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可以錯但不可以自卑(1)
伊能靜由於演唱時的口誤,將成語“羽扇綸巾”的“綸”(音guān)念成“倫”(lun),“才女”伊能靜的“中文水平”遭到了網友的質疑。出了這麼一件“不光彩”的事,伊能靜就此在自己的博客上表過道歉聲明,沒想到有媒體還是不依不饒,揪住她這點殘缺不放,依然“接二連三”的提及此事,並以此大作文章。就在最近的一次媒體採訪中,伊能靜無奈地自嘲自己是“蠢材”,但是有記者並不罷休,繼而又問伊能靜“是否清楚自己演唱的歌曲出自於哪詩詞”,好脾氣的伊能靜終於忍無可忍,當場與記者翻臉,憤然離場。此後的當晚,伊能靜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士可殺不可辱”為題,譴責當時“羞辱”她的記者:“我認為我可以被指責卻不能被你侮辱,你可以說我笨但是你不能侮辱我。”,“善意的指正與建議我一定接受,但是請不要逼迫一個人。”
伊能靜即便把成語“羽扇綸巾”的“綸”字讀錯了又怎麼樣?如果要我說,“綸”(音guān)念成“倫”(lun)音有什麼大不了?這本身就是一個多音字,也讀“lun”音,不過在這個成語中讀“guān”這個音罷了,其實這兩個不同的讀音,意思卻是一樣的,伊能靜在自己的作品中如果高興,完全可以在“guān”與“lun”這兩個讀音中任何選擇一種讀法,如果她是為了配合音樂旋律的“協調”,就算是故意為之也是可以理解的。“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個成語出自蘇軾的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人們理解它的本義就行了,何必對一個藝人苛求它的讀音。伊能靜的口誤難道真的就不可理解么?大文豪余秋雨都有念錯字的時候,一個藝人偶爾念錯了字又何妨?媒體記者如此沒完沒了地“刁難”伊能靜,確實是對她人格的侮辱。要知道,作品是可以被多元化闡釋的意義複雜的符號系統,跟一個人的態度和人格了無關涉,儘管人們的確可以舉出很多人文錯位、名實不副的例子,但是那些真正意義上的歌星都會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成為自己人格的投影和心靈的鏡像;所以她們有權利維護自己的尊嚴,何況人家都已經道歉了,也“賠罪”了,還自嘲了,知錯就改了,還要怎麼樣?一個人不能靠犧牲高貴的尊嚴,來獲得別人的肯定。誰說過伊能靜必須經由幾個媒體記者或幾個自以為是“語學家”的人的同意才能體驗成功的喜悅與收穫的快樂?誰人有這個權利這麼做?
是誰在這麼咄咄逼人?又是誰在對一個藝人如此刻薄?真不明白這位記者自己有多少淵博的知識,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刁難別人?真讓我懷疑這個人的品行。我認為一個善良而正直的人要比十個巧令色的“智者”好的多,所以者何?因為沒有仁愛和德行,我們就不可能有和諧的共同生活,即使勉強生活在一起那也不可能體驗到人生的幸福和溫暖。其實在這個被權利荼毒,被金錢敗壞的社會,多的是乜斜着眼睛睥睨一切的自大狂,是游談無根或不及義的偽才子,是見風使舵或世故圓滑的投機主義分子,尤其是作為媒體記者,試圖通過羞辱別人而小題大作,推波助瀾以製造媒體“轟動”效應,真是媒介的悲哀。
看到這起事件真讓人寒心,看來大家是義無反顧的撕破臉皮了,其間的混亂與乖異,令我目瞪口呆,我看到了“一個也不饒恕”的記者的獰厲心態,這不僅反映出了有些媒體記者視野的狹窄和心靈的幽閉,而且還有感上的冷漠和自私,他們身上的利己主義傾向是不道德的,這種不道德的後果必然導致別人的內心的封閉和心靈的麻木,導致別人的快樂和幸福的減少甚至喪失,所以伊能靜在博客上說:“一個有知識的人卻不善良比一個笨人要可怕多了。”她譴責很有必要,其實那些媒體記者對他人的快樂和痛苦是沒有直接興趣的,別人的歡樂和悲哀甚至別人的存在,他們都一律漠不關心。伊能靜把這樣的記者也說成是“有知識”的人,這似乎有點抬舉他了。一個認真負責的媒體記者,這種對別人可以漫不經心的隨意和凌空蹈虛的自由,是不是有點過火了?有一種現象應該引起人們的注意,那就是作為一個記者對別人的那種過於自信而隨意的態度,顯得“大膽”和“尖銳有餘”,而少有“客觀公正”或“冷靜不足”,故多有忮苛誣枉之論,而少有中肯見道之語。抓住別人的辮子不放,試圖通過別人的一點點失誤置別人於死地,反覆強調,直到達到羞辱別人的目的,這難道是一個記者應該做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