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擦亮人生之鏡(1)

1.擦亮人生之鏡(1)

在人類所有的投資中,大約人們對子女教育的投資是最慷慨大方的。***我們的希望、憧憬、未來都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無論這種投資的回報率有多低,我們都不會中止辛勞與心血的付出,此乃人類的感和責任使然。胡佛說,兒童是人類最珍貴的天然資料。其中便包含了這個意思。

兒童的教育,即子女的教育之所以異乎尋常的重要,完全是因為“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塞德茲語)。如果我們不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那麼就是對子女的一種犯罪。烏申斯基也曾說過,人的性格,在幼年時期所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並將成為人的第二天性。可見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品德的好壞、心理健康與否和心智健全的程度在童年時期便可露出端倪。猶如一粒種粒,如果它的雛形不飽滿,就不能指望它結出豐碩的果實。

對兒童的教育是一個相當艱辛的過程。柏拉圖曾無限感慨地說過“男孩子是所有野獸中最難馴服的”。從男孩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遁,他們好動,喜歡自行其事,對所有能夠誘他們好奇心的事物都想親自嘗試和了解一下。而對一個女孩來說,由於她們的心理、生理特點與男孩相對不同,所以不存在令家長頭痛的難以馴服的問題。菲律賓有一打彥語:“想知道這個女孩怎樣,請看她母親現在是什麼模樣。”意思是說母親的影響力決定女兒的未來。

《三字經》有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我們的古人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並留下浩瀚的格警句與生動感人的故事。例如:愛子女以其道;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等等。俗話說,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師。那麼,校園應為孩子的第二老師了。但是,僅靠家庭和校園來完成對兒童的教育工作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社會更應該給兒童創造一個適宜他們健康成長的環境。

普林斯說,孩子的道德教育應從搖籃時期開始。我們大多數父親只注重對子女的智力開,對道德教育往往不屑一顧。社會上高智能犯罪的青年就是這種畸形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產物。古人云,欲做事,先做人。一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是成就事業的先決條件。我們對子女的教育存在着諸多誤區,比如說溺愛。馬卡連柯說:“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感,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溺愛本身就是放縱,放縱的後果很容易導致一個人的墮落。在某種意義上說,孩子向惡的本能比向善的本能更強烈一些,原因是他們尚不能區別善惡。

為人父母,在對子女進行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自身的教育,史賓塞說:“兒童是父母行為映照之鏡。”孩子是我們的鏡子,我們能從他們身上看清我們的模樣。孩子性格況下是我們做父母的影子。正如奧馬利所說的那樣:在你拷打一個孩子之前,要確知你自己本身不是那罪行的根源才好。孩子錯誤的根源往往在父母身上。我們要想糾正孩子的錯誤,先必須糾正我們自身的錯誤。我們在抱怨鏡子不潔的時候,永遠別忘了那是因為我們自身不潔的緣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孩子永遠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力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心靈真經(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心靈真經(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擦亮人生之鏡(1)

%