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 擇偶標準(3)
研究結果
第一部分
1。徵婚者的基本特徵
年齡:從樣本看,徵婚者中最年輕的是20歲,最老是的71歲。25歲以下的佔29。0%,26歲至30歲的佔27。0%,31歲至35歲的佔22。3%,36歲至40歲的佔9。7%,41歲以上的佔12。0%。
教育程度:樣本中大學以上教育程度(包括本科肄業、畢業、研究生)的佔26。9,中學教育程度(包括高中、初中、中專、中技)的佔35。7,小學教育程度的佔16。7%,文肓佔1。7%。此外,有1996的人沒有提到自己的教育程度。
職業:樣本中幹部佔13。3%,知識分子佔24。0,國營工人佔33。0%,集體職工、臨時工、合同工佔3。0%,鄉鎮企業職工、民辦教師佔8。0%,農村專業戶佔4%,一般農民佔3。7%,軍人佔2。7%,個體戶、待業青年佔2。3%。樣本中有5。3%的人沒有提到自己的職業。
戶口狀態:樣本中城市人口佔78。3%,農村人口佔19。3%,軍人佔2。4%。
婚姻狀況及經歷:樣本中51。7%的人聲明至今尚未結過婚,20%的人曾結過婚,目前喪偶或離異,有27。7%銀的人沒有提到自己的婚姻狀況及經歷。
徵婚者對自身狀況的描述
從徵婚者對自身狀況的描述可以看出人們在擇偶時看重自身的哪些素質,以為自己在哪些方而值得配偶予以注意,或是值得驕傲的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或是對自己不利但應當讓對方有所了解的況八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反映出人們在擇偶過程中最看重的因素。
除去全部徵婚者都提到的性別和年齡以外,其他按樣本成員描述自身況時提到某一因素的頻率順序徘列如下:
有94。7的徵婚者提到了自己的職業,只有5。3的人沒有提到自己的職業。由此可以看出,在中聞,一個人的職業是其社會地位的主要標誌,以致人們在把自己展現給對象時將它擺在極重要的位置,而那種如在印度社會中人屬於哪—等級(種性)或在西方達國家中人的財產或在種族紛雜的社會中人的種族等因素的重要性在中國都是不敁着的。
其次重要的是身高:樣本中有92。3%的人提到了自己的身高,只有7。7的徵婚者沒奮提到這一點。這個現象在世界各國的徵婚廣告中是絕無僅有的,十分有趣。聯想到中國的一些俗話,如“一高遮百丑”以及有段時間甚為流行的關於男子在1米75以下就是“二等殘廢”、1米70以下是“一等殘廢”等謔語,可以印證中國人在擇偶時對身高的特別關注。雖然我們尚難以確定這種關注的確切原因(是因為男子高大才顯得有男子氣概?一一這是一種對健美、性感的較高層次的追求;還是岡為在勉強溫飽的國度身材高大是營養較好因而身體強健的標誌?一這則是較低層次的追求了),但人們不約而問地將身高擺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介紹這一點卻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徵婚人在自我介紹時擺在第三位的是教育程度。樣本中有81%的人提到自己的教育程度。在中國,教育程度的高低雖然與職業密切相關,但與收入的多少卻不甚相關或很不相關。近年暴露出來的收入“腦體倒掛”(知識分子有時甚至不如普通工人、服務行業職工收人高,更比不上個體戶),更使這種關係變為負相關,從而使教育程度的重要性相應降低。然而人們在擇偶時仍把教育程度放在重要地位。可以想到的原因是,中國人往往不僅把教育程度同謀生手段相聯繫,肘旦把它視同為教養程度。
徵婚人在自我介紹時擺在第四位的是容貌,有73。3的人提到自己的容貌,女性多用“秀麗”“端莊”“清秀”“端正”“白怦”“俊秀”等詞彙,男性則多用“五官端正”“英俊”等。
徵婚人提到自己婚姻狀況的佔72。3,占第五位。樣本中有51。7%的人提到自己從未結過婚,20的人提到有婚史,其中有人強調只有“短暫婚史”。由此看來人們對初婚再婚還是相當關注的,這也是在跨文化比較中較為突出的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