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上下之間
“額...陛下....這事...”
見李敢面露囧色,趙破奴趕快豎起耳朵,急着要聽八卦,
“行,朕知道了,朕把公孫敖也弄來問問。”
見陛下不再追問下去,趙破奴有些失望,李敢倒是長舒口氣。
“那便把公孫敖、韓增先給朕傳來。”
“陛下,微臣告退。”
沒一會兒,
公孫敖先進,韓增住在城外霸營練兵,趕進皇宮還需要些時間。
公孫敖標準老實人的長相,可眼中時不時閃過的狡黠卻把他本性出賣了,要是不機靈着點,也不會因戰敗藏在民間,劉徹搜捕了好幾年都沒抓到他,
可惜,逃了一輩子,終是被巫蠱連累,雖不知他於漢武帝後期是否還和劉據有聯繫,但,政治標籤一旦被打上,那可是一輩子都摘不下來,
公孫敖是衛青派系,那他就永遠都是衛青派系,進而,他就一定是戾太子派系,
在朝中立足,最簡單又最難的事,就是戰隊,
不過,幸好,因劉據改變命運線的操作,戾太子派系的人的命運,也跟着被改變,
在原本的時間線里,公孫敖沒法撕掉自己身上的派系標籤,隨着戾太子被打壓,他也越混越慘,
可現在卻是完全不同,公孫敖用軍功換得了城門校尉一職,路博德為光祿勛守皇宮城門,他為城門校尉守長安城門,
“末將參見陛下!”
劉據親切喚道,
“敖叔。”
這一聲,險些沒把公孫敖喊得哭出來,但也讓這漢子眼眶通紅,公孫敖真是看着劉據長大的,能被劉據喚一聲叔,他真覺得這輩子值了!
“微臣甚愧!”
劉據答道,
“敖叔這說的是什麼話,您與朕的大舅是把兄弟,自小就看着朕長大,朕也一直喚您敖叔,
不能說是當了皇帝,就沒感情了吧,連叔都不認了。”
公孫敖抹了把眼睛,
心中更加感動,
“能被陛下叫一聲敖叔,微臣死也值了。”
“看您這話說的,朕還要有一事託付您去辦呢。”
“辦!陛下您只要開口,不論上刀山下火海,
還是下火海上刀山,微臣都要給陛下辦好!”
“三輔遭災,卻要與百姓多交流,朕一直想不到合適的人選,方才李敢將軍引薦了您,朕不知您願不願意做?”
公孫敖老油子了,嗅覺像狗鼻子一樣靈敏,不然的話,也不會在竇太主意圖刺殺衛青時,衛青仍渾然不覺,反倒是先被他發現趕到,更不會在一次次生死時刻險象環生。
陛下的問話另有其深意,公孫敖當然讀懂了這一層含義,
問得不是自己願不願意,而是自己有沒有能力做好這事?
“微臣願意!”
公孫敖眼神堅定,
他當然願意!
看到從陛下太子時期就開始追隨的忠臣們都混的這麼好,他能不眼紅嗎?
打仗自己不擅長那沒辦法,現在機會來了,有能讓自己大展拳腳的事,當然要好好做了!
況且,公孫敖一直定位尷尬,
看衛青、霍去病都是太子直系,按理說公孫敖也該是,可他最優先的身份是衛青派系,尷尬的點在於,他成為大領導直系的直系,隔了一層,這不就屬於關係外圍了嗎?
所以,他一直沒機會參與到陛下的核心決策中,不過,外人不會把他的立場劃分的那麼細緻,只當他是太子的人,
簡單來說,福利沒吃到,但該被牽連時,一定少不了他。
“只是...”公孫敖遲疑開口。
“敖叔但講無妨。”
劉據鼓勵的看向公孫敖,他需要用對話來確定,公孫敖到底能不能勝任賑災一事,
“陛下,您是說讓微臣與百姓協調?”
不怪公孫敖有此一問,與百姓協調,實在是少有,
朝廷是不與百姓直接發生聯繫的,其中間存在個緩衝,漢時稱為三老,類似於基層工作人員,朝廷通過三老來得知百姓的訴求,三老代表百姓向朝堂反饋民意,
周朝時有三詢的規制,召國人於城門處詢國危、詢遷都、詢立太子,這些國人是百姓,但不是老百姓,人家是實實在在的中小貴族。
所以,在此時,劉據所說的事情,讓公孫敖聞所未聞,
公孫敖品了品,自己的地位像是三老,但又與三老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三老是在朝廷和百姓間承擔一個信息傳遞的工作,而陛下對自己說的意思,是要讓自己原地解決掉百姓的訴求....
“是,你沒想錯。”
能問出這個問題,劉據知道,公孫敖上道了。
以劉據的立場來看,他的邏輯很清晰,
第一,要維穩,
維持穩定,就是要不生亂,這是最基本的,也是優先級最高的,如果連穩定都維持不了,賑災就如同沙上建城,風一吹就倒了。
第二,賑災,
而劉據想的賑災與常規賑災不同,
常規賑災,哪個地方遭了天災,朝廷不會直接把糧派到百姓手上,而是派到地方官府,通過官員的手再來派發給百姓,
它更像是完成任務,反正中央的任務就是把賑災糧送給地方,具體救災成什麼樣子,那是地方的事,
最後界定一個地方有沒有災情了,不是靠當地災民說的,而是靠地方官府來說,“陛下賑災,某某地云云...蒙聖恩云云...”
除非是地方控制不了了,要生民變了,中央才會派出一個類似於欽差大臣的職務,去巡視地方,
欽差大臣的職務更加簡單,百姓只知道是上面來人了,是青天大老爺來了,青天大老爺一去,把地方官員拎出來一個咔嚓砍掉,百姓的情緒有個疏解的口,不生亂了就好。
可,若不按常規賑災方法來,又會生出什麼事呢?
這就要讓霍光替朕去看看了。
劉據暗道,
“三輔地形勢特殊,歸長安管,又不歸長安管,要用公孫敖試試,我的想法到底能不能推行下去。”
公孫敖面容嚴肅,他清楚自己的定位了。
比主持賑災的霍光更清晰,
正色問道,
“陛下,若民意和您的聖旨相悖,微臣該聽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