知之甚詳,但也能窺得一二,所以也附和着表示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