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十六章 公元2010(6)

6.第十六章 公元2010(6)

第二個故事是:1995年5月,某日凌晨四點,季羨林準時起床,到對面單元的書房寫作。數十年如一日,這是他雷打不動的作息制度。從前上班時,是為了抓緊清晨這段黃金時間;如今退休了,則完全憑慣性,憑本能。筆耕到六點來鍾,他肚子餓了,想吃早點,奇怪,書房的門,不知怎麼從裏面鎖死了,擰來擰去,愣是打不開。這時節,季羨林叔母、老伴已經相繼去世,兒子早已分居,家裏只有一個保姆。季羨林考慮年輕人起得晚,不想吵醒她。怎麼辦?身困鬥室,他靈機一動,想到了通往外界的窗子。季羨林住的是一樓,朝南有一扇大窗,探頭看了看,離地面不足兩米。嗨,就這麼點高!季羨林雄心猶在,他毫不猶豫地爬上窗子,縱身就往外一躍。這一躍非同小可,要知道季羨林已經八十四歲,過路的人驚訝地停住腳步,問長問短,鄰居聞聲也過來打探原委。季羨林說明況,並講:“從上面看並不高,跳下來往上看真不矮。沒有傷着,就是腳跟有點疼。”當時沒覺着什麼大礙,過一會兒腳跟就腫了。隔天在郊區有一個會議,旁人勸季羨林取消,他說:“和人定好的事,哪能隨便爽約。”堅持着一瘸一拐地赴會。如是又過了幾天,腳疼仍未好轉,在別人的堅持下,他到醫院照x光檢查,你猜怎麼著?乖乖,腳跟的骨頭摔裂了一條縫!

第一個故事彰顯出季羨林的樸實、平易,如今,已成了他的招牌形象。第二個故事點出了季羨林的勤奮和霸蠻,正是憑着這樣一股衝勁,他才能在八十之年老樹著花,躍為一代學術宗師。

侯仁之

世人多知道侯仁之和北京城的淵源,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和西北沙漠的愫。說的是1958年10月,侯仁之作為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主任,應邀出席內蒙古、寧夏、陝西、甘肅、青海和新疆六省區的治理沙漠規劃會議,地點是在呼和浩特。這是侯仁之第一次正式接觸沙漠課題,會上,會後,他不斷問自己:要不要把自己的研究範圍擴展到沙漠?若說沒猶豫,那是假的,在沙漠中進行歷史地理學的考察,整個中國前無古人,作為一個成名學者,不能不考慮它的風險。最終,侯仁之下決心參與,支撐他的是一個科學工作者的責任。

從1960年開始,侯仁之利用假期,帶領北大地質地理系的部分師生深入西北,就寧夏鹽池、靈武一帶的沙漠化和土壤侵蝕狀況展開調查。侯仁之的高足李寶田回憶:“學生都是定點的,按划片完成任務。每次都是侯先生隻身進入河東沙漠選點,他沿着長城沿線跑,經常迷路。一次,我們到一個縣城考察,侯先生為了考察現場,進入了一個溝里,可是怎麼也找不到可以爬上來的地方。黃土高原的溝壑縱橫,從表面放眼看,一片平坦,而下面卻溝壁陡峭,縱橫相連。他在溝里摸索了很久,終於看見了遠方有一絲亮光,奔過去,才走出溝,正好有一個我們的學生住在那裏。要不然,奔波了一天的侯先生恐怕無處可住了。”

說得輕巧,當時確實是驚險。孤身一人,摸索很久,估計是到了夜晚,幸虧見到一絲亮光,那簡直是命運的指引。一個多月後,當考察隊返程,在去銀川的途中,侯仁之險些遭遇不測。車在暗夜中疾駛,沒有路燈,沒有星月,一不留神,闖進乾溝,司機當場撞暈,侯仁之坐在前排,也被撞得三魂出竅,七魄升天,半天才悠悠蘇醒過來,低頭看插在上衣口袋裏的兩支鋼筆,全部折斷。你想想,那是多麼巨大的衝擊力!

沙漠考察,危險無處不在。又一年,侯仁之率隊經過紅柳河。說是河,並沒有水,河床裸露,結了一層硬殼,那只是表象,下面隱藏着沼澤。汽車無法過,侯仁之決定涉險步行,他不是一個人走,還牽着馱運資料的毛驢。侯仁之指揮大家分散行動,彼此保持距離,一旦現腳底鬆動,趕緊卧倒,以免陷入滅頂之災。此此景,頗似當年紅軍過草地。還有一次,在烏蘭布和沙漠,隊伍遭遇了沙塵暴。老天一揮手,風沙頃刻而起,遮天蔽日,跟着又下起了冰雹。野外無處藏身,侯仁之迅速指揮大家在沙丘挖洞,然後像地撥鼠一樣鑽進去,終於躲過一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千手拂雲 千眼觀虹――季羨林、錢學森、陳省身、侯仁之、楊絳、黃萬里的人生比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千手拂雲 千眼觀虹――季羨林、錢學森、陳省身、侯仁之、楊絳、黃萬里的人生比較
上一章下一章

6.第十六章 公元2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