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官不過問”的失敗(1)(1)

1.“官不過問”的失敗(1)(1)

劉銘傳是晚清名臣,淮軍悍將,在*太平軍和捻軍的過程中由千總、都司、參將、副將升至總兵;1865年被提拔為直隸提督。在中法戰爭中,已解甲歸田多年的劉銘傳又被起用,奉命督辦台灣軍務,率軍英勇作戰,抵抗法國侵略。1885年10月台灣設省,抗法護台的有功之臣劉銘傳自然成為台灣第一任巡撫。然而,如此勞苦功高的重臣,最終卻因力主企業應當商辦、“官不過問”,而被清廷責問丟官。

劉銘傳二十齣頭就投靠李鴻章,自然深受李鴻章洋務思想的影響。成為主政台灣的封疆大吏后,他在台積極推行洋務運動,成就斐然。他認為,台灣孤懸海外,民間傳統文化及保守力量較弱,且清政府對此到處都是“化外土番”的荒島,遠不如對內陸省份那樣重視,這些正是學習西方以求自強的有利條件。因此可以一島而“為全國之范”,進而成為“國之富強”的基礎,所以在他任職台灣巡撫的五年(1885—1890)中,台灣興建了許多新式企業。

早在1880年,劉銘傳就在李鴻章的授意下向朝廷上了《籌造鐵路以圖自強折》,但由於頑固派的強烈反對,修建鐵路的計劃未能實現。擔任台灣巡撫后,劉就將幾年前未能實現的願望付諸實施,制定了以“興造鐵路為網紐,輔之以電線郵政”建設台灣、加強台灣與內地聯繫的方針。先後在台北設立了電報總局、“全台鐵路商務總局”、郵政總局和各地支局;架設水陸電線全長700公里,大大改善了島內外的電訊交通;聘英、德兩國人為工程師,着手修建鐵路,前後歷時六年,完成了基隆至新竹全長1067公里的鐵路,成為中國人自辦自建的第一條鐵路;行了郵票,有船隻定期往來於台灣與大陸之間,郵路遠至廈門、福州、廣州、上海、香港等地。這是我國最早的自辦郵政業務,比清中央政府成立的郵政官局早了近十年。因此,劉銘傳當之無愧地贏得了“台灣現代化之父”的名聲。

1887年,劉銘傳準備將虧損不止的官辦基隆煤礦招商承辦,引起一場軒然大波,結果導致自己丟官。1874年,李鴻章和湘系官僚、船政大臣沈葆楨幾乎同時向朝廷奏請開辦新式煤礦。李鴻章奏請開辦直隸磁州煤礦,沈葆楨奏請開辦台灣基隆煤礦,均獲朝廷允准。兩礦都從1875開始籌建,由於基隆煤礦在1878年先建成投產,所以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煤礦。因此,它的創辦自然深具意義。

沈葆楨創辦基隆煤礦的目的是為了向福州船政局供煤,在當時條件下,只能採取官辦形式。煤礦建成后,日產能力約300噸,比舊式煤窯高出幾十倍。從1878年到1884年,基隆煤礦生產初具規模,產量逐年上升,但官辦企業的種種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在中法戰爭中,基隆被法軍佔領,中**隊撤退前,不得不拆毀機器,並將礦井炸毀,基隆煤礦被徹底破壞。中法戰爭結束后,已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認為煤炭是船廠、機器局、兵輪的必需之物,是“富強”的基礎,不能廢棄不辦,開始着手煤礦恢復工作。劉銘傳的過人之處在於看到官辦的嚴重弊端,決定完全商辦,以招商方式恢復辦礦。

商人張學熙開始承辦,張接手后才現,由於煤礦破壞嚴重,恢復生產需要大量資金,而他的資金非常有限,在經營幾個月後不得不因嚴重虧本,賠進本銀數千兩而稟請退辦。完全靠商力不夠,劉銘傳便想以官督商辦的形式來恢復生產。他商同兩江總督曾國荃、福州船政局船政大臣裴蔭森,由這兩方與他主管的台灣當局合作,三方各出本銀2萬兩作為官股,同時委派補用知府張某另招商股6萬兩,合成本銀共12萬兩,添購機器,僱用外國技師,於1887年初開局試辦。當時即規定,等到辦出成效后,再廣招商股,收回官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何以至此(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何以至此(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官不過問”的失敗(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