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言(1)
若我沒有逐字逐句讀過的文字,我是不能為它寫下什麼的。***
而此刻,我知道,我必須要為這本書寫下點什麼。因為,它帶給我的內心觸動比我自身理解的還要深入、細膩、真切。興許是跟作者熟識的緣故,看到這部小說的第一眼,第一行字落入眼帘,我就能感知到文字所展露的氣息,像盛夏大雨後清冽和芬芳。它將引領我走入作者的內心,一個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而我確定的是,它清靜、廣大依然。
他說。
此書獻給天上的父親。
——這一行字劈面而至。只此一語。我便能感受到那種難以述的孤獨和耿耿不滅的深。
想必你我,都曾有過失去至親的類似經歷。
對專註於內在精神探索的人而,生命中存在過的,那些血肉相連的人和事,無論他們身在何處,無論其事生過多久,那些愛與傷害,都是難以磨滅的印記,只是有些沉澱入骨,有些輕揚如塵。
背負印記存在的我們,不盡然是滿身塵罪的路人。在深重的無明背後,在每一次重壓和挫折之後,都可能存在着蛻變和新生。《越南星空下》是一本這樣的書:身居大都市的天熙,在遭遇了父親意外離世的變故之後,精神長期陷於某種困頓,停滯不前。工作的喧囂、勞碌,城市的繁華、富麗,都不能減滅他內心的困惑和憂傷。
在城市裏,面容清瘦、形容峻拔的他,穿梭遊離於各種不得不出現的場合,見證着種種世相。表面看來,他是優雅的,形容自得,處於上升期的人士。惟他自知,內心沉墜,若不直面生命的幻象,人生的殘敗,勘破這海市蜃樓的幻境,紅塵萬丈,他將變得碌碌如常,是人終將老去,默默喪失內心的銳感和氣度。這亦是許多人的恐懼吧!許多人面對恐懼選擇了麻木順從。
然天熙不甘這樣,心似蓮花。怎堪就此零落成泥?是以終將獨自歸去,探察人生的真義。
故事開始於前往越南的旅行,文字帶着作者特有的色彩、香氣、形制。令人過目不忘。故事裏的一幕一幕,畫面感極強,猶如一部結構精巧、佈局精密的電影,調深遠,意悠長。
人生的狀態,是在不斷地閉合又打開的狀態中交替呈現。我們終是不能忘卻那些真實的賦予我們生命的人,那些真切的教會我們分辨愛、恨、悲、喜的事,是他們引領、救度我們,成長到今日,並走入新的境地。
我看見書中的天熙在困頓中折轉,在輾轉中步向覺悟,一邊自贖,一邊尋求救贖。許多的心境和景都深堪回味,讀來悵然若失。那一路走過的風景,許多是我曾經走過的地方。也許就在我們未識之前,已識之後,曾在不同的時候,走到過同一個地方,駐足、停留,出懷相似的喟嘆。
他說。
“總是喜歡旅行,喜歡一個人旅行。當我站起身,向上仰望,一陣暈眩。滿天的繁星,我已經很久不曾見過這麼多的星星。只覺有種驚心動魄的美,是生命的壯美。那種美,遠離塵囂、壯懷激烈。常常想,也許我的前生是行腳的僧人,或者曾經被禁錮在某處。愛旅行的人,也是熱愛孤單的人。”
行過江南夜色下小橋屋檐,看過塞北邊城星空的清寒璀璨。肩頭北方古城的風雪未融,眉目已染湄公河畔的炙日炎風。
這一路長行的收穫,不在入眼風光變幻、景色無常,在於內心的跌宕、洗滌及豐富。在新穎的世界裏掘古老的意蘊,在混沌的世事中現古老而又值得終生信奉的信仰,不再迷惘。
總會有人或事從歲月的指尖滑落,譬如天熙與父親,譬如天熙和藍。是那樣愛恨交織地相待過。
必須要用力地告別過,勇敢地捨棄過,才能懂得一個淺顯不過的道理:“我們總是悲傷自身失去的,勝過歡喜自身擁有的。我們總是努力得到想要擁有的,卻忘記珍惜我們已然擁有的。”
人不能不執著,亦不能太執著。
他說。
所有的離開,不管形式如何,都如空氣。無色,無嗅,無聲,無味,無觸。只有剩下來的人,顛倒驚怖,流離失所。生、死、愛、恨、聚、散、離、別,是躲不過的世間咒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