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只要外部的壓力不夠大,他們自身的內部就會出問題
事實證明,劉邦的擔憂,以及張良提前想好的退路都是杞人憂天。
別說姜維留下的守軍擋住文鴦,就連他親自率領的大軍,見到長安易主之時,都只有無奈嘆息。
經過與司馬師的交流,以及與劉邦那一夜的會面之後,對於魏國境內的狀況,他就已經徹底看明白了。
看似混亂,實則從始至終都被人牢牢掌控。
誰謀反,誰調兵鎮壓,士族如何想,如何做,乃至於他所率領的漢軍所走的每一步,都像是被人規劃好的一般。
至於說什麼時候開始被掌控的呢?
大抵就是從這小皇帝登基開始了。
說實話,魏軍搶先一步攻下長安,將他逼的不得不繞道天水,自祁山撤回蜀中這件事,還真在他的預料之內。
只是魏國那小皇帝預料到任何事都能提前做好安排以及反制。
可到了姜維手上,哪怕他預判到了魏軍的預判,也同樣做不了什麼。
那小皇帝已經將他手邊能夠調動的力量給算到了極致。
這讓他即便料到魏軍會攻打長安,也依舊無力阻止。
一步領先,便步步都是領先。
“將軍,我們怎麼辦?攻城嗎?”
長安城外三十里,看着城上插着的魏軍旗幟,身邊副將忍不住問道。
在此之前他還不太能明白,為何將軍會突然選擇撤軍。
不過現在倒是看懂了。
原來他們的後路已經被魏軍給斷了。
“攻城?”
“不出意外的話,那小皇帝正在領兵趕來的路上,真要攻城,一旦被城中守軍拖住腳步,豈不就成了司馬師那般捕蟬的螳螂。”
姜維清楚的知道,趁着司馬師攻打京師抄他屁股時,勝的多麼輕鬆。
那時他勝的有多輕鬆,接下來敗的就會有多酣暢淋漓。
毫無還手之力的那種。
“啊?那我們現在該當如何是好?”
副將愣了愣,顯然沒能理解姜維的意思。
在他看來,大部分輜重都留在了長安城中,他們直插大魏京師之前,身上並不能懈怠太多糧草。
后即便從司馬師的大營中搜刮到了為數不少的糧草,卻也未必夠他們重新穿過子午谷回到蜀中。
畢竟來時的兇險以及艱難,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但凡有的選,他們定然不願從原路回去。
“不,我們取天水,自祁山與那邊的大軍會合!”
“這子午谷將來定然是不能走了,但只要能拿下天水,那我等便依舊還有機會!”
姜維準備效仿曾經丞相的做法。
拿下天水,於戰區屯田,徹底解決蜀中運糧難的短板!
“末將遵命!”
……
“事情就是這樣。”
數日之後,等劉邦領人趕到長安之時,文鴦將之前城外發生的事,以及漢軍的動向皆如實回稟。
聽到姜維果斷捨棄這長安城,以及城中的大量輜重和俘虜后,劉邦眼中滿是讚賞。
若換做是他,他也同樣會這麼選。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對於蜀中而言,困守長安反而沒有取天水,打通祁山道來的重要。
畢竟子午谷棧道已廢棄多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事,用一次算是奇謀,用第二次就是自取滅亡了。
祁山才是蜀中北伐唯一的選擇!
“這漢將軍姜維,的確是個不俗的人才。”
張良同樣讚歎。
他相信,換做是他,亦或者換做韓信,也同樣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這精準的判斷。
可他與韓信都是在戰場歷練多年才能有這等直覺……
或許韓信是純粹的頂尖天賦。
但由此也能看出,姜維的能力並不差。
只是聽了他們的誇讚,文鴦卻是不服。
“陛下,末將請戰,只需兩千兵馬,末將定能將那姜維的腦袋取回!”
聞言,劉邦不由失笑。
“如今長安城還未算安穩,不久后京師中的亂臣賊子便要逼迫太後下旨另立新君,屆時若無卿在軍中,朕怕軍心動搖。”
“朕知卿之勇猛,但眼下安定軍心,防止往後那幫叛逆的動亂才是當務之急,至於蜀中,那甚至都算不得敵人。”
“朕答應你,將來若有滅亡蜀中之戰,定然點你為大將!”
“啊!?”
對於後面的話,文鴦充耳未聞,他只聽到了前面。
京師中的亂臣賊子竟然還敢逼迫太後下旨,另立新君?
天子可還未死!
並且從接觸的這段時間來看,天子雖年輕,卻也絕對稱得上算無遺策!
若不出意外,大魏很有可能會在他手中實現真正的一統!
那幫亂臣賊子,他們究竟想幹什麼!?
“臣願領五千兵馬,一路殺入京師,將那幫亂臣賊子統統拎出來,統統處死!”
“他們竟然做這種犯上作亂之事,當誅族!”
文鴦越想越是驚怒。
同時心中又有那麼一絲絲的竊喜。
若他能鎮壓那些亂臣賊子,重新扶持陛下坐穩天子之位,那也算得上從龍之功了!
一步登天,封侯拜將!
那可是他阿父想了一輩子都沒能觸碰到的地位!
“朕覺得族誅不夠,至少得夷三族,九族上下該罷官的罷官,該流放的流放。”
“這朝廷上下,這幫亂臣賊子,是時候該從上到下的洗個牌了。”
“不過現在,我們先等你阿父的好消息,只有他們徹底站穩許都,除掉司馬家最後的希望,我們才能轉而將劍鋒對準京師。”
至少在司馬昭死之前,司馬家依舊會是排在首位的敵人。
司馬師在遣散大軍之前,以大將軍之名將兵權交給了司馬昭,哪怕那些原本忠於司馬家的將領只有一部分聽命,那也同樣是一股有機會顛覆大魏的力量。
或許京師中那些門閥士族聯起手來,實力比起司馬家只強不弱。
但他們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只要外部的壓力不夠大,自身的內部就會出大問題。
人生來自私,這一點劉邦很清楚。
而出身士族的那些人,則是將自私這兩個字放大了無數倍。
但凡沒人逼他們一致對外,他們下一刻便會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將矛頭對準彼此。
這就是這段時間以來,劉邦對世家門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